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3-5 15:34:29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七 风俗 / 第五章 交际习俗

第五章 交际习俗
第一节 称谓
曾祖父--大公

曾祖母--大妈

祖父--阿公

祖母--阿妈

伯祖父--伯公

伯祖母--姆妈

叔祖父--叔公

叔祖母--婶妈

外祖父--外公

外祖母--外妈

父--阿爸、爸、老、阿哥、郎爸、姨爷、爹、阿官母--阿奶、阿娘、姨□、姨娜、娘奶、阿嫂、依奶伯父--阿伯伯母--阿姆

叔父--阿叔、阿叔仔

叔母--阿婶、阿婶仔

姑父--姑丈、姑爹、姑爷

姑母--阿姑、姑、姑仔(父之妹)、大姐(父之姐)

姨父--姨丈

姨母--大姨(母之姐)、细姨(母之妹)、姨妈

舅父--阿舅、舅舅、母舅(背称)

舅母--阿妗、妗妗、妗、母妗

翁公--官郎、老官、依官(面称)

婆婆--带家、阿娘(面称)

岳父--丈人

岳母--丈奶

夫--唐脯人、唐脯、老公、喂(面称)

妻--老妈、诸娘人、屋里

兄--兄、阿哥、大伯(夫之兄)

弟--弟、阿弟、小郎(夫之弟)、小叔仔(夫之弟)

姐--阿姊、阿姊仔

妹--妹、妹妹、妹仔、小姑(夫之妹)、姨仔(妻之妹)、细姨(妻之妹)、阿妹、亲家姑(女婿的妹妹)嫂--阿嫂、嫂嫂、嫂仔弟妇--弟媳妇

姐夫--姐夫、姐丈

妹夫--妹夫、妹丈

妻舅--大舅(妻之兄)、舅仔(妻之弟)、细舅

子--仔、唐脯仔、命、细仔(二儿子)、尾仔(小儿子)女--诸娘仔媳妇--媳妇

女婿--年婿

侄--侄、孙

甥--外甥(男)、外甥女(女)

孙--孙仔(男)、诸娘孙(女)

外孙--外甥孙(男)、外甥女(女)

第二节 迎送礼节
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是福清居民的传统习俗,凡有来客,一般人家都以茶点香烟奉请。乡间不管远、近来客,也不管客人肚子饱否,都要煮一大碗点心(粉干或线面外加蛋、肉等佐料)招待。点心,客人不全吃完,都留一点,叫留碗底,意为有吃有余。第一次来客多数煮线面点心相敬。如果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之前家中来了客人,连邻里族亲都煮点心招待,以表友善敬意。女人家走亲戚带糕饼类礼品回谢,俗称做面前。小孩第一次做客,要给蛋、钱,挂在脖子上,俗称挂胡须,意祝长命。客去欢送,多至门外,谓道:慢走、走好、再来……古时,福清远离家乡出洋留学、经商或谋生的人,临行时,亲朋戚友都要备线面、蛋或煮点心(点心须是线面和蛋)饯行,意祝出外的人一路顺风。回来时,再送鸡、面礼,俗称脱草鞋,意为远方归来的亲人洗尘。主人收下礼物后,必须以衣物类(旧时多为毛巾、肥皂)还谢。现沿用此俗为参军的青年、上大中专的学生表示祝贺。主人收下礼物后以糖果类回谢。

第三节 宴席礼节
旧时,福清民间宴席的礼节讲究,繁琐。宴席多在厅堂举行,厅堂朝大门方向的左边里一桌为首席桌。四方桌(每桌8位),左边里座(俗称东一位)为首席,右边里座(俗称西二位)为次席,左边外座为三席,右边外座为四席,与大门同向左席为五席,其对面为六席,与大门同向右座为七席,其对面为末席,末席要执酒壶斟酒,每次斟酒须按上述席位顺序逐一进行。斟毕,酒瓶口须向自己,否则视为外行。每次饮酒后,须请宾客用菜。其间恭听宾客高谈阔论。现宴席礼节没有那么讲究,显得随便而自然。城镇多用圆桌,不分席位大小。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出热菜;先出炸品,后出汤菜;先上清淡,后上浓烈;先荤,后素;先咸后甜。各种口味交替而上。

第四节 相见礼节
路上遇见熟人都笑脸相迎,互相问好、请安,打招呼:“上那儿”、“饭吃了没有”、“好久不见”、“身体好吧”、“有空到我家玩”……有的还行握手礼。

第五节 送礼
平时,凡遇喜事,除亲朋戚友送礼祝贺外,左邻右舍亦互相邀请,并送糕点喜糖,表示友善、敬意。送礼,如果是钱,喜事要双数,取好事成双之意,丧事则送单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七 风俗 / 第五章 交际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