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26 10:30:00

福清教育志:附录四 教学理论(2)

略论语文课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问题福清一中特级教师 朱明光常听到一些同行介绍他们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怎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诸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等,但是,大抵只是分析和结论。至于办法,却少见。所谓分析,大多是教者对课文的理解,至于学生方面的情况如何,却很少提及。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些同志看来。是语文教学先天与之俱来的东西,本来就有的换言之,教了课文,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就有了。
这恰恰是当前语文课思想政治教育不实在的症结所在。这样理解和实行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少有这样几个缺陷:一是,只将结论交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其结果只能让学生记住了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起不到提高认识、启迪思维、形成处事能力的作用。二是,以教者的理解代替科学的教学过程,只有教的活动。而无学的反映,教与学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该教育的最为鲜明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情况,效果就必然不佳。三是。绝对化地看待文道统一观点。我们历来主张“文以载道”,就文论道,但文与道毕竟是两个范畴的概念,说文道统一,不是说文就是道如果可以代替,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提出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呢?四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过分狭窄,在许多同行那里是只有政治而无“思想”的,这就直接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也就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据说今年高考大部分考生的作文成绩不高。究其原因,除了与考生的心理因素、语文素质有关外。我想和教师如此的教是不无关系的。不少考生在考场内感到困惑。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门径,结果只能牵强附会,望文生义。胡乱写成一篇交卷。但出场之后,略加议论,或经老师稍做指点。便立即大悟:他们对于辩证的观点并非一窍不通,问题在不会运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注意。章熊同志在<关于1990年全国高考试卷>一文中谈到作文的命题,指出第三题的测试目标是“着眼于推理和抽象思维。”考生在这道作文题上表现出的缺陷,不正反映着我们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缺陷吗?所以,改进语文课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这一次我们学会以此为中心征集教学论文,是很正确的,也是很适时的。
下面就如何改进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谈三点意见。
首先是,正确理解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文革前,语文教学界曾热烈地讨论过文道关系问题。六十年初,提出了语文工具科的观点,这对于克服一个阶段语文教学中空谈政治的倾向是有好处的。但是,语文的工具性在一些同志那里又强调过了头,以为既是工具。就只有字、词、句、篇了。加上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语文基础知识所占比重相当大。这就更促进了这种脱节倾向。以为诸如辩证观点这样的内容,应该归政治课去管,语文就管字、词、句、篇得了。其实,辩证观点本来就是语文灵魂的一部分,现在将语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撇开。去追求纯工具的语文,并以这样的认识来指导教学,满堂课当然就只剩字、词、句、篇等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了,本来生动感人的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尽是零星知识的片断,作家表现在作品里的深刻的思想认识,饱满的政治热情,独特的思维方式,巧妙的构思艺术都不见了。如此,学生在得到语文工具的同时,没有学到运用这工具的办法,这对他们有多大的作用呢?由此看来,学生在考场里糊涂,出场就清楚,也就不足为怪了。
忽视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看起来似乎是加强了语文教育,其实不然,最终受损的还是语文本身。·字、词、句、篇的意义。只有在表现一定思想内容时才具有实在性。才有研究和学习的价值,离开了思想内容,就不能清楚地说明它,牢牢地掌握它,更不能灵活地运用它。就说今年高考作文题里的“花”与“刺”,在女孩子的眼里,它们是自然物,是指植物体两个部分的名称。但命题者要求考生对第一个女孩子的话加以议论,联系生活实际,写成一篇短小的议论文。这就暗示考生需对女孩子的话加以概括,抽象,使之成为一般的认识原理,然后引伸出去,这样,“花”与“刺”,就有了新的意义花“指事物美好方面,而”刺“则相反,它们分别象征一个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有考生将”花“理解为对人要说”好话“.将”刺“理解为少加”批评“,显然是不妥的。在这里要正确理解”花“与”刺“的意义,就涉及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见。离开了语文的思想内容来加强语文教育。,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其次是,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法。应该说许多语文老师是注重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只是他们当中有的有成效,有的受效甚微,有的还可能引来学生的反感。他们之间何以有差异?差异就在于是否得法。
