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7 09:54:03

福清市志1989-2005:第三十一篇科学技术/第二章科技引进推广

第二章 科技引进推广
第一节 农业科技引进推广一、 种植业
(一) 良种推广
水 稻 1989 年, 仍以引进推广 “威优” 和 “汕优” 组合杂交稻良种为主。 早稻以 “汕优 016” “威优 77” 为主, 占早稻面积 20%左右; 晚稻以 “汕优 63” 为主, 占晚稻面积 60%左右, “特优 63” “威优89” 占 20%左右。
2000 年后, 早稻推广 “新香优 80” “T 优 7889” 以及 “汕优 016” “威优 066” 等杂交稻, 晚稻推广“特优 63” “Ⅱ优 163” “Ⅱ优 168” “Ⅱ优 1086” 等杂交稻。
2005 年早稻推广品种种植面积 4000 万平方米 (6 万余亩), 占早稻面积 20%左右; 晚稻推广品种种植面积 6666.7 万多平方米 (10 余万亩), 占晚稻面积 70%左右。
甘 薯 1989 年, 继续引进推广 “金山 57” “岩薯 5 号” “台薯 66” “3282” “福薯 2 号” 等新品种, 其中 “金山 57” 成为甘薯当家品种。 1993 年, 市农技中心的 “甘薯新品种金山 57 示范推广” 项目, 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0-2005 年, 示范推广 “金山 72” “金山 291” 等品种。
花 生 1989 年, 继续大面积推广从广东引进的 “汕油 71”, 年播种面积 40%以上。
2000-2005 年, 大面积推广 “泉花 10 号” “白沙 101” 等良种 6000 万平方米 (9 万余亩), 占花生播种面积 60%左右; 示范推广 “粤油 7 号” “闽花 5 号” “闽花 6 号” “泉花 627” “泉花 538” “福花 1号” 等良种。
蔬 菜 1989 年, 蔬菜品种继续向新特优方向发展, 从海内外引进 “矮四季豆” “绿花菜”、 泰国 “斧牌空心菜”、 韩国 “健春” “强春” “阳春” 等春植大白菜、 四川 “大荚豌豆”、 江苏 “小朵 56 小白菜”、广东 “早熟菜心” 等。 四川 “大荚豌豆” 荚大而扁, 质嫩而脆, 产量高, 销路好, 年栽培面积数千亩; 引进推广芹菜新品种 “西洋芹”, 产量高、 销路好, 年种植面积 670 万平方米 (1 万余亩)。
水 果 1989 年, 引进 “黑皮西瓜” “巨宝西瓜” “金辉甜瓜” “银辉甜瓜” “网皮甜瓜” 等瓜果。
1990 年, 在 11 个乡镇 67 处山地, 建立以 “太城四号” 枇杷为主名优水果基地 360 万平方米 (5361.5 亩)。
1995 年, 推广美国 “纽荷尔脐橙 52 号”, 1999 年种植面积 33 万多平方米 (500 余亩)。
2001 年, 引进早熟 “春蜜” 水蜜桃, 种植 13.3 万平方米 (200 多亩); 引进 “红象牙” 芒果, 种植 20万平方米 (300 亩); 从台湾引进水蜜桃、 番石榴、 火龙果、 杨桃等新品种。
2001—2005 年, 采用 “高接换种” 技术对龙眼、 荔枝、 枇杷、 柑桔等进行大面积品种更新; 推广 “水南 1 号” 龙眼 670 万平方米 (1 万余亩), 推广 “早钟 6 号” 枇杷 1340 多万平方米 (2 万余亩), 推广 “淮枝” 荔枝 13.3 万平方米 (200 余亩)。 2005 年, 种植番石榴面积 270 万平方米 (4000 多亩)、 火龙果 13.3 万平方米 (200 余亩)。
花 卉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 2005 年, 从国内外大量引进新园林树种以及花卉盆景新品种, 包括中国台湾苏铁、 巴西铁树、 南洋杉、 花叶榕、 大王椰子、 海枣、 五针松、 彩叶植物、 虎斑龙舌兰、 酒瓶兰、仙人球、 凤梨等观赏植物以及蝴蝶兰、 大花蕙兰、 西洋杜鹃等花卉新品种。
玉 米 2000 年起, 引进推广 “糯玉米” “甜玉米” “超甜玉米” “彩色玉米” 等鲜食型新品种, 适应市场需求, 至 2005 年, 年种植面积 400 多万平方米 (6000 余亩)。
马铃薯 2004 年, 开始引进推广 “紫花 851” “克新 1 号” “克新 2 号” “克新 3 号” 等良种, 种植面积 1333 万平方米 (2 万亩); 示范推广 “坝薯 10 号” 等品种。
(二) 栽培技术
粮食作物 1989 年, 粮食作物继续推广应用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 对中、 低产田进行改造, 实施 “吨粮田工程建设与综合技术开发”; 全县水稻亩产从 1979 年的 340.7 公斤提高到 1989 年的 400 公斤, 增长 17.4%。
1992 年, 推广甘薯 “五改” 技术 (改用优良品种、 改变扦插期、 改进密植规格、 改进施肥技术、 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 全市 1.47 亿平方米 (22 万亩) 甘薯 (薯片) 平均亩产 358 公斤, 总产量 7.97 万吨。
1993—1994 年, 实施 “高产稳产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 和 “旱秧稀植栽培技术”。
1997 年, 在农科所建立机械化播种大棚进行温室育秧、 机械化软盘育秧。
