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7 14:36:35

福清市志1989-2005:第三十二篇文化/第六章 文物

第六章 文 物
第一节 文物普查20 世纪 90 年代, 由于自然风化、 气候影响因素及人为因素, 福清文物古迹部分出现损毁: 融西戚公祠和叶向高故居 “双蝴蝶” 在旧城改造中被拆, 向高街建设拆毁大量明清时期古民居, 号称福清 “比萨斜塔”的三山前薛迎潮塔于 2001 年台风夜倒塌, 只剩塔基; 瑞云塔、 龙山祝圣宝塔、 紫云宝塔等守门石像被盗或
被毁。
2001—2004 年, 市政协文史委、 文化局、 博物馆联合对全市文物多次视察、 复查, 形成 《关于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市古民居保护的几点建议》 等调研报告和提案, 得到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 联合工作组成员足迹遍及全市 21 个镇街, 发现李馥墓及石雕群、 紫阳朱先生书院、 新厝百
二间、 明故奉直大夫养利州知州叶公墓志铭等一批珍贵文物。
2005 年 5 月, 由市委办、 市政协文史委、 市文化体育局、 市委办政研室、 市博物馆等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 对福清市的古民居进行全面普查, 查出规模较大的古民居 10 处, 其中保存完好且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有 7 处 (龙田施氏八扇厝、 茶店, 阳下西亭陈氏古厝群, 港头后叶叶向高故居, 镜洋磨石黄氏古民居, 渔
溪联华郭氏古民居, 新厝岭边百二间)。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其一一进行造册登记, 建立古民居文物档案, 并将 4 处较有代表性古民居 (新厝岭边百二间、 镜洋磨石黄氏古民居、 阳下西亭陈氏古厝群、 龙田施氏祖居茶店) 列入文物保护点进行保护和管理。

第二节 考古发掘福清少林寺 位于嵩山分脉九莲山中的弥勒山南麓, 朝东偏南。 经国家文物管理局批准, 省博物院和福州市考古队从 1995 年 7 月起, 联合对少林寺遗址进行两期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 6500 平方米, 查明少林寺规模。 在由下至上九级阶地上有大路、 山门、 天王殿、 大雄宝殿、 法堂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 弄清位于
中轴线两边生活区建筑以及位于西北方的塔墓区小型建筑群位置。 清理出土许多珍贵文物, 有陶瓷器、 砖瓦等建筑材料, 还有铜镜和铜钱等, 有 20 多件瓷碗碗底写有 “少林院用” “少林” “天王少林” “少林会司” “少林常住” 等字样, 为论证南少林在福清提供重要实物依据。 在少林寺周围发现 3 座砖瓦窑窑址,窑内遗留砖瓦碎片与寺院遗址上发掘出土砖瓦相同。 经省、 福州市专家认定, 寺建于北宋大观四年 (1110年) 前。 1996 年 10 月 21 日, 重建少林寺工程举行破土动工仪式。
古窑址 位于福清西部东张镇。 有两处较为重要瓷窑遗址———岭下窑和石坑窑。 1996 年 12 月, 福州市考古队再次对两处窑址进行调研, 两处窑址瓷器均为宋元时期。 岭下窑, 窑址在岭下村西部, 分布在几个连绵山头上, 有多座窑, 产品分为青绿釉、 黑釉和灰白釉, 以青绿釉为主, 碗的种类较多。 石坑窑, 窑址
在石坑村北部, 面积约 1 平方公里, 产品分为黑釉、 酱釉、 青绿釉、 青灰釉, 以黑釉和青绿釉为主。
石佛阁 石佛阁基址, 位于海口镇西北约 2 公里的瑞岩寺东南坡地上弥勒石佛周围。 石弥勒造像坐西朝东, 背靠瑞岩山, 开凿于元至正年间, 曾建石佛阁保护, 后倾圮。 明代重建石佛阁, 后又倾圮, 今造像四周残留古代石佛阁大型石柱 10 根。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省博物馆于 1997 年 8 月 25 日-9 月 15 日对石佛
阁基址进行维修发掘, 发掘总面积 218 平方米。
史前墓葬 2004 年 5-6 月, 省考古队在东张水库下湾抢救性发掘出 31 座史前墓葬, 墓葬集中在 800余平方米范围内, 都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从中发现随葬器物 160 件, 其中陶器 117 件、 原始瓷器 1 件、玉器 2 件、 石器 40 件, 包括陶杯、 樽、 豆、 釜、 钵和玉玦、 玉佩、 石环、 石镯等重要文物, 距今约 3500-4500 年。

第三节 文物保护1989 年起, 县 (市) 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贯彻 “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 的文物工作方针, 一方面争取国家财政拨款, 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海外华侨优势, 多方筹措经费, 使全市十几处文物古迹恢复原貌; 对全市 48 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竖立文物保护碑, 明确文物
保护责任人。 是年, 成立黄檗山万福寺修建委员会, 规划修复万福寺。
1991 年, 侨胞陈子兴捐款 850 万元建万福寺大雄宝殿、 天王殿、 钟鼓楼、 山门等, 新加坡参禅法师捐资 100 万元、 旅日华侨同乡会捐资 120 万元合建法堂 1 座。
1995 年, 日本黄檗宗信徒山冈容冶捐资 300 万元兴建万福寺隐元纪念堂、 回向堂、 隐元纪念塔等, 日本黄檗山万福寺捐款 800 万元兴建禅堂 1 座。
1996 年, 侨胞林绍良捐资重修瑞岩寺; 厦门国贸公司集装箱货车从利桥街经过, 撞击黄阁重纶坊致北面石柱向东倾斜 12°, 文化部门打赢官司, 获 14.8 万元赔偿款, 2001 年修复黄阁重纶坊。
1997 年, 市财政拨款 200 多万元, 用于豆区园一期修复工程; 印尼林氏集团捐资 1800 余万元, 修建瑞岩山风景区。
1998 年, 财政拨款 120 万元, 用于豆区园二期修复工程; 为使宋代龙江桥不再受来往车辆损害, 印尼林氏集团捐资 800 多万元在龙江桥东面修建一座新海口大桥———元载大桥。
至 2005 年, 市财政每年拨付专款 6 万元用于保护文物。 是年, 拨款 70 多万元, 用于东张少林院遗址道路扩建和考古发掘等工作, 并发动海内外华人、 华侨捐资在少林院遗址旁重建少林寺; 拨款 14.6 万元,用于东关寨建设消防蓄水池、 电线穿管保护和购置煤气灶等, 消除安全隐患; 一都镇政府与群众集资重修
东关寨和显济庙; 海口岑兜村集资修复林则徐祖居。
2005 年, 福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48 处。 其中: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1 处; 东张新石器时代遗址, 为福建省 20 世纪 50 年代所发现古代文化遗址中保存较好一个, 是研究福清史前历史唯一可靠实物依据; 位于海口镇的元代弥勒造像, 为中国最大的立体坐式
整石弥勒造像, 是福清唯一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5 年, 福清市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下拨专项资金 20 万元,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 长期规划。 通过普查、 评审、 整理、 登记、 建档, 确认民间文学、 音乐、 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民间手工技艺、 礼俗、 岁时节令等 15 个类别、 30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 宗鹤拳和新厝伡鼓队 2 个项目列入福建省第二批和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第三十二篇文化/第六章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