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5 20:33:03

福清科技志:第六章 农业 / 7-3 气象-气象灾害

四、气象灾害
福清市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主要灾害天气有台风、暴雨、干旱、三寒。
(一)台风
从196041998年的38年间(1968年因受“文革”影响记录中断除外)的5月中旬至9月底,共有143个台风(含热带风暴)影响福清,最多的是1961年和1990年,各有8个台风影响福清;最早的为1990年3号台风,5月17日就开始影响福清;最迟的是10月份以后出现的晚台风,往往与冷空气共同出现,因此不在统计之中。而影响福清的台风绝大多数出现在7——9月。因此7——9月被称为台风季。
历史上严重影响福清的台风,根据不完全记载,公元1177年至1949年间,共有严重影响的台风51个,1950年至1959年有11个,(看福清FQLOOK.CN)1960年至1998年(1968年除外)有20个,在福清登陆的有8个。台风正面袭击或登陆福清,受到的影响多数是严重的,往往引起狂风暴雨,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以下实例为历史上特别严重影响的台风。
1178年农历闰六月,狂风暴雨夜作,县城、海口被大水淹没,农作物损失不计其数,房屋倒塌、死人极多。
1882年7月,飓风拔木倒屋,淫雨经两昼夜,人畜淹溺甚多,禾稼果实之类损失不可胜计。
1909年8月1日,大风雨,晚上狂风大作,江海上船只多沉覆,大榕树连根拔起,海堤全毁,田庐作物大受损失。
1916年8月27日,出现了一次六七十年来罕见的大台风,风强雨猛,加上海潮顶托,大水淹没龙田镇,造成居民死亡,物质流失。
1918年7月,台风大雨经两昼夜方息,大风拔木倒屋,禾稼果实损失无数,海边人、畜被大水淹溺极多,大水淹上海口街至半人高,船只被推上小山,曾有一家死亡十多人。
1943年夏季,三次遭台风侵袭,毁坏堤坝,大面积农作物受灾。渔溪等地发大水,海潮上涨暴发,水涌入街道,屋毁人亡。
1946年7月,风雨交作,大水成灾。9月间狂风暴雨大作,海啸同时发生,堤坝冲坏,水淹田地高达丈余,房屋倒塌,船舶漂没,牲畜死亡极多,农作物等损失惨重。
1952年7月3日晚7时许,台风侵入,午夜风力加大,大风暴雨袭来,撼树推门,飞瓦走石。台风过程降雨量达467毫米,农作物损失严重,(看福清FQLOOK.CN)14万亩早稻每亩损失3成。房屋被刮倒57间,打破大小船只23条,5万条竹管被海潮打断或冲走。渔具损失360万元。
1990年,福清县共受8个台风(其中9017号为强热带风暴)影响,它们分别为9003号(影响时间为5月17日至5月19日)、9005号台风(影响时间为6月22日至6月25日)、9006号台风(影响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2日)、9009台风(影响时间为7月27日至8月4日)、9012号台风(影响时间为8月17日至8月23日)、9016号台风(影响时间为8月25日至8月28日)、9017号强热带风暴(影响时间为9月2日至9月5日)、9018号台风(影响时间为9月6日至9月12日)。8个台风接踵而至。9003号、9005号和9006号台风为早台风,1年中受3个早台风影响,实属历史罕见;9012号台风4次登陆,亦为罕见的怪路径台风。1990年影响福清的台风特点为:出现时间早、次数多、相隔密、强度强、路径怪、时间长,且有5个台风严重影响福清,是历史上罕见的多台风年份。8个台风带来总降水量为1340.3毫米,(看福清FQLOOK.CN)等于正常年份的全年降水量,因此,使福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总的来说,台风有害也有利。一般的台风,风雨不大,往往给炎热少雨的夏季带来防暑降温和缓解夏旱。
(二)暴雨
福清县产生暴雨季节多在5——9月,其次在3——4月,其中7——9月多为台风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或连续性暴雨,常常引起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804——1959年间共发生24场大暴雨,1960——1998年(1968年资料缺)共发生179场暴雨,其中大暴雨(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毫米)共发生39场,造成重大损失。
(三)干旱
福清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因县内淡水资源缺乏,遇到无雨或降雨稀少就出现旱情。1948年,春旱空前严重,旱期在156天左右。东阁、蔗店、南厝冬春未下过透雨,河床干涸,田地龟裂,秧苗枯槁,早稻全无收成,发生严重灾荒。
1954年夏秋大旱,旱情持续120天,受灾面积33万亩,晚稻枯死1.6万多亩,地瓜枯死1.36万多亩,数万亩田地龟裂,全县粮食减产39万担。(看福清FQLOOK.CN)秋后至1955年初春,又连续4个月无明显降雨。旱情为百余年来所未有,重灾乡村达88个,约28万亩作物受旱,其中11万亩损失6——8成,4.75万亩作物全部枯死。大小麦受灾最严重,枯死约3.6万亩。
1960年春大旱,旱期自1959年9月29日持续至1960年3月19日,秋冬连春173天未下过透雨,旱期长、灾情严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1万亩。