1998 年, 在东张、 龙田两镇建立机械化育秧基地, 引进推广 “软盘育秧技术” 8000 万平方米 (12 万亩); 开发高产稳产吨粮田 6666.7 万平方米 (10 万亩), 旱秧稀植栽培 10166.7 万平方米 (15.25 万亩);2000 年, 继续推广软盘育秧和抛秧技术。
2005 年水稻、 马铃薯大面积采用 “免耕法”, 农民逐渐摆脱弯腰曲背体力劳动。
蔬 菜 1989 年, 塑料大棚、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面积应用; 2000 年后, 运用塑料大棚进行反季节栽培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开始推广, 蔬菜生产逐步由个体农户少量分散栽培, 转向规模化蔬菜生产企业大面积栽培。
果 树 1989 年, 柑桔、 龙眼、 荔枝等果树采取 “拉、 吊、 扭、 剪” 等技术, 大面积推广矮化; 1990年后, 用挖掘机进行开垦, 挖大壕、 大穴, 施大肥, 栽大苗, 一改过去小穴、 小苗种植习惯; 1995 年, 市农业局等单位的 “荔枝罐藏晚熟优良单株 ‘东刘 1 号’ 选种研究” 项目, 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0 年后, 枇杷等果实套袋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都镇应用枇杷套袋技术约有 26.67 平方千米 (4 万亩), 年产近 3 万吨优质枇杷, 是福州名优水果示范基地。
花 卉 1989 年, 从省内外引进花卉大面积商品化栽培技术, 县首家花卉公司———缤纷花卉公司, 从海外引进塑料大棚生产技术, 大批量生产各种仙人球和观叶植物投放市场, 带动福清花卉业生产技术发展;1998 年, 日怡花卉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蝴蝶兰及组织培养繁殖育苗技术, 进行工厂化生产, 加速蝴蝶兰新
品种繁殖, 产品畅销国内外。
福清制作的小型附石盆景和树木盆景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至 2005 年, 福清花卉盆景协会选送的盆景参加各类展览评比, 有 12 盆获得全国金奖和银奖, 有 8 盆获全国铜奖。
(三) 土壤肥料
1989 年, 仍采取稿秆返田、 扩种绿肥、 推广稻田养萍技术, 对恢复地力起到一定作用; 全县有 6000 万平方米 (9 万余亩) 中低产田, 存在 “瘦、 粘、 酸、 碱、 沙、 漏、 冷、 烂” 等问题, 采取增施有机肥、 修建水利设施、 酸性田施石灰和配方施肥等措施, 改造 5666.7 万平方米 (8.5 万亩)。
1990 年, 有 26666.8 万平方米 (40 多万亩) 水稻、 6533.3 万平方米 (9.8 万亩) 甘薯、 3666.7 万平方米(5.5 万亩) 花生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991—1994 年, 在海口、 上迳、 江阴、 江镜等镇实施低洼地排灌改造, 面积 273 万平方米 (4100 亩)。
20 世纪 90 年代, 东阁华侨农场利用养鸡养猪场的大量鸡猪粪, 加工成有机肥料, 作为果蔬等作物用肥, 同时利用猪粪生产沼气, 再将肥渣返田; 1996 年起, 全市饲养 5000 头以上养猪场有 30 多家, 建立 3.5万立方米沼气池, 将肥渣返田。
2002 年, 推广 “新型高效斜流隧道式沼气池” 技术, 获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2005 年, 氮磷钾复合肥、 复混肥以及各种叶面肥、 生长调节剂等肥料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复混肥施用面积达 3333.4 万平方米 (5 万余亩)。
二、 林 业
(一) 林木育苗
1989 年, 推广薄膜袋容器育苗, 提高造林成活率; 至 1998 年, 运用这一办法培育湿地松、 木麻黄、 台湾相思、 大叶相思、 肯氏相思、 南洋楹、 赤桉、 尾叶桉、 细叶桉、 柠檬桉、 刚果 12 号桉、 贝壳桉等容器苗1000 万株。
20 世纪 90 年代, 宏路苗圃木麻黄水培育苗和松类不同基质容器育苗试验取得成功, 在荷兰专家帮助下建立大棚隧道温室, 进行组培育苗。
2001 年, 宏路苗圃改建为福建鑫闽种业有限公司, 增添设备, 引进新技术, 重点进行桉树类和花卉类种苗组织培养, 生产各种苗木, 供应各地需要。
(二) 树种引进
20 世纪 90 年代, 引进赤桉、 细叶桉、 尾叶桉、 刚果 12 号桉、 贝壳桉在三山、 东瀚种植; 引进高山榕、印度榕、 盆架树、 紫荆作为道路绿化树种; 引进绿竹在东张、 镜洋、 一都、 音西、 阳下、 南岭、 渔溪种植。
1998 年, 引进速生工业原料林种巨尾桉在宏路和大扁垦区试种, 引进肯氏相思、 大叶相思等速生树种。 至 2005 年, 巨尾桉种植面积 2333.3 万平方米 (3.5 万亩); 肯氏相思、 大叶相思树种植面积 333.3 万平方米 (5000 多亩)。
(三) 造林技术
1989 年, 第一期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继续实施, 技术人员从作业设计、 施工监督、 检查验收到资料建档, 实行一条龙技术服务承包, 经省林业厅抽查, 第一年造林面积准确率 97.9%, 质量合格率 94.1%。
