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3-5 14:39:25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三 医药卫生 / 第四章 医药

第四章 医药
第一节 医药经营
一、经营网点

民国时期,私人药店分布全县各个乡镇。城关有23家(其中中药店19家:南馆、原昌、云春、福余、裕济、济生、光华、福记、恒安、同安、永康、用耀、来者安、隆记、康记、敦诚、张吓牵、一诚堂、同康,西药店4家:福华、爱华、丁德明、华侨),渔溪11家(其中中药店10家、西药店1家)、江阴1家、新厝4家(其中西药店1家)、海口4家、里美1家、城头1家、高山14家(其中中药店8家、西药店6家)、沙埔4家、东瀚4家、东张8家、一都1家、镜洋2家、龙田6家、港头2家、宏路1家、三山2家、上迳1家、江镜3家。全县共有药店93家,其中中药店81家、西药店12家。原昌药店职工最多,有10余人,南馆药店次之,有七八人,其他药店每家3人左右。

共和国成立后,至1955年,全县药店都是私人经营,主要经营中药和部分成药,有11家经营西药。

1956年,经营中药的高山、龙田、海口、渔溪、东张5镇及桥尾药店由药材县公司接收,其他各乡药店和五镇经营西药的药店由各乡镇接收后,并入各保健站。城关私人中西药店由医药、药材两个县公司接收。

1957年10月,药材县公司管辖的7个门市部合并为4个门市部。11月,龙田、渔溪、桥尾、高山、海口、东张6个医药专业商店,改称营业处,零售中药。1958年8月10日,中、西药8个门市部合并为中、西药兼营的2个门市部,营业处改称为福清县医药公司某某营业处。1959年下半年,各营业处开始中、西药批零兼营。1964年,营业处改称医药商店。

1971年4月,建立三山、江镜、城头3个四级医药代理批发点。1972年,在江阴建立一个四级代批点。1979年,在宏路设立医药零售商店。1980年,桥尾医药商店划归供销社管理,改为四级代批点。1988年,城关有2个医药门市部,渔溪、东张、海口、龙田、高山、宏路各设一个医药商店,桥尾、三山、城头、江镜、江阴各设一个医药代批点。

二、购进

1955年前,县内私人药店的药材、药品采购大都从福州中孚、广芝林、升康等药行进货。渔溪镇信记,新厝乡德庆堂,海口镇彩康,高山镇同济,东张镇方壶,城关镇南馆、原昌等大的药店,货源除靠经纪人办理购进外,部分由药店自己采购。有的小店直接向福清南馆、原昌药店采购。

1956年,药材、药品的采购由药材县公司与医药县公司负责。是年,收购药材品种78种,4.75吨,价值0.41万元。1958年收购药材131种,25.1吨,金额2.97万元。1959年收购药材217种,25.5吨,金额8.21万元。为弥补国内药源不足,1959~1961年,福清还向华侨收购部分进口药品。1959年,从华侨中收购的药材、药品有沉香、燕窝、胡椒、犀角、羚羊角等5种,金额3289元。1960年收购的有沉香、丁香、高丽红参、顶光参、泡参、孩儿参、鹿筋、胡椒、燕窝、羚羊角、犀角、白扣等12种,金额1.38万元。1961年收购的有锦山白参、白扣、羚羊角、燕窝、胡椒、丁香、沉香、高丽红参等8种,金额1.63万元。

1961年县医药公司对乌梅、银花、海藻3个品种实行以药换药收购。6月,对采集的38种中药材实行粮食奖励。是年重要品种乌梅、桔梗、蔓荆子、桃仁等超额完成收购任务。1963年收购的中药材中有50个品种奖售大米、化肥、棉布、胶鞋等物资。

1973年全面实行药材生产、收购合同制度。至1974年地产药材自用品种有165种,25.4吨,达到自给的品种有90种,其中自给有余的有49种。

1976~1977年,县医药公司收购站,为支持福清县医院用药配方的需要,对于不常用和少用的以及每个品种用量不多的青草、树头、树根等药材,积极发动群众采挖,进行零星收购,计84种,6.7吨。

1978年后,医药公司建立和健全业务岗位责任制,每年都派出业务人员参加全国年业务交流会和各种形式的订货会。同时,大力组织适销对路的药材、药品,也不忽视常用小品种的采购。

1979年收购中药材226种,227吨,金额14.23万元,是1956~1979年收购最高的年份。其中,收购珍稀药材有:羚羊角、珍珠、牛黄、马宝、豹骨、玳瑁、山羊血、豪猪肚、海马、海蛆等10种,金额5199元。