1964年夏,沿海大旱,早期自1963年10月13日持续至1964年3月14日,日数达161天,春粮减产,民政局给困难户发放口粮救济款。
1983年夏大旱,旱期自6月25日持续至8月25日,全县受旱面积达30余万亩,除少数水库有一些水外,大部分水库几乎全部成千库。3万亩晚稻插不下去,插下去的有2万多亩田地受旱龟裂。甘蔗、地瓜也受到旱情的威胁。受旱灾危害,该年秋粮减产1000多万公斤。
(四)三寒
“三寒”天气是指:倒春寒、五月寒、秋寒。它们分别发生在春季(3——4月)、夏季(5——6月)和秋季(9——10月),由于强冷空气入侵造成较长时间的低温。
1.倒春寒天气:3月下旬连续超过5天或4月上旬连续超过4天日平均气温小于12℃的低温天气过程为倒春寒。自1960——1999年共40年期间,只出现10次,为小概率事件。一旦出现较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将影响早稻的安全播种和育秧,(看福清FQLOOK.CN)产生烂种、烂秧、蹲苗或死苗现象,其危害沿海比山区严重。福清县严重的“倒春寒”年份为1976年,曾出现于3月21日至25日和3月31日至4月5日2次。一年内出现2次“倒春寒”天气实为罕见。全县因此受到普遍影响,发生烂种、烂秧现象,损失谷种986150公斤。
2.五月寒天气:5月下旬至6月上甸期间,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天气过程为五月寒。自1960--1999年(缺1968年)的39年间,只出现8次,亦为小概率事件。5——6月,早稻在幼穗分化和抽穗扬花期,对外界气候条件反应敏感,抗寒能力较弱,遇到五月寒天气。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早稻的结实率。
3.秋寒天气:俗称“寒露风”,分两个类型:
(1)“23型”秋寒:入秋后,第一次出现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23℃的低温天气过程的开始日期。
(2)“20型”秋寒:入秋后,第一次出现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20℃的低温天气过程的开始日期。
“23型”秋寒和“20型”秋寒若出现得早,将影响晚稻的正常抽穗扬花,增加空壳率。“23型”秋寒,福清历年平均出现在10月2日,最早的出现在9月12日,最迟的出现在10月22日。“20型”秋寒,福清历年平均出现在10月26日,最早的出现在10月8日,最迟的出现在11月16日。秋寒出现在晚稻抽穗期,其危害是无可挽救的。(看福清FQLOOK.CN)如渔溪公社下里大队1953年有100亩晚稻,由于迟播种,其孕穗期遇到寒流的影响,而造成抽穗不正常,以致绝收;又如东张泗洲大队1974年有400亩晚稻抽穗时遇冷空气,而造成空壳率达60%,减产37500公斤左右,所以晚稻必须掌握在稳定通过20℃或23℃(即不连续出现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20℃或23℃)的终日前齐穗,才比较安全、正常。
(五)冰雹
冰雹一般出现在3——4月强对流季节,局地性,时间快。严重的大雹块下落时由于巨大的落速而出现砸毁力,常伴有强烈的阵风、暴雨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尤其是农业)危害很大。
1976年4月18日零时左右,龙田、港头、三山、江镜、新厝、渔溪、上迳、江阴8个公社的部分大队受冰雹袭击,冰雹大的如鸡蛋,小的似蚕豆,极个别雹块有砖头大。降雹持续20分钟方息,降雹前后风力达lO级以上,并伴有大雷阵雨。雹区民房屋顶被砸坏,瓦片被风刮走;农田中小麦摧折脱粒,严重者颗粒无收;电杆被风刮倒;直径10厘米粗的树木被连根拔起;花生、大豆、蔬菜等农作物损失无数;龙田后面村的部队营房倒塌1座,压死1人,轻伤19人;停泊在三山大扁岛附近的渔船被打翻7艘;港头公社北山村受灾特严重,该村有一雹堆,量达8土箕。
(六)龙卷风
1997年11月26日凌晨零点30分左右,福清市音西镇霞楼村、倪埔村受龙卷风袭击。当时电光裂空,雷暴巨响,大雨骤至。随即霞楼村的西南偏西方向出现200余米宽的龙卷风,向距该村500余米远的倪埔村席卷而来,持续约3——5分钟,所到之处,瓦片飞扬,(看福清FQLOOK.CN)树枝刮断。霞楼村猪舍倒塌,压死生猪3头。直径10多厘米的白玉兰树被连根拔起,飞至100多米远处;该村3间瓦屋式纸箱厂倒塌2.5间;融强医院面积为600——700平方米的临时病房西半部受龙卷风袭击,金属屋顶被掀,并倒塌,所幸病人住在东半房,幸免其害;该村的13间店面仅1分钟时间,瓦片全部被卷飞;路边高8米,直径10厘米的2根水泥柱电杆,一根被刮断,一根被刮成90度弯曲。倪埔村小学60%左右的校舍屋顶瓦片被卷飞,迫使学校停课修复。
1997年11月26日凌晨3时许,江阴镇赤厝村发生龙卷风,从村的西南向东北袭击,海边几十米长的防护林被风刮断1/3,晒紫菜的竹片被风刮断,有的被刮起在空中旋转。根据该村80多岁老人反映: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怪风。
以上龙卷风都发生在秋冬季。实属罕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科技志:第六章 农业 / 7-3 气象-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