以后逐年造林 “双率” 都在 95%左右, 1996 年达 100%。
1994 年, 滨海重盐碱地造林采取压盐排碱、 提早翻耕、 深开排水 (碱) 沟, 起大畦或起堆整地方法和浅栽高培土, 选用抗碱性强的树种容器苗, 间种田菁保护杂草植被造林技术, 突破土壤含盐量达 0.8%~1.2%不能造林禁区, 使重盐碱地造林成活率从 0~8%提高到 85%, 获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 年, 市林业局的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和 “滨海重盐地造林技术试验”项目, 双获省政府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2000 年后, 个体私人企业造林实行联产承包, 全面推广施肥造林, 至 2005 年, 全市施肥造林面积达1666.7 万平方米 (2.5 万亩)。
三、 渔 业
(一) 海水养殖
1989 年, 采用牡蛎棚架式和延绳式养殖技术, 养殖区从中潮区扩展到低潮区和浅海水域; 引进对虾养殖技术, 全县 8 座对虾育苗室培育出各种对虾苗 3.5 亿尾。
1990 年, 东瀚文关村将栏网片改为筛绢网片, 开发潜坝围网养对虾获成功; 1991 年, 全市养殖对虾面积 1800 万平方米 (2.7 万亩), 产量 2018 吨, 品种主要是中国对虾、 长毛对虾、 日本对虾等。
1992 年, 东瀚和沙埔镇推广围网养虾新技术, 养对虾 126.7 万平方米 (1905 亩); 后全市养殖对虾因暴发病毒性病害大面积死亡。
1993 年, 对虾育苗 7.1 亿尾; 采用虾蛏混养、 虾蛤混养和稀养等技术, 减少病害发生, 亩产对虾 10 公斤~25 公斤; 东阁农场育苗场同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 引进亲鱼和技术, 进行红鳍东方鲀育苗, 出苗 5 万多尾; 市水产试验场培育出真鲷苗 40 万尾, 此后, 水产试验场和柯屿垦区育苗室引进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 育出大黄鱼苗 950 万尾, 真鲷苗 50 万尾; 引进美国红鱼受精卵培育出美国红鱼苗 160 万尾.柯屿垦区和文关垦区进行黑鲷、 鲈鱼、 鲍鱼和红鳍东方鲀土池养殖成功。
1994 年开始, 逐渐推广蓄水养蛏技术; 是年引进鲍鱼养殖技术。
1995 年, 沙埔镇和东瀚镇引进紫菜贝壳丝状体育苗技术获成功; 江海水产珍品研究开发公司从山东省引进红鳍东方鲀受精卵。 至 1996 年, 在城头育苗室和柯屿育苗室培育出鲀苗 100 多万尾。
1997 年后, 沙埔镇和东瀚镇牡蛎养殖开始采用粗面塑料片为采苗器, 蛎苗经采苗区一段时间暂养后,再吊挂在棚架或延绳浮筏上养殖。
1998 年, 过桥山垦区、 城头镇和沙埔镇利用土池养殖大黄鱼 333 万平方米 (495 亩), 成活率 30%~50%, 亩产大黄鱼 0.25 吨~0.3 吨; 过桥山垦区利用土池养殖弹涂鱼 66.7 万平方米 (1005 亩); 全市建立紫菜育苗室 34 座, 5.7 万平方米, 育苗能力 500 万克; 城头、 高山、 江镜、 沙埔 4 镇建立 6 个养鲍场, 养殖鲍鱼 400 多万粒, 年产鲍鱼 30 多吨, 养殖品种主要是 “九孔鲍”。
1998—1999 年, 沙埔牛头尾海域采用海上网箱叠放小塑料箱方法, 投养 2 厘米~3 厘米规格九孔鲍鱼苗; 进行花尾胡椒鲷鱼育苗试验, 出苗 60 万尾。
2000 年, 引进斜带髭鲷 (包公鱼) 及人工育苗技术获得突破, 引进二长刺鲷也获得成功, 网箱养殖面积逐渐扩大; 恒昌水产养殖场的 “鲈鱼网箱养殖高产技术研究” 项目, 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2 年, 开始推广大型抗风浪网箱 (每格面积 176 平方米~300 平方米); 2005 年全市大型抗风浪网箱有 6 组 24 口计 16956 平方米。
(二) 淡水养殖
1989 年, 海口镇南厝村从湖南引进人工养殖甲鱼 (鳖) 技术获成功; 是年全县养殖罗非鱼面积 1000 万平方米 (1.5 万亩), 总产 2 万吨。
1991 年, 兴海养鱼场应用省淡水养殖研究所单雄性制种技术获得单雄性鱼苗。
1992 年, 市水产局技术人员应用有性杂交方法, 育出单雄性鱼苗, 大面积推广单雄性罗非鱼养殖, 获国家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引进欧洲鳗苗试养获成功, 因欧洲鳗苗价格只有日本鳗苗的 1/10, 很快获得大面积推广。
1993 年, 海口镇柏渡村从江苏省农科院引进螺旋藻及养殖技术取得成功, 亩产干粉 500 公斤~600 公斤;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马来西亚引进罗氏沼虾亲虾进行育苗, 渔溪镇有 2 个育苗场开始育苗, 年产苗 800多万尾。 至 1995 年全市养殖罗氏沼虾面积 50.6 万平方米 (760 亩), 最高单产 0.22 吨/亩, 但因虾价低, 且无法越冬, 养殖面积逐年下降。
1995 年, 全市人工养殖甲鱼发展到 200 多家, 随后由于病害严重, 养殖成活率低, 市场价格下跌, 大部分甲鱼场停产; 养鳗场发展到 369 家, 养殖面积1066.7 万平方米 (1.6 万亩), 其中: 水泥池薄膜覆盖人工加温养殖 266.7 万平方米 (4050 亩), 土池露天养殖 800 万平方米 (11955 亩)。 欧洲鳗养殖 7500 万尾,成鳗产量 3500 吨。
