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7 09:42:47

福清科技志:第十一章 / 1-1 教育-教学方法变革与教学研究

第十一章 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医学卫生、计划生育、体育
第一节 教育
1984年,全县小学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经省验收,全部达标。
1985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任务。
1995年,福清“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合格,荣获“福建省实施义务教育先进市”称号。
1997年,荣获国家教委授予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市”称号。
1998年,全市有小学530所,在校学生1532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4%;中学71所,在校初中生65398人,高中生7186人,小学升初中比率达98.4%;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所,在校学生7297人。成年教育也得到发展,初步建成了市、镇、村成人培训网络,成年人非文盲率达99.13%.当年,福清市获得国家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称号。
是年,中考和高考成绩刨历史新水平,中考成绩居福州市区和郊县前茅,高考成绩上省专线人数527人,首次突破500大关,侨中李彬同学还摘取了省高考理科状元桂冠。
一、教学方法变革与教学研究
(一)幼儿教育
1958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内设幼儿教研组,组织全县幼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979年开始,全县形成“幼教”辅导网,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
1985年初,县成立“幼教”教学研究中心组,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各学区中心园也成立教改实验班,开展教改实验。
1986年,创办县实验幼儿园。
幼教教研以实验幼儿园和实验小学、城关小学幼儿园为教改试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晨间接待、课堂教学、游戏活动等为主要途径,逐步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通过教学实践、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1989——1992年,教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围绕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举办教研讲座。组织教师到福州学习取经,经过实践,创造出把品德教育寓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和各种教学之中的好经验,为此总结出的论文被福州市幼教年会评为二等奖。
1992——1995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动活泼的教研活动。组织70多位教师到福州学习“幼儿艺术教育”新经验,(看福清FQLOOK.CN)逐步传授给各乡村幼儿园(班)。以“创设环境的教育”为课题,开展教学研究,结合各园实际,体现各园特点,撰写<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如何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等论文,广泛进行交流。组织幼儿教师参加福州市幼教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比赛,取得良好成绩,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1995——1998年,在城关3所幼儿园开展“角色表演”、“结构游戏”的探讨。港头、孩灶等9个学区举行学前班“优秀创造性游戏”评选活动,促进面上教研活动的开展。在实验幼儿园和实验小学、城关小学幼儿园进行“儿童环保教育”、“幼儿各种良好常规的培养”的专题研究。制定和修改创游计划(即创先性游戏计划,下同),其中<结构游戏——福清一角>、<角色游戏——高山飘香油厂>两个计划被福州市选送参加省学前班优秀创游活动计划评选,荣获二等奖。以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城关小学幼儿园为试点,以“幼小衔接的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全市。加大教研力度,促进素质教育,以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侨兴儿童学园等为试点,开展如下教研活动:(1)创设良好学习环境,(2)热爱劳动教育,(3)自理能力比赛,(4)说话会话。教研搞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为幼儿喜闻乐见,收到良好效果。(看福清FQLOOK.CN)组织全市幼儿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从只重视知识传播转向“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育,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小学教育
废除科举前的旧教育,教学主要采用个别讲授,学生死读硬背的方法。废科举兴学堂后,改用分班集体讲授,教员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强调在教学方法上要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但由于教师社会活动多,学校工作普遍存在忙乱现象。
1952年,教育部颁发<小学暂行规定>(草案)和省教育厅<关于纠正学校工作中的忙乱现象的指示>,学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教学上来,教师开始认真备课,编写教学提纲,努力上好基础文化课。
1953年起,组织学习苏联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在教学中推行“五个环节”(组织教学、检查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和“五级记分法”(用5、4、3、2、1五个等级表明学生成绩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劣等)。
1955年,在小学中推广苏联专家普希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总结的“红领巾教学法”(谈话法)。
是年秋,县文教科成立教研室,内分小学语文、数学两个小组,教研员6人。
1956年暑假,县举办小学教师语言培训班,逐步推广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
1957年,全县教师学习(十大教育法>,开始贯彻启发式和少而精的教学方法。
1958年,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看福清FQLOOK.CN)大兴教学改革,加强直观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但在“大跃进”的浪潮中,劳动冲击教学,同时采取不切合实际的做法,违反教学规律,不久即得到纠正。
是年,县成立教师进修学校,文教科教研室并入进修学校,统一抓教学研究工作。
1959年,全县各学区普遍成立教研组,开展校际间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活动。
1960——1961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学生支农劳动增加,教学方法相应改变,不留或少留课外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1963年,贯彻<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各校对语文、算术两科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64年,各校普遍实行启发式教授法,举办“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生的主动性正确地结合起来”的讲座,达到教师讲得灵活、学生学得主动的目的。
1965年,教改工作以实验小学为试点,并在渔溪、城关、龙田等学区总结教学经验,推动各校的教改工作。
“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停课搞“大串连”,复课后,教学秩序混乱,教材内容多变,教学质量下降。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随着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小学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秩序逐步正常。教师开始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责任心。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全县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学习业务,学习新语文、数学教学大纲和新编的语文、数学教材。
