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5 20:23:51

福清科技志:第六章 农业 / 7-1 气象-气象观测

第七节 气象
民国时期,福清县没有设立气象预测预报机构,对气候的变化,特别是灾害性气候,是靠群众自己利用历代流传下来的谚语进行预测的。例如农谚“后九南风三过种”,“后九”是指农历正月廿九日。“三过种”是说要播三次种子,意思是正月廿九日这天刮南风,预示春播季节气候寒冷多雨,容易引起烂种烂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清县气象预测预报工作始于1955年,当时龙田机场首先设立气象台,为空军提供气象服务。1957年2月,江镜农场设立的气象站,开始进行地面气象观测。1959年5月。福清县水文气象服务站(后改为福清县气象站、气象局)成立后,气象观测预报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仪器设备不断更新,观测预报项目不断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拓宽,观测预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一、气象观测
福清县自1959年5月1日开始地面气象观测,按地方时,每天进行1、7、13时和19时4次定时观测。观测的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降水、日照、蒸发、地温。按规定时限完成各种气象报表的编制,定时向福建省气象局和国家气象局报送地面气象月报表和年报表。
福清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场原在福清县城关后山顶埔兜,北纬25.43 7,东径119.23,海拔13米。由于地势低洼,观测场积水严重,(看福清FQLOOK.CN)而且四周都有高秆作物,影响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1978年3月2日,站址和观测场地迁至城关龙东小山顶,与旧站址直线距离约1000米,北纬25.43‘,东经119.23’,海拔39.2米,观测场周围无障碍物。90年代以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观测场周围又建起一些高楼,对气象观测造成了一定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最初使用的仪器,自动化程度低,仪器精度不高。70年代以后,观测仪器不断更新换代,观测技术也进一步提高。
(一)空气温度和湿度
应用配套的干湿球温度表和湿球温度表以及最高温度表、El最低温度表来测定空气温度和日最高、日最低温度,通过人工实测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查算得到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这一方法能够准确测定任意观测时次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不足之处是不能获得连续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资料。
1975年1月1日,开始采用双金属温度计和毛发湿度计,均为日转型,能自动感应记哥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与定时实测干湿球温度及查算资料的对比订正,可以得到仪器差订正的空气温度和温度资料。
(二)风
最早用于测风的仪器有维尔达风压器,分为轻型和重型2种,轻型风压器测定风速的范围是≤17米/秒,超过17米/秒改用重型风压器观测。轻型和重型风压器分别安装于观测场的东西两侧,其风向器距地高度10——12米,风速器高出风向器0.5米。(看福清FQLOOK.CN)观测风向、风速时,观测员必须到观测场,目测风向和估计2分钟平均风速,观测的数据受仪器精度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不高,观测员操作极为不便。
1971年7月10日,维尔达风压器撤换为较先进的EL型电接风向风速器,当日8时起改为EL型电接风向风速器测风。EL型电接风向风速器的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0——12米,室内指示器和记录器通过电缆与感应器相连接,定时观测时观测员只需在室内打开风向风速指示器便可观测风向和风速,记录器可以连续记录风向风速的变化资料。风自记资料经时间差订正后。可以挑取日最大风速风向及各时的风速风向资料,仪器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一步。
(三)降水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为雨量器,雨量器距地高度70厘米,用于定时观测。本站自1959年5月1日开始使用雨量器观测降水资料,无连续降水资料记录。
1980年1月1日开始新增虹吸式雨量计观测,该雨量计能连续观测记录降水资料,经时差订正后,整理获得各时降水及任一时段的降水资料。
(四)四要素自动气象站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1998年7月1日福建省自行开发研制的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在福清气象局安装调试成功,(看福清FQLOOK.CN)投入使用。该自动站观测的项目有温度、降水、风向和风速,实现数据资料从计算机网络向省、市气象局传输,在福清设置显示终端。这一项目的开发应用,标志着福清市气象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五)实现机制报表
1959年5月1日以来,福清气象局向国家、省和福州市气象局报送的气象报表均由人工整编、计算、抄录。
1997年7月1日后,地面气象观测配备了专业计算机,实现报表编制机器自动化,上报的报表及电报编码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科技志:第六章 农业 / 7-1 气象-气象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