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3-5 15:17:55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六 宗教 / 第四章 宗教管理

第四章 宗教管理
1950~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宗教工作由中共福清县委统战部负责。“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组统战组负责。1982年7月6日,福清县设立宗教局,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1984年2月17日,并入县委统战部。1985年5月20日,重新恢复宗教事务局。1982年后,宗教管理工作由宗教局与统战部负责。

第一节 佛教管理
福清寺院均系禅宗教派,黄檗山万福禅寺、福庐禅寺等大多数寺院属禅宗派中的临济宗支派;龙卧禅寺、灵石寺等少数寺院属禅宗派中的曹洞宗支派。临济宗系希运禅师弟子义玄(? ~867年)所创,因他住镇州(州治今河北正定)临济院,故名。曹洞宗创始人是唐朝良价及其弟子本寂(840~901年),他们先后在筠州洞山(今江西宜丰)、抚州曹山(今江西宜黄)宣扬禅宗,故名。

福清佛教寺庙组织中一般有方丈(寺庙最高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庙内部事务)、维那(负责寺内的宗教活动)、知客(负责对外联络)、纠察(负责执行佛教的清规戒律)。在规模较大的寺院中还设有首座等名誉职务。中唐以后寺院职位繁多,一寺之主管者称住持,也叫方丈或堂头和尚,下面设很多执事僧。大的寺院置东序六知事,西序六头首。东序六知事是:监院、维那、都寺(统管寺内总务)、副寺(掌管寺内钱财进出)、典座(掌管寺庙饮食,床座诸事)、直岁(掌管营缮耕耘);西序六头首是:首座(统领全寺僧众,选德业兼修者担任)、书记(掌管寺院文书)、知藏(管理佛教经籍)、知客、知浴(掌管寺院浴室)、知殿(掌管佛殿、法堂的香灯等)。在举行法式时,住持居中,东序六知事、西序六头首分居东西两边。黄檗山万福禅寺的组织营缮耕耘的不叫直岁,而名曰监收;还设有化主(负责社会上化缘);并专门建有寮舍供有职位的僧人居住,如方丈寮、西堂寮、首座寮、书记寮、知客寮、化主寮、典座寮、杂务寮、行堂寮等。小寺院一僧身兼数职,或住持掌管寺院一切事务。

第二节 天主教管理
清光绪十年(1884年)福建教区撤销,分设福州、厦门两教区。福清天主教由福州教区管辖。福清县各教堂神父由福州教区任免和调动。民国34年(1945年)后,福州教区擢升为福建省总主教区,福清县仍属于福州教区,福清各天主教堂神父仍由福州教区派遣。

民国后期,福清天主教总铎区总铎为安斯定神父(主持城关瑞亭天主教堂),龙田本铎区由孟志德神父负责,高山本铎区由赖蒙笃神父管理,海口本铎区由欧行道神父执掌,渔溪本铎区由薛仁侃神父主持。他们都是西班牙籍的多明我会士,只有江阴本铎区由中国籍神父郑宝琛主持。后来安斯定神父调福州任多明我会会长,福州教区派车道远神父任福清天主教总铎区总铎(主持城关瑞亭天主教堂),车在任1年2个月病故,福州教区又派季维诺神父接任总铎职。安斯定神父在福州任期届满后又回福清任总铎职(主持城关瑞亭天主教堂教务),季维诺神父调往他地。

民国35~38年解放战争时期,教徒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反帝情绪日益高涨,纷纷要求多派中国籍神父管理教务。共和国成立后,外籍传教士不断被遣送出境,至1953年全县没有外籍天主教传教士。

福州教区于1951年初派福建长乐籍陈学煊神父(1955年因犯反革命罪被逮捕法办)接管城关瑞亭天主教堂教务,任福清总铎区总铎,并兼理渔溪本铎区教务,同年5月又兼管海口本铎区教务。同年徐子晖神父主持龙田本铎区教务,并兼理江阴本铎区教务。高山本铎区由叶荫旅神父负责(兼理平潭本铎区教务),福清籍何敦乾神父主持高山本铎区。是时,县人民政府贯彻国家提出的教会要脱离外国势力的控制,天主教必须割断与梵蒂冈教廷的联系,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1956年冯孝饮神父接管城关瑞亭天主教堂,任福清总铎区总铎,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止。冯就任后,向教徒开展爱国爱教宣传教育。1981年冯复职于城关瑞亭天主教堂,筹备组织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协助县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1987年5月,冯神父退休;7月,福州教区派福建闽清籍林垂昂神父接任,并以福州西门天主教堂本铎何敦乾神父兼任福清总铎,何辅助林整顿福清天主教务。

