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19 10:53:02

福清教育志: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德育

第三节 德育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百熙等在<奏定学堂章程>奏折中提出:“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使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颁布了“忠君、尊孔、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灌输给学生“忠君、尊孔”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同年,清廷订立<各级学堂管理通则>,规定在课堂及礼堂内悬挂《圣谕广训》,不论教习学生务必一律遵守。每逢节日,必须对“至圣先师”孔子牌行三跪九叩礼。为了贯彻此教育宗旨,当时福清各官立、私立小学堂除按规定遵行外,还在课堂上设置了“修身”、“读圣经”,以圣贤之道培养学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长尊师、忠君爱国”的观念,以免学生“离经叛道”.
民国元年(1912年)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宣布废除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各小学校一律废止“读经课程”,但仍设“修身”(后改为公民课),提倡公民道德教育。7培养学生“实利、勇武”精神。福清各小学按照规定执行。
民国1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后,强调以“三民主义”为政治思想教育中心内容。
民国23年蒋介石提倡所谓“新生活运动”之后,全县各小学遵照上级指示对学生推行“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教育。
民国28年,国民党全国教育会议上,决定把“礼义廉耻”(看福清FQLOOK.CN)作为各校共同校训,向学生灌输“三民主义”思想。抗战时期福清各小学还按福建省编写的各科教材补充,宣传抗战内容,进行报国雪耻、爱国、气节的训练,增强小学生的抗战意识。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至民国38年解放前夕,国民政府仍在小学校中设置“公民”课,进行“公民训练”,每周有“总理纪念日”,每天有“早会”,对小学生作“精神讲话”,坚持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同时,国民政府省教育厅还要求全省小学思想教育应加入所谓的“勘乱建国”内容,加强对小学生思想意识训练,严格遵守纪律,禁止罢课、游行、请愿。
清末民国时期,福清几所教会办的小学,传教士还强迫学生读“圣经”、拜上帝等活动,传播帝国主义精神文明,灌输学生“亲美、崇美、恐美”的思想,进行奴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福清小学教育的德育内容主要是肃清封建、买办、法西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废除训导制度,取消公民课。1950年,在城镇各中心小学开始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组织,开展建队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实施教导合一,建立班主任制。1951—— 1952年,各校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抗美援朝思想教育”的指示,(看福清FQLOOK.CN)各小学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作为德育的内容,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等三大运动,开展“保卫和平、保家卫国”的活动,组织宣传队,参加群众控诉会, .揭发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同时,发动小学生捡废铜废铁,节省零用钱,支援抗美援朝,并发动学生写慰问信,送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的精神,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
1953——1957年,贯彻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贯彻到教育中去,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
1958年,全县小学普遍开展向刘文学学习活动。县直各小学纷纷召开会议,报告刘文学的英雄事迹,号召“学习刘文学,做毛主席的好孩子”.1958——1959 年,全县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三面红旗”(大跃进、 总路线、人民公社)教育,宣传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1959 年,贯彻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开展以保卫总路线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报告、周会课、看电影、参观福清十年建设成就展览会等,使学生更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立志做一个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的好学生。
1960——1962年,着重对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小学少先队开展“小五年计划”,发动队员植树造林、拣粮、除四害(灭蝇、灭鼠、灭蚊、除臭虫)等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1963年,教育部重新颁发修正的《小学生守则》。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福清各小学积极响应,一方面以(小学生守则》作为加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反对和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重要措施之一;另一方面以学雷锋、学张高谦等先进事迹作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经常性的重要内容。同时遵照毛主席提出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以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各小学普遍成立学雷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在校内外做好事。
1964——1965年,根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23条”精神,(看福清FQLOOK.CN)全县各小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阶级斗争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毛泽东选集>,请“三老”(老贫农、老工人、老红军)讲“三史”,(家史、村史、校史)并开展“忆苦思甜”、“我和雷锋比童年”等主题班会活动,增强学生阶级斗争观念。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学校的德育工作遭破坏,红小兵代替少先队,搅乱学校的教学秩序。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学校掀起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肃清其流毒。1977——1978年,全县各小学狠抓整顿学校秩序,清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影响,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与学习目的性教育;认真试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并根据团中央十届一中全会决议,撤销“红小兵”组织、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学校思想面貌有了根本的变化,教学秩序走上正轨。
1979—— 1980年,认真贯彻中共十- -届三中全会关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各校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少先队举行“我爱少先队”、“我爱红领巾”主题会。各校还结合试行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制定出<文明礼貌用语>、<一日生活常规〉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五爱”教育,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
1981年,小学各年级开设思想品德课,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8月教育部颁布(小学生守则>,全县各小学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并遵照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精神,(看福清FQLOOK.CN)开展以“五讲”(讲文明、讲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教育,开展争当“红花少年”、“三好学生”,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等活动。
1982年,广泛开展“三热爱”教育和“反腐蚀”教育活动,各小学全面查禁淫秽书刊,提高学生抵制各种剥削思想和抗御资产阶级思想污染能力。在学校中强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配合,切实抓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1983年秋季开始,全县以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 .带动其他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小学建立升国旗制度和举行唱国歌的仪式,并开展学习张海迪等英雄人物活动。
1984年,各校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不断端正办学主导思想,认真向学生进行“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
1985——1986年,全县各小学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内容的多种思想教育;加强和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深入贯彻(小学生守则>;加强校风校纪建设,继续开展创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争当“三好生”活动。是年10月,高子斌、刘莉莉和李毅荣三个同学获“全国少先队好队长”称号。全国少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少年报》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1987年2月,在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试行省教委制订的《福建省全日制小学德育大纲(试行草案)》。
1989年9月,县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建立德育9个基地。9月4日县教育局配合县人民影院举办爱国主义电影周,(看福清FQLOOK.CN)放映<闪闪的红旗》等四部影片,城关附近的20所小学,1.5万多名师生组织观看。12月,县成立德育工作研究会,同时,县教育局还根据德育大纲制订20条德育评比工作条例,下达各校贯彻实施,并规定每年评比检查一次。
1990年2月,县教育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闽委(1990)3号文件精神和响应李鹏同志给福建省石狮市坑东小学全体少先队员的信,号召全体小学生迅速掀起“学雷锋、学赖宁”做党和人民的好孩子活动的热潮。福清实验小学丁芹同学助人为乐事迹突出,得到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少年报)的表彰,被授予全国百名“中国好少年”的光荣称号。1990年福清实验小学少先队被评为1989年省“学雷锋、学赖宁”优秀大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教育志: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