1996 年, 鳗鱼产量 18966 吨, 鳗业总产值 (含相关产业) 50 亿元, 成为福清支柱产业, 后因鳗鱼市场供大于求, 加上日元对美元汇率下滑, 养鳗业大幅度收缩。 是年全市以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为主, 螺旋藻养殖场发展到 15 家, 养殖面积 46.7 万平方米 (700 多亩), 年产螺旋藻干粉 700 多吨, 福清成为全国最大螺旋藻养殖基地, 产品干粉大部分出口日本和美国, 少量用于加工胶囊和片剂, 作为保健食品出售, 将干粉作为添加剂, 用于养鳗和养甲鱼, 也有较好效果。
2000 年, 引进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获成功。
2004 年, 引进暗纹东方鲀及其淡化养殖技术获成功, 2005 年发展到 66.7 万平方米 (1000 多亩)。
2005 年, 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 1000 万平方米 (1.5 万亩), 亩产 300-350 公斤。
四、 畜牧业
(一) 良种推广与品种改良
禽 1989 年, 鸡品种以快大系肉鸡 “红布罗” “AA” “艾维因” 为主, 1990 年饲养 110 万只。
1991 年, 开始引进优质系 “石岐杂” “麻杂鸡” “丝毛乌骨鸡”, 饲养 50 万只左右; “石岐杂” 鸡肉味好, “丝毛乌骨鸡” 营养丰富, 亦可作药用。
1993 年, 引进品种有 “伊沙” “罗曼” “海兰”, 蛋鸡饲养量快速增长, 全市年饲养 129.84 万只。
1996 年后, 肉鸡品种转变为以优质系杂交鸡为主, 快大系逐渐减少。
20 世纪 90 年代, 种禽开始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 使杂交鸡公母比例从 1∶10 提高到 1∶25。
2005 年, 全市存栏鸡 478 万羽, 鸭 218 万羽。
牛 1989—1996 年, 南岭乡恢复黄牛冻精冷配工作, 引进 “萨西瓦” “婆罗门” “利木赞” “丹麦红”“抗旱王” 等冷冻精液, 进行黄牛配种 1057 头。
2002 年, 宏宝露奶牛场引进 “荷斯坦” 奶牛新良种。
2005 年, 全市繁育黄牛 33934 头, 水牛 878 头, 改良乳牛 1790 头。
猪 1990 年, 福清养猪业向规模化、 专业化方向发展, 养猪专业户主动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 聘请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 聘用农大毕业生为技术员, 应用电脑化管理, 系列浓缩饲料、 仔猪高床饲养、 母猪定位架管理等新技术逐步推广, 良种更新方法从过去大量从外地调进改为自繁自养配套生产模式;在宏路振兴农牧场进行 “杜斯” “杜大长” “HY 杜大长” 和 “杜长大” 杂交组合试验, “瘦肉猪推广与增产技术” 项目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 省农业厅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1991 年, 东阁华侨机化养猪场的 “福建供港商品猪———瘦肉型杜斯猪的生产” 项目, 获省政府星火奖三等奖。
1992 年, 在市牧医中心猪种改良站进行重复试验, 结果日增重最高达 778.8 克, 肉料比 2.61∶1, 瘦肉率最高达 67.8%; 试验证明 “杜长大” 和 “杜大长” 正反组合为最佳组合。
1993 起, 为解决瘦肉型猪良种退化问题, 从杭州大观山种猪场引进 “长白” 母猪繁殖 “大长” 二元猪,至 2005 年引进近 500 头。
羊 1997 年, 福州市育种站与沙埔镇合作开展 “福清肉用山羊选育保种” 试验, 对高山羊进行提纯复壮, 使高山羊优良种性明显提高, 表现毛色一致、 个体增大、 产羔单羔率下降, 屠宰率达 55.6%。
2005 年, 全市繁育肉用山羊 (高山羊) 50390 头。
(二) 饲 料
1989 年, 继续推广配合饲料, 如 110 鸡花料、 311 乳猪全价料和猪、 鸡、 鸭浓缩料; 从福州引进杂交象草, 从莆田引进墨西哥玉米供奶牛饲养户种植, 城头镇新楼草山以青割、 放牧、 加工草粉等方式为牛提供青饲料。
1990 年, 引进高产优质饲料作物 “籽粒苋”, 在上迳、 宏路等地种植, 亩产 8325 公斤, 一次割青突破万斤, 是畜禽优良蛋白质饲料。
1996 年, 引进杂交象草新品种, 在一都养牛场种植 2.67 万平方米 (40 亩), 亩产草量 5000 公斤。
五、 水 利
(一) 蓄水工程
1989 年, 用灌浆加固法, 解决 20 世纪五、 六十年代建造的小 (二) 型以上水库渗漏问题, 取得较好效果; 1990 年, 县水利局 “水库大坝土工膜防渗实验” 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0 年, 水库大坝施工基本实现机械化, 大大缩短工期。
1992—1995 年间, 兴建北林水库、 梨洞水库、 山前水库、 糖粿块水库、 海尾溪水库等小 (一) 型水库,工期都在 7~8 个月内, 实现当年建成第二年发挥效益; 兴建土坝水库采用土工布反滤技术, 如梨洞水库为保证工程建设速度和节省造价, 将大坝反滤层中沙料改用新型材料土工布, 并适当降低碎石铺设厚度, 共铺设土工布反滤层 8500 平方米, 节省经费 17.2 万元, 节省垫层碎石 844.14 立方米, 且缩短建设工期。
