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6 09:55:42

福清科技志:第七章 城乡建设 / 第三节 建筑科技的变革

第三节 建筑科技的变革
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福清就有先民居住,但多以土窑、山洞、草寮为居室。直至明代,城庙、牌坊、石塔、石桥等建筑物相继出现,其主要特点是在石材的雕刻和砌筑上具有高超的技艺。例如,最能体现古代建筑技术水平的瑞云塔,动工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落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全部用雕琢精致的花岗石砌成,外形为仿木结构阁式,塔高34.6米,七层八角。塔周长24米,塔基由8块青石组成,状似8根案几脚,承托着八角形莲花座。座上依次以长短不一的8块一组青石架叠而上。飞檐八角浮雕弥勒,俯身笑迎游客;飞檐下是走廊,各层都围上石栏杆,游人可沿走廊登至塔顶。一层北面开门,门顶正中一块石匾,上镌“凌霄玉柱”4字。第二层至七层两面开门,每个门各有2尊门神,全塔共有26尊。自一屋至四层各有14级台阶,盘旋而上。转角处为塔心小方室,每层均有。五至六层各为13级台阶。级的高度亦渐减。第七层方室右侧有几级窄石阶,通向塔顶小葫芦口,从此口可俯瞰全城。每层塔心还设有佛龛,原均雕有佛像,后被人盗走。(看福清FQLOOK.CN)各层浮雕有武士、比丘、罗汉以及花卉、飞禽走兽和佛教故事等图案,丰富多彩。全塔大小浮雕菩萨、力士、佛像等400多幅,最大的高1.5米,小的只有0.2米,千姿百态,形神兼备。塔檐八角均坐镇一尊石雕镇塔将军,全塔计56尊。瑞云塔在结构设计、雕刻艺术、建筑造形等方面都极臻完善,有“江南第一塔”之称。可想而知。在当时没有起重机械、没有水泥的条件下,建成如此雄伟、壮观的石塔,是很不容易的。
在房屋建筑技术方面,宋代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穿斗式,柱子直接支檩,各立柱之间用3条横向穿枋连系构成,有的为扩大厅堂,采用减柱架设杠梁的办法。明末清初,因受宗法礼制传统的影响,在城乡修建大量祠堂、神庙以及墓葬建筑,制砖技术迅速发展,开始用砖块砌墙。五口通商后,西方传教士来到福清,开始修建教堂,西方式建筑风格传入福清。但一般民居为“四扇”或“六扇”结构。均为单层,墙体用粘土夯筑而成,表面夹以壳灰,使墙体不受风雨侵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建筑技术,不断更新建筑材料,不断推广应用先进的设计、施工、勘察技术,使福清的建筑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基础
(一)地质勘探
从50年代应用手摇机对地下土层进行钻探以来,在地质勘探中应用了各种型号的牵动钻机、静力触探机、房压仪、螺旋板载荷仪、十字板剪切仪、地震波速仪和原位测试及施工监测仪器,勘察能力从浅基础的勘察,发展到深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施工监测、软土地基加固设计与施工、桩基荷载试验工程、抗震测试与场地地震效应评价等。从80年代起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勘察图。
(二)基础形式
50年代,一般采取挖基槽、铺砌条石做基础,后来部分房屋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1955年以后改用沙基础、满堂基础、沙石基础等。70年代,为适应高层建筑的需要,对软土地基处理采取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人工挖孔桩、锚杆静压桩等,一直沿用至今。
(三)基础检测
1993年,福清市政府办公室批复了建委<关于进一步强化施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报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随即将桩基检测纳入规范化管理,先后与福州市建筑科研所联合开展基桩低应变动力测试试验,(看福清FQLOOK.CN)推定桩身砼浇捣质量和桩身完整性;与省地质工程公司第一分公司联合开展桩基钻芯取样试验,以判定桩身砼浇捣质量和持力层情况,并提供砼芯样饱和抗压强度作为桩身砼强度的参考;与省建筑设计院岩土工程所联合开展桩基垂直静荷载试验,提供桩的沉降——反弹量与荷载的关系曲线,以判定桩的极限承载力。
1998年,邀请省建筑科研院检测中心对福清福华堂、师大福清分校教工住宅楼等工程进行PDA高应变动力检测试点,以提高福清基础工程的检测水平。
二、结构施工
(一)钢筋及其加工
建筑工程用钢筋过去多为手工加工、绑扎成型。到70年代后期,福清县广泛采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方法加工钢筋,应用切断、弯曲、张拉、冷拔、冷轧、对焊等机械方法,用焊接代替绑扎。钢筋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闪光对焊、埋弧压力焊等焊接技术在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胜田广场等工地应用了机械连接——高强螺栓直螺纹连接新技术。
1997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冷轧带肋钢筋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模板技术
