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3-5 15:16:21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六 宗教 / 第三章 基督教

第三章 基督教
第一节 传入发展
福清基督教有6个教派: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简称卫理公会)、中华圣公会(简称圣公会)、真耶稣教会、基督徒聚会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简称安息日会)、耶稣圣神教会等。

民国24年(1935年),信仰基督教的教徒511人,其中男149人,女362人。民国26年卫理公会有教堂40所,教徒3200多人,圣公会有教堂4所,教徒530多人。

共和国成立后至1957年,福清基督教6个教派保持有教堂、布道所94个,教徒2.38万人,传教人员380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全县有活动的基督教堂、所剩下24个,全县基督教徒有1.87万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所有基督教堂被改为它用,宗教工作无人管理,宗教活动转入地下。至1980年全县基督教徒增至4.5多万人。1986年全县有基督教徒7.24万人,牧师11人,长老5人,传道21人,执事12人,义工162人。1987年全县基督教徒7.62万人,开放63个教堂,26个活动点(所)。1988年有基督教堂113所,活动点43处,教徒8.1万多人。

各教派的传入与发展情况如下。

一、卫理公会

清同治二年(1863年),福州南台小岭卫理公会教堂的教徒林振珍,受美国传教士麦利和的派遣,来福清县城传教,林最初租赁县城后埔街一郑姓房屋作为布道所,时教徒只有6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福清教区成立,有渔溪、西华、薛港、龙田等堂处。同治十二年(1873年),美国传教士李承恩来县活动。光绪五年(1879年)又有美教士曾大辟来县主持教会。光绪十年(1884年)美教士武林吉和中国籍传道叶英官,在县城后埔街购买几座民房,改建为教堂,名为福华堂。民国32年改名灵友社(现后埔街灵友社后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龙田教区成立。是时美国传教士与清政府官吏相勾结,凡信奉基督教的人,享有种种特权,因此教徒人数逐年增加。福华堂容纳不下做礼拜的教徒,美教士柯志仁、中国籍传道魏其兰等便筹建新教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新盖的教堂落成,仍名福华堂。

为了推销宗教书籍和时事报刊,并便于办理社交事务,扩大宗教影响,福华堂于民国2年创办名为“进群社”的书报社。民国3年渔溪教区成立,加上平潭教区,素称为福平四教区。民国4年,福清、龙田、渔溪3教区,共有39个牧区。福清教区管辖县城以南的桂巷、松潭牧区,县城以东的海口、北城头、星桥、屿头牧区,县城以西的南西亭、仁美牧区,县城以北的波美、东田牧区等,共12个牧区。民国8年,龙田教区在龙田、高山、三山、东瀚一带设立17个牧区。渔溪教区管辖渔溪、东张、宏路等地10个牧区。民国9年前的30多年里,福华堂的传教士除星期天主持礼拜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往各住户传教。民国10年后随着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的创立,传教士的宗教活动扩展到学校和医院。民国11年,福华堂有教徒500多人,牧师、传道4人。为便于管理,当时把县城附近划为东西两个教区,以吴厝巷为界,东区有里美、塘头、后岭、松潭、下楼、苍下、南埔尾、溪头;西区有溪下、小南洋、观音埔、洋埔、下盛、埔头、马山、溪前、瑶峰等地。每星期天,这些地方的教徒都集中到福华堂做礼拜。经常进教堂过宗教生活的教徒约六七百人。民国24年后,福华堂组织青年团契会,每星期晚上聚会一次,青年教徒凡愿意参加的都可以入会。同时又组织妇女服务会,每月聚会一次。此外,还在星期天上午搞儿童和成人主日学,星期六晚上举行妇女查经会等宗教活动。民国26年全县有教堂40座,教徒3200多人。民国29年,美教士富品德和中国籍传道曾文基又重修福华堂。同年在福华堂后面又建5间平房为牧师住宅。翌年,中国籍牧师翁圣继把5间平房改建为楼房。民国32年福华堂信徒有300多户、牧师1人、女传道2人。民国38年全县有教堂65个,教徒1.47万人。