1996 年, 引进砼 U 型槽制作工艺, 砼 U 型槽具有 “薄、 轻、 牢” 和表面光滑、 安装方便等特点, 防渗效果可靠。
1999 年, 东张水库管理局的 “福清东张水库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工程” 项目, 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二) 围垦工程
1989 年, 海滩围垦技术提高, 筑堤方法由过去人挑肩扛, 发展到机械化施工; 从只能筑 5 米高海堤提高到可筑 7 米以上高程, 从用条石块砌造闸门, 到用钢筋混凝土构造; 闸门起闭由搭钩人工启闭改用螺旋杆启闭全自动油压启闭机、 卧式双吊点启闭机。
1991 年, 围垦地基处理技术获得改进, 过桥山围垦工程 958 米长海堤全线坐落在软淤泥地基上, 堤身无法稳定。 采用水下抛沙层, 打设竖向排水板, 在水下沙面铺设加筋土工织物, 上下游抛二级镇压层, 以加速深层软基排水固结, 提高地基土层抗剪强度, 改善地基应力分布, 防止塑性变形, 提高施工期海堤稳
定性。
1998 年, 兴建城关南门桥水闸, 首次采用橡胶坝。
2004—2005 年, 东壁岛围垦工程运用吸沙填堤新技术, 提高工效, 加快工程进度。
(三) 引水工程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先后启动一都溪引水工程和闽江调水工程。 一都溪引水工程引水隧道长 6979 米,贯穿于山体之中, 根据地质情况设 3 个出渣洞口, 4 个开挖工作面, 使隧洞施工的贯通达到较高准确度;闽江调水工程是省内最大的调水工程, 由于应用一系列先进技术, 如北林隧洞工程遭遇一段 200 米饱和含水层, 极易塌方、 冒顶, 采用盾构施工法, 较好地解决施工难题, 龙高支线输水管道采用玻璃钢管取代传统的水泥管、 钢管, 具有耐腐蚀、 易运输、 易施工特点, 峡南泵站采用微机监控技术, 使调水工程运行管理提高到新水平。
(四) 水文测报
1991 年, 东张水库开始建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1992 年 5 月建成投入运行, 实现雨情水情信息收集整理自动化。
1993 年, 委托省水管中心研制洪水预报软件及调洪演算软件, 同年 5 月投入使用, 实现水库调度科学化、 自动化; 建新水库也建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改变长期以来人工观测水位和采用涨水率进行水库洪水调度办法。

第二节 工业科技引进推广一、 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1989 年, 福清电子一厂参考国外产品, 研制成 SF-700 立体声分体式双卡收录机, 通过省级鉴定,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获 “省优秀产品” 称号; 1990 年, 引进高中级技术人员, 开发研制成功微型黑白电视机,产品大量出口。
20 世纪 90 年代, 从德国、 日本、 美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引进先进电子生产技术和设备, 冠捷(福建) 有限公司、 永德信 (福建) 有限公司、 西门子利多福电脑有限公司、 福强精密印刷线路板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电子生产企业, 在福清建厂投产, 主要产品有: 计算机、 电脑终端显示器、 集成线路板、 打印机、电视机、 电子表、 VCD 以及各种电子配件等。
福 建 计 算 机 外 部 设 备 厂 与 福 建 实 达 电 子 制 造 有 限 公 司 联 合 , 1995 年 从 日 本 和 美 国 等 国 家 引 进LQ1500K\LQ1600K 和 LQ1900K 等针式打印机生产技术和设备, 建成自动化生产线, 形成年产打印机 20 万台生产能力, 扩大计算机终端产品配套和数字化家电产品生产, 年产电子产品整机 30 万台, LQ1500K、LQ1600K 和 LQ1900K 打印机国产化项目, 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等奖以及国家 “经委” 新产品开发优秀成果奖和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
福强精密印刷线路板有限公司 1996 年开始, 先后从美、 德、 意、 日、 比利时等国家引进激光光绘机、数控钻机等先进设备, 年产 15 万平方米 2~4 层高精密度印刷线路板, 产品填补省内空白。 2003 年, “金属基多层印制版” 项目, 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缔邦电器有限公司 1997 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合作, 开发研制 DEBAN 系列安保产品; 与福建机械科学研究院合作, 开发研制 IC 电话亭产品和 DEBAN 系列光纤接配线, 产品填补省内空白。
