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3-5 14:53:16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四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卷三十四 体育
福清人民向来喜爱体育运动,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春节、元宵、中秋舞龙灯、舞狮,端午划龙舟,重阳登山爬塔,这些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

18世纪末期,随着学堂的创办,近代体育传入福清,部分学堂开设体育课,但体育活动局限于校园,且体育设施简陋。民国时期,虽也举行全县运动会,但成绩平平,仅有一人参加过全国性体育比赛。

共和国成立后,体育运动迅速发展。50年代,县男女排球队赴京参加全国11县排球赛,男排荣获第三名;田径运动员张在远入选国家队,获全国跳远冠军;技巧运动员杜辉雄在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上获双人技巧冠军。50~60年代,县篮球队一直保持省甲级队水平;少年儿童竞技体操跨入福建省先进行列。70年代末至80年代,少年男女排球队连续数年保持地(市)第一名,11次获省级比赛第一名;男女体操团体在省级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业余男子排球队保持省级队水平;中学生田径队多次获市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业余男篮连续两届获省丰收杯赛第二名;围棋、桥牌、象棋等在竞赛中也取得较好成绩。

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体育设施日臻完善。到1988年,全县建有400米跑道田径场3个,200米跑道田径场21个,游泳池1个,室内球类训练房6个,篮排球场253个,还有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等运动设施。这些设施为福清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训练和比赛场所。1974年承办过全国田径分区赛,1988年承办中国福建国际龙舟邀请赛。至1988年共承办全省、全国较大型的比赛12次。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队伍亦不断发展壮大,并为上一级体育部门培养出不少的体育人才。1979~1988年,全县培养等级运动员522人;培养等级裁判员91人;输送体育人才115人;录取于大中专体育院校学生279人。1982~1988年,县少年体校和各中学向省级以上体育队伍输送17名运动员,培养国家级运动员141人,健将级3人。多次打破亚洲撑竿跳高纪录的梁学仁、第六届全运会女排最佳二传手张秋萍、全国赛艇锦标赛单人双浆第一名叶苏风、“八一”青年男篮中锋刘建清等优秀体育人才,就是从福清输送出去的。1988年,全县有大中专毕业的专职和兼职教练员29人;等级运动员95人,其中女45人;等级裁判员24人,其中女5人。

80年代,群众性体育组织日趋活跃,县体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大力推进体育社会化。至1988年全县成立了田径、排球、篮球、围棋、信鸽等单项体育协会和农民、教工、粮食、经委、前卫、老年人等系统体育协会。这些群众性体育组织广泛联络着广大的体育爱好者,为发展福清体育事业起了积极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由于各项体育成绩突出,1985年福清一中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校。1986年4月,福清获全国田径之乡称号。同年福清二中亦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校。1987年4月,县又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同年,国家体委还授予县少年业余体校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

第一章 群众体育
第一节 民间体育
清代及民国时期,福清县流行于民间的体育活动有龙舟、舞龙、舞狮和武术等。龙舟以城关的倪埔、松潭,渔溪的上迳、梧岗等地较为活跃,每年端午节均以龙舟竞赛为娱乐,但往往因胜负争执,闹出纠纷,不欢而散。舞龙、舞狮各乡镇皆有,每年元宵佳节,城镇、农村于晚间都有舞弄,非常热闹。武术遍及全县各个角落,各集镇多有各种类型的国术馆,各具特色。龙田一带的杖法、琯口的鹤法、城关的三战拳法等,门派林立,各自开馆授徒。

民国初年,县城玉皇阁方丈施培,精通武道,但很少收徒,拜其门下的仅有数人。

民国18年(1929年),福清县成立国术馆,馆址设在县城十五落积谷仓。五镇及霞盛、利桥也成立分馆,利桥分馆馆址设在利桥同渊堂观音厅(现为酱□厂)内。

民国26年,国术被县第二届运动会列为主要项目之一。比赛结果,县国术馆获团体冠军,毅英小学获亚军,个人总优胜为张思俊,个人锦标获得者王其鹤、王其珠。同年9月,国术馆组织大刀队,准备抗击日本侵略军,县政府拨款百元,购制大刀,以供操练。

民国34年9月10日,福清县民众教育馆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暨“九·九”体育节,举办国术表演。表演项目有罗汉四门、四门斗底、穿山战、食鹤三战、三战四门、飞鹤三十六掌、八步莲、七星拳、鸣鹤三战和刀枪对手等。

