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5 17:40:15

福清市志1989-2005:第二十六篇民主党派 群团组织/第二群团

第二章 群团组织
第一节 市 (县) 总工会一、 组织机构
市 (县) 总工会 1989 年, 县总工会内设办公室、 组织民主管理、 宣传教育、 生产福利、 女工 5 个股级部门; 核定行政编制 9 人, 事业编制 5 人; 下设职工业余学校。
1991 年 5 月, 县总工会改称市总工会。
1997 年, 内设办公室、 基层工作部、 维权部、 经济事业部, 行政编制 9 人, 其中: 主席 1 人、 副主席2 人; 下设职工业余学校和职工文化教育中心 2 个事业单位。 5 月, 市职工文化教育中心更名为福清市职工文化教育活动中心。 是年, 挂靠单位有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办公室、 劳动模范评选管理办公室、 职工物价监督总站。
2003 年, 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移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职工物价监督总站撤销。
2005 年, 在编机关干部 6 人、 事业干部 5 人。 市职工业余学校并入市职工文化教育活动中心。
基层工会 1989 年, 全县建立基层工会组织 228 个, 工会小组 1474 个, 会员 22753 人。
1990—1998 年, 相继成立商业、 粮食、 供销、 经委、 乡镇企业、 卫生、 金融、 市直机关、 水电等系统工会。
1999 年, 融城街道所属 19 个村居全部成立工会组织。
2001 年, 21 个镇 (街) 工会联合会成立, 并配备工会主席。
2002 年 9 月, 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首次会员代表大会, 成立第一届工会。
2005 年 8 月, 宏路镇工会成立。 是年, 全市有基层工会 1737 个, 会员 13 万多人。
非公有制工会 1991 年 11 月, 市总工会和融侨管委会召开领导联席会议, 研究、 制订 “三资” 企业组建工会工作方案。
1994 年 9 月 7 日, 冠源轻工制品有限公司工会成立。 至年底, 全市 142 家外商投资企业建立工会组织。
1995 年, 建立市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委员会, 成立市级外资、 乡镇和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 组建外资企业工会 36 个, 乡镇企业工会 29 个, 私营企业工会 13 个。
1997 年, 三华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工会组织。
1998 年, 设立市 “非公” 企业工会工作委员会, 福耀集团公司成立工会。
2000 年 3 月, 建立镇 (街) 工会联合会和开发区工会, 在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会员。
2005 年底, 全市建立 “非公” 企业工会 1400 个。 其中有 716 个 “非公” 企业工会评为合格职工之家,618 个 “非公” 企业工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
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1989 年, 职工文化中心 (挂靠总工会) 举办成人中专补习班和电工、 机械制图等岗位技术培训班。
1990 年, 投资 100 万元, 建成 2350 平方米大楼, 开设工会舞厅、 老人活动室、 阅览室, 举办日语、 英语培训班。
1993 年起,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以自办或与系统、 基层联办形式, 进行岗位技能、 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培训。 至 2005 年, 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195 期, 培训 1.48 万人次。
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 1989 年, 成立福清县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 下设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办公室 (以下简称 “退管办”), 挂靠县总工会。
2003 年 8 月, 市 “退管会” 移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
2005 年, 全市有基层 “退管会” 716 个; 建立互助基金会和人寿基金 81 个, 累计基金 800 多万元; 创建退休职工之家 356 个; 创建 “合格退休职工之家” 266 个、 福州市先进退休职工之家 75 个、 省模范退休之家 15 个。
二、 代表大会
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 1990 年 11 月, 县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县总工会职工文化教育中心召开, 出席会议正式代表 117 人。 翁子珴作 《坚持党的领导, 密切联系群众, 动员全县职工为政治、 经济、 社会的稳定发展而努力奋斗》 工作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21 人, 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7 人; 九届一
次全会选举产生常委 9 人, 选举县总工会主席人 1 人、 副主席 2 人 (其中女性 1 人),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1 人。
1991 年 3 月, 召开九届二次全委会, 通过 《关于动员全市职工投入以质量、 品种、 效益为内容的双增双节运动的决定》。
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 1993 年 10 月, 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市人民会堂召开, 正式代表 211 人。 莫雪平致开幕词并作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 工作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1 人, 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5 人; 十届一次全会选