冠捷电子 (福建) 有限公司从中国台湾引进显示器生产技术, 公司内设技术开发研究中心, 共有科技人员 680 人, 不断研发新产品。 1996 年推出 D350 型 38 厘米彩色显示器。 1997 年, 陆续开发六大类新型显示器, D566 系列彩色显示器荣获当年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彩色显示器系列产品通过国家环境性能和电磁兼容可靠性测试, 其中电磁兼容达到 B 级要求, 可靠性 MTBF 值超过 15000 小时; S785 系列彩色显示器列入 1997 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生产计划项目, 先后通过 ISO9002、 ISO9001 和 ISO14001 质量体系认证。
1998 年, 投入彩色扫描仪生产; 2000 年, “S995 型 48cm 彩色显示器” 项目, 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4 年, 生产大屏幕液晶电视机; 2005 年, 各类显示器产量达 2310 万台, 年产值 3017887 万元, 成为世界显示器最大生产商, 产品设计获 FCC, UL, CSA, TUV, FTZ, CE, DHHS, CCEE, MPR11, TCD’92 及欧洲四国有关组织认定, 产品 90%销往国外。
二、 农副食品、 食品、 饮料加工制造业
1990 年, 福清华侨罐头厂与省医学科研所合作, 开发芦笋饮料和无花果饮料。
1990 年, 福清啤酒厂聘请青岛啤酒厂高级工程师来厂指导, 聘请福州大学轻工学院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15 人, 研发生产矿泉啤酒; 1991 年, 对年产 5000 吨啤酒酿造设备进行改造, 生产能力翻番; 1992 年, 对灌装车间设备进行技改, 增添新设备, 用 EYCCL10-N 加层叶式硅藻土过滤机代替
棉饼过滤, 洗瓶、 杀菌、 贴标全部实现自动化; 1994 年, 发酵数据监测改用微机调控; 1997 年, 将氮气用于啤酒过滤及灌装过程备压, 推迟啤酒老化味生成时间, 提高啤酒风味稳定性。
1991 年, 市第一食品厂生产石竹牌香炼调味油, 属国内首创, 获福州市优秀新产品奖; 1992 年, 与省轻工研究所协作研究灵芝精提取工艺, 经半年时间几十次试验; 1993 年 11 月从椴木灵芝中提取高产量灵芝多糖、 三萜类, 系列饮料研制成功, 产品属国内首创。
1992 年, 元洪面粉食品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 OCRIM 公司先进面粉生产线及德国、 法国、 瑞士等国制造检测设备。 生产流程从原料接收、 储存、 加工到成品包装、 储存、 交付, 实现全自动化, 日处理小麦能力 600 吨; 制粉工艺采用 5 皮 6 渣 6 心及清粉打麸, 每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三种面粉; 处理工序有倒包、配粉功能, 可配出不同需要专用粉。 产品有 “石竹山” 高筋、 “营多” 中筋、 “融福” 低筋等 3 个系列。
1998 年, 产品 “石竹山” 高筋系列面粉, 填补省内空白, 元洪面粉获全省同行业最畅销商品称号。
1992—1993 年, 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从日本和中国香港引进先进设备, 生产速冻蔬菜、 肉制品、 水产品等, 产品大部分出口。
1993 年, 龙旺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先进食品加工设备技术工艺, 建立 18 条生产线, 日产冰淇淋、 雪糕及速冻食品 100 多吨, 产品 100 多种, 成为省内同行生产量最大、 品种最多的企业。
1994 年, 东阁华侨蛋品厂采用新工艺, 加工生产皮蛋、 咸蛋, 出口美国和新加坡; 1995 年, 金阳光皮蛋厂采用国际标准生产 “光阳” 牌皮蛋和咸蛋, 年产 2700 多万枚, 产品出口美国和加拿大。
1994—1997 年, 冠辉食品企业有限公司从日本、 美国、 德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生产小虾卷、 虾肉、鸡丝等冷冻食品及饼干和蛋卷等, 产品销往美国、 日本等 20 多个国家以及国内各大城市。
1996 年, 隆裕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德国、 荷兰、 瑞士先进肉类制品生产线, 年屠宰加工生猪 30 万头、 肉鸡 1000 万只、 肉鸭 300 万只, 加工西式火腿、 灌肠等肉制品 3000 吨。
1997 年, 天香实业有限公司引进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序 50t/d 连续炼油系统, 精炼油产量由年产 7000 吨提高到 2 万吨。
2003 年, 天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武汉工学院引进番茄汁饮料生产技术, 年产量 1000 多吨; 2004 年又从江南大学引进 “茄红素” 加工技术, 生产 “茄红素” 饮品。
2004 年, 天海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利用一都镇及周边地区盛产枇杷优势, 与中国农科院和江南大学联合开发生产枇杷果汁饮料,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利用生物酶处理和稳定化处理技术, 优化工艺与科学配方,解决枇杷果汁饮料口感、 色泽、 风味和稳定性等问题; 采用无菌冷灌装高新技术, 延长产品保质期, 年生产枇杷汁等果汁饮料 2 万吨。
