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5 19:50:20

福清科技志:第六章 农业 / 5-6 水产-水产品加工

六、水产品加工
福清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有悠久历史。在清代。民间已掌握调味去腥、发酵、腌制等技术,这些传统加工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70年代,腌制、盐干、熟干3种传统加工方法,仍然是福清市水产品加工的主要手段。同时,科技人员与渔民、水产加工厂工人结合,执行“以土为主,土洋结合,国营与社队结合”的方针,开展了群性技术革新和科学试验,在推广冷冻冷贮保鲜、烘干设备,改革、研制加工机械设备,扩大加工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展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显著进展,为促进水产加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一)水产品加工技术
1.传统水产品的加工技术
(1)腌制品。50--70年代,福清水产品加工技术以传统的腌干加工为主,将渔获物用食盐腌制于檀(桶)、缸或腌鱼池中,腌渍时间视品种与季节而定,(看福清FQLOOK.CN)腌渍完成后取出晒干或运销各地。具有特色的加工产品有咸黄瓜、咸带鱼、咸鳓鱼等。福清市沿海各社队均有生产。其加工流程如下:原料一洗涤一剖割一腌渍一脱盐一晒干一包装。
(2)熟干品。熟干品是以新鲜的小型鱼、贝、虾等为原料经炊煮熟后进行干燥的制品,如熟蛏干、蛎干、虾仁等是福清市优质特产。
(3)熟食品。福清市水产熟食品主要是鱼糜制品,它是以研碎的鱼肉为原料,经过配料、打浆、成型、加热处理而制成的一种方便食品。产品有鱼丸、鱼面、鱼糕等。其中鱼丸是福清市民间传统名优食品。
(4)调味品。是选用优质小杂鱼、贝类煮汁,通过传统发酵工艺浓缩而制成,产品有鱼露、蚝油、蛏油等。
鱼露,又称箭油。50年代,福清水产供销公司用小杂鱼砂浴的方法,在常压下蒸发浓缩生产鱼露。是本市名产之一,加工历史悠久。
蚝油。是牡蛎煮汁经高温蒸发浓缩加工的产品。60年代初,福清水产养殖场首先研制成功,并有少量生产。
蛏油。是缢蛏煮汁,经高温蒸发浓缩加工的产品,1964年福清水产养殖场有批量生产。
2.水产品深度加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上市的食品不仅要求有饱肚功能,而且更注重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并要求具有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方便卫生的特点。因此,本市从传统的大块冻鱼、原汁制品到调味、(看福清FQLOOK.CN)营养保健、疗效相结合的小包装方便食品,食品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1)方便食品。70年代由传统的散装、大块冻鱼向小包装发展,首先是从紫菜小包装开始,延伸至冻鱼、贝类、藻类、虾等各种不同规格小包装。80年代水产品小包装进入蓬勃发展阶段。90年代较为普及。
紫菜饼。1970年之前,紫菜饼全是手工制作。1971年,福清市国营水产养殖场在全省率先引进日本一条紫菜加工生产线,在无资料情况下,由养殖场技术人员和工人靠自己技术力量安装设备,并研究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方法,终于获得成功。产品质量上乘,紫菜饼颜色光亮,厚度均匀,无孔洞,无沙土,味道香美,产品全部出口。
70年代末。全市紫菜加工生产线有11条,其中2条是日本引进,是燃油式自动烘干设备,9条是江苏省启东渔业机械厂制造,采用煤气烟道式烘干设备。紫菜饼制造流程:原料洗净一切碎一调和一制饼一脱水一干燥一包装。
(2)罐头食品。80年代,福清华侨罐头厂开发、生产水产品罐头,填补了福清市水产系统罐头行业的空白。生产的罐头包括清汤蛏:花蛤等品种。
(3)烤制品。
(A)烤鳗。1984年,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引进国外烤鳗加工设备,在宏路外贸冷冻厂建立了全国首条烤鳗生产线,日产烤鳗350公斤,产品出口日本等国家。1998年,全市共有烤鳗厂11家,年加工活鳗2万吨,产值28亿元,成为全省加工烤鳗的重要基地。(看福清FQLOOK.CN)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台湾等地。大部分烤鳗生产线设备多从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具有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企业有昌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信芳冷冻食品有限公司、齐翔食品有限公司、益丰鳗业食品有限公司、金曼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现改为福曼股份有限公司)等。