天主教堂一般由神父(亦作神甫,正式品位称司铎或司祭)主管,下有传道员一至数名协助神父做教务工作,另雇勒杂人员一至数名办理杂务及炊事。财务由神父一人独掌,下属人员的生活、工作听凭神父支配。天主教堂所辖公所由神父兼管。

第三节 基督教管理
一、卫理公会

卫理公会福州年议会下设福州、福清、龙田、渔溪、平潭、闽清、古田、屏湖等8个教区。所属的8个教区中,福清设有3个教区。福州年议会曾先后3次在薛港、龙田、县城召开。教区设教区议会和教区长(有的教区长兼任主任牧师)。教区之下所属堂所称为牧区,牧区设牧区议会和牧区主任。牧区之下设属,每属约10余户,大的牧区还设布道所或分堂。每年召开教区议会一次,各教堂选出教徒代表及传教人员出席会议。会议选举教区负责人,并结合福州年议会执行部布置的传教任务,而部署教区的传教事务。此外,每2个月召开教区执行部会议一次,其余会议由教区负责人和教区执行部协商办理。基层组织堂所,设堂管会,由教徒选举堂管会成员管理教会,通常在圣诞节或复活节时举行教徒年会,报告堂所一年工作、经济收支等情况,改选堂管会。

教会圣品(即宗教上的职称),有主教(或称会督)、正、副牧师(或称会长、会吏)。副牧师可以讲道,辅佐正牧师施行圣餐;正牧师主持圣餐,主持教徒施洗、婚、葬等各项圣事。主教除掌管年议会的教政、行政事务外,各教区的教牧人员均由主教调遣和选派。主教还有权按立牧师。此外,每个堂所一般都设有无神职的传道人员,称传道员,辅佐牧师管理教务。

二、圣公会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下分设特区和支区,福清设两个支区。民国25年合并为一个支区。

圣公会产生初期,在教义、礼仪和组织方面大量承袭天主教传统,持守初期教会规定的信条,礼拜用世代相传的固定仪文。圣公会圣品最高为主教,下有牧师、副牧师、传道等。教区由主教负责,支区、各教堂由牧师、副牧师负责,布道所一般由传道负责。

三、基督徒聚会处

基督徒聚会处不设牧师,设长老和传道。教内称兄弟姐妹,而称教外人为异邦人。宣扬信仰耶稣能得救,不信会沉沦,讲道时经常散布悲观厌世思想。各地教会只有横的联系,而无行政上的统属关系。各地教会的人事、经济、行政皆由各地信徒自行办理。经费由信徒捐献,其口号是“左手捐献,右手不能知道”。教徒中商家甚多。

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地聚会处推选出代表,领导政治时事学习和“三自”革新以及对外联络等工作。基督徒聚会处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系统,层层控制,教规森严。

四、真耶稣教会

真耶稣教会不设牧师,只有长老和执事。县设分会,县以下乡村设区会及祈祷所。一年召开一次县代表大会,选举执行委员5人、监察委员3人,他们兼巡视各地区会的传道和信徒。各乡村区会每年召开一次教徒大会,选举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办理教务,系义务职。祈祷所亦由教徒大会选出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处理教务。

福清真耶稣教会,民国时期曾在渔溪召开过代表大会,设立办事处机构。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福清真耶稣教会办事处改称真耶稣教会福清分会,并从渔溪移迁芦华村办公。1953年分会又从芦华村迁往县城桃园里。福清分会负责人先是周珠英(任期3年),后一直由翁义安负责。1973年真耶稣教会恢复宗教活动,分会移设龙田七井坑。1984年3月,召开福清真耶稣教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85年分会改为碰头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小型义工碰头会,传达县基督教爱国会布置的各项任务和研究教会自身的传教工作。