1953年6月,全县有36个牧区,教徒近1.05万人,传教人员33人。福清教区有12个牧区:城关(福华堂)、海口(救世堂)、桂巷(福安堂)、北城头(从善堂)、东田(道生堂)、南西亭(书林堂)、坂头(天道堂)、松潭(布道所)、星桥(布道所)、屿头(真道堂)、洋尾(福音堂)、波美(福音堂),教徒3150多人,传教人员11人;龙田教区有12个牧区:龙田(福音堂)、东壁(福音堂)、马湖(福音堂)、玉瑶(福音堂)、芦华(福音堂)、薛港(真神堂)、三山(福音堂)、江镜(从善堂)、前张(天道堂)、高山(天道堂)、东瀚(道源堂)、加儒(圣教堂),教徒6570多人,传教人员12人;渔溪教区有12个牧区:江阴北郭(赐安堂)、江阴芝山(明德堂)、江阴大厝(正福堂)、江阴何厝(福音堂)、江阴田头(天声堂)、江阴洋门(灵友堂)、渔溪(崇真堂)、十一墩(福音堂)、宏路(宣道堂)、波兰(波兰堂)、东张(东张堂)、魁里(魁里堂),教徒750多人,传道人员10人。1966年,全县教徒有5399人。1986年教徒增至2.14万人。1988年活动地点有城关(福华堂)、龙田(福音堂)、海口、渔溪、东田、加儒、高岭、北楼、东郭、海塍头、海瑶、坂头、东营、积库、东壁、江镜(从善堂)、高厝、东宵、岸兜、前张、塘沁、上林、洋边、高岭、芦华、马湖、沁塘、西芦、下埔、宏路、江阴大厝、江阴田头、江阴芝山翁、江阴何厝、江阴洋门、城头、洋尾、薛港等38个堂,西亭、溪头、安魏、东佑、岑兜、下和洋、塔山、音西松潭、埔尾、南岭、一都、东山等12个点,教徒2.57万人,传教人员52人。

二、圣公会

清咸丰十年(1860年)江镜前宅人何四四,因足痛,其兄弟陪同前往福州乌石山圣公会医院治疗,他们兄弟3人在医院信了教,回乡两年后,即同治二年(1863年)租前宅祠堂东边一草间为祈祷所,圣公会和卫理公会分上下午轮流在一草间做礼拜。因福清划为卫理公会传教区,所以圣公会在福清传教不久即中断。清同治初年,江镜玉仑亭下村有一卫理公会信徒施某,因买《圣经》被清政府作为汉奸嫌疑而逮捕,卫理公会传教士不敢出面保释,施某家属便往福州乌石山请求圣公会胡约翰吏总(英国人)出面营救。施某经胡约翰营救获释出狱。施某和港头地区教会信徒感激胡约翰营救之恩,要求圣公会在福清设堂传教。后圣公会和卫理公会商定,把划归圣公会传教区的福建古田县,允许卫理公会到该县传教,以换取卫理公会允许圣公会在福清传教。这样圣公会便在福清的江镜前宅和岸兜、港头、杭下、高山长安等5地区设立布道所。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廿二日,江镜前宅布道所和岸兜布道所首次由英人马教士主持受洗仪式,江镜前宅布道所施洗教徒7人,岸兜布道所施洗教徒5人。同年港头布道所也开始施洗新教徒入教。同治十三年(1874年),开始建造江镜圣公会教堂,第二年建成,名为一善堂。光绪六年(1880年),圣公会在山后、海口分别建立真理堂、真道堂。光绪八年(1882年)在县城、港头分别建立道源堂、复苏堂。