1981年对苏子、李根皮、益母草、地鳖虫等17种药材采取计划收购,以控制逾量收购。1982年初,县医药公司同各医药商店、各代购点,签订全年药材收购合同,品种122种,数量114.4吨,金额10.65万元。

1985年川芎收购量达到79.7吨,是1973年引进生产后收购量最高的年份,成为福清县家种最大宗的品种。

1987年起,中药、成药的购进业务,同福州市药材站搞商商联营,所需货源大部分由福州二级站提供。1988年,企业实行内部承包后,各经营部加强和省内外购销单位的联系,保证常用药品货源的稳定性。

三、销售

用西药治病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立的县第一所西医医院。但全县各地治病仍以中药为主。民国时期,经营的中药材和少量几种丸、散、丹、膏等,品种在600种左右。到1949年,有95%左右的病人仍服用中药,用西药治病的人只占5%左右。

1958年福清调给福州站的中药材有桔梗、蔓荆子、乌梅等119种,为县地产药材调出之始。50年代西药开始在县内逐步应用。1959年,全县零售药金额32.06万元,其中西药销售16.55万元,占总额的51.6%,社会用药量西药超过中药。同年收购的药材除上调福州药材站外,良姜、土桂皮、不换草、地榆等直接销往省外贵州、江西、浙江、湖北、河南、青海、山东以及省内厦门、邵武等地,总共32.5吨,金额1.53万元。销给省内各县公司的药材还有地榆、不换草、桂皮、凤尾草、海藻、海螵蛸、海草根、铁丁藻等8种。是年医药公司三级批发额113万多元,6个四级批发点批发金额30.1万元。

1961年调出药材有薄荷、野牡丹、野小青、积雪草、黄菊花等109种,其中调给福州站药材100.2吨,调出省外1.68吨。1962年供应省内的福州站、周宁、永泰、宁德、长乐等17个单位的中药材有黄菊花、蔓荆子、栀子、桃仁、天冬、早莲草等110种,共35.5吨。调往山西的有高丽参、白扣、莱菔子3个品种药材。向省内各二级站及各县公司,提供的有从华侨收购的进口肝精、B12针剂两种西药和县内自产的蜂蜜。是年药材调出金额达10.76万元,药品达1万元。1963年向全国14个省(市)的32个县(市),提供逾量商品甘油栓、维他钙、安纳加针等西药88种和紫苏、茅根、披地桂、大青叶、紫珠草等中药37种。是年调出药材金额达4万元。

60年代,西药在治病中广泛应用。1968年,县内纯销售194.89万元,西药销售达151.89万元,占总额的77.93%;中药销售32.10万元,占总额16.46%。由于中成药具有与中药基本相同的药效,服用方便,一部分服用中药的病者转为服用中成药,同年,中成药县内纯销售10.91万元,占总额的5.59%。

70年代,中成药类的社会用药量逐步增加。1978年,县内纯销售(不含器械,下同)达353.59万元,其中中药59万多元,占总额的16.67%,比1968年上升0.21个百分点,药品达260.21万元,占73.59%,比1968年下降4.34个百分点;中成药34.38万元,占9.72%,比1968年上升4.13个百分点。

1978年后,个体诊所药店开始兴起,四级批发的供应对象和批发业务也随之扩大。是年批发金额达到249.21万元。1979年,县公司召开中、西药品展销会,签定中、西药品要货合同,金额13.8万元。是年调出品种222种,数量202吨,其中:直接调拨给县内各医院、医疗站82种3.78吨,上调福州药材站45种99吨。

1980年4月中旬,召开全县各医院、卫生院、医疗站、各代批点共26个单位人员参加的医药业务会议,展销西药品种220种,成交额14.5万元。是年,下乡流动批发104人次,批发金额9.37万元。1981年,公司仓库中、西药积压商品175种2.59万元,中成药积压商品17种7.57万元。为加速商品周转,业务人员和仓管员下乡82人次,推销积压商品金额达13.7万元。

80年代,社会用药总的趋势是滋补类的各种参、王浆、药酒等保健用药量增加,成药类销售上升,药品类销售下降。1983年,县内纯销售672.55万元,其中中药119.79万元,占总额19.08%,比1978年上升2.48个百分点;药品424.62万多元,占67.66%,比1978年下降5.93个百分点;中成药83.14万多元,占13.24%,比1978年上升3.25个百分点。

