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娃 发表于 2018-9-23 13:18:15

拗九节 后九节


正月二十九日是正月中最后一个逢九日,故称后九节。后九,又叫拗九,也叫孝九。是日,家家煮糖粥(粥中加红枣、花生仁、龙眼肉等)过九。岁数逢九的称明九,岁数为九的倍数叫暗九,由亲戚朋友请去吃蛋或线面过九。 旧时,人们对生老病死缺乏科学认识,认为九是奇数,奇,乖也;九为厄运,恐个人无力闯过难关,须借助于亲友的力量。吃蛋、线面,以示平安过关,福寿绵长。 二月初二日,俗称拗九仔(小拗九)。这天午饭,要吃完后九节留下的糯米糖粥。
古人称农历一月为正月,称正月初九为前九,十九为中九,廿九称后九。后九这一天要煮“后九粥”。后九粥是用花生、红枣、莲子、龙眼干等干果和糯米熬成的红糖甜粥。后九粥要煮很多,除了当天一家人作为早餐外,剩下来的当点心,在往后几天吃,一直吃到农历二月初二,所以二月初二称为“后九仔”。福清人形容自家年货备得充足往往说我家做年的东西可以吃到后九二月二。关于后九粥的来历有两种版本的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福州地区版本:
古代有个人叫目连,他的母亲生前不做善事,比如乞丐上门讨饭,她不但不给食物还恶言把乞丐赶走,结果被上苍惩罚,减少了寿命,39岁就死了,并被打入地狱,不给饭吃。目连不舍母亲挨饿,每天都去送饭,却被看守地狱的小鬼吃了。但目连还是天天去送饭,心想小鬼总有一天吃腻了,就会给母亲吃。目连从正月初一送到廿九,过年的东西都煮完了,只好用糯米和花生仁、干果、红糖等东西熬成粥。小鬼从来没见过这种颜色的粥,便问目连这是什么粥?目连想了想,今天是后九,于是答“后九粥”。目连设计成福州人,没文化,不会说国语,即普通话。在福州语系中,“后”与“熬”,“九”与“垢”谐音,于是小鬼听成“熬垢粥”。那是多恶心的东西,小鬼听了都想吐,所以不敢吃,就把粥送进牢去给目连的母亲吃,终于解除了目连母亲饿鬼之苦。
这个民间故事蕴涵着孝文化,所以后九节又叫“孝九节”,也叫“拗九节”。其实,这个“拗”字是折断的意思,与不同食物混在一起煮不相干;而且在福州语系的方言中,“拗”与“后”也不谐音,应当是“熬”才是正确的。
福清后九节还有一个“过九”的习俗。
一是年龄逢九的人,如9岁、19岁、29岁……二是年龄是九倍数的人,如18岁、27岁、36岁……这两种人这一天都要吃“太平面”过九。因为古人认为“九”对年龄来说是个“关”,过了这个关就可以进一,然后不断递增。这个习俗之所以能延续下来,因为其中同样蕴涵着对生命的关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拗九节 后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