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2-27 15:45:44

福清交通志:第三章 港湾 航道 渡口 / 第一节 港口

第三章 港湾 航道 渡口
从1982年以后,县人民政府极力谋求兴建江阴(下垄)港,该港巳于1985年12月20日动工建造第一个五百吨泊位的浮码头,预计1987年底可竣工投产。
福清海岸线较长,民间水运能力较强,沿海各乡(镇)村的滩泊点较多,港口、渡口变化极大。《福州府志》卷十三“津梁部分”有海口渡、城头渡、益崎渡、柯屿渡、应天渡、莆头渡、下渚渡、白沙渡、崎头渡等九个,乾隆版《福清县志》“桥渡部份”有河头渡、永陆渡、海口渡,江口渡,嘉福渡,上迳渡、前薛渡等七个。其中只有一个海口渡相同,而且先后扩建码头沿用至今,其余各个渡口多因逐渐缩减使用范围而被淘汰。

第一节 港口
一、海 口 港
海口港位于福清湾顶的西北,龙江下游左岸的福清县海口镇。福清湾是一个较小的海湾,东西长9公里,南北长15公里。湾的北面为山地和丘陡,山高326.05米,西南面为河海冲积平原,湾顶的西北角为龙江入海口,湾口向东与海坛海峡相接。口门有屿头岛、吉兆岛,这两岛之间为海口港进入福清湾后的主要出海航道,出海后向东北可以进入东洛列岛的西、南海域,向东南从苦屿的西侧可以进入海坛海峡。(看福清FQLOOK.CN)交通:陆路距福清融城13公里,至宏路20公里与福厦公路相接,水路至平潭竹屿口25海里,至连江琯头52海里,至福州马尾港海里。气象:年平均气温为19.7度;年平均年降水量1320.8毫米;年平均风速3.6米/秒。潮汐:本港潮型属正规半日潮港,平均潮差为4.41米,平均高潮位为4.66米(罗零,下同),平均低潮位为0.25米,平均海面为2.46米。
海口,从前曾有“小上海”之称。当公路未建造、车运未畅通时,是我县的吞吐咽喉。“鹭江”、“加鳌”、“福利”、“中兴”、“福海”等客货轮都可直达港内。然后用木帆船溯龙江而上,把物资接运至融城利桥的水南码头。民国年间,海口港有五个码头:
l、大城码头
1915年由巨商陈大成独资建造。码头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无论大潮小潮还是轮船木船,均可靠泊装卸物资,是我县最早建造的一座新式码头。但在1941年春被日本飞机炸毁。
2、水巷道码头
又叫水响道码头。原为通往平潭的“里美渡”专有道头。1940年由张衡发等集资修建,用条石砌成。主要作为装卸水产品码头。
3、海关道码头
又叫善美道。系善美洋行老板陈正松于1920年修建成的石结构蝴蝶式码头。船只只能乘潮停靠作业,退潮即失去效用。作为停卸上海货如布疋、面粉、煤油、水泥等物资。
4、宏林道码头
在桥头顶,为宏林米机老板林金玉等所建,用作向平潭出口粮食。
5、桥头道码头
在建大公司埕前,也是用来停卸上海货。
以上五个码头除大成码头以外,其余规模都很小,海轮不能直接靠泊,需用小船驳运。
建国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口港的面貌也日新月异。港区总面积为46万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1.0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45万平方米,港区自然岸线长550米,(看福清FQLOOK.CN)有4个码头,6个泊位,其中100吨级泊位5个(客运码头1个,石油码头1个,货运码头3个);30吨级泊位1个,作为煤炭船靠泊用;还有自然岸坡50米,可供小木帆船停泊作业之用。如图十三。198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8.26万吨,其中进口7.19万吨,主要物资为粮、棉、化肥、建材、柴油等,由陆路转运县内;出口1.07万吨,主要是盐、糖、矿石,运往江、浙、沪、粤。1954年10月在港内设立海口航管站,以后港航分家,于1976年改为海口港务站,现隶属福州港务局琯头港务处,专门管理本港的港务工作。
海口港4个码头的建设过程如下:
1、客运码头:1954年,港务局在海关道石头结构的蝴蝶式码头旧址重新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块石混合结构的栈桥式码头,长20.70米,阔3.8米,码头前沿水深1米,两边设有40条圆铁检杆,可停泊100吨级的船只。在后方于1959年,建有单层仓库一座,面积112平方米;同年又建油库一座,面积32平方米,两座均系砖木结构。
2、红旗码头:1974年,莆田地区为了加速车、船周转,提高工效,减轻笨重体力劳动,拨款1.27万元,在原大成码头旧址建造红旗码头(货运码头)。(看福清FQLOOK.CN)码头系重力式,长21.3米,前沿干出。有100吨级泊位2个。1975年,莆田地区又增拨航道补助费5千元,扩建一个30吨泊位的煤码头,码头长21.3米,系重力式,工程于1977年竣工投入使用。
3、石油码头:1976年,福清石油公司由省公司拨款7万元,在海口水产冷冻厂西南25米龟形岩东南20米的海滩上建造一座100吨泊位的油轮靠岸专用码头,1979年8月投产9现在由福清航运公司l艘66吨位油轮营运,每年运油入库4000吨左右。
4、水产后船坞码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来往物资不断增多,搬运装卸任务也日益加重,单靠象红旗码头那样三个小码头,无法靠泊许多船只,严重影响装卸速度。为了增强码头的吞吐能力,增加船只靠泊,加速车船周转,1979年扩建海口水产后船坞码头,需要工程费用2.2万元。除福州港务管理局同意给予补助O.5万元外,余由地方负责。这座新型码头,长度43米,高度4.75米,是海口四座码头中最大的一座。

