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3-1 15:21:56

福清科技志:概述

概 述
福清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著名侨乡,也是全国综合改革和农村城市化试点县(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之一。
福清市域总面积243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19平方公里,海域91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耕地44.9万亩。境内多山地丘陵,海岸线总长348公里,有大小岛屿141个。全市辖20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465个行政村(居),1998年末总人口117.9万人。
福清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7℃——20E,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778小时。全市水资源总量11.74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014立方米。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龙江、迳江、渔溪、大坝溪、凤迹溪和一都溪。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尤以叶蜡石、花岗岩储量最为丰富。
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000多年),福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那时,已能制造石器、骨器和烧制陶器。唐圣历二年(699年)置县,此后两易县名,至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定名为福清县。置县以后,应用科学技术建设了多项工程。唐天宝元年(742年),在县城西面的龙江中游兴建了当时最大的拦江引水工程——天宝陂。此后,又兴建了黄檗山福禅寺、石竹山石竹寺以及灵石寺等寺院,建筑工艺令人赞叹。(看福清FQLOOK.CN)宋代和明代,利用石板材砌造石桥、石塔的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在县城南门建造龙首桥;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在上迳迳江建造蹑云桥;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在新厝建造桥尾桥。尤其是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在海口龙江下游建造的龙江桥,其工程难度和技术水平都超过以往所建的桥梁,虽历经近千年沧桑,依然雄踞龙江之上,为福清现存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桥,也是全省现存的四大古石桥之一。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县城南面、龙首桥北岸建造的石塔——瑞云塔,塔高7层34.6米。其结构处理、石雕艺术、建筑造型等方面都极臻完善,有“江南第一塔”的美誉,是体现福清古代建筑技术水平的典型建筑。
清代,福清开始应用土法制糖,同时沿用原始的生产工艺进行铁器铸造、制衣、酿酒等生产。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宗教相继传入福清,基督教会先后在龙田和县城兴办西医院,福清始有西医。这一时期,福清科学技术的发展趋于缓慢。
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十分缓慢的状态,工农业生产技术极其落后,造纸、制糖、铸造等主要工业依旧是作坊式的手工操作;交通、电力和电信事业虽有了开端,但始终发展不起来。民国37年(194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20万元。农业由于遭受历年严重旱灾的影响,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应用,粮食连年减产失收,粮荒不断,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相继成立,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经济建设和技术革新运动在全县蓬勃兴起,油厂、糖厂、农械厂等一批国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生产获得稳步发展。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66万元,比1949年增长3.2倍。农业增产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水稻培育壮秧、甘薯和林木育苗、畜禽病虫害防治以及水利、水产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的推广卓有成效。195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594万元,比1949年增长0.8倍。(看福清FQLOOK.CN)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1962年),由于“大跃进”、“浮夸风”以及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受严重挫折。这一时期,福清虽然兴建了东张水库,使旱灾得到初步缓解,工农业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推行了一些脱离实际的政策措施,造成了损失。此后,经过3年的努力,国民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随即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又使福清工农业生产和科技事业受到严重冲击,科委、科协和各类技术服务机构被撤销,学术团体处于瘫痪状态,大部分科技人员被作为改造对象下放基层。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福清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科技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科技工作领导体系日臻完善,县科委、科协以及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相继得到恢复和加强,县(市)、乡(镇)、村三级科普网络逐步形成,民营科技机构迅速崛起,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方面,通过星火计划的实旎和科技示范乡镇的建设,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得到合理的调整优化,大批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新技术从国内外成功引进,全市逐步建成了以特种水产养殖和畜牧业为主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生产出口创汇生产基地。(看福清FQLOOK.CN)农业生产的效益显著提高,199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至1996年,农业总产值达44.5亿元,1998年达49.08亿元,农业增加值跃居全国前列。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迅速,全市累计发展乡镇企业26800多家,成为全省乡镇企业十强县(市)。国有企业经过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截至1999年上半年,国家级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元洪投资区以及4个省级工业村(洪宽、元载、友精、福耀),已批准创办三资企业682家,总投资32.71亿美元。随着外资企业的发展,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与新设备引进福清,从根本上改变了福清工业技术落后状况,形成了以电子、纺织、塑胶、汽车、玻璃、金属制品、建材、汽配、食品等行业为骨干的外向型经济技术体系。全市工业持续快速增长,1991年总产值达14.26亿元;1995年达122.88亿元;1998年达263.13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福州市第一位。此外,交通、电力、通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部门的科技工作都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事业获得全面发展。1997年,福清市被国家科委授予科技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1998年又被列为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市)。
应该说,福清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巨大力量的推动,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颠扑不破的真理。50多年来的发展还表明。福清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广大科技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硕果累累,科技人才大批涌现。(看福清FQLOOK.CN)据1999年上半年统计,全市50年来获得国务院和国家部级、省人民政府以及福州市和福清市(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达425项;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高级教师以及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达502人;有突出贡献的人员9人;受到福州市政府以上单位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85人;评为全国和福建省、福州市劳动模范的科技人员46人。此外,还有大批在全国各地工作的融籍科技人员,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他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福清科技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福清有着辉煌的过去,更有美好的未来。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教兴市”战略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福清经济的再次腾飞,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取得更加引人瞩目的成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科技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