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18 14:31:13

福清教育志:第一章 县学、书院、社学、私塾 / 第一节 县学

第一章 县学、书院、社学、私塾
第一节 县学
县学是地方的官学,因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所以叫做儒学。县学多设在孔子庙里,又称“庙学”.
一、建修
福清县学旧址在宋西城门儒学坊外,祀先圣于三礼堂。宋嘉祜年间(1056——1063年),邑人游冠卿献地建庙学,乃迁到县城的东边(现城关小学校址)。元丰元年(1078年)扩建学宫及经史阁,后历经扩建,规模宏大。元元贞二年(1296年)福清升为州,县学改称州学。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建制,州学复名县学。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被倭寇烧毁。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邑人陈仕贤又在旧地重建。以后历代都有重修。孔庙建有大成殿、东西庑廊、戟门、圣道坊、棂星门、屏墙,并设神厨以及文庙祭器等;(看福清FQLOOK.CN)学宫建有明伦堂、东西斋、泮池、儒学门、射圃、教谕衙、训导衙、经史阁、奎光阁、号房、儒学仓、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游公祠等。民国时期先后有公立、华侨小学、县立女子小学、县立玉融小学、县民众教育馆等均设在孔子庙、明伦堂里。抗日战争时期,福清两度沦陷,学宫、孔庙均遭日兵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逐步拆建,孔庙改为城关小学校舍,明伦堂作为县商业局办公地址。
二、规制
古代设学官掌管教育。福清学官编制宋朝设教授掌学校课试等事。元朝设教谕1员;明朝设教谕1员、训导2员,到崇祯二年(1629年)裁减训导1员;清朝设教谕、训导各1员,统称教官。这些教官既是县教育行政长官,又是教师,具有双重身分。教谕掌管教育、祭祀。训导协助教谕工作。其具体职责有主办孔庙的每年春秋二祭和名宦、乡贤等祠的祭祀。课士,包括讲经与主持月考、季考。每月朔望集诸生于明伦堂,宣讲卧碑文、训饬士子文、圣谕等,并收取生员送的贽礼。还有率领生员到射圃习射和送生员赴省参加乡试。行宾兴礼等。(看福清FQLOOK.CN)但到清代中叶以后,讲课渐废,只举行考课,生员根本不到学宫肄习,只每月来参加考试,主要按题做八股文。再后连考课也废,只剩下每年两次祭孔,师生整年不见面,见面也不认识。儒学名存实亡。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颁诏“停科举,兴学校”.撤销学官,设立劝学所,县学遂废。
三、学田
县学学田原额154亩6分6厘1毫,坐产清源里上板地方。实征学租银22两3钱6分9厘。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总督姚启圣捐置学田47亩1分,、坐产修仁里地方,每年共征租谷42石,每年共征钱粮3两9钱3分正。海口盐场,折6钱9分4厘,本色米4斗5升1合。每年给贫穷学生谷20石。此外,原界外田园55亩,坐产南日山地方。每年共征银6两,每年佃输海税1两6钱5分。租银凑给县内县学廪生、贫穷学生和社师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教育志:第一章 县学、书院、社学、私塾 / 第一节 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