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3-2 16:04:03

福清市志1988版:卷二十八 军事 / 第三章 地方部队

第三章 地方部队
明嘉靖二十四年至四十三年(1545~1564年),倭寇侵扰福清,福清各地群众组织义军,配合官军抵御倭寇,具体无考。

第一节 自卫队
民国25年(1936年),福清设一个保安中队。有官佐4人,其中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各1人;士兵67人,其中中士6人、下士6人、上等兵14人、一等兵19人、二等兵22人,总共71人民国26年,保安中队改称义勇壮了常备队,辖有两个中队。同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国共再度合作御外时,保安队扩编到4个中队。民国29年春,改为民众抗敌自卫中队。民国31年,缩编为两个中队。民国34年6月,称民众自卫中队。至民国38年7月,其编制为“三三制”,即每一中队下辖3个分队,每一分队下辖3个班,每班有士兵12名。中队长上尉衔(间亦有少校衔者),分队长有中尉1名,少尉2名。中队部内设准尉特务长各1名,上士文书1,上等号兵2名,上等和一等传令兵共4名,下士炊事班长1名,上等、一等、二等炊事兵共5名。每个建制班设中、下士正副班长各1名,上等列兵2名,一等列兵4名,二等列兵4名,全中队官兵共计127人。官员委派任命权属省保安处(其间曾一度划归省管区编练处,为时1~4个月)。

民国37年5月,成立以翁廷本为专任副团长的民众自卫团,同时接管国民兵团业务。不久称为民众自卫总团,接管县政府第五科撤销后的治安、组训、军械等业务,增设干事、军需、副官、书记等人员,并接收自卫中队指挥权。

同年秋,翁其法出任福清县长。组编一个清一色翁姓人的独立分队,人们称它为“翁家子弟兵”。同时增设以翁秉乾为头子的自卫大队部,并增编一个自卫第三中队。不久,翁秉乾率其大队副翁祥符、副官林乾生等和第三中队全体官兵下海盘踞南竿塘、白犬岛等处。于是翁其法又重新组编一个以施作康为中队长的第三中队。自卫队第一和第二中队长则改由施传宝、林××接替。不久施作康部在龙田被中共地下武装缴械,翁其法又于7月间补编以李东岭为头子的第三中队,下有两个分队。8月2日收编黄亮苏部为独立分队。

第二节 游击队
一、瑶山人民自治会武装

民国22年(1933年)6月,何文成(中共福清特支书记)、陈行福(共产党员)在沁塘、瑶山一带秘密发动群众组织瑶山人民自治会。9月,中共福清特支在瑶山会里以参加过龙高暴动的农民为骨干组建秘密武装——瑶山人民自治会武装,在瑶山村成立,负责人陈行福,先后发展了七八十个武装人员,同年11月,瑶山人民自治会武装在十九路军驻福清部队对其“围剿”前,分散隐蔽。陈行福带部分武装骨干,通过中共渔溪特支书记薛文魁的关系,打入十九路军,用“抗敌别动队补充营”的名义公开活动,发展武装。翌年“闽变”失败后,“补充营”解散。

二、工农红军福清游击队

民国23年11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福清西区组建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补充营”部分人员参加游击大队,大队长刘突军,政委黄孝敏。翌年2月,中共连江县委领导的红军西南团骨干20多人,从西洋岛转移到福清,加入福清游击大队,福清游击大队发展到近百人。5月,中共闽中特委把福清游击大队扩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魏耿,政委刘突军,参谋长杨采衡。第一支队在罗汉里建立根据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6月,第一支队与第二支队合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师特务大队。民国27年4月,特务大队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开赴皖南前线抗日。

三、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

民国30年4月中旬,福清、长乐等县第一次沦陷。中共福建省委委员陈金来在福清北区组建一支5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与国民党平潭县长罗仲若的游击队达成合作抗日协议,编为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中队长陈金来,副中队长郭士春,活动在福清北区、闽侯兰圃和长乐玉田等地。同年7月,第八中队与陈亨源领导的福长抗日游击大队会合,加入长乐抗日游击总队,称为福清队,队长陈金来。是年9月,日军撤出沿海各县,陈金来被错杀,福清队随之解体。

四、福长抗日游击大队

民国30年4月,陈亨源以由海上撤回的武装骨干为基础,在福清、长乐边界地区的梨洞、南阳、首祉一带发动群众,组建一支100多人的福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陈亨源。游击大队加入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后被编为第二大队。

五、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

民国30年5月,何胥陶以国民党江德乡乡长名义,在江镜地区建立一支近百人的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何胥陶,在龙高一带进行抗日活动。日军退出沿海各县后,为保存实力,何胥陶于翌年初,把队伍带到白犬岛海匪林震部隐蔽。后因搞策反暴露,撤回分散活动。

六、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

民国33年9月,福清、长乐等沿海各县二度沦陷。何胥陶率部分武装骨干从海上回到江镜一带,收编江德乡自卫队,成立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支队长何胥陶,副支队长刘家煌,在龙高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翌年5月,日军再次撤出沿海各县后,为避免磨擦,何胥陶率福清支队到海上隐蔽。6月,何部乘船从长乐南阳撤到平潭苏澳港修船休整,因放松警惕,被自卫队包围,何胥陶等领导人被捕牺牲,福清支队随之解体。

七、福平江镜游击队

民国36年3月,中共福平工委书记陈振先,在江镜泰山寺,组建20多人的福平江镜游击队,准备举行龙高暴动。是时黄国璋、林汝楠也率领闽中主力分队来到江镜,与福平江镜游击队会合。后因泄密遭敌“围剿”,游击队员部分分散隐蔽,部分转移到莆田。

八、城工部闽海游击纵队

民国36年3月,闽海游击纵队在东张灵石山成立。司令兼政委曾焕乾,武装骨干二三十人,隶属于闽浙赣地下军司令部领导。是月,纵队在薛港堂集中100多名农民武装,准备参加龙高武装暴动。5月,灵石山遭敌“围剿”,闽海游击纵队解体。

第三节 武警大队
1949年9月,福清县游击队整编成林森专区(后改名闽侯专区)公安大队福清县公安中队。1950年9月改称约中国人民解放军福清县中队。

1955年7月,县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清县中队。1962年1月,组建公安部队福清县边防大队,下辖县中队和4个边防哨所。1964年7月,公安部队整编,县边防大队撤销,各边防哨所改为县公安局沿海派出所,战斗班改归省军区第二独立营,县中队改归闽侯专区公安支队建制。1966年初,公安部队撤销,县中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划归县人武部领导。1975年9月,县中队编为武警中队,改归莆田地区武警支队领导。1980年4月,恢复县边防大队,内设政工、军事、边防业务和后勤等4个科(室)。下辖8个边防派出所、辑私中队、县武警中队和县消防中队,受莆田地区武警支队和县公安局双重领导。1982年6月,县武警边防大队改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清县大队。1983年7月,接受福州市武警支队和县委、县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二十八 军事 / 第三章 地方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