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3-5 15:07:52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五 华侨 / 第三章 华侨与家乡

第三章 华侨与家乡
第一节 投资捐资建设
离乡背井的旅外乡侨在侨居地念念不忘故土家园。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稍有盈余便慷慨解囊,资助家乡经济建设。1952~1958年,投资770万元,捐资330万元;1959~1966年,投资200万元,捐资240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仍有乡侨捐资赠物在家乡兴办各项事业;1979~1992年,投资兴办工业达5亿元,捐资家乡各项事业建设的总金额达3亿元。

一、工业

1954年,乡侨投资100多万元,于次年1月建成日榨花生仁8吨的福清华侨油厂(现为福清油厂)。

1957年,乡侨投资300万元,兴建日榨350吨甘蔗的福清华侨糖厂(现为福清糖厂)。

1981年,乡侨投资1000万美元,合资兴办清华糖厂有限公司,日榨甘蔗2000吨。在全省糖业系统中首先配备微电脑系统控制生产。引进国外专利,在国内首创加工泰国原糖成功先例,企业达到国家一级水平。

1982年,投资720万元,兴办年产5000吨的福清华侨罐头厂。

1987年,创办融侨工业区,1991~1992年,兴建元洪投资区、洪宽工业村和元载工业村等。

二、乡镇企业

侨资兴办乡镇企业发端于1956年。是年,旅印(尼)乡侨、北加浪岸玉融公会主席倡办果林、畜牧场副业,由归侨俞兆福募集侨资6万多元,创办里美果林场及渔溪朱里果林场,年养734头肉猪。1963年11月,县侨联又集资3万元,将朱里果林场扩建为福清县华侨果林场。1980年后,兴办溪头机砖厂、东张侨联藤厂、南盛针织厂、高山前园机绣厂、蒜岭侨兴农械厂等。

三、农业

侨办农业发端于1956年1月。是年,华侨集资19.2万元,兴办海口华侨机耕农场,围垦江镜农场,安置归侨938人。1958年,围垦东阁华侨农场。至1986年底安置归侨(印尼、泰国、新加坡、印支贫难侨)951户3521人。

1959年,乡侨捐资农业基础建设1.5万元,建成渔溪拖拉机站,并赠送10部大型拖拉机。

1959~1961年,国家经济暂时困难,乡侨组织进口化肥7000吨,赠送农机具120台(架)。1961~1966年赠送农药550磅,包菜种子1万磅,支援家乡农业生产。

1960~1966年,乡侨捐款兴修水利,赠送抽水机,修筑海堤、乡村道路,改善农业基础建设。1966~1976年,乡侨仍热心农业建设,赠送动力喷雾器121台。

1978~1992年,侨胞赠送拖拉机185台、喷雾器26台、柴油机6台、脱谷机17台、电动机18台、电表3969台,还支持全县112个村拉电、兴修水利、建设水电站及电灌站、围海造田等。为农业生产捐赠2300多万元。

四、旅游业

侨办旅游业发端于1962~1963年。时乡侨捐资80.56万元侨汇人民币建造县侨联大厦。1962年,高山旅日华侨捐款5.8万元,建造高山侨联会所。

1982~1992年,乡侨捐资600多万元,兴建渔溪、新厝、龙田、港头、东张、江阴、海口、东瀚、三山、上迳、镜洋、沙埔、宏路、江镜、融城侨联分会会所。这期间乡侨还捐资开辟石竹山游览区,修建江兜华侨大厦、溪头洪宽楼、高山侨联新楼,改造市侨联大厦等,为侨胞回乡省亲访友旅游观光提供方便。乡侨为发展旅游业捐赠1100多万元。

五、教育事业

侨办教育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时里美侨胞创办隆中初等小学,民国14年(1925年)改为里美小学。宣统三年(1911年)渔溪侨胞创办渔溪第六区第一小学,民国5年改为私立梧瑞小学。