1979年,按学区成立语文和数学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是年暑假,全县小学教师集中进行教材培训。
1982年,为了改变集中力量抓毕业班。忽视小学基础教育的现象,把教育工作重点转移到抓小学,实行普及小学教育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
1983年,各校重视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倡教师学习教学理论,钻研教学方法。同年,县实验小学和学区中心小学在教改中发挥示范作用,实行开放听课制度。
1984年,全县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冲破旧教育观的束缚,使注入型教学向开发型教学转变,不少学校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方面作出新的探索。根据“少、精、活”的原则,(看福清FQLOOK.CN)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教学模式,逐步为教师所接受。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全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要求着重领会<决定>中提出“彻底改变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僵化的教学方法”的深刻意义,深入研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
1986年,在小学教师中开展评选优质课、优秀教案、教坛新秀活动,推广布鲁姆的尝试学习法,进行整体性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是年10月,举行”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有900多名小学生参加初赛,选出60名代表参加福州市复赛,获得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12月,举行全县性口算比赛,各学区小学二至五年级在通过多层次比赛基础上,每个年级选出代表30人,参加县级比赛,只评集体奖,以促进各小学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语文科还举行三年级作文比赛。数学科、语文科还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至1987年,县、学区和教研片三级教研网络全面建立,每学期举行一次开放周教研活动,举行示范教学、观摩教学,有关学科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开展专题研究、专题讲座。
1988年,全县小学认真执行省教委制定的<农村小学教育常规要求>中有关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差生辅导、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管理等具体规定。
1988年以后,遵照国家教委、省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和福州市教委<关于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调查(自查)的通知>,各学校认真组织学习,(看福清FQLOOK.CN)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抓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素质;抓教师业务进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抓行政检查,使减负工作得到落实。瑞亭中心小学、城头中心小学等校都设有电化室,有电化仪器配套设备,向学生进行电化教学。
1991——1992年,重点做好语文学科渗透”两史一情“(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工作,组织学区、校语文教师学习江泽民关于”两史一情“教育的讲话,领会其精神实质,各学区开展教学交流汇报,举办示范课,使”两史一情“教学收到更大的效果。
1993年,各学科教师开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向学生渗透”两史一情“教育,组织学生阅读”史情“课本,参观”史情“展览,并通过在示范校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教学,然后向全市移植、推广。是年。实验小学特级教师薛凤英的语文史情渗透课教学实况录像,代表省市参加华东地区评比获优秀奖。
1993——1994年,组织福清市和学区骨干教师开展一年级新教材的研究活动。召开全市二年级语文、数学新教材教学研讨会和举办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996——1997年,组织优秀老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和教学观摩会。举办有100人参加的全市小学作文比赛,从中选出22人参加全省比赛。数学组还举办”华罗庚金杯赛“.
1997年,福清市被省定为实施素质教育十个实验县(市)之一。教育部门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各校严格落实省颁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保证体、音、美、社会、劳动学科的开课率。二是规范活动类课程教学,丰富学生感性学习经验,提高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三是广泛推行启发式教学,遵循”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的原则,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压在教师身上。教师精心备课,设计优化的教学方法,选择优化的教学手段,构思优化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操作、会提问、会总结的能力。(看福清FQLOOK.CN)四是大力推行”写教案、读教参、注教本“的教案改革模式,各校指导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强调课前读教案,课中用教案,课后写”教学随记“,评教案。重在质量,旨在实用,提高教学效果。五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考试评价和操行评价制度,对小学生评价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现其优点、长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中学教育
清末,开始采用分班集体授课注入式教学方法,自然科学开始注意实验并应用挂图、标本等手段进行教学。
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学校教学开始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些学校开始对西方教学方法进行尝试。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在外地工作的融籍著名教师先后回融应聘任课,他们采用讲授法、讲演法、实验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影响较深,但各学科仍习惯于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废除死记硬背、强迫命令的教学方法,强调废除体罚,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952年,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后,明确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教学,学生的任务是学习,逐步克服参加社会活动过多、学校存在忙乱的现象。
1953年,开始系统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出:”教学是学校压倒一切的中心“,要求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实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954年,在全国中学教育工作会议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1955年,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的指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尽力使学生当堂听懂,减轻课外作业分量,减少考试次数,推广苏联专家普希金在北京师大附属中学总结的<红领巾教学法>.
