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2-28 11:46:49

福清交通志:第四章 交通运输 / 第三节 装卸搬运

第三节 装卸搬运
一、福清县搬运公司
民国时期, “扛工”、“挑夫”、“码头工”一无资金,二无设备,靠的是一根扁担、一付钩绳,艰苦劳动。那时融城利桥码头操纵在当地“地头蛇”手中,对码头工敲诈勒索,为所欲为,码头成为封建把头的“摇钱树”.1949年后,搬运工人起来斗倒了把头,码头装卸、街道搬运、粮站搬运都回到了人民的手中。1952年初,省总工会组织28人的民改工作队,对我县交通系统第一个组织一一搬运工会进行了历时十个月的民主改革运动。开始筹备成立“福清城关搬运站”,同年12月,由县长杨伯厚宣布“福清城关搬运站”成立,下设马车、板车二个中队,职工总人数达2 9 2人,民主改革运动胜利结束。当时职工收入的分配方案为毛收入分成,1963年以后改为“三除一分”(即除积累,除成本费用、除税收管理费,余下的为工人工资部分)。
1952年多]1985年,城关搬运站逐步发展壮大,固定资金从一无所有达到55.3 0万元,设备从扁担、钩绳发展到拥有汽车17辆,总吨位达77吨的专业运输单位,同时拥有短途搬运装卸用的机板车21辆、21吨位,以及5吨汽车武起重机一部,各种磨盘车、“神仙”葫芦机械化、半机械化搬运装卸工具。
(一)福清县搬运公司的发展过程
1950年,搬运工人组织“城关搬运工会”,1952年,正式成立“福清城关搬运站”.当时搬运站是由装卸大队、运输大队合并而成。营业收入高,集体积累和职工收入逐年增加。1956年10月,县人民政府决定把原“福清城关搬运站”改为地方国营“福清搬运公司”,企业性质从集体转为全民所有制,工人的工资待遇从按劳取酬转为固定工资。1957年,搬运公司成立后,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职工劳动纪律松懈,分配方案不合理,不适应当时企业的需要,在经济核算中发现费用开支大,导致企业一度出现严重亏损。(看福清FQLOOK.CN)因此于1957年搬运公司宣布下马,恢复“福清城关搬运站”属集体所有制企业,采取分成此例的经济分配方案。由于体制改变和经济核算制度的调整,企业恢复生气,集体积累和职工收入又有所增加。1966年至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城关搬运站职工分成两派,部分职工脱离生产岗位,致使企业的积累下降。1976年以后,企业开始回升。随着车辆的增多,企业营收不断上升。1977年间新建一座办公大楼和停车场。1979年,福清城关搬运站更名为“福清搬运公司”.1980年底,营运年收入达49.33万元,利润5.14万元,固定资产28.53万元。从1980年至1985年,由于企业业务不断扩大,瑁收家属工1 9 0人。至1985年底,营运年收入达75.20万元,利润1.60万元,固定资产55.30万元。
1962年元月,在福州第二化工厂增设搬运装卸点,装卸二化和火车站的部分物资。在福州市开辟第一个装卸点,增加企业的业务范围。1986年初,又与福州市运输公司进行横向联合,开辟第二个在福州市的装卸点,使企业的服务领域更加广阔了。
(二)福清县搬运公司的装卸工具与技术革新
1949年,搬运装卸靠的是强体力劳动,从南门码头运盐进仓靠的是竹箩筐肩担,从加工厂运粮下船靠的是一袋一袋肩扛。运距较长时,中途设人工接力点,靠肩与肩转运,劳动强度大。为了减轻笨重的体力劳动,开始购置几部硬胎板车作为短途搬运的工具。由于路面崎岖不平,坑坑洼洼,行走困难,虽然较之肩扛省力,但依然要付出很大的体力代价,(看福清FQLOOK.CN)特别是遇到上坡路,要双入前后推拉,适应不了装卸业发展的需要。1951年,老工人毛细命自筹资金从部队买回一头退役战马拉车,用于搬运装卸。这是我县搬运行业第一部马拉板车,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至1952年底,共发展马拉板车48辆。
随着社会机动车辆的增多和日趋多样化,马车不能适应搬运装卸量日盆增长的需求,迫使搬运行业向小型机动车辆方面寻找出路。1965年购进一部旧“奥斯汀”牌汽车(3.5吨位),用于长短途运输,同时培训驾驶员5人。接着又购迸上海58—1型三轮车一部。1970年3月,由集体提供资金再购买一部上海58—1型1吨小汽车,并装配解放牌汽车一部,福建牌汽车2部,总吨位已达13.5吨。随着集体积累资金日益增长,机动车辆日益增加,逐步更新了畜力运输工具,至1983年为止,全公司的马车全部被淘汰。
随着搬运装卸事业的发展,在改造、更新搬运装卸设备的同时,对各类机械工具也认莫地进行了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成绩显著,赢得了全省首次技术革新现场会议在我县召开。1958年,广大职工在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中,群策群力,共革新成功了五项成果:1、活动底自动装卸菜;2,绮桶装马车,改变过去用肩挑的落后工序;3、自动抽多手橡皮管,打破了用手舀的传统作业方武;4、装卸谷物升降机;5、“土吊杆”.上述五项技术革新成果荣获“福建省晋江地区技术革新特等奖”.随着企业积累逐年增加和广泛应用技术革新的成果,不断地添置,更新了一部分搬运装卸工具,如耙板卸煤,油楗专用小车,车子化搬运等。公司先后购进了二吨、五吨,十吨环链手拉葫芦和磨盘车。(看福清FQLOOK.CN)1981年,在公司获得大幅度盈利情况下,为彻底解决工人的体力劳动,用集体资金三万多元购迸了一部5吨汽车式起重机,彻底地改变了过去用肩扛,手拉的落后装卸起重方式。
(三)搬运装卸量发展情况表

二、乡镇的装卸搬运
(一)海口搬运站
海口搬运站是由原来海口码头工人、粮站搬运和守护仓库的民兵,在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组成海口搬运服务社。当时有职工4 8人,主要从事装卸搬运和仓库守护工作。装卸搬运只有跳板、板车等原始简易的工具,主要靠体力拼搏。1966年以后才开始走上技术革新的道路,改革了平台马车四絮,滚珠轴承板车16架,以减轻劳动强度。1976年以后,随着海口码头的扩大发展,购置了0.5吨电动吊杆四台,机板车四辆,使装卸搬运工人逐步向机械化方向迈进。1980年又在红旗码头上安装3吨固定吊车(如图三十四),以后又增添机板车,现共有八辆机板车:海口码头的装卸搬运工作,基本摆脱了笨重的体力劳动。
海口搬运站历年完成的装卸量见表17.
(二)其他搬运站
宏路、龙田、高山三个镇的搬运站为镇属企羔。(看福清FQLOOK.CN)渔溪、东张两镇的搬运装卸业务合饼在运输社内。但由于近年来运输市场开放,农民、工厂家属、闲散劳力均可进行搬运装卸。围此本来业务工作量就不多的搬运站,就更加不景气了。如渔溪搬运工现只有8人,1985年完成搬运装卸量1.54万吨,年营业收入1.3万元。
1983年,清华糖厂投产。为了便于糖和原辅材料的搬运装卸,于1983年成立“福清县清华糖厂搬运站”.成立时有工人28人,当年完成装卸量2.08万吨,营业收A2.04万元;1985年有工人2 9人,完成装卸量7.03万吨,营业额达8.25万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交通志:第四章 交通运输 / 第三节 装卸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