民国时期,县华侨兴办的小学有:梧冈小学(1918年办)、陶民小学、培元小学(1923年办)、松潭小学(1928年办)、龙山初级小学(1928年办,在渔溪山东海)、郎官初级小学(1929年办)、岭边小学(1933年办)、西园小学(1935年办)、南浔初级小学、西洽初级小学、致力初级小学、水头初级小学、南光小学、锦城小学等;中学有融侨中学、虞阳初级中学。

1950~1966年,侨办侨助学校有较大的发展,有金印、南山、前亭、岭胶、梧冈、梧瑞、陈白、苏田、西园、音西、阳下、岭边、新厝、硋灶、江兜、蒜岭、培元、南光、牛宅、芦华、占阳等小学130多所;还有虞阳中学、江兜华侨中学、东张中学、占阳华侨中学、江阴中学、福清华侨中学、昌檀工业学校等。

1978~1992年,侨胞办学积极性空前高涨,侨办侨助办学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这个时期侨胞捐资办学计有大中专学校4所、中学31所、小学185所,还有数十个奖学奖教基金会,总金额达1.2亿元。

突出的大中专学校及中学有:侨兴轻工学校、福清华侨中学、元洪师范学校、海口中学、洪宽中学、蒜岭侨兴初级中学、良镇中学、上迳融侨中学、东瀚中学、龙华中学、民乐中学、高山中学、江兜华侨中学、凤迹中学、虞阳中学、福清一中、东张中学、高山中学、福清三中、三山中学、芦华学校、梧瑞学校、海瑶中学、梧冈学校、占阳侨中、牛峰学校、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元樵中学。

突出的小学有:海口中心小学、元载小学、洪宽小学、东瀚小学、西江小学、院西小学、官厅小学、高山中心小学、西园小学、瑞亭小学、渔溪中心小学、侨心小学、北宅小学、东张中心小学、下张小学、上迳中心小学、油塘小学、丽生小学、侯加斌学校、南光小学、新厝小学、培元小学、加儒小学、侨园小学、莲峰小学、官路小学、牛头小学、文关小学、苏田小学、定山小学、梨港小学、瑟江小学、康辉小学等。

突出的幼儿园有:福清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和西园小学幼儿园等。

六、文化体育事业

乡侨兴办文体事业始于50年代。渔溪乡侨首先兴建渔溪影剧院,并在虞阳中学开辟体育场。此外,华侨还捐资兴建里美、下里、沙埔、南门(港头)礼堂。全县各地由乡侨创办和资助的业余剧团和俱乐部达数十个。

1961~1966年,旅外侨胞捐建牛宅、玉塘、下里、梧冈、里美、金印等村的影剧院。1963年县侨联会利用侨资捐建游泳池。

1981年6月由侨胞捐资兴建的全县最大的福清华侨影剧院落成。至1992年,侨胞捐建蒜岭、洪宽、江兜、北林、苏田、后洋、前华、前卫、玉崙、谢塘、莆头、新楼、宏路、西江等10多座影剧院。同时,旅外侨胞还纷纷捐建村敬老院,大大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这个时期,侨胞捐建的文体设施还有蒜岭科技文化中心、渔溪文化中心、渔溪灯光球场、福清华侨电视台、县华侨图书馆、老干部活动中心、高山老体协、海口文化中心等。全县侨胞赠送彩色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摄像机、电影放映机达900多台。据不完全统计,1978~1992年间,侨胞在文体事业方面的捐资额达1400多万元。新加坡福清会馆于1986年和1988年两度出资邀请县闽剧团赴新演出。

七、卫生事业

乡侨兴办卫生事业始于民国37年。是年创办虞阳医院。

50~60年代,由侨胞资助的有高山医院、东张医院、海口医院、龙田医院、琯口医院、下曹医院、桥尾医院和坂顶、占泽、前华、南厝、东阁保健站等。

1978年后,乡侨更加热心兴办卫生事业。几位侨胞兴建福清医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和门诊部4幢大楼,进口大量先进医疗设备,使福清医院成为同级医院中的佼佼者。乡侨还捐资兴建后叶医院、洪宽医院、裕达医院、西江保健院、院西保健院,扩建虞阳医院、东张医院、高山医院、新厝卫生院、琯口卫生院、江阴卫生院、三山保健院、桥尾医院等,赠送救护车辆、医疗器械和各种药品。全县31家医疗单位,受到侨胞捐助的有17家。1978~1992年,乡侨捐资兴办卫生事业的金额达1700多万元。

