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19 11:02:57

福清教育志: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劳动教育

第五节 劳动教育
清末,福清设立的官立初、高等小学堂按清廷所定的课程标准,加授手工课。
民国时期,福清的公、私立学校的课程,均按民国政府教育部在不同时期所颁布的标准设置手工课。民国18年(1929 年)按教育部颁发《幼稚园小学暂行课程标准》规定,手工扩大教材范围,改为“工作”.到民国2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小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把“工作”改为劳作,并将教材分为家事、校事、农事、工艺四项。在初级小学,劳作与美术两科改为常识科;在低年级合并为工作科。
民国28年抗战期间省教育厅颁布了《小学战时补充教材标准》规定劳作科应让小学生参加垦荒、种植蔬菜、饲养家畜等。但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劳作科大多是折纸或制作简单竹木玩具,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劳作课,(看福清FQLOOK.CN)同时在旧学校里“学而优则仕”,轻视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在师生头脑里根深蒂固,因此,劳动教育收效甚微,更谈不上勤工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清县各小学遵照县政府关于“肃清封建买办法西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的指示,对小学生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重的教育。
1950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的规定,全县各小学把劳动教育列入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内容之一,使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树立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观点。
1954年,福清各小学遵照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宣传提纲>,大张旗鼓地开展劳动教育宣传。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各校都加强劳动教育。这一年全县2052个应届高小毕业生、其中就有180人没有参加中学报考,回到家乡劳动生产。
1955年6月,县文教科在小学中心校校长与文教干事联合会议上传达部署关于“组织初中、高小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方案”后,劳动教育在学校中更加重视起来。是年有750多位高小毕业生回乡參加生产劳动。
1956年,在全县小学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生产劳动正式列入课程。增设“手工劳动课”,“农业知识课”.在贯彻劳动教育中,凡是能结合的教材,教师在课堂上都灵活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认识劳动的崇高意义,从而热爱劳动。许多学校在开设手工劳动课中让低年级学生学纸工或学泥土工、捏泥人,做玩具;中高年级学生除纸工外,还学刺绣、縫纫,山区学校如东张、一都等小学,还让学生学简单的竹工、木工。(看福清FQLOOK.CN)同时还组织学生修操场、清扫学校环境卫生。农忙季节组织学生帮助农民拾稻穗、积肥、捕虫、种树等公益性生产劳动。是年4月,县教育科召开各完小校长、教导主任会议,在会上交流有关口述、手工劳动观摩教学的经验,从而帮助教师初步摸索手工劳动,口述教学的途径。5月底,县教育科为了进一步启发与推动学生对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配合县共青团、文化馆举办少年儿童工艺作品展览会,征集全县各校少年儿童制作的图画、手工、仪器等300多件作品于“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县文化馆举行展览并选出优秀作品送省参加展览会和德国儿童工艺品展览会,这对学生热爱手工劳动课的教育起了很大作用。
1957年,全县未参加考试和未录取的高小毕业生716人,经过劳动思想教育后,其中绝大多数积极奔赴生产劳动岗位上。“
1958年3月9日,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勤工俭学的办学方针的指示“,全县各小学成立勤工俭学指导组,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59 年,各校大办工厂、农场,课堂教学联系农业生产劳动,通过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 (看福清FQLOOK.CN)如城关小学两位15岁和--位14岁的学生创造了牛拉收割机,耙播两用机船,风力水力两用推动机模型。,1960年县文教科为了贯彻全党全民动手大办农业的通知,要求全县小学掀起”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全县学生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运动中,实行校与公社挂钩,无条件地给公社以劳动力方面的支援。各小学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生产队锄草、捉虫、整畦、修田间道路,喷洒杀虫剂、送肥等劳动。
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校办工厂农场进行调整,强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应把生产劳动,勤工俭学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1963年,全县小学执行教育部下达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设置劳动课程,四年级以上每周2课时,采取集中与分散安排相结合;
”文化大革命“期间,勤工俭学受破坏。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勤工俭学活动才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
1977——1978年,全县各小学严格控制每周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在”兼学“的时间内,分别开展学工、学农、学军。1——2年级全学年为1周; 3年级为2周; 4 ——5年级为4周。(看福清FQLOOK.CN)在”兼学“的时间安排上, 1——3年级以分散为主,4——5年级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1983学年度开始,全县各小学劳动课和勤工俭学活动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但学校重视程度不一。特别是部分小学,因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曾一度出现忽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现象。
1985年下半年,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不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实验小学、城关小学和全县各学区中心小学(包括完小)因校制宜,多渠道开展勤工俭学并重视劳动教育。
1987年,全县各小学进一步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要把劳动教育摆上议事日程,不搞升学率评比。
1988学年度开始,各小学1——3年级每周增设1节劳动课,4——6 (或5)年级开设2节劳动课,并逐步按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1988——1990年各小学勤工俭学基本情况与收益分配情况如下表:
表一 小学勤工俭学基本情况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教育志: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