举产生常委 7 人, 选举总工会主席 1 人 (女性)、 副主席 1 人,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1 人。
1994 年, 十届三次全委会议增补副主席 1 人。
1996 年 8 月, 十届五次全委会议增补副主席 1 人。
1997 年 9 月, 十届六次全委会议增补副主席 1 人。
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1998 年 10 月, 市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市人民会堂召开, 185 名正式代表参加。 莫雪平作 《开创新局面, 肩负新使命, 为实现我市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工作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8 人, 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9 人; 十一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常委 10 人, 选举
总工会主席 1 人 (女性)、 副主席 2 人,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1 人 (副主席兼任)。
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2003 年 11 月, 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市人民会堂召开, 正式代表 248人。 莫雪平作 《团结拼搏, 与时俱进, 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工作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29 人, 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10 人; 十二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常委 9 人, 选举总工会主
席 1 人 (女性)、 常务副主席 1 人、 副主席兼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1 人。
2004 年 2 月 19 日, 十二届二次全会补选副主席 1 人。
三、 主要活动
(一) 维护职工权益
劳动关系 1991 年 7 月, 与市劳动局联合举办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培训班”, 90 多人经考试获结业证书。
1992 年, 125 个公司和 100 人以上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组建率 100%; 会同劳动局拟定 《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 法律援助中心, 为全市职工提供法律咨询, 代为草拟、 审查、 修订有关法律文书, 提供代理诉讼等法律服务。
1995 年, 市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成立, 接受职工侵权投诉、 政策咨询, 进行劳动争议调解, 参与劳动争议仲裁。
1996 年, 建立市总工会领导接待日制度和热线电话, 接待来访 80 余人, 处理信访 100 余件, 结案率100%。
1999 年, 建立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外资企业、 私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
2000 年 3 月 12 日, 市总工会召开第一次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 建立全市私营企业协会、 市总工会、市工商局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2001 年 7 月 23 日, 建立全市第一家村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建立协调劳动关系 “十必报制度”,做到早发现、 早介入、 早协调、 早化解。
2002 年, 建立各镇街及市餐饮、 建筑、 大型卖场行业三方协商机制。
2005 年, 建立全市劳动关系争议预调系统, 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网络, 开展劳动关系预测、 预防、 预审、 预报工作; 以海口、 龙田、 镜洋、 宏路、 阳下 5 个镇为试点, 成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配备专职干部 7 人, 拨补专项经费; 建立区域性 (行业)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18 个。 至2005 年, 接待法律咨询 1205 人, 代理诉讼案件 112 件, 非诉讼代理案件 43 件, 提供法律服务 253 人次;参加劳动仲裁 695 起, 先后协调处理高山红旗厂、 三山金球电器、 市铁工厂、 市合成氨厂、 景星鞋厂、 冠捷电子、 金利制衣、 市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 67 起劳资纠纷和罢工事件, 为职工追回被欠工资等 1357万元。
合同制度 1989 年 3 月, 县总工会在县造纸厂、 农械厂推行共保合同试点工作。
1995 年 4 月, 成立福清市非国有企业推行集体合同试点工作指导小组, 提出 《关于在我市非国有企业中推行集体合同试点工作的意见》; 5 月 12 日, 召开 “非公” 企业推行集体合同试点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第一批 15 家试点单位 “三资”、 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参加; 11 月 22 日, 在融侨开发区召开推进非国有企业集体合同签定现场交流会。 是年, 签订集体合同 11 份。
1996 年 9 月, 深入 15 个乡镇 (街道)、 76 个外资企业抓签订集体合同工作, 全市 97 家 “非公” 企业组织签订集体合同。
1998 年, 签订集体合同 949 份。