二、江阴(下垄)港
江阴下垄港址,位于兴化湾北部江阴岛的东岸,江阴岛把兴化湾北部分为江阴东港和西港两部分。下垄位于东港,背依双髻山东坡,面对小山丘,掩护条件好。江阴西港的顶部已被围垦堵塞,东港的顶部已建筑海堤,由庄前与柯屿相连,柯屿与墨山相连。海堤上建东、西两个水闸,大堤合拢后与大陆衔接。东港口门有青屿、小麦屿、虎屿与牛屿。小麦屿把口门分为东、西两条航道。交通:陆路有渔(溪)江(阴)、江(镜)下(垄)、目(山)玉(瑶)三条公路通至后方,距福清融城29公里,距渔溪10公里,距宏路22公里,距龙田17公里。(看福清FQLOOK.CN)水路距湄州湾秀屿港45海里,距福州马尾港120海里。气象与海口港相同。潮汐:本港湖型属半日潮浅海潮港,平均潮羞4.90米,平均高潮位4.81米(罗零,下同),平均低潮位一0.09米,平均海面2.36米。低潮时港宽500米,水深9.8米以下,岸边堆场宽余,水源近,电源可靠,水陆交通衔接方便,建造一个500—1000吨位的轮驳船码头,以满足燃煤、糖、原盐等主要货物吐纳的要求,是十分适宜的。码头建造工程已于1983年12月完成勘测工作,1984年,继续完成前期工程公路改建测量、勘察、地质钻探、扩初设计等工作。1985年底,作为湄州湾煤炭过驳点项目配套工程一一下垄第一个码头,已由省交通厅批准兴建,投资总额197.6万元,由福清县包干建设。设计规模为一个500泊位的浮码头,年吞吐量10万吨。设计有堆场两个,总面积2710平方米;仓库一座面积896平方米。配设两台8吨吊机和一套卸煤机械化设备。该工程于1985年12月20日开工,1986年底完成了基建设施,予计1987年上半年可以投产。正在建设中的下垄港见图十四。

三、桥尾港
桥尾港位于福清莆田交界薇芦江口的新厝乡漆栋村桥尾。1973年修建一货运码头,2个50吨木帆船泊位,长53.7米,码头前沿干出。1983年又民办公助把码头延伸62.5米,总长为116米,可同时靠泊50吨木帆船4艘。码头顺岸布置,如图十五。桥尾港岸线长2.67公里,水域面积90万平方米,陆域面积只有1800平方米。1985年吞吐货物1.48万吨,其中进口1.21万吨,出口O.27吨。主要进口物资为煤、砂、壳灰等建材,资源丰富,集散力强,且避风条件好。目前码头比较拥挤,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1963年福州港务局在桥尾设代办站,1981年正式建立港务站进行货运管理。

四、壁头角码头
壁头角码头位于江阴岛南端的兴化湾内,(看福清FQLOOK.CN)1985年由盐管局拨款63万元进行修建。码头为突堤式,长120米,可停泊500吨(乘潮1000吨)泊位2个。1986年11月3日竣工,作为盐运中转码头,年运原盐4——5万吨。但岸上仓库、盐场、装卸设备,生产生活设施等尚未配套。码头如图十六。

五、 其他码头
除了海口港、江阴(下垄)港,桥尾港以外,沿海还先后修建了6个码头,供木帆船靠泊之用。
1、北坑码头:位于高山镇北坑村。1954年建成一座混合结构的军用码头,作为平潭军用物资运输之用。1957年11月开辟为北坑至平潭娘宫的客运轮渡码头。1965年因小山东避风条件好,客运轮渡改至小山东。此后,北坑码头只作为北垞、玉楼两船队的靠泊点,加上北坑船厂附近的自然岸线,作为吞吐高山镇部分物资之用,年吞吐能力近l万吨。
2、岭下码头:位于江阴西港北端的庄前村岭下自然村,与山东海码头隔海相望,1976年江阴海堤建成之后,作为盐运中转码头。江阴、莆田等地原盐从水运抵岭下后,(看福清FQLOOK.CN)由汽车转运至福州。码头建有原盐仓库。近两年来西港淤积日釜严重,岭下码头日渐衰落,1986年以后,逐步转向江阴南端的壁头角码头。
3、利桥码头:位于融城镇龙江右岸的剩桥下游,可停靠30吨级木帆船。1966年民工建勤修建,但因连年龙江日渐淤积而濒于荒弃,只有运营少量建筑用砂的小木帆船停靠。
4、锦城码头:位于沙埔乡锦城村,原为军用码头,现部队调动,作用不大。
5、山东海码头:位于渔溪镇后朋村,1964年修建,作为与江阴岛水上运输之用。1976年江阴海堤建成之后废弃。
6、上迳码头:位于迳江左岸的上迳乡,早年是盐运码头之一,也是沿海壳灰和建筑用砂的集散地。1980年柯屿围垦以后,迳江断航,码头已废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交通志:第三章 港湾 航道 渡口 / 第一节 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