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18 14:39:52

福清教育志:第一章 县学、书院、社学、私塾 / 第四节私塾

第四节 私塾
明清时代,福清私塾主要有家塾和学馆两种。塾师多数是封建社会贫困的文人,靠学生束修维持家计。私塾大多数设在祠堂、寺庙、民房或塾师家里。课桌掎由学生自备。课程有教读、练写和作文3种。初入塾的儿童以识字为主,塾师授以<三字经>、<干字文>、<百家姓>等启蒙教材,女生则读<女儿经>.对一定程度年长的学生。以读<千家诗)、<幼学琼林>、<四书)、<五经>以及各种实用杂字。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很少讲解,所以多数学生不能立即理解教材内容的意义。写字包括描红、临摹。凡学生写得好的字,塾师就用红笔在字旁画圈,写不好则打×,以示优劣。作文以学写八股文和吟诗作对为主。
民国时期,公立学校为数甚少,私塾仍遍布城乡。民国17年(1928年),城关有名的私塾就有黄幼藻(前清举人)在金井设塾,刘玉笙(前清秀才)在小桥街设塾,杨光前(前清秀才)在官驿巷设塾,此外尚有楼锦霞王仿南,学后郑冕卿、何厝祠何若溪、官塘乾詹伯涵等设塾,(看福清FQLOOK.CN)这些人都是前清廪生、秀才,可谓桃李满园,盛极-he.到民国25年,全县尚有私塾127所,塾师127人,学生1817人。同年,福清县设立塾师甄别委员会,对全县塾师进行调查、登记、甄别。计登记53人。除登记合格领有证书准予充任塾师外,余均勒令停办。但乡村私塾仍阳奉阴违,继续开设。这些私塾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的经过调整改为初级小学,有的经过取缔逐渐消亡。

附录:科举考试科举制度自隋开始,到唐朝被确定下来,明清更臻完善。明朝实行四级考试,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在院试以前有小考。清沿袭明朝,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前还有童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那时凡入学者均须经过童试,考生参加县试和府试及格者称“童生”.童生再经过省城所在地书院考试。院试及格称“生员”,俗称“秀才”.福清秀才数以千计。
明朝开始,从府州、县的儒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称为贡生。福清贡生:明朝257人,清朝264人。
秀才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三年一考的“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举人称“解元”.福清宋朝举人435人。元朝举人8人,明朝举人392人,清朝举人442人。
会试在京都举行,时间是乡试的次年春天,应试者为各省举人,又称“春闱”.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又称廷试,是贡士经过复试后,在京都太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种考试,为最高规格。殿试明清制分为一甲、二甲、三甲录取。一甲取三名,(看福清FQLOOK.CN)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福清历朝考中进士的有632人。其中唐五代8人。宋代426人(北宋90人,南宋336人),元代6人,明代114人,清代77人。
唐太和四年(830年)林简言首中进士。乾宁三年(896年)翁承赞考中进士第三名。世称探花郎。北宋淳祜二年(1057年)林希、林旦,嘉祜四年(1059年)林邵、林颜。都是林概的儿子,兄弟四人,二科同榜。北柬元?手三年(1100年)林通中进士第三名,探花。南宋自乾道三年(1167年)到咸淳四年(126年)的102年间,福清同榜中10名以上进士的有10科。(看福清FQLOOK.CN)其中淳祜元年(1056年)和咸淳四年(1268年)两科各中进士16名。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永泰龙仕乡(今福清一都乡,该乡于1958年4月4日,划归福清管辖)黄定殿试第一,经孝宗皇帝钦定为状元及第。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武科。林螵中武状元。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黄洽、淳熙十一年(1184年)林椽、嘉定元年(1208年)孙德舆均中进士第二名,榜眼。民族英雄林则徐,祖籍福清杞店(今海口镇岑兜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教育志:第一章 县学、书院、社学、私塾 / 第四节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