三、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玻 璃 1989 年,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芬兰、 美国、 日本、 意大利、 瑞士、 法国等国家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安全玻璃生产设备, 建立产、 学、 研结合自主创新体系, 不断研发具有知识产权新产品, 生产的钢化夹层玻璃、 隔音玻璃、 带天线玻璃、 太阳电池车顶玻璃等新型多功能汽车专用玻璃, 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1990 年, 获中国玻璃建材协会 “前风挡区域钢化玻璃优胜奖” “前风挡 A 类夹层玻璃优胜奖” “弯钢化玻璃优胜证书” 以及国家建材局 “A 类夹层玻璃优质产品证书”、 美国DOT 认证证书; 1991—1999 年获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名牌产品” 称号、 中国平板玻璃协会 “质量优胜” 证
书、 福建省技术监督局 “产品质量信誉” 证书。
2004 年, “一种憎水液及憎水玻璃的制造方法” 发明专利, 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优秀成果奖。
2005 年, 从美国引进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和设备正式投产, 拥有日熔化量 600 吨的浮法生产线 3 条, 年产值可达 6 亿元, 主要生产大板宽制镜级与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 幕墙玻璃、 低辐射镀膜玻璃等新产品;成为国内最大、 全球排名第七的汽车玻璃企业。 至 2005 年, 福耀集团产销量连续 3 年 (2003-2005 年) 名列全国第一, 申请专利 29 件, 其中 11 件已经授权。 是年福耀玻璃被评为 “中国名牌产品” 和 “中国驰名商标”。
陶 瓷 1989 年, 镜洋瓷砖厂建成投产, 引进国内先进技术设备, 利用当地资源叶蜡石为原料生产墙(地) 面砖。
1993 年, 宏盛陶瓷有限公司成立, 引进意大利先进陶瓷生产线, 生产内外墙砖和 300×300 毫米地板砖, 年生产能力 300 万平方米。 1998 年进行技术改造, 成功生产 500×500 毫米大规格地板砖及多种彩釉砖系列产品, 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获第二届全国建材与装潢装饰材料博览会金奖、 福建省乡镇企业精
品展销会金奖、 “福建省名牌产品” “福州市著名商标” 称号。
四、 金属制品业
1989 年, 福清农械厂研制成功 7C-1A 型挂车, 年产 3500 台, 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研发成功 7C-1H1吨液压自卸挂车, 通过省级鉴定, 技术属国内首创; 1990 年, 福清农械厂更名为福清机械厂, 研制成功ZDQ-125 旋转多用台虎钳和 CY-12HZ 小型拖拉机, 先后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和福州市新产品金马奖。
1989 年, 福清轻工机械制造厂与外资企业合作, 开发生产 B1560XL21502 制鞋流水线以及 2.2 立方米冷凝水箱、 Dg100 集水器、 夹布机、 立式胶浆机等制鞋配套设备。
1989 年, 融林塑胶五金实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从美国、 日本、 意大利、 比利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工艺, 生产不粘锅、 铝锅、 压力锅等, 产品销往国内外。 产品曾获 “国家商业部金奖”、 “十佳品牌” 和“福建省地产最畅销产品” 称号。
1995 年, 南方铝业有限公司从德国、 瑞士、 英国、 美国、 印尼引进自动化程度高、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铝箔生产设备和铝加工工艺, 生产高级铝圆片、 铝板、 铝板卷、 铸轨卷、 压花板 (卷)、 铝瓦、 PS 板基及各种厚度的铝箔, 年产 1.5 万吨铝制品。
五、 塑料制品业
1994 年起, 亚通塑胶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福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荷兰 WAVIN 公司进行技术合作, 进行新产品研制开发, 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生产各种塑料管道, 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成为建设部唯一塑料管道科技产业化基地; 1999 年, “HDPE 自润滑光纤护套管” 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化学建材工作先进集体; 2000 年, “亚通牌节水灌溉用GJRA 全园旋转式喷头” 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5 年, 评为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获 4A级证书。