民国35年1月28日,福清民众教育馆武术团成立。武术团下设教练主任、教练员和助理教练员等6人。

1952年11月,共和国成立后的县第二届运动会,邀请武术界多种流派表演拳术、兵器,博得观众好评。

共和国成立后的40多年里,每逢重要节日,县城都举行舞龙、舞狮活动。惜乎江道、港道淤塞,倪埔、上迳等地端午节未能进行龙舟竞赛。80年代,人民群众,或为炼身,或为防身,或为争雄,有些地方习武练功活动又十分活跃。

第二节 职工体育
民国34年(1945年)4月4日,福清计政学会举行庆祝主计杯篮球赛。青军队获冠军,公余队获亚军。同年9月15日,胜利杯暨九九体育节篮排球赛,参赛单位有:海口、渔溪、东张、高山、融城、仁义等7乡镇及城区各机关、各中等以上学校。

民国37年5月5日,为庆祝“五一”劳动节,特举行劳动节篮球赛。参赛的有“五一”、联中、文光、海口、县中等5队。“五一”队获得冠军。

共和国成立后,工厂、机关单位职工的体育活动更趋经常、广泛和深入。1950年,工余和节假日,经常进行球类友谊赛和对抗赛。基层职工的业余代表队应运而生,有粮食局、教工、工业系统、糖厂、印刷厂、农械厂、水产公司、供销社、商业系统、医务界、县直机关以及解放军篮、排球队等。粮食局、教工和工业队实力较强。在篮、排球运动的带动下,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棋类、体操、拔河以及自行车等项目,先后在基层职工中展开。是年夏,由文化馆等单位举办全县职工首届篮球、排球锦标赛,县教工队获篮、排球冠军。

1952年,县委、县府机关率先推广第一套广播体操。之后,县体育分会为各企事业单位培训领操骨干,逐步推广工间操。

1956年5月1~5日,举行县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参赛单位有:面粉厂、印刷厂、油厂、酱油厂、搬运站、福利社、手工业联社、企业公司、食品公司、百货公司、水产公司、供销社、税务局、粮食局、共青团、县人委、县委、一中、二中、实验小学、西园小学、总工会等24个。比赛项目设:田径、拔河等。运动员423人,其中田径赛运动员167人,拔河16队运动员196人。是年10月,举行县第二届职工运动会。比赛项目设:篮球、排球和乒乓球。1957年10月13~15日,在城关举行县第三届职工田径运动会。参赛单位有:教育系统、工交系统、商业系统、粮食系统、财经系统、医务系统和供销系统等。运动员152人。

1957年,在体协组织发动下,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许多锻炼小组,参加“劳卫制”测验。福清印刷厂体协发动职工修建简易篮球场,添置单杠、双杠、举重杠铃和乒乓球台等设备,组织车间球队、长跑队,建立工间操等制度,全厂95%以上职工加入体协,职工体育活动十分活跃。

1960年7月2日,举行县职工田径选拔赛。参赛的有:印刷厂、农械厂、酒厂、油厂、粮食局、商业局、税务局、血防站、福清医院、银行、岑兜、高山公社、渔溪公社、县人委、县委、一中、二中、三中、侨中、城关中学、实验小学、城关中心小学、东南中心小学、前林中心小学、玉塘中心小学、县总工会等25个单位。

1965年5月1~4日,举行县直职工体育竞赛活动,有27个基层工会运动员1306人分别参加篮球、排球、乒乓球、环城跑、投弹、射击、登山等7项竞赛活动。

1972年5月1日,举行各系统职工篮、排球赛。参赛单位有教育、工业、粮食、财贸、医务、水产、农林、邮电、银行等,教工队获第一名。1973年5月1日,庆祝“五一”节,举行职工篮球赛,有11个单位参加比赛,工业系统获冠军。

1977年6月20~28日,县工会举行职工篮球赛。参赛单位有工交、财贸、文卫、农林水、邮电、银行、手工业管理系统的男女队,计有运动员177人。工交队名列前茅。同年6月10~14日,体委和县工会联合举办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比赛。