共和国成立初期,圣公会福清支区下设5个牧区,即县城、港(头)杭(下)、渔(溪)棉(亭)、江镜、高山,全县有县城道源、江镜一善、港头复苏、海口真道、岸兜元道、龙田、里美、北西亭、东阁、高山、埕边、西江、东瀚、田尾、文关、西关、莲峰、杭下、东翁、渔溪、棉亭、山后、长安、甘厝下、埕店、溪头、塔山等27个堂,南城头、上林、塔溪3个布道所,全县牧师9人、女传道13人,教徒4060多人。1966年,有教徒1305人。1988年活动地点有西大(县城)、一善(江镜)、复苏(港头)、埕边、海口、岸兜、塔溪、高山、西江、杭下、八一、东瀚、田乾、文林、文关、棉亭等16个堂和塔山、三山、江厝、里美、泽岐5个点,教徒9290多人、教牧25人。

三、基督徒聚会处

民国21年,福建霞浦县人林维之、邱圣洁夫妇在渔溪行医时将外地基督徒聚会处引进渔溪。民国24年,由福州陆忠信、闽侯陈再生、仙游陈络三和厦门蔡无我等4人来渔溪传教,建立基督徒聚会处。民国25年该教传入福清县城。民国26年传入东张。

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全县基督徒聚会教堂有10个:县城、洋头、东张、龙田、西坪、下和洋、玉瑶、渔溪、梨港、岸兜,另有黄崙、上郭、梧瑞等几个祈祷所,(附属于附近聚会处),全县教徒有1257人,教牧13人。1966年,全县有教徒552人。1988年,全县基督徒聚会处活动地点有西大(县城)、加儒、东郭、埕边、海塍头、海瑶、渔溪、龙田(分堂)、坂头、东营、积库、东壁、海口、东佑、一善(江镜后堂)、东宵、岸兜、塔溪、上林、高山、埕店、后耀、港头、洋边、杭下、高岭、芦华、马湖、八一、田乾、文关、棉亭、宏路、羊尾、镜洋波兰、薛港、三山等37个堂和南西亭、大埔、南山、岑兜、下和洋、星桥、塔山、音西松潭、东张等9个点,教徒2.07万人,教牧37人。

四、真耶稣教会

民国13年,江镜酒店大厝底(现属酒店村)何承当与何园桔仔在莆田涵江受洗加入真耶稣教会,返乡后他们在福建古田县人郑永生执事指导下,在江镜创立福清第一个真耶稣教会。不久在南西亭路下村又建立真耶稣教会(荒废后于民国24年迁往洋门至今)。民国15年,莆田真耶稣教会执事萧仕提来江阴岛张厝传教,后逐渐发展到江阴全岛,以至渔溪一带。海口、龙田、三山真耶稣教会分别于民国18、21、23年建立。在此前后莆头、下宅、东山、东山边、洋门、芦华、虎邱、港头、加儒、江厝、薛港、后耀、青屿、城关等地也都建立了教会。民国38年全县真耶稣教会教徒约有4500人。

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全县真耶稣教会有海口、渔溪、莆头、下宅、东山、东山边、洋门、龙田、江镜、芦华、虎邱、三山、加儒、江厝、薛港、青屿、城关、港头等19个区会,教徒2417人,教牧53人。1966年全县有教徒1350人。1988年,全县活动地点有福华(城关)、加儒、海塍头、海瑶、渔溪、一善(江镜后堂)、高山、后耀、港头、洋边、杭下、高岭、芦华、北魏、芝公翁、薛港、三山等17个堂和龙田一个分堂,江厝、东佑、小麦屿、莆头、塔山等5个点,教徒5700人,教牧19人。

