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7 11:02:08

福清科技志:第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融籍中国科学院和中...

第十二章 人物
福清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从唐太和四年(830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1073年间,据不完全统计,考中进士的福清人有623人。在清乾隆版《福清县志>立传的人物达400余人。1994年出版的《福清市志>入志人物多达3315人。但对福清科技战线成绩突出的人物却记载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清科技事业逐步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拥有一支15643人的科技人员队伍,其中高级工程师34人、高级农艺师20人、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116人、特级和高级教师332人。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9人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有46人评上了劳动模范,有85人受到了福州市政府以上单位的表彰奖励。应该说,福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广大科技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的。此外,还有大批在中央和全国各地工作的融籍科技人员,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有5人,他们都在关心、支持福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家乡的科技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节 融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翁独健 男,1906年11月生,福清市人。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和燕京大学代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和历史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社会历史研究室主任。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他长期从事中国民族历史的研究,取得卓著的成就。(看福清FQLOOK.CN)1956年亲自撰写<蒙古族简史>的部分章节,发表<关于少数民族历史研究的情况和问题>.1958年他组织并参加《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苏联历史纲要>中有关蒙古部分(题为《蒙古统治时期的俄国史略>)的翻译出版,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元史的研究工作。他还受聘为(中国历史丛书>编委、<辞海>民族分册编委。参an(中国历史地图集>有关民族部分编辑的组织领导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深恶痛绝,因而被赶到“五七干校”打扫厕所。1971年从干校回到北京,参加主持二十四史的《元史>标点、校勘工作,查阅了200多种有关史书,勘出书中讹误千余处,使中华书局出版的<元史>标点本,成为我国目前最好的版本。1978年,他主持召开民族历史科学座谈会,初拟(1979年至1985年民族历史研究规划>.第二年又在全国民族研究规划会议上,就全国民族研究项目,提出了10个方面的建议,为民族历史研究工作勾画一幅可行的蓝图。1980年,他在参加南京召开的中国元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提出了<对今后元史研究的几点希望和建议>受到与会者的关注。他是出色的民族史研究人员和组织者。由于他的推动,我国民族史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许多著作纷纷问世。他校订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他主持翻译出版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拉施特<史集>.并组织(马可波罗行记>的汉译以及<全元诗>的编辑工作。他担任<国家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编委、<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分册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组织工作。1981年,他主编出版<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论文集,同年9月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及哈佛大学等进行为期6周的讲学和学术交流。他亲自培养出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少人成为史坛新秀。1982年他主持编写<蒙古族简史>,并主编国家“六五”计划中重点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一书。1984年他主持<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编纂会议,并发表了<论中国民族史>.(看福清FQLOOK.CN)他主持了一系列民族史学研究会议和研究工作后,终因积劳成疾,住进医院。虽然重病在身,仍然坚持民族史研究工作,在有关方面正在筹备为他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50周年的庆祝活动之际,因心脏病猝发,抢救无效,于1986年5月2日与世长辞。
高由禧 男,1920年2月生,福清市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气象系。曾任中科院兰州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是著名的气象专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气候、青藏高原气象和干旱气候研究。在高原和东亚季风、青藏高原气象和中国气候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撰写和参与撰写了<台风研究>、<东亚季风的若干问题>、<青藏高原气象学>、<西藏气候>等8部专著和近百篇论文。提出了全球有海陆季风、南北半球季风、行星环流季风、平流层季风、高原季风等5种季风和相应的4种形成机制,3种季风维持结构;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是大气变化的敏感区、能汇区、启动区和扰动区等概念。这些对天气的形成、演变和预报有重要作用。(看福清FQLOOK.CN)同时他还进行了有关大气、大气系统、大气环流变化规律和中国干旱区气候等方面的研究。他多次参加或主持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获奖成果有:<青藏高原气候研究>、<东亚季风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青藏高原气象学>获1983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获198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自然地理>获198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获1987年国家气象局科学一等奖、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获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曾融生 男,1924年8月生,福清市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现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地震学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他是我国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先驱,出版了<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等学术专著,并为我国培养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做出重要贡献。在探测唐山和华北盆地的深都构造的基础上,他提出华北张性盆地及强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模式,(看福清FQLOOK.CN)可以解释地球物理和地质现象。他于1992--1993年主持了中美合作的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并提出印度一欧亚碰撞过程的新模型,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他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在国际学术团体中,曾任国际岩石圈计划中的岩石圈构造组成委员会委员,可控源地震学国际委员会委员,荷兰地球动力学杂志编委等职务。
张钹 男,1935年3月生。福清市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计算机学报>副主编、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2月至1982年2月受美国伊科诺斯大学聘请为访问学者。他从事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分形和小波等理论研究。以及把上述理论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采掘、知识工程、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100多篇,中英文专著有:<问题求解理论及应用>(英文版为Theory and ApplicationsProblem Solving),Research on Frontiers in Computing,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等,前两部均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Research on Frontiers inComputing.还获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科技成果获得奖励的有:ICL欧洲人工智能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看福清FQLOOK.CN)以及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他参加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的建设。1991——1996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1992年获国家计委、中科院和国家教委颁发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在庆祝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0周年表彰大会上获国家计委、科委和财政部颁发的“金牛奖”.1987——1994年担任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专家,多次获“863”计划工作自动化领域优秀工作者以及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五”期间的实施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科委颁发)等。在培养博士生的工作中,他还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魏可镁 男,1939年10月生,福清市人。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现任福州大学校长、教授,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工业催化剂>杂志编委。199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主持研究成功All0—3型氨合成催化剂和A201型氨合成铁钴催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获得省科学大会奖、化工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上述成果在全国14个省市中小型氨厂推广,取得显著效益。1987年4月,他被派往日本筑波科学园化学技术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看福清FQLOOK.CN)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研制出一种活性高、选择性好的催化剂,他谢绝日方挽留,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继续从事催化剂研究工作。1993年。他研究成功B116型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国家环保局列入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最佳推广技术,已在全国推广使用。1995年他又研究成功A202型低温氨合成催化剂,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1997年他又研究成功B121型无铬高变催化剂,通过化工部鉴定,属国内外领先水平,1998年这一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评为全国lO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科技志:第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融籍中国科学院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