在社会主义的学校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其内容,在观念上是相同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又是各异的,就是说,它们总是各自带着本学科的特点,学科与学科是不雷同的,所谓教育得法。首先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着学科的特点而区别于其它科,成为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不是外加进课堂的空洞说教。所以,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总是从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目的出发,从认识。欣赏这个工具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和技巧入手,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相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于写文章)的第一句便是全文的论点:”写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整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方法。“教师问;”??是??也是??“这个复句,是什么关系的复句”,作者用这个复句来揭示全文的论点,反映了作者对写文章的深刻认识,“是”“也是”两个分句,是按什么标准来划分的?这样来发问,便把巩固复句知识和培养认识能力统一起来了,学生马上发现,第一分句表达的是写文章的客观作用。第二分句表达的写文章的主观作用。教师则告诉学生,作者通过这个复句正表达了他的写作意图,他要帮助一些人克服写文章的思想障碍,句子这样造就正好强调了这个方面。这就将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水乳交融地溶合在一起了。
语文包括读和写,由读到写就是学以致用的过程。作家的写作过程是学生习作模仿的典范。但这过程在作品里没有明显的文字说明,需通过文字、篇章结构、表现方法的分析将它揭示出来,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就是说不仅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会这样。而且,这样做对于已经掌握一定语文基础知识的人来说,是提高的关键。比如立意,这是下笔作文的第一关,这次高考。学生作文首先便困于找不到合适的命题,因而不能正确立意。反顾我们的教学,往往只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段落去归纳作品的中心思想,却很少或根本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作家如何产生写作欲望并付诸实施的。至于谋篇布局、选材剪裁、遣词造句,和作家的思想、经历、处境、用心、风格都有怎样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记得讲<天山景物记>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作家碧野同志去新疆体验生活的经历和思想感情产生的变化,因而学生比较好理解了作者何以能将天山写得那么美丽动人,他的爱国情怀如何通过文字描写、通过篇章结构充分表现出来的。立意是作者的事情。在学生的头脑里树立这样的观念十分重要,然而又很容易。不经过反复的训练是办不到的。因为学生缺少这方面的认识和训练,所以长期作文靠老师命题,靠老师启发才能立意。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
得法还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理解,教育不仅指政治方面的,也指思想方面的。特别是方法论的教育,对语文来说。实在是带根本性的建树。我在讲<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时,有学生问:第三部分“论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为什么要有?上文已经对落水狗的该打进行了论证,不写不行吗?而且是“顺便说及的话,似乎和本题没有大关系。”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正反映着学生的思维习惯性缺陷。他们不了解事物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差别。写文章要求中心突出,鲁迅先生在论述了“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以后。指出狗中最危险的一种。尤非打落水中,又从而打之不可,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这种狗的加倍警惕,所谓“顺便说及”“没有大关系”,其效果是与文字正相反的。这不是多余之笔,这正显示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有人说,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方法论的引导,就像给学生的思维接上了一对可飞翔的翅膀,他们就可能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就能比较正确地领会周围发生的一切,从而写出比较有质量的文章来。这是很对的。
第三是,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落实。这里的落实不仅指实行。还指成效。现在,大抵所有的语文课都说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但有不少效果却往往不佳。怎样才能提高效果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工作:一是认真备课,找准教育的契机;二是了解学生,教育务求有针对性;三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产生实效。
教一篇课文要进行怎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要看教材,二要看学生。教材研究得透彻,就能找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触发点,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教育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方面的道理无需多说,问题在做。下面举一个曾产生过良好效应的例:.