五、安息日会

民国26年,融人邱其修将安息日会传入上迳桥头村,随后又传到县城西门王恩德诊所。民国39年林景章在县城租赁房屋做为教堂,后因教徒不多而停止活动。

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台湾同胞林多加随丈夫由厦门迁回宏路南峰村南华厝,在家设点聚会,并负责管理工作。1967年许孙齐在县城融北村的家里设点聚会。1970年在音西东埔村林流宋家设点聚会。1979年冬,江镜确坛村人王珠英从福州将安息日会传入家乡,在家设点聚会。1982年3月,撤消家庭聚会,教徒都进入基督教宏路堂做礼拜。由于宏路地区教徒较少,大部分教徒在县城,1984年以县城为中心,集中在城关西大堂做礼拜。同年6月13日,林伯和牧师前来县城西大堂培养义工传道。1988年安息日会分布在融城、音西、宏路、江镜、高山、江阴、海口、阳下、上迳、渔溪等10个乡镇,全县教徒500多人。

六、耶稣圣神教会

福清耶稣圣神教会是从福清真耶稣教会分裂出来的。创立于民国16年2月,地点在渔溪镇。当时由渔溪人陈子瞻、林光谈等5人发起组织。教会初成立时是挂真耶稣圣神教会的牌子,由于真耶稣教会负责人不让挂“真”字,后教会就名为耶稣圣神教会。民国16~30年教徒最多时达900多人。民国31年后教徒不断减少。

共和国成立后,1951~1955年约有教徒250人。1956~1965年教徒约有100多人。1966年有教徒108人。1967~1970年停止聚会。1971~1973年教徒只有100多人。1974~1977年教徒约有300人。1978~1982年教徒增至400多人。1983年7月2日渔溪教堂开放,全县教徒约有500余人(其中渔溪教堂454人,棉亭教堂12人,塔山点36人)。1988年,再开放江镜乡南华村一布道所。

第二节 基督教活动
一、宗教活动仪式

基督教的传教人员主要有牧师(《圣经》中耶稣把自己比喻为牧人,把教徒比喻为羊群,故称牧师)和传道员。牧师主持宗教仪式、管理教务,通常每个堂会有一个牧师负责传教活动。传道员是教会下层的宗教工作人员。此外,还有由教徒骨干分子组成的义务工作人员(称为义工),如长老、执事等等,负责教会的行政事务。

基督教一般每年有两个重要节日,即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有的教派则利用这种节日举行洗礼,或者举行晨曦礼拜,或者搞布道会、庆祝会、联欢会、聚餐会等等,以扩大宗教影响。两个节日一般安排在星期日做礼拜时举行纪念活动,不在别的时间举行特别的宗教活动。

基督徒聚会处,则另搞一套,反对把圣诞节、复活节做为教会节日,而基督教圣公会除把这两个节日定为重要宗教节日外,还把复活节后五十天的圣灵降临节也定为教会重要节日。宗教活动有7种方式:家庭聚会、掰饼聚会(即圣餐聚会)、祷告聚会、交通聚会(即反省聚会)、见证聚会、造泥聚会(坚定信仰聚会)、福音聚会(对不信教群众的聚会)。

安息日会为每星期六举行礼拜,吸收教徒用受浸仪式,与其它教会采用点水礼的仪式不同。

基督教通常的活动,是每星期日做礼拜,其内容是教徒集体进教堂,搞集体祈祷、唱诗、读经、讲道、圣餐等。

二、办学校

龙田毓德小学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美国卫理公会传教士程吕底亚在龙田卫理公会教堂边租赁民房,创办龙田妇女学校。专收农村妇女教徒入学,学习罗马字母拼音字,传播基督教义。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程吕底亚在龙田八仓井附近购地,建成新校舍,名为毓贞女塾,创办八年制女学。设置课程,有基督教的《圣经》、宗教诗等。

民国6年(1917年)毓贞女子小学高级部迁往县城。龙田留下小学一至四年级,于民国10年改名为毓德女子小学,专收女生。民国19年由国民政府立案,同时增设高小班。

民国30年,校舍被日本飞机炸毁,与融美中学附小合并,改称毓德融美联合小学,开始招牧男生。民国31年修葺被炸毁的校舍,学生迁回原校上课,校名仍用毓德融美联合小学。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县人民政府接办,并入龙田中心小学。