五、安息日会

福清安息日会与上头联合会、区会均没有挂钩。教会圣品,有牧师、教士(相当于其它教派的副牧师)和男女传道。

六、耶稣圣神教会

1983年7月2日,耶稣圣神教会渔溪教堂组织堂务管理委员会。教会经费全由教徒捐献。1986年渔溪教堂由华侨捐资,进行修缮。

第四节 落实宗教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开始逐步纠正在宗教界的“左”的政策。1979年7月16~19日在县城召开宗教工作座谈会,县党、政各部门有关负责人30多人参加会议。这次会议为全面落实宗教政策做了思想上的准备。1980年佛教开放石竹寺;基督教开放城关福华堂、渔溪崇真堂和高山天道堂3个教堂;天主教开放城关瑞亭和龙田天主堂。至1986年有5名基督教传教人员安排为县政协委员,1名安排为福州市政协委员,1名安排为市人大代表,1名安排为县人大代表。1987年,天主教开放城关瑞亭、龙田、高山和江阴洋边等4个天主堂及江镜乡的田元下和东宵、江阴乡的前林、东瀚乡的文山、城头乡的田墩和后俸、沙埔乡的八一、南岭乡的百山洋等8个公所;基督教开放63个教堂、26个活动点(所)。1988年基督教开放113个教堂、43个活动点(所)。

为培养教会接班人,福清天主教会1984年5月,选派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政治表现好的青年教徒(男1名、女3名)前往福州教区培训班学习。8月培训结业,其中男教工1人回县天主教爱国会工作,女教工3人被留在福州市工作。1985~1988年,基督教输送51名青年教徒进神学院学习。同时,举办十三期义工培训班,培训511人次。其中本县参加培训396人次,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有63人,实培训义工333人。

第五节 取缔“呼喊派”
“呼喊派”以教徒宗教聚会时狂喊乱叫而得名。它既不是合法的宗教团体,也不是基督教的一个合法教派,而是一个披着基督教外衣的反动组织。“呼喊派”总头目李常受。他们反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煽动教徒“要赶快行动起来,与掌权者斗,与魔鬼斗”,甚至公然提出“一年打下浙江和福建,两年打下全中国”的反革命口号。他们反对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破坏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呼喊派”反动骨干辱骂三自爱国会是“犹大”(即叛徒),提出要用“抢夺传教权、冲垮正常聚会点、分裂教会”的办法去占领教堂和聚会点,搞垮三自爱国会。他们还大搞危害教徒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的活动。经常煽动受骗群众闹事,抢占教堂和聚会点。此外,“呼喊派”骨干还向国外反动势力递送各种情报,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

“呼喊派”对福清的渗透,始于1980年。当时,林子隆等前往福州华侨新村与李常受心腹余某“交通聚会”。林子隆回县后即设立“福音书房”,翻印李常受的反动著作、诗作等散发全县,毒害信教群众。随后林子隆又多次组织骨干分子到外地“参观学习”,把外地“呼喊派”的反动伎俩引回福清。然后在三山、江镜等地多次举行“交通聚会”。至1983年6月底,“呼喊派”的活动,已渗透到全县的13个乡镇、52个自然村。7月,福清县公安部门根据“呼喊派”反革命活动的确凿事实,在全县范围内依法开展取缔“呼喊派”的斗争,逮捕首恶分子林子隆,对其他骨干分子也分别进行监居、收审等形式的教育。随后,县有关部门组织宣讲工作队,召开爱国守法教育会议,团结、教育受蒙蔽的信教群众。此后,“呼喊派”在县内的活动曾一度收敛。

1984年7月后,“呼喊派”骨干分子又与外省、外县反动骨干分子串联聚会。省外、县外的“呼喊派”长老和骨干分子曾多次在海口、港头、三山等地举行大型“呼喊聚会”。聚会时,他们唱林子隆编写的反动诗歌,布置教徒要继续读李常受的《操练敬虔》等反动书籍,鼓动教徒“化悲痛为力量,刚强起来去实现林子隆的心愿”。聚会结束时,这些反动分子还宣布成立“福清宇宙性教会”,并提出“我们要听神的话,不听人的话”、“教会是属天的,不属地上的政权管理”等反动口号,还大肆攻击三自爱国会,妄图改变中国教会的三自爱国方向。“呼喊派”骨干欺骗教徒说:“要重新受洗,灵魂才能得救,以后可以升天!”他们在严冬季节蒙骗教徒先后在三山、港头、江镜等地数次受洗,要教徒跳进寒冷的河、沟中浸洗,致使有的教徒冻僵四肢,不省人事;有的教徒因受冻而住院;有的因此引起家人反对,造成家庭不和。为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福清县人民政府和福州市人民政府在1983年和1985年都发出关于依法取缔披着基督教外衣的“呼喊派”反动组织的布告。运用法律武器,运用党的宗教政策,取缔“呼喊派”反动组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六 宗教 / 第四章 宗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