50--60年代,我市建筑工程模板基本应用木模,70年代应用定型组合钢模,大大节约了木材并提高了建筑工业化程度,继之发展塑料模壳,胶合板模板被广泛应用,目前在民用建筑中还部分应用木模,大型工业建筑中钢模已占主导地位。
(三)砼
拌制砼,福清早期习惯用体积比。50年代后期,对砼施工前后进行试验检查方法。改体积比为重量比。水泥砼品种从塑性砼发展为低流动性和干硬性砼,同时推广应用砼外加剂,起到减水、防水、速凝、缓凝和早强等作用,改善了砼的性能。(看福清FQLOOK.CN)提倡合理利用粉煤灰,既保证砼质量,又节约水泥用量。拌制砼后台上料工艺,由60年代不连续的机械和手工结合操作方法,发展到80年代为连续的自动称量、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工艺。拌制方式也逐步由自落式发展到强制式。
目前,主要通过水泥物理性能试验、砂石检测和配合比试验、砼试块抗压试验来全面监控砼拌制质量。
(四)砼预制构件
福清市预制砼构件在80年代初得到应用,构件成型主要采取平模流水、成组立模、长线台座、固定平模等4种工艺。中小构件成型多采用长线台座作业,推行自由拉模和挤压成型工艺。砼构件养护工艺也由坑槽蒸养发展到采用道窑、立窑连续蒸养以及采用太阳能养护等。
宏路建筑公司构件厂生产的预制隔热板被福清市建委列为推荐使用产品。
(五)预应力砼
福清市在龙华中学体育馆等工程中应用到预应力砼构件,采用“先张法”、“后张法”、“电热法”张抗技术和“后张无粘接”预应力等技术,以高强度钢材生产大型构件,以及用简单设备生产低碳冷拔钢丝中、小型构件。
(六)墙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清市建筑物主要为砖木结构,砖墙已成为房层承重墙。早期砖墙厚360毫米,后因考虑到自重太大,多改为240毫米或180毫米。
1980年,墙体改革后,大力推广使用承重和非承重空心砖,同时混凝土砌块、工业废渣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
1993——1994年,墙体结构又有新的发展,部分工程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圆孔条、钢塑轻型墙板、轻质预制体嵌墙等建筑墙体。
(七)屋面及屋面防水
50年代初期,大部分民居屋面仍为传统的木质构架,屋面铺设青砖灰瓦。60年代以后,逐步趋向混凝土平屋顶。70年代,多用多孔板预制安装屋顶。80年代后,多为现浇砼,屋顶由结构层和防水层组成。
在防水处理上,由早期的细石砼刚性防水发展到油毡防水层。目前防水层主要为卷材防水,材料有: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此外,涂膜防水材料也得到广泛使用,(看福清FQLOOK.CN)主要材料有:沥青基防水涂膜、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同时。还采用聚氯乙烯胶泥、沥青防水膏、有机涂膜、橡胶卷材等作为嵌缝及涂刷面层,以增强防水功能。
(八)施工机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施工机具由简单的手工操作逐步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泥工方面,建筑企业使用的主要机械有搅拌机、纸浆机、打夯机、混凝土振动器、磨石机、喷浆机、卷扬机等;木工方面,主要的木工机械有锯木机、自用刨床、各式电钻等;钢筋加工方面,有钢筋冷拉机、调直机、电焊机、氧焊机、粗钢筋强拉机、高强钢丝张拉器、多根钢筋冷拉组合夹具等。此外,还应用了碎石机以及井字架提升机具等。
三、装饰工程
60年代,福清房屋建筑主要为砖混结构,房子装饰朴素单调,外砖墙清水勾缝,室内普通白灰粉刷。80年代以后,装饰档次日益提高。墙面装饰采用滚涂、弹涂、水刷石、干粘石、拉毛、喷塑等。饰面镶贴采用大理石、花岗石、瓷砖、缸砖、玻璃马赛克、预制水磨石、饰面板及各式墙纸、大面积玻璃幕墙等。顶棚由传统天花板逐渐改变为钉木条和网架抹灰。(看福清FQLOOK.CN)从70年代开始,施工的湿作业抹灰改为木骨架钉板彩饰,进而用轻钢龙骨和多种高分子合成材料为骨架,镶饰钙塑板、金属装饰板、矿棉板。制置各式叠井和灯槽。
门窗从传统的木门窗发展到铝合金门窗,目前在部分工程中已应用到塑钢门窗和钢门窗;大面积隐框、半隐框、明框玻璃幕墙已随处可见。全市已有3个铝合金门窗生产厂家的产品被市建委列为推荐产品,铝合金门窗的制作安装质量得到有效保证。门窗玻璃品种繁多,除普通玻璃外,还有有色玻璃、钢化玻璃和压花玻璃等。
四、建筑设计
1979年5月,福清县建设局设立设计室,开始接收县内建筑工程的设计业务。但因当时技术人员少,设备简陋,设计技术水平较低。1992年以后,更名为建筑设计所,增加技术人员,添置设备,设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看福清FQLOOK.CN)此后,技术人员逐步配齐,设备也得到更新,电脑绘图得到应用,AUTOCAD、TBSA、天正CAD等软件取代了繁重的手工计算,使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1996年改为建筑设计院,设计资质由丁级晋升为丙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科技志:第七章 城乡建设 / 第三节 建筑科技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