1983~1984年,除上调福州药材站13.8吨外,还直接销往上海、辽宁、河南、江西、安徽、广东、山西、湖南等9个省、市29个县(市)的医药公司。1983年销量为7.06吨,金额6.26万元;1984年销量为5.09吨,金额5.08万元。

1988年药品经营部召开一次新、特药品展销会,有福州市属八县医药公司业务人员以及福清各医院医师、药房采购员等近百人参加,展销新、特药品500余种,仅两天时间定货15万元。是年中药批发经营605种,药品批发经营650种,器械批发经营271种,成药批发经营328种。医药公司零售额达164.84万元。县内纯销售1136.36万元,其中中药231.47万元,占总额20.36%,比1983年上升1.28个百分点,比1978年上升3.69个百分点;药品570.15万多元,占50.17%,比1983年下降17.49个百分点,比1978年下降23.42个百分点;中成药334.75万元,占29.45%,比1983年上升16.2个百分点,比1978年上升19.73个百分点。

四、特殊供应

疫病用药 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狠抓对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在防治各种疫病中,医药部门多方组织药源,保证对各种疫病医治的用药需要。1958年,在全县范围内防治血吸虫病,医药公司除向上级医药部门进货外,还向各县公司调进海群生240吨,酒石酸锑钾注射液31万多支,巴豆3.8吨,并自制加工化虫片500公斤。

1959年底,福清开展治疗10万人以上的蛔虫病,医药公司向福州医药供应站调回山道年片600瓶,枸橼草750公斤,使君子250公斤。

1961年1月,全县开展以治水肿病为主的“四病”(水肿病、妇女病、肠道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为弥补医治蛔虫病药源不足,解决用药困难,医药公司试制驱虫灵液剂和粉剂两种药。2月,自制医治水肿病药精2万份(人)。3月,两次下拨维生素B1片22.5万片。4月,向外县调进4000份(人),每份(人)600毫升的苏茅糖浆。防治“四病”第一战役到5月份结束,全县共治好水肿病5.56万人,占发病总数91%,治好妇女闭经患者870人,子宫脱垂者319人,治疗钩虫病11.17万人,蛔虫病4万余人,血吸虫病2262人。6~8月,防治“四病”进入第二战役。医药公司组织到硫酸亚铁版3000S的140瓶,维生素B1片5mg的19.55万瓶,维生素C片25mg5000瓶,维生素C片50mg1.35万瓶,B1针100mg1.48万盒,C针1CC100mg3766盒,C针2CC100mg7850盒,葡萄糖针20CC50%的1.43万盒,浓复合B液8万瓶,淡复合B液42万瓶等药品,调给各营业处和供应各医院。为防治乙型脑炎及防止乙脑在全县流行扩散,6月29日,向省卫生厅调回急化可的松66瓶,洛贝林66盒,葡萄糖酸钙500盒,乳酸钠针5×20CC100盒,炭酸氢钠针5×10CC400盒,茅香亚100瓶。

1962年,县内部分地区相继发生季节性的乙型脑炎、脑炎、钩端螺旋体、白喉、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病症。医药公司及时供应ACTH、APC、青霉素、白喉血清、合霉素、大青叶、夏枯草等药,同时还自制提炼大青叶制剂150公斤,鲜桉树叶汁300公斤。这些药品基本满足治疗需要,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1986年,县内发生“02”疫病1000多例,医药公司除正常供给疫区药品外,追补10种药品,价值达5万余元,还向全省各地追补3.87万瓶大输液。1987年9月,三山发生“02”疫情,医药公司除现货调给外,及时调到强力霉素400瓶,5%葡萄糖盐水4000瓶,将药品送到疫区,控制疫情的蔓延。

战备用药 1962年战备期间,储备的战备医药物资,采取集中东张安全地带储存和分散各营业处保管相结合的办法。6月18日,医药公司第一次专项分发战备药品14种到各基层单位,由各营业处代保管,一旦紧急需要,各营业处可先动用后报告。6月20日,向福州药站调回支前物资,手提式DDT喷雾器100把,手术用橡皮手套800副。两种器械及部分战备药品,于6月24日发到全县各医院。是年,全县所需医药战备物资,基本满足需要。

支农用药 1958年,为支援抗旱及夏收夏种生产的需要,供应农村药品有六一散4.3吨多,人丹1.5万多包,十滴水1.5万多瓶,还有部分其他防暑降温药品,得到预防人数达27.8万人,占全县48万人口的57.9%。

