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20 11:16:49

福清教育志: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 2-2 教学-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清末、融美中学堂即开始采取分班集体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员一般采用讲演式的注入法教学,自然科学开始注意实验并运用挂图、标本等手段进行教学。当时该校以柯琳、约翰逊女士的1000美元的捐赠款从美国及上海购置理化仪器设备110种共800件,化学药品60种,供教学实验使用,其后又自筹资金购置理科挂图48幅。还由美国传教士柯志仁采集动物标本12件供教学演示用。
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由于受新文化运动的杜威教育学说的影响,民主和科学被重视,学校教学开始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提倡启发式的自动主义。当时福清先后创办县立中学、私立毓贞女子初级中学和私立明义初级中学,这些学校中有些教师也开始对西方的教学流派作过一些 尝试和探索,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预习。到了抗战时期,平、津、京、沪相继沦陷,在外地工作的著名教师如吴启瑶、王文杰、陈仰韩等都先后回来应聘在县立初级中学任课,(看福清FQLOOK.CN)他们以渊博的学识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讲演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带回桑梓,潜移默化,影响至深。当时学校教学设备虽极简陋,但教师尚能千方百计利用简陋的实验室和-些直观教具如实物标本,图表等手段进行教学。不过从民国时期整个教学情况来看,各校教师没有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平常也不重视教学法的探讨,自由主义教学比较严重,教师仅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能力“各自为战”.如各学科习惯于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变死记硬背,强迫命令的教学方法,人民政府强调在I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废除体罚,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提倡学习老解放区的教学经验,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952年秋,教师们通过暑期集中在福州思想改造学习,并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后,思想上明确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主要责任是教学,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校开始订立有关规章制度,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逐步克服参加社会活动过多,学校存在忙乱的现象。
1953年,开始系统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同时闽侯专署和县文教科提出:“教学是学校压倒-一切的中心”. 要求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实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当时各科教师加强备课,深钻教材,掌握教材的思想性,目的性, 科学性、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贯彻“五个环节”,合理应用三种课堂类型(综合课、复习课、练习课),(看福清FQLOOK.CN)掌握五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自制教具,重视直观教学。1954年,全国中学教育会议后,进一步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作了改进,加强“双基”教学,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1955年,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的指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尽力使学生当堂听懂,减轻课外作业分量,减少考试次数。并推广苏联专家普希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总结的<红领巾>教学法(谈话法)。1957年,开始学习运用(十大教授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958年,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全民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中,全县举办普通教育改革展览会,展出革新的教具和教学经验成果,取得较大的成绩,但在“大跃进”的影响下,教学工作也搞群众运动,开展“三旗竞赛”,要求学生全“5”分,实现全班“满堂红”,同时师生参加大炼钢铁,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
1960年,福清各所完中贯彻执行省教育厅提出高中毕业班总复习巩固经验“三类型”、“四要求”和“两注意”.三类型:一是经常性复习,包括新学期初复习,新课复习,单元复习;二是期中,期末,学年复习;三是毕业总复习。通过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四要求”是:(一)要求通过学习,巩固学过的知识,达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举一反三;(看福清FQLOOK.CN)(二)要求及时弥补教与学的缺漏; (三) 要求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防止分化,防止知识“夹生”; (四)要求沟通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两注意: (一)注意抓好平时教学,合理安排进度; (二)注意以学生为认识主体,教法、复习内容及计划应征求学生意见。
1963年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64 年毛主席批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地、活泼地得到发展。”为了贯彻执行这一指示,县教育局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研究讨论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和主动的问题,并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坚决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行学以致用的原则。同年,各完中数、理、化三科按照省教育厅召开质量分析会议精神,强调要做到“六个抓”,即抓双基、抓平时、抓灵活、抓课堂教学、抓因材施教、抓年段过关。在实践中困难虽大,但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文化大革命”中教学工作-一片混乱,拨乱反正后,随着教学思想转变,恢复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升级、毕业、升学等考试制度,重新重视“双基”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有了新的进展。
1978——1981年,为了克服由于江青反革命集团破坏所造成的学生之间文化程度相差悬殊的困难,许多学校采取按文化编班的办法,试办重点班实行“因材施教”.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只抓快班,忽视慢班;只抓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只抓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只抓高中,忽视初中。
1982——1988年,认真学习教育部1982年1月(关于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和1982年3月福建省中学教育座谈会上以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问题六条规定,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看福清FQLOOK.CN)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初中和起始年段,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即部颁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教学指导思想,认真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入门教学问题,积极进行教改试验,改进教学方法。如福清一中为了课堂教学某种程度的“多、死、重”的现象(即讲得多、作业多、考试多,学生负担重、学得被动、死板),提出改革项目有: (1)各科普遍进行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2) 改革课堂教学,坚持启发式,少而精;(3)改进作业处理,使师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
由于县教育局1982年采取了果断措施,福清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1983 年中考,省厅按初中教材基本要求命题,全县与考人数4042人,达到320分(及格)以上的1244人;占30.7%,比1982年提高18%.
1983——1984年,县教育局按照省颁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强调各中学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为指导思想。在这正确思想指导下,各中学在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1981——1984 年,福清一中余贤水、王传铭两位教师在初一(5)、初一(6)两个班试用中央教育科研所中学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初中数学实验教材>.这套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青少年智力发展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习兴趣、(看福清FQLOOK.CN)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大纲为主线。经过几次大考,成绩都比较稳定。余、王撰写的<实验教材总结>、<对实验教材(几何)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等文章都编入中央教科所的(资料汇编>中。
福清三中于1984年秋季开始,确定以初中招生时成绩居中等的初一(8)班为教改试验班,从初一年跟踪到初中毕业,成效显著。福清二中也著力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为主线,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为目的,提高45分钟教学质量为核心课堂教学法改革。1986 年福清一中在高二年级,福清二中在初二(3) 班语文、数学推行(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即自学课-启发课一复习课一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六个紧密联系的基本课型),都取得明显的成绩。1988 年高行,福清一中这届的毕业生录取率就达75.13%.
1988——1990年,各校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继续进行教学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指导下,中学教学进行<目标掌握>实验,物理科在1983年组织海口中学物理组实验发现法教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适合县情独具一格的最优化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阅读、实验、启导”教学法。此法在县内全面实施,并推广全省。(看福清FQLOOK.CN)总结论文在1989年获省教改一等奖。福清一中特级教师朱明光<略论语文课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问题》教学论文1990年获市评选一等奖,省评选二等奖。
福清具有侨乡优势,1985 年以来,侨胞向各中学赠送不少现代化教学仪器,改善了中学教学设备。1990 年全县有12所中学电化教学已由单一的幻灯教学发展到电影、电唱、录音、电视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9所中学配有微型电子计算机,让学生选修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教育志: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 2-2 教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