20 世纪 90 年代, 太平洋塑胶有限公司从海外引进现代塑胶生产先进技术设备, 生产管材、 PVC 薄膜、胶布、 玩具、 雨衣以及各种包装袋等系列塑胶产品。 关西化工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各种型号炼胶机、 自动射台成型机、 4 速式成型机等先进设备, 生产家用电器防震、 减震零部件及汽车、 航空工业使用 O 型密封圈, 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 宝利特制革工业有限公司从中国台湾引进 PU/PVC 合成革生产技术设备, 采用电脑自动调控技术; 从韩国引进硅胶轮、 镍轮等加工设备及先进生产技术工艺, 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连续两年获 “福建省地产畅销商品” 称号和 1998 年中国皮革箱包装品 (福州) 展览会唯一金奖。
六、 家具制造、 纺织服装业
1990 年, 福清铁工厂对原有保险柜进行改造, 研制成功 DB-V 型电脑保险柜, 便于密码更换, 启开关闭简便, 外形美观; 1992 年获 “福州市优秀新产品奖”。
1990 年福清竹器厂从中国台湾引进先进竹凉席生产流水线, 生产机织贴布 “福仙牌” 竹凉席系列产品, 以天然毛竹为原料, 经过电动自控高温高压、 防蛀防霉变等十多道工序制成, 具有通风、 凉爽、 舒适、无毒无味、 轻巧耐用、 款式新颖美观等优点, 1993 年获 “青岛首届全国民用精品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1994 年在北京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上获 “金奖”; 产品销往国内十余个大中城市, 出口日本、 韩国。
1995 年停产。
20 世纪 90 年代, 冠旺化纤有限公司、 优星纺织有限公司、 洪良染织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在福清建成投产, 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冠旺化纤有限公司全套技术设备从日本和韩国引进, 主要产品是以半延丝(POR) 为主的涤纶纤维, 纺织成仿丝、 仿绸、 仿麻等多种面料, 花样新颖, 色调柔和, 年产布料 6000 万
米, 产品远销海外。 优星纺织有限公司从韩国、 德国、 比利时等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聘请国外技术人员前来指导, 生产中高档时装面料。 福清制衣业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兴办制衣企业三十余家, 主要产品有针织品、 羽绒服、 儿童服、 运动服、 毛衣、 茄克衣、 牛仔服等。 1990 年, 福清服装厂生产的牛仔裤, 获华东首届 “美化生活产品大奖赛” 金杯奖。
20 世纪 90 年代, 成龙木业公司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家具生产线, 年产办公设备 1 万套, 居室家具10 万套; 诚丰、 明航家具有限公司, 从德国、 意大利等国家引进家具生产流水线, 生产家具、 办公设备等产品。
七、 化学制品、 造纸业
1993 年, 市环境监测站的 “再生纸厂废水污灌研究” 项目, 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4 年, 一都纸厂进行技术改造, 引进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 聘请上海大型纸厂技术人员担任技术骨干, 并把工人派往上海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生产的高光泽涂布白板纸, 与进口产品质量相当, 填补省内空白。
1995 年, 福清合成氨厂造气系统安装微机自控, 制气掺烧本省无烟块煤试验成功,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果; 1996 年, 设计安装氨水液相催化脱硫系统, 试车成功, 产品 H2O 的含量低于部颁标准, 产品洁白如玉, 销往省内闽东、 莆仙、 泉厦等县市。
1995 年, 阳下纸厂通过技术改造, 建成 2.4 米宽幅瓦楞纸、 箱板纸生产线。
1997 年, 闽宏纸业有限公司 (前身为福清造纸厂) 引进废纸脱墨设备取得成功, 利用废纸作原料, 年生产能力超万吨, 产品有各种文化用纸、 瓦楞纸和白板纸; 后又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生产高光泽涂布白板纸, 填补省内空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第三十一篇科学技术/第二章科技引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