1960年,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及时调进高温生产所需要的药品,供应全县3个“炼钢铁”基地,一个铁砂生产基地,一个木炭生产基地以及各公社炼铁生产人员数万人的用药。同年夏收夏种,医药公司自制每包一两重的六一散4万包,供应各社队。

1958年后至60年代初期,医药公司坚持送药到山区、海岛,搞好预防疾病,防暑降温工作,为支援农业生产出力。

计划生育用药 60年代,国家开始调给地方一些计划生育药品和避孕工具,数量逐年增加。这些避孕药具,都是无偿的调给各社队。70年代,仍是免费将避孕药具发放各社队分配使用。

1980~1985年,避孕药具由县计划生育部门按计划数拨给医药公司保管,各公社(乡、镇)、各单位按计划分配数从医药公司领回。

从1986年起,计划生育药具开始收取部分费用,医药公司试点销售,龙田、高山两个商店设专柜销售。1987年,城关两个门市部设计划生育药具专柜销售。1988年,全县计划生育用药,直接由县计划生育部门调拨供应。

第二节 药材生产
一、地产药材

中药材资源产(藏)量,据1987年中药材资源普查记载,动物类药材主要品种有地龙干、蛤蟆干、海螵蛸、地鳖虫、海蛤壳、牡蛎壳、海马、海蛆、海蛇等产(藏)量231.5吨;植物类药材产(藏)量2206吨,其中家种药材(包括果类药材枇杷叶、陈皮、桔核、荔枝核、桂元肉等)382吨,野生药材1824吨;矿物类药材在县境东南的南厝村附近小山峰发现有药用矿山紫云英及磁石,其蕴藏量不明。

单品种产(藏)量的估算为:最高年产(藏)量在1吨以下的中药材有230种,其中属全国重点品种的主要有确斗、百合、巴豆、女贞子、箭叶淫羊藿、瓜蒌、辛夷、草扣、木鳖;属省重点品种的主要有鸡冠花、高斑叶兰、白花曼陀罗、石仙桃、千日红、爵床等。

最高年产(藏)量在1~10吨的中药材有150种,其中属全国重点品种的主要有射干、薄荷、紫苏、香薷、钩藤、百部、茜草、乌药、地肤子、麦冬、玄参、使君子、蔓荆子、青箱子、卷柏、佩兰、旱莲草、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紫花地丁、益母草等;属省重点品种主要有路通子、兰花参、白毛藤、紫珠草、穿山龙、毛冬青、卤地菊、叶下珠、朱砂根、海螵蛸、蛤蟆干等。

最高年产(藏)量在10吨以上的品种有54种,其中属全国重点的品种主要有枇杷叶、忍冬藤、葛根、狗脊、草薜、贯众、乌梅、桔梗、艾叶、川芎、泽泻、姜等;属省重点品种主要有大蓟、鸡肿花、陈皮、莱菔子等。

中药材大宗的品种有狗脊、贯众、川芎、忍冬藤、乌梅、姜、萆□、寒草、葛根、大蓟、白花蛇舌草、枇杷叶、玄参、泽泻、栀子、山葡萄、鸡肿花、陈皮、桔梗、海藻、卤地菊、天冬、紫苏、百部、苦参、野麻草、龙芽草、荔枝核、芦竹根、海风藤、旱莲草、佩兰、薄荷、麦冬、金樱子、伸筋草、黄花豨签草、不换草、万年松等39种,年产(藏)量在10吨以上。

二、药材种植

1959年,福清县开始建立药材培植场、生产专业队。是年,全县种植药材及封山管理野生药材计45种1727亩。其中引种15种:败酱草、白芷、牛膝、沙参、牛子、苍术、白果、红花、芦巴、马兜铃、小皮、淮山、荆芥、沙苑、生地;野生转家种的16种:苦楝子、百部、百合、半夏、枳壳、栀子、桔梗、蔓荆子、篦麻子、郁金、鸡肿花、莪术、天冬、薄荷、巴豆、紫苏;家种的9种:佛手、香橼、千日红、赤豆、绿心豆、扁豆、鸡冠花、瓜络、瓜蒌等总共40种,面积371亩。林场封山管理野生药材的品种有:谷精珠、蔓荆子、桔梗、葛根、栀子等5种,面积1008亩。

1960年,由各公社培植多年生和一年生的药材24种,其中多年生药材品种有桔梗、蔓荆子、大力子、玉竹、乌梅、栀子、枳壳、佛手、莪术、使君子、良姜、桑树、苦楝子等13种;一年生的药材品种有莱菔子、薄荷、白姜、紫苏、沙苑、扁豆、赤小豆、瓜络、淮山、薏米、蓖麻子等11种。药材产量达到114.4吨。

