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粿爷爷 发表于 2018-9-23 13:16:04

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意即隆重的殡婚嘉会中的大礼),被誉为“活起来”的木偶,是流行于福建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
据传,唐末王审知入闽在今福州称王时,大建宫院,由中州聘请不少名士学子,并携带傀儡戏具,置于宫中以供娱乐,傀儡戏随之得以流传。明代,傀儡戏进一步与民间仪式结合起来,得到较大发展。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傀儡戏十分成熟,形成规范的剧本体系,能够表演规模宏大且细致复杂的历史戏了。

提线木偶行头简单,只要搭个台子,加上围布,即可演出。以前,逢年过节或私家喜庆时,村里都会邀请木偶戏班,在广场或厅堂演唱。木偶戏班一般7人左右,演出时台前由两三人操作,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吹拉伴奏。
表演时,艺人用丝线牵引动作。演员角色有生旦净末丑。乐器有闽剧的全套乐器,另加板胡、京胡。曲牌以闽剧曲牌为主,另加京剧的西皮、二黄、倒板等曲调。表演的剧目,日场有《石竹仙君》、《陈靖姑》、《目连戏》、《包公》、《九使公》等,夜场有《五福临门》、《双生贵子》等。正演前加演“拍八仙”,武打表演尤为精彩。此剧种有地方特色、民俗意义、活态存在的特点。以前,福清民间每逢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房屋奠基和上梁、迎神赛会、谢天酬愿,都必须表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
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提线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6—13条,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
千年来,提线木偶戏不但与人们的生、老、病、死等人生礼俗相伴共生,而且成为福清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及审美情趣不断变化,观赏提线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表演者更少,因此出现失传的窘境。因此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龙江街道苍霞村庆新华木偶团已成立近200年,现有成员10多名,大都有30至40年的表演经验。团长林松生30多年前学习提线木偶。他回忆说,10多年前,看提线木偶曾是农村群众十分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过年的时候,简直就是一道民俗大餐。
该团老艺人林昌沂从12岁开始学习提线木偶,至今已有70多个年头。他说,福清的木偶戏跟闽南、莆仙等地的木偶戏不同。福清木偶的丝线由9条发展到13条,表演起来更灵活,形式也更为丰富。林昌沂说,目前他正在考虑写一些新剧本,打造一些现代、卡通的木偶,让传统木偶跟上时代的脚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线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