福清毓贞女子中学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卫理公会在龙田创办福清毓贞女子小学。民国6年毓贞女子小学高级部迁入县城后埔街,民国12年定名为福清私立毓贞女子中学。民国17年,由国民政府立案。民国31年与明义中学合并,改称福清县私立明义毓贞联合初级中学。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11月,由闽侯专署接办,改名为福清第一初级中学。

龙田融美中学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根据清光绪十七年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福州年议会的决定在县城创设福清培元书院,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龙田美会堂内设立分院。翌年县院并入龙田分院,改名为龙田培元书院,龙田群众称它为培元斋。创办人方鲍参牧师租赁民房招生开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美国传教士柯志仁通过劝募、筹集资金,始建校舍,购买仪器、图书。清宣统三年(1911年)先后建成洋式楼房南洋楼、石厝和北洋楼(原为传教士住宅,后亦移交学校使用)。洋楼建成后改名为融美中学堂,并附设小学。

民国13年又改名为福清私立融美初级中学,附设小学。民国19年4月,由国民政府正式立案。抗日战争期间,初中部一度迁往东张香山村,附属小学迁往龙田附近的积库村上课。民国30年日本军队入侵福清,县城沦陷,学校又由东张香山迁往顺昌县元坑,附属小学与私立毓德女子小学合并,成立毓德融美联合小学(初中部单独设校)。民国31年迁回龙田旧址。

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组织校务委员会,1952年11月28日,由闽侯专署接办,改名为福清第二初级中学。

福清明义中学 民国8年由卫理公会在县城创立。民国31年与毓贞女子中学合并。

此外,民国8年卫理公会在县城后埔街创办毅英小学,在高山创办陶三小学。民国时期圣公会在港头创办馨英女子学校;在县城产塘街创办馨英小学;在县城桃园里创办国光两等小学以及圣经学校等。

三、设医院

福清惠乐生医院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卫理公会美国传教士在龙田创办龙田妇幼医院。主要为龙田的毓贞女子中学、融美中学和教会中的人服务,也附带兼看群众中的妇幼病,但不给男人看病。

民国元年,医院创办护士学校。民国10年,将医院和护士学校迁往县城,暂在凤山巷明义中学旧址设立临时妇幼医院,并着手筹建新院于城内参府前。民国13年建成新院,名为惠乐生医院(即现在的福清医院)。民国36年院内护士学校扩大为高级助产护士学校,培养护士和助产士,每年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女生。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0月,由人民政府接办,先改为闽侯专区医院,后改为福清医院。

龙田和新田医院 民国10年,龙田妇幼医院迁往福清县城后,还留下3名护士继续维持龙田妇幼医院。民国29年,龙田卫理公会组织一个董事会,向当地民众、商人劝募资金,设置病床及部分器械,并由惠乐生医院派女医生随带护士和学生及一部分家具前来,恢复收容病人,并把医院改名为龙田和新田医院。民国20年又开始招收护士科学生。

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2月,改称福清县龙田医院。1952年7月由县人民政府接办。