昌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前身是外贸冷冻厂,曾于1991年获国家计委颁发的技术进步成就奖,同年国家外经贸部授予技术进步先进企业称号并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优质产品奖。
齐翔食品有限公司是加工烤鳗和生产鳗鱼饲料的企业。烤鳗生产流程是:活鳗一进厂一吊水一选别一训鳗一清洗一白烧一过蒸机一蒲烧一冷冻一包装一冷存。该公司已获IS0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在日本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B)章鱼烧。1996年,福清龙田龙威食品有限公司开发、选用章鱼与调味品、蔬菜调合经烤制而成,产品出口日本。
(4)琼胶。琼胶是从红藻中提取纯的藻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和生物工程等许多领域。80年代,福清江阴冷冻厂开发琼胶,(看福清FQLOOK.CN)用最后收获的紫菜或加工下脚料做原料提取琼胶。工艺流程:原料一碱处理一水浸洗一酸处理一漂白一提胶一过滤一冷凝一冻结一融化离心脱水一干燥一粉碎一过筛一检验一包装。
(5)保健品。以纯螺旋藻干粉为原料制成的螺旋藻胶囊、片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螺旋藻中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血脂、护心脑、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能。1996年,福清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出产的新泽牌螺旋藻胶囊、片剂是福建省名牌产品。
1996年,三华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鳗鱼骨加工鳗钙,并批量生产。
(二)水产品保鲜保活技术
1.水产品船上保鲜技术
福清市过去船上渔获物保贮多以盐渍为主,少数渔船带冰出海。直至目前,冰贮保鲜尚未全面采用。
(1)冰盐保鲜法: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广泛采用这一方法。在海上保鲜,期限为3——4天,保存的鱼类质量较好。
(2)渔船隔热舱:80年代初,三山和东瀚蓬峰村渔船推广应用木质渔船渔舱隔热装置,效果良好,节省冰块,同时,延长了作业时间。
2.水产品陆上保鲜保活技术的应用
60--70年代,应用冷贮保鲜技术。80年代以来,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的养殖迅猛发展,养殖品种不仅对准国际市场,而且积极开辟国内市场,(看福清FQLOOK.CN)同时保鲜保活也是水产品加工的前提条件,是一种初级加工。如果做不好此项工作,就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流通销售和经济价值,也会影响鱼制品的质量,甚至有害于消费者的健康,因此,鱼类的保鲜保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冷冻冷贮水产品保鲜:60年代,福清市已采用冷贮保鲜技术。70年代,开始渔业冷贮保鲜设施建设。福清水产供销公司在海口建第一座冷库,冷贮容量300吨/次,冻结10吨/日,制冰10吨/日。到了80年代,出现了冷库热。到1998年全市已建成水产冷库45座,冷贮容量1万吨/次,冻结370吨/日,制冰1670吨/日。
(2)增氧保活技术:50N70年代,通常鱼苗运输采用淋浴法和人工增氧法。80年代初,鱼苗保活运输过程中用纯氧代替空气或特设增氧系统以解决运输过程中水产动物氧气不足。1982年,上迳南湾养鳗场率先用薄膜袋充氧运输鳗苗。1984年,福清水产综合场也用充氧运输虾苗,增氧保活运苗种较适宜,运成品鱼效果也很好。
(3)低温麻醉保活技术:鱼类当环境温度降到其生态水温时,呼吸和代谢降到最低点。鱼处休眠状态,可延长保活期限。(看福清FQLOOK.CN)1982年,上迳南湾养鳗场首先采用低温保活技术运输活鳗销售。运输方法在鳗鱼出池前停食。后成鳗集中在一口水池中,不断加冰,逐步降温。温度降到将近冰温时可把鳗鱼装入薄膜袋并充足氧气,空运出口日本,鳗鱼保活时间长达60多小时。存活率在90%以上。1981年,福清水产综合场,创造一种简易合适的生态环境条件与生存条件来提高对保活贮运效率。日本对虾采用低温活虾包装运输技术,使日本对虾保活时间长达72——96小时,存活率在90%左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科技志:第六章 农业 / 5-6 水产-水产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