八、交通事业

修桥铺路是侨胞的传统美德。民国时期,乡侨就捐资修建可洛桥和吉云路。

1982~1992年,乡侨修建的村路有蒜岭、溪头、牛宅、前园、金印、西江、倪埔、玉塘、松潭、岭边、棉亭、新厝、界下、双屿、硋灶、东澳、江兜、上迳、岭胶、下张、前亭、上张、后路、后官、占泽、南山、东田等108个村路和渔溪、东张、海口、高山街道及元洪路、元华路、后叶公路、豪云公路、圣帝桥至北西亭公路、联华路等。还修建倪松大桥和元载大桥。这些道路桥梁耗资约3000万元。还赠送各类汽车284辆、摩托车115辆、自行车650辆。

九、邮电事业

1988年,乡侨捐资65万美元,引进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富士通程控电话设备,开辟福清通讯史上的新纪元。1990~1992年,新厝、海口、三山、高山4乡镇几位侨胞也捐资兴办程控电话。在电信方面,侨胞捐资额达600多万元。

十、科技事业

1986年,乡侨率先在新厝乡兴建科技楼,捐赠科普基金,为新厝乡的科技普及推广工作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乡侨兴建县科技楼,渔溪、镜洋科技楼等。至1992年,乡侨捐资兴办科技事业约200万元。

十一、其他公益事业

许多乡侨还捐资在农村兴建自来水设施,上迳、蒜岭、溪头、牛宅、下北埔、东山等400个村用上自来水。在95个村修建敬老院。为救济难贫侨,20多位侨胞捐资100万元,设立福清贫侨基金会和王贤霖济助贫侨基金会。

第二节 侨汇
民国初年,侨汇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汇丰银行,乡侨在侨居地汇兑,由设在福州的汇丰分行递解银元给侨眷属;二是通过民信局,乡侨在侨居地汇兑,由各民信局在福清的分庄解送。民信局由素孚众望的乡侨大户工商业家兼营,国内庄局由其亲友经营,通过设在香港的分局三盘派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侨汇曾中断。民国34年(1945年)秋通汇。

民国年间,设在福清的民信局:城关有捷远局(俞宏瑞开)、振声局(戴吉云开)、乾春局(陈春光开)、光远局(俞建云开)、福余局(陈十六哥开)、振兴局(林金弟开)、福泰局(吴海珊开)、远和局(俞昌檀开)、平安庄(俞肇玉开)、南华局(王钦芳主持)、集大庄(周恭铨主持)、联丰庄(杨清柏主持)、侨声庄(施贻潮主持)、星光庄(张培元开),渔溪镇有厚经号(郑伯玲开)、泰顺布店代理振声局,龙田镇有龙文布店兼理侨汇(何贤义开),高山镇有瑞余、友华(林银坤开),港头乡有源太庄(王命冲开)、耀辉局(王九弟及王臭妹合开),东张镇有永宁庄(陈慕曾开)、大东庄(倪长声开)。民国年间的侨汇常因土匪打劫、民信局延解、金银成色不足、缺秤少两,使汇兑的乡侨蒙受损失。

共和国建立后,继续开业的民信局有:集大、平安、侨声、南华、联丰、星光等。1952年,印尼政府排华严禁侨汇,集大、平安等国外庄负责人被拘留7个月,课以巨额罚款,相继停业。1953年,除平安庄外,各庄又开业,秘密收汇。1958年又停业。嗣后虽复业,但数量渐减,60年代已悉数停业。

1950~1986年,侨汇业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中国银行的委托,办理兑汇外币及解付侨汇人民币业务。1950年,银行根据保护侨汇的政策配合政法部门狠刹各民信局挪用和积压侨汇的歪风。1958年,福清县开始发行侨汇券。1980年5月,鉴于重点侨乡的特点,中国银行福清办事处成立,代理外部汇兑、侨汇等业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五 华侨 / 第三章 华侨与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