圣路加医院 民国23年,基督徒聚会处在福清县城产塘街创办圣路加医院。

第三节 基督教堂
1949~1957年,福清基督教6个教派共有如下教堂,布道所94个。

融城:福华堂、西大堂。

阳下:东田堂、埔尾堂、溪头堂。

音西:松潭布道所、苍下布道所。

海口:海口堂、里美堂、桂巷堂、洋头布道所、东阁堂、东峤布道所、石溪布道所。

龙田:龙田堂、东营堂、积库堂、上东尤堂、西亭堂、龙田真耶稣教堂、东壁堂、西坪布道所、上薛布道所。

江镜:江镜堂、前宅堂、前张堂、岸兜堂、高厝堂、东宵堂、下和洋堂、塘沁堂、玉桂堂、上林布道所、塔溪布道所、南城头布道所、南华布道所。

港头:东光堂、高岭堂、洋边堂、芦华堂、西芦堂、马湖堂、沁塘堂、杭下堂。

三山:三山堂、加儒堂、北楼堂、埕边堂、海塍头堂、坑边堂、海瑶堂、江厝堂、虎邱堂、安魏堂。

高山:高山堂、薛港堂、西江堂、后耀堂、北垞堂、青屿堂、长安堂、山后堂。

沙埔:八一堂、北魏堂。

东瀚:东瀚堂、田墘堂、西安堂、文关堂、道源堂、西关堂、田尾堂、莲峰堂。

宏路:宏路堂。

镜洋:波兰堂。

东张:东张堂、魁里堂。

渔溪:渔溪堂、圣神教会堂。

城头:城头堂、北城头堂、星桥布道所。

上迳:洋尾堂、塔山布道所。

江阴:小麦屿堂、莆头堂、东山堂、大厝堂、何厝堂、田头堂、洋门堂、芝山翁堂、下垞堂、北郭堂、梨港堂。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全县有活动的基督教堂、所有如下24个。

融城:福华堂、西大堂。

海口:海口堂、桂巷堂。

龙田:龙田堂。

江镜:江镜堂、前宅堂、前张堂、东宵堂。

港头:东光堂、芦华堂。

三山:三山堂、海瑶堂。

高山:高山堂、薛港堂。

沙埔:北魏堂。

东瀚:东瀚堂。

渔溪:渔溪堂、圣神教会堂。

新厝:棉亭堂。

江阴:大厝堂、何厝堂。

音西:松潭布道所。

东张:东张堂。

1987年批准开放如下63个教堂、26个活动点(所)。

融城镇:福华堂、西大堂。

阳下乡:东田堂、埔尾堂、北西亭点、溪头点。

音西乡:松潭点、埔尾点。

海口镇:海口堂、里美堂、岑兜点、东峤点。

龙田镇:龙田堂、龙田分堂、东营堂、积库堂、坂头堂、上东尤堂、西华堂、后林堂、南西亭点、南山点。

江镜乡:江镜前堂(从善堂)、江镜后堂(一善堂)、东宵堂、前张堂、岸兜堂、塘沁堂、高厝堂、上林堂、南城头堂、塔溪点、下和洋点。

港头乡:东光堂、高岭堂、洋边堂、芦华堂、西芦堂、杭下堂、马湖堂、沁塘堂。

三山乡:三山堂、加儒堂、北楼堂、埕边堂、海塍头堂、安魏堂、坑边堂、海瑶堂、江厝点、东郭点、泽岐点。

高山镇:高山堂、薛港堂、西江堂、后耀堂、埕店点。

沙埔乡:八一堂、北魏堂。

东瀚乡:东瀚堂、田墘堂、西安堂、文林堂、文关点。

渔溪镇:渔溪堂、渔溪分堂、大埔点。

宏路镇:宏路堂、水圳边堂。

镜洋乡:波兰堂。

东张镇:东张点。

城头乡:城头堂、星桥点。

上迳乡:仁美堂、塔山点、蟹屿点。

一都乡:一都点、东山点。

新厝乡:棉亭堂、下埔堂。

南岭乡:上岭点。

江阴乡:大厝堂、何厝堂、田头堂、洋门堂、芝山翁堂、高岭堂、小麦屿点、莆头点。

第四节 三自爱国会
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于1951年6月成立。1951~1955年为第一届。1955年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改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简称基督教三自爱国会),1955~1960年为第二届,向教徒开展“自治、自传、自养”的宣传教育。1960~1965年为第三届,组织教牧人员接受社会主义教育。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三自爱国会停止活动。1981年11月15日恢复活动。第四届三自爱国会于1983年4月11~15日召开代表会议,同时召开福清县基督教协会第一届代表会议。

一眼万年 发表于 2023-7-14 01:37:18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福清天下 发表于 2023-7-14 15:01:03

基督教在福清的发展前景

清香百合花 发表于 2023-10-4 14:15:50

严厉打击邪教组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六 宗教 / 第三章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