2000 年, 将合同期限从 1 年期为主转为 3 年期为主, 2568 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 占已建会企业 90%。
2005 年, 全市签订集体合同 2972 份。
劳动保护 1989 年, 在全县企业开展创安全合格班子活动, 300 人以上企业建立劳动保护委员会, 300人以下企业建立监督检查小组, 配备检查员。
1992 年, 全市基层单位建立劳动安全保护监督委员会 37 个, 建立安全合格班组 63 个; 98 个单位 (班组) 获 “省安全生产班组” 称号, 205 个单位 (班组) 获 “福州市安全生产班组” 称号。
1996 年, 组织重大隐患和严重职业病危害跟踪监督活动。
1999 年, 开展 “安康杯” 安全生产竞赛活动, 在化工企业推广运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参与全市每一项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 “三同时” 会审验收, 配合市安全生产办公室开展 “三防” (防火、防毒、 防工伤) 检查活动; 全市 98 个单位 (班组) 获 “省安全生产班组” 称号, 205 个单位 (班组) 获“福州市安全生产班组” 称号。
2003—2005 年, 贯彻实施 《安全生产法》, 全市各企业执证生产, 无重大事故发生。
女工权益 1989 年, 成立福清县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组织开展妇科病普查, 各级工会每两年举行 1 次,普查率 85%。
1993 年, 开展女职工 “四有、 四自” 教育活动, 组织 《妇女权益保障法》 培训 107 期, 分发 《女职工工作资料选编》 1000 多份; 开展 “三花” (事业奉献之花、 教子育才之花、 家庭文明之花) 活动。
1998 年, 评比表彰 “三花” 197 人, “五好” 文明家庭 450 户; 推荐女职工委员会主任、 工会主席进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董事会、 监事会。
2002 年, 组织 “三资” 企业女职工委员会。
2005 年, 全市 193 家外商投资企业、 611 家乡镇企业、 1031 家私营企业工会组建女职工委员会或女职工小组, 组建率为 93%。
(二) 民主管理
职代会 1989 年, 全县教育工会、 财贸工会普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991 年初, 成立福清市民主制度建设领导小组, 在邮电局、 电力总站、 机械厂开展第一批民主建设试点, 总结制定三级民主管理、 经营决策程序、 内部分配公开、 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 7 项民主建设机制; 7月, 市铁工厂、 二轻机械修造厂、 高山红旗厂等 3 家集体企业和 “三资” 企业清华糖厂为第二批民主建设
试点; 是年底, 全市 21 个基层单位建立由党、 政、 工组成的民主制度建设领导小组, 确定党委牵头、 厂长负责、 工会成员参与监督工作运行机制。 是年, 成龙建筑有限公司等 12 家非公有制企业成立职工代表大会。
1992 年, 全市 147 家企业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东阁盐场等 7 家企业获 “省民主制度建设先进单位” 称号。
1995 年, 提出 《关于加强职工 (代表) 大会制度落实职工 (代表) 大会报告制度的意见》, 推行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 在全市开展评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好厂长 (好院长、 好校长) 活动。
1997 年, 颁发 《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干部暂行办法》。
1998 年, 推行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 通过职代会各项工作制度建设, 使改革方案、 集体合同、 管理措施等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奖金福利分配等方案, 经职 (教) 代会审议通过后实行。
1999 年, 市总工会制定职代会 21 项操作制度; 针对大、 中、 小型和开发区、 外商投资、 公益性、 行业性等非公有制企业不同特点, 制订 6 种职代会模式。
2000 年, 市自来水公司在全市率先建立职工董、 监事制度。
2002 年 2 月, 制定 《福清市 “非公”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试行办法》, 编撰 《福清市 “非公”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操作手册》。
2003 年, 全市 “非公” 企业独立建制职代会 267 家, 建立区域、 行业联合职代会 14 家, 其中参与企业1664 家, 覆盖职工 3.6 万余人。
2005 年, 全市建立职代会制度企业 741 个, 教育系统全部建立教代会制度。
联席会议 1997 年, 建立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 市总工会和各级工会组织参加商业、 粮食、供销等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方案制定和有关政策决策。
1999 年, 市政府与总工会举行联席会议, 研究解决建立健全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评选表彰福清市 “十大杰出岗位标兵” 制度, 开展全市企业执行 《工会法》 《劳动法》 大检查活动, 新经济组织工会组建,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坚持职代会制度, 拨补市工会 “十一大” 会议经费等问题。
2001 年 12 月, 市政府与总工会举行第三次联席会议, 研究解决 “非公” 企业职工维权、 退休职工管理服务、 市总工会机关和镇 (街) 工会干部人员编制配备、 市工人文化宫征地建设和评选十佳岗位标兵等问题。
2002 年 12 月, 市政府与总工会举行第四次联席会议, 研究解决市总工会机关人员编制及镇 (街)、 教育工会干部配备, 市工人文化宫征地、 建设工作, 落实下岗、 失业人员优惠政策及再就业工作, 做好春节送温暖摸底和资金筹集工作, 退、 离休劳模待遇落实问题和工会经费拨交等问题。