1957年,开始学习运用<十大教授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958年,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当时开展的全民技术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教学也大搞革新,全县举办普通教育改革展览会,展出革新的教具和教学经验,在各学校普遍推广,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师生参加大炼钢铁,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960年,福清各所完中贯彻执行省教育厅提出的高中毕业班总复习巩固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963年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964年,贯彻毛主席批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些都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地、活泼地得到发展。(看福清FQLOOK.CN)各学校强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实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教学工作一片混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升级、毕业、升学考试制度。
1978——1981年,为了克服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学生之间文化程度相差悬殊的现象,许多学校采取按文化程度编班的办法,试办重点班,实行因材施教。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只抓快班,忽视慢班;只抓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只抓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只抓高中,忽视初中的现象。1978年,各中学恢复了各科教研组织。1979年,县重新组织各科教研联组,县教师进修学校增设中学组,聘请一批退休教师为中学教研组研究员。
1982——1988年,认真学习教育部1982年1月<关于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和1982年3月省教育座谈会提出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问题的有关规定,端正办学思想,积极进行教改试验,改进教学方法。1981——1984年,福清一中两位教师在初一(5)、初一(6)两个班试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对发挥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学习兴趣起到较好的效果,经几次大考,成绩都比较稳定。福清三中于1984年秋季开始,确定以初中招生时成绩居中等的初一(8)班为教改试验班,从初一跟踪到初中毕业,成绩显著。
1986年,福清一中在高二年级,福清二中在初二(3)班语文、数学推行<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即:”自学课一启发课一复习课一作业课一改错课一小结课“6个紧密联系的基本课型),都取得明显成绩。1988年高考,福清一中这届毕业生录取率达75.13%.
1984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中学组、教研片和学校学科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看福清FQLOOK.CN)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活动的形式有:研究教材教法、召开教研年会、举行示范教学、上观摩课、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县作学术报告、举办各学科竞赛活动。
1986年,全县设8个初中校际教研片:二中片、龙田片、海口片、三山和港头片、高山片、宏路片、渔溪和东张片,以渔溪、龙田两个教研片为重点,总结经验,推广全县。1986——1987年,一中、侨中、二中、三中等学校实验推广武汉市教师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取得一定成效。
1988——1990年,各校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物理科创造出适合县情、独具一格的最优化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阅读、实验、启导“教学法。此法在县内全面实施,并推广全省,总结论文在1989年获省教改论文一等奖。从1980——1990年的10年中,各中学教师在地、市以上报刊或学会、教研会上发表或宣读的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在地、市获奖论文80篇,在省获奖论文7篇,全国获奖论文4篇。
1990年,县教育局制定并颁发<福清县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条例>和该条例的量化评估细则。
1991——1996年,中学各学科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初中英语交际教学法实验,数学”目标一掌握“教学法实验和中学物理”单元优化过关“教改实验。此外,还组织有关学科参与英语”看、听、议“教材实验,<高中教学实验教材>实验以及政治科”启发式教学法“、语文科”质疑教学法“、数学科”交叉教学法“、化学科”探索式实验教学法“等教法实验。
1991年,福清市开始在部分农村中学实行初中分流教育改革,其中以宏路中学为代表的综合技术教育,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侧重于通用技术基础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就业意识。
1992年,福清市根据福州市要求,开展”构建有福州特色的科学教学体系“系列活动,提出”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
1993年,初中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两史一情“教育。
是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全市上下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存在的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看福清FQLOOK.CN)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1997——1998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方法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坚决反对办”重点班“、”实验班“等做法,加大初中二年级后教学分流改革力度,提出”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教学改革标准,一些升学无望、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在学校内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科技志:第十一章 / 1-1 教育-教学方法变革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