<夜走灵官峡>里写一个筑路工人的小孩,才七八岁,在家顶替父母看护妹妹,正因为他的任务完成得好,他的父母才得以安心地工作。这个可爱的孩子精神正是当今少年儿童所需要的。初一二年的学生。尽管十一二岁了,但仍然幼稚,自我意识十分差,想怎么就要怎么。否则就不高兴。做事学习都不持久,可是怎样才能让他们走进那位可爱的工人子弟的心灵,窥探到他的可爱可钦之处呢?经过反复钻研,终于找到了触发点,引导学生来分析一组对话:“屋里怎么没有人哪?”“叔叔,我不是个人?”教师问:这孩子是不是太老气?他这样答。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同学们起先将这一组对话看成是玩笑,是幽默,是孩子的天真,并没有去想它里面包含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几个发言都不中要害。教师又问“我”和这孩子对屋里有没有人的看法,分歧在哪里?这一下问到关键上了:.qA我“指的人是大人,是对生活负有责任的人i七八岁的孩子不在此列;孩子认为他和大人一样,已经负有生活责任。他正顶替父母在看护妹妹,他应该在”人“的行列里了·教师指出,有了生活的责任感。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的问话显然无视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的存在,所以他抗议了,并且还不许叫他”小鬼“要叫名字。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懂事“.大家比他大了好几岁,按理应该更成熟,更有责任感了。你们在家的生活。在校的学习都怎样了?这样讲,学生感到十分新鲜,从他们的喜形于色,可见是心领神会了。触发点和针对性是十分重要的,倘是以说教代替以上分析,效果就会完全两样,额外的教育总是苍白无力的。
不要总是灌输,要注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参与讨论,是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的又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参与讨论,一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丰富教育内容;三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有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他们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会竭尽智力,这就给语文和政治的沟通造成良好的机会,如果长期实行,必能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防止出现如今年高考中发生的考场里糊涂,出了考场就清楚的现象。
事物总是存在于广泛的联系中,因而观察事物可以多侧面去进行,对于写作现象的考察也应如此。要使学生具备这种观察能力,靠老师的传授很难办到,最好的办法便是师生共同讨论。有一个例使我多年不能忘记。<澜沧江畔蝴蝶会)。文章在写蝴蝶盛会之前用了较长篇幅来写一路见闻。有这个必要吗?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参考书里的有关说明只有一句,太简单,便让学生在课堂里展开讨论,学生们的发言使人十分振奋。第-一个说:从结构上说,这是为了照应上文,证实“我”的猜想,“昆明的蝴蝶会已经绝迹,大理的蝴蝶会也在衰落,也许都由于居民繁庶、游人众多的缘故,在交通不如昆明、大理便利、游人不到的地方,也许还可以遇到这种神奇的最象吧。”这-路的景象,正显了是“游人不到的地方”.第二个说:蝴蝶会是十分壮观美丽的,它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背景,- 一个幽美的自然环境,草木繁茂,花果丰盛,蝴蝶才会多。第三个说:这样一路记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第四个说:作者的深意不仅在向读者介绍蝴蝶会的盛况,而且在启发读者热爱祖国的感情。作者在篇末写道:“这时候我想起大理的蝴蝶泉,也想起人们为那里的蝴蝶越来越少而发出的慨叹。我要告诉他们,祖国的江山是如此多娇,随处都可以呈现动人的美景,在一个地方失去的东西,会在更多的地方找到。”有了这一路自然景象的描写,这最后的议论才有着落,才能在读者的心理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学生从文章结构、表现技巧、读者心理、中心思想等角度,对同一个写作现象作了不同的评述,都是有一定见地的。如果这。个问题让教师来包办,不说教师难以讲到这些方面,就是讲到了,学生被动地接受,怕也会昏昏欲睡,绝不会有讨论时那样浓烈的兴味的。这次讨论,学生懂得的不仅是一项结构知识,更要紧的是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维训练,明白了考察事物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结论的,答案不是老师讲的才对,只要认真观察,就能找到答案。将读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总之,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改进,既不能教成政治课,也不能教成纯工具课,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带着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语文的教学来实现。那种离开思想内容讲知识的办法,效果不会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教育志:附录四 教学理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