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20 11:40:57

福清教育志: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五节 劳动、劳动技...

第五节 劳动、劳动技术教育
清末到民国初年,龙田融美中学堂即购置沪产新式织布机30台,在学堂西南方近百米处的一幢单层平房里开展 勤工俭学。在学学生基本都能掌握织布技术。除织布外,学生还在:课余时间制造“竹刀”.两项产品都通过教会渠道运销美国,收入所得用来补贴学生伙食或充为学费。
民国时期毓贞女好初中和明义初中还在学校里设立工读助学金,困难学生可申请在校劳动某个项目,如扫地、浇花、打钟、印刷等,取得生活补贴,并减免学杂费。
20年代,福清各公、私立初中,各年级每周均设1节手工课,后改为工艺课。当时县立初中和私立明义初中还在初三年设职业课如商业、簿记等,每周4节;毓真女子初中,另增设家事课。
30年代开始,各校均设劳作课,初一、二年每周各1节,初三年每周2节。特别是“抗战”时期,各校均按省教育厅指示,把劳作列为正课,一方面开展生产自给,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吃苦耐劳。劳作课一直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5安排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劳动教育政府十分重视。195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宣传提纲》中指出:“我们的教育和劳动生产是绝对不可分离的,不论从小学、中学或大学毕业出来的人,都应积极从事劳动生产。”(看福清FQLOOK.CN)接着福清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劳动教育宣传。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各校都加强了劳动教育。
1956年,全县各中学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学校把生产劳动正式列入课程。初中增设“农业基础知识课”和“生产实习”在贯彻劳动教育过程中,凡是能结合的教材,教师都灵活地在课堂里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认识劳动的崇高意义,从而热爱劳动。是年,城镇中学已开始建起小型工场,开展生产实习活动;农村中学还安排时间让学生參加种植农作物,修建操场、道路。农忙假期间组织学生回乡参加生产队生产劳动,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1957年,全县未参加高考和未录取的高中毕业生49人,初中毕业生516人,绝大多数都愉快地奔赴生产劳动岗位上。
1958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勤工俭学的办学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勤工俭学是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大跃进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当时全县各中学有的成立勤工俭学指导委员会,有的成立勤工俭学小组。组织学校师生更好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大办工厂、农场,并跨出校门与工人、农民、群众一起参加生产劳动,(看福清FQLOOK.CN)锻炼自己。是年全县中小学办起大小工厂347个,农场249个, 种植作物面积达1224.33亩开荒519.67亩,植树4158.05株,种南瓜14625株,龙舌兰755740株,蓖麻108300株,果树41475株。农作物生产也促进动物的饲养,计饲养牛、羊、猪324头,兔1713头,以及鸡、鸭、鱼等无数。创造各种农具25种,其中有六种达到国内水平。10月,全县各中学师生参加”全民炼铁“,洗铁沙,挖泥土,建炭窑、烧木炭;特别是到一都山区烧炭的师生,不管天寒地冻,山高路险,仍然夜以继日,坚持不懈。
1959年,课堂教学讲授和工厂、农场、实验室以及生产劳动操作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实践,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力地推动学校工作的改革和科学研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学生学到比较完整的知识。
1960年3月,全县各中学响应福建省全民开发”万宝山“的号召,城关各中学联合组织一个团,在县直属师领导下开赴”玻璃岭“开荒造林。各乡镇中学在当地乡镇政府领导下组织直属团,按指定地点开发”万宝山“.
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各校对校办工厂,农场,进行调整,强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应把生产劳动,勤工俭学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1966——1970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师生搞串连、搞武斗,学校停课,勤工俭学遭受破坏。
1970年,学校复课后,各校遵照”教育要革命“,贯彻毛主席的”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指示,以抓好”三大革命“为大课堂,实行开门办学,组织师生下厂、下队,建立厂校挂钩、场校挂钩,开展学工、学农、学军,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学工、学农基地,做好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统-.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勤工俭学活动逐步走上正常轨道。
1982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三届五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议>中号召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发扬勤工俭学精神,把勤工俭学活动进-步 开展起来。
1983年,省教育厅颁发全8制普通中学教学计划中要求各校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要努力试行,不得将此时间挪作他用。是年开始全县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和勤工俭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但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各校重枧程度不一。福清一中坚持办厂10多年,效益显著, 1989 年一年中对虾饵料厂、教学仪器厂纯利润达38万元;校办工厂自1978——1990年13年中合计上交金额达42.14万元。(看福清FQLOOK.CN)1989 年被省教委、省经委、省劳动局、省财政厅评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福清三中1976年6月开始建立校办工厂,由余朝顺、章果承担国家教育部委托的J2409演示原付线圈和J2401原付线園部标准起草和样机研制,经1982年和1983年部标准审定通过,编号为JY120一82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标准,演示原付线圈〉(试行)和编号为JY121一82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标准,原付线圈〉(试行), 产品销售省内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9年评为福州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东张中学校办工厂注意产品质量,守信誉,越办越好,产品经销县内外。梧瑞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因地制宜,自编教材,初-年讲授水稻及有关农作物的栽培和名贵药材的栽培,初二年讲授油漆、美工及简易烹调12菜;初三年讲授电动水泵拆装,排除故障等内容。该校在开展劳动技术课的同时,还结合物理学进行有关电路实践,如维修、更换教室内有关开关和电线,并组织学生平整学校篮球场栽花种树,美化校园、教学效果显著,同学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1989年4月,平潭-福清一长乐3县勤工俭学互检组对福清普通中学检查结论是:福清县计有普通完中10所,独立初中30所,小学附设初中班17所。1990 年已在10所完中(其中两所省重点中学),26 所独立初中,(看福清FQLOOK.CN)9所初中班开设劳动技术课。正式中学,开设”劳技“课面达90%,含17所初中班在内,开设面达82.36%.全县中学”劳技“课专职教师19人,校内兼职68人,校外兼职8人,主要开设养殖、种植、果林园艺、计算机、电工及无线电、工艺制作等。除毕业班外,各年级,均开设劳动技术课的学校有17所,按校开设的学校有18所。全县除4块劳动基地未统计面积外,其余15块基地计106.15亩,教材一部分系订购的,一部分系教师自编。

为了加强管理。进一步开展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1990年,县教育局决定除指定1名副局长分管这项工作外,局还成立勤工俭学管理站,负责协调、统筹、监督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开展情况。局要求各中学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由1名副校长或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本单位勤工俭学工作。同时强调要贯彻治理整顿方针,认真搞好校办企业整顿、换证工作,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广泛深入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要充实自身条件,创办骨干企业,生产拳头产品。还强调各中学要全面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劳动技术课可以同勤工俭学项目挂钩结合。在没有设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学校,应积极向校外工厂、农场(果林场、滩涂等)联系实习基地,同时应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和指导工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教育志: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五节 劳动、劳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