Sun� 发表于 2019-4-3 09:51:42

福清城乡建设志:侨资建设第八节祖居村庄建设—蒜岭村

三、蒜岭村
位于福厦路两侧,背山面海,是古代通往京都的驿站,明朝国师周如盘曾在这里教过私塾,还为该村武当别院题写院名,至今真迹犹存。

全村有3个自然村、541户、 1786人, 其中侨眷占94%以上。耕地122亩山地6500亩、果园800多亩。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158万元,人均纯收入980元, 粮食总产量705吨,人均口粮395公斤。1979年以来,占全村69%的家庭,共投资160万元,建新房97座,建筑面积12900平方米。

侨胞3400多人,多数旅居东南亚。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 桥胞陈德发、陈子兴父子及其他旅外乡亲共捐资350多万元兴办祖村公益事业。主要项目有:

(一)科技文化中心   占地8亩,由陈老先生独资兴建,建筑总面积1994平方米,其中影刷院建于1983年,遗价63万元,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拥有1357个座位文化中心大楼和灯光球场于1985年落成,投资25万元,建筑面积3814平方米。灯光球场设座位千余个,主席台顶翘角重檐,正中“思乡亭”3字赫然醒目,镌刻在中心大按门亭碑上的诗句:"欲变桑梓貌,栽培桃李花⋯⋯区区寸草心,同振我中华"。充分表现了海外侨胞热爱桑梓的拳拳赤子之心。
(二)中小学校舍   1978年,陈先生捐资16万元,建侨兴中学宿舍楼,建筑面积560 平方米,1985年,又捐资60万元,建中学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l 1984年,陈先生捐资6.8万元,增建蒜岭小学教室一座,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三)新厝医院   占地5亩,1985年,陈老先生独资30万元,建一幢综合大楼,定名 为“德发楼",共三层,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设病床50张。
(四)水电设施1984年,全村华侨联合捐资5万多元,整修供电线路,为每户安装 一个电度表和两盏电灯,1985年,又捐资19.9万元,建蓄水池一个,容量为200吨,安装铸铁输水主管道1200多米,为每家配2个水龙头,日供水达150吨。
(五)村道   1984年,陈老先生捐资28万元,修建水泥村道长2861米,宽为2.5~3.5米。
(六)村办企业   陈先生捐资26万元,办侨兴农械厂,占地6.7亩,建筑面积860平方 米,1980年,全村华侨联合捐款2万元,兴建坦料厂,面积240平方米,陈老先生捐资50万元,建养猪场一个,年饲养生猪1000~2000头,陈老先生投资80万元与村委会合营果林场,村拨山地500亩,坡地100亩,种植龙眼1.8万株、枇杷1.1万株。上述企业的收入,用 于农田基建、扩大再生产或补贴学校开支。

此外,侨胞捐资12万元,建村委会办公楼,建筑面积460平方米,为四层砖混结梅, 并建有3个凉亭,4座厕所。同时还捐赠70多部电视机,赠送每户一架缝纫机和一辆自行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城乡建设志:侨资建设第八节祖居村庄建设—蒜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