1962年,在城关、桥尾、渔溪、东张、海口、龙田、高山等地种植12种药材:淮山、桔梗、瓜蒌、蔓荆子、乌梅、薄荷、莱菔子、薏米、扁豆、莪术、泽兰、紫苏,面积67.1亩。

1975年,种植药材16种:玄参、桔梗、枳壳、紫苏、薄荷、麦冬、茯苓、栀子、荆芥、射干、泽泻、一见喜、淮山、佩兰、肺风草、使君子等,种植面积440.7亩。分布在海口、城头、城关、阳下、宏路、东张、一都、镜洋、渔溪等9个公社。

1977年,对药材生产采取抓重点带一般的方法,派出6名有药材生产技术经验的人员,下乡指导生产。是年种植玄参、泽泻、川芎、桔梗、紫苏、蔓荆子等药材13种,面积540.5亩。

1980年,在海口、东张、城头、城关等7个地方的茶场、柑桔地套种、扩种桔梗、天冬、射干100多亩。全县种植药材10种249亩。是年收购家种药材13种28.2吨,价值5.14万元。

1983年,药材生产由原来大队、生产队集体生产转向个体生产。县医药公司药材收购站实行岗位责任制,分别到12个公社300多个药材生产户,提供药材种苗,落实药材种植面积,并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是年下乡辅导生产的达400人次。

1988年,种植药材8种,面积895亩。多年生药材留存品有桔梗、郁金、天冬、金银花、长太砂仁、栀子、使君子、蔓荆子、射干、乌梅等10种,占地面积329亩。收购家种药材15种,28.5吨,价值5.37万元。

至1988年,累计引种药材成功的有:木瓜、杜仲、黄柏、肉桂、春砂仁、建砂仁、白术、荆芥、麦冬、枳壳、一见喜等11种;引种失败的有:牛子、沙参、白芷、牛膝、沙苑、生地、红花、芦巴、马兜铃、小皮、淮山等11种。家种的药材有乌梅、莱菔子、扁豆、瓜蒌、瓜络、鸡冠花、赤豆、巴豆、千日红、枇杷叶、荔枝核、陈皮等12种。地产药材野生转家种的有薄荷、佩兰、蔓荆子、射干、栀子、桔梗、紫苏、茯苓、使君子、金银花、郁金香、肺风草、莪术、鸡肣花、蓖麻子、百合、佛手、香橼、苦楝子、前葫、百部等21种。能保持常年生产和采集的品种是:引种的有川芎、泽泻,野生转家种的有玄参、薄荷、佩兰、紫苏、麦冬、桔梗、栀子、射干、蔓荆子、使君子、天冬、金银花,家种的有枇杷叶、荔枝核、乌梅、桔皮、瓜络,计19种。

三、药材加工炮制

1955年前,福清没有专门药材加工机构,由各家私营药店,各自加工供市。大中型私营药店为了竞争扩展销售业务,都重视药材的质量,一般在店前做营业,店后堂搞药材加工。经营品种,在400~500种之间,有的可达700~800种。加工炮制的药材有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

1956年,福清县药材公司成立后,建立药材加工场,按照福清传统用药的习惯,加工炮制地产药材和由福州药材站调入的原药材,以供应全县各医药零售单位和医疗单位用药配方的需要。加工的方法有切片、切段、切丝以及碾粉、扎只等;炮制的方法有炒、蒸、煮、炙、烫、煨、洗、发酵等。

海口、龙田、高山、东张、渔溪5镇医药商店根据当地用药配方的需求,补充炮制少量的药材:蜜炙的有麻黄、紫苑、款冬花、枣仁、甘草、黄芪、马兜铃、枇杷叶等;清炒的有酸枣仁、扁豆等;炒炭的有黑荆芥、黑香附、黑姜等;砂烫的有刺猬皮、鸡内金等;盐炒的有杜仲、车前子、补骨脂等;煨制的有肉豆蔻、草果、乳香、没药等。

1985年加工炮制的品种有根茎类63种,花叶全草类23种,树皮类8种,子仁类22种,藤木类5种,动物类4种,矿石类4种,其他类2种。计131种,数量88吨,产值25.54万元。1988年加工炮制26种,数量45.3吨,产值27.7万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十三 医药卫生 / 第四章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