1980年后,职工的各项体育比赛纳入工会年度规划,形成制度。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不局限于竞赛,基层抓“群体”工作有新的发展。县粮食局辖下28个基层单位,干部职工1143人,为响应振兴中华体育健身活动的号召,于1983年2月成立福清县粮食系统职工体育协会,专门负责协调与指导全县粮食系统职工“群体”活动。由局长兼任体协会长,把职工“群体”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规划,并作为基层企业工作考核内容之一。青年工人侧重于篮球、排球、田径、羽毛球、拔河等活动量较大的项目,而中、老年体弱职工则参加太极拳、散步、棋类、气功等活动。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就举行小型比赛活动。并定每两年举行一次职工运动会。银行、公安、电力等系统亦都开展基层职工“群体”活动。

1983年第一届粮食系统职工运动会,参加人数348人,比赛项目有篮球、乒乓球和拔河3项。

1986年5月2~4日,港头乡举行乡第四届职工运动会,设篮球、排球、乒乓球、拔河、象棋赛5项。参赛单位9个,运动员100多人。

1987年粮食系统职工第四届运动会增加女子乒乓球、拔河、田径赛等,参加竞赛的男女职工有457人。

粮食系统职工体育活动特别出色。1984、1986年两次被评为福州市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1985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体委授予县粮食系统林为银为开创职工体育工作新局面做出贡献的全国职工体育先进个人称号。1987年获得省粮食系统职工篮球赛第二名。1988年被评为省、市、县职工体育先进单位,连续两次获得福州市粮食系统职工篮球赛冠军。

第三节 农民体育
1951年土地改革后,农村每年结合民兵训练开展队列、刺杀、射击、投弹等军事体育活动。是年7月,龙田镇西坑村举行第一次篮、排球赛。此后每年春节期间,龙田、岑兜、里美、渔溪、上迳、东刘、棉亭、新厝、漆林、蒜岭等自然村都举行传统的篮球比赛活动。渔溪镇苏田、梧岗一带自然村及江阴、港头五星农民喜爱排球活动,在农闲与节日期间常举行比赛。

从1954年起,每年都组织邀请篮球、排球、体操等省、县代表队到农村巡回表演和辅导。

1959年2月,全县6个公社举行综合性运动会。运动员2000多人,其中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的有94人,达到劳卫制一、二级标准的有311人。

1977年12月20~28日,由县农业局、林业局和体委联合举办人民公社基层大队男女篮球锦标赛,运动员约600人。

1980年10月1~4日,举行公社男、女篮球赛。

新厝乡是重点侨乡之一,群众性体育活动有优良传统。漆林村陈庆财5兄弟篮球队传为佳话,他们是拉板车的搬运工,走到哪里,球就打到哪里。1985年春节期间,由侨胞赞助在蒜岭、江兜、桥尾等地举行象棋、篮球、拔河比赛及猜谜活动。参加活动的除各村农民外,还有回乡干部和学生。蒜岭村归侨陈先生于1986年春节慷慨解囊捐资3000元,邀请县内外篮球队在蒜岭村作客、比赛,以增添节日气氛。新厝全乡有40%的人(劳动力)参加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游泳等活动。

1986年12月27日,龙田镇东营村举行村民运动会。省体委群体处领导专程前来祝贺,称赞这次运动会是福建省第一个村级综合运动会,对推动农民体育运动意义深远。该村1986、1988年还分别组织村民体育协会和老人体育协会,并规定每三年举行一届村民体育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老年人体育运动会。

1987年,东阁华侨农场成立体育协会,组织7支足球队、5支篮球队。除节日开展体育活动外,每年还与20多个单位进行多项比赛。

渔溪镇也是重点侨乡之一,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多。许多单位都有自己的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等业余队。80年代全镇有万余人参加体育活动。

至1988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有34.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6.2%。其中农民(成年)32.6万人,占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94.4%;农民中能参加经常性和季节性的武术、游泳、篮球、排球、棋类、拔河、乒乓球等活动的约5.1万人。

第四节 老人体育
1985~1988年,本着锻炼身体,健康长寿,安享晚年,贡献余热的宗旨,开展功、拳、操等项健身活动,并举行两届老年人运动会。渔溪镇举行的第一届运动会,除本镇12个村组队参加外,还邀请上迳乡的两个村参赛,扩大了影响。1987年,融城镇为活跃老年人文体生活,举行老人迎春登五马山活动。1988年,龙田镇东营村也举行村老年人运动会。至1988年,全县老人门球队有20个,培养各项运动辅导员骨干175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四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