2003 年 12 月, 市政府与总工会举行第五次联席会议, 研究解决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和职工维权工作,市总工会和镇 (街) 工会加强工作力量, 市工人文化宫征地、 建设, 镇街、 学区、 市直机关工会经费统一拨交, 两节慰问工作和建立退休劳模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等问题。
2004 年 12 月, 市政府与总工会举行第六次联席会议, 研究解决工人文化宫建设征地和项目启动工作及建立退休劳模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以及增加两节慰问资金, 协助解决企业用工短缺、 工会经费划拨委托地税征收等问题。
厂务公开 1999 年, 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在市供电公司召开协调会; 6 月, 市厂务公开调研会召开,确定 45 家企业为推行厂务公开试点; 9 月, 对企事业单位实行厂务 (校务) 公开制度进行调研, 制定 《关于实行厂务公开, 加强企业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 和 《福清市厂务公开考核标准》, 确定在全市
9 个系统 23 家企业中开展厂务公开试点。
2000 年 6 月, 全市 97%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推行厂务公开, 开展全市厂务公开考评活动, 建立工作责任制、 定期报告制、 职工评估制、 巡视监察制、 责任追究制和考核激励制。
2001 年, 推进厂务公开 “三化四机制” 建设, 即制度规范化、 程序民主化、 体系文件化及动力机制、参与机制、 协调机制、 监督机制建设。
2002 年, 建立厂务公开 “六项制度”, 即厂务公开岗位责任制度、 主要领导厂务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制度、 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厂务公开工作调研检查制度、 厂务公开情况通报制度、 厂务公开工作统一组织考核制度。 是年, 市国有、 集体及控股企业厂务公开推行面达 95.2%, 事业单位推行面积达 100%。
2003 年, 向 “非公” 企业推进厂务公开; 市获 “全省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
2005 年, 全市共有 631 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 公开率达 56%。
(三) 劳动技能竞赛
1989 年, 组织发动 “三师” (工程师、 经济师、 会计师)、 “三员” (技术员、 管理员、 决策员)、“三手” (优质能手、 节约能手、 创新能手) 开展 “提建议、 搞革新、 创效益、 作贡献” 生产技术活动。
1990 年, 组织开展 “双增双节” 合理化建议、 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系列活动: 在工业系统开展 “六赛六比” 活动, 在粮食系统开展 “珍惜用粮、 节约用粮” 活动, 在金融系统开展 “优质服务” 活动。
1991—1998 年, 先后组织各级工会开展 “育才杯” 技术比赛 110 多场, 参加职工 4300 人, 有 3560 人达技术岗位标准; 组织开展 “双增双节劳动竞赛” 活动; 举行女职工 “五项女能手” 表演赛; 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和表演赛 4 场, 100 多个工种 1.5 万名职工参加; 发出 “每人提 1 条合理化建议, 增产节支 600 元,参加 1 个工种训练” 号召, 开展 “创最佳经济效益” “创最优服务质量” 活动; 组织开展 “百万职工岗位技术练兵活动”; 开展百家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2000—2005 年, 开展 “双服务” (服务企业、 服务群众) 和 “技能” 活动, 评出技术能手 40 人, 推广应用新技术、 新工艺, 开发新产品 35 项, 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2 项、 福州市三等奖 1 项。
(四) 文体活动
1989 年, 与文化馆联合举办职工业余书评、 影评活动。
1990 年 5 月, 举办 “学雷锋、 树新风” 歌咏比赛, 9 个系统各基层工会组队参加。
1991—1993 年, 举办全市职工主力军心声歌咏比赛, 7 个系统工会 12 个代表队参赛; 举办 “三华杯”和主力军心声大合唱; 举办 “建行杯” 环城跑、 全市职工保龄球赛。
1994 年, 举办庆 “五一” 主力军心声歌咏比赛; 9 月, 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5 周年 “首届职工交谊舞比赛”。
1995 年, 举办全市职工卡拉 OK 大奖赛、 “五一之夜” 文艺晚会、 职工篮球邀请赛、 万名职工环城跑活动。
1996—1999 年, 举办市第二届职工交谊舞大奖赛; 举办迎香港回归环城跑活动, 开展 “庆十五大迎中秋” 联欢晚会; 举办市职工闹元宵拔河比赛; 举办庆祝国庆 50 周年交谊舞专场表演赛, 组织开展 “庆国庆迎澳门回归” 系列活动。
2001 年 5 月, 举办纪念建市 10 周年庆典千人舞会。
2005 年 9 月, 举办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 “黄河颂” 演唱会。
(五) 生活保障
帮困 1989—1991 年, 对困难职工帮扶, 主要通过各基层工会组织走访、 发放困难补助以帮助职工解决因天灾人祸、 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困难。
1992 年, 启动工会帮困送温暖工程, 在全市实行定人、 定额、 定期帮困举措, 构筑以扶贫帮困、 补充保障、 促进就业为主职工生活补充保障工作体系。
1995 年, 建立 “送温暖基金”, 资金由市政府拨款 10 万元垫底, 市总工会拨入工会经费累积 15 万元;为 325 名特困职工建立卡片档案, 帮助 20 名特困职工与市领导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1996 年 4 月, 将送温暖工作纳入全市工会 “三项重点工作” 内容, 并由市委副书记与乡镇街道签订责任状。 按照三个一点办法 (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赞助一点、 职工个人捐助一点、 工会节余经费补助一点),筹措 “送温暖基金” 52 万元。
1997—1999 年, 建立领导干部及企事业单位和困难职工结对帮困制度; 建立 1 年春秋 2 季助学帮困制度, 将困难职工评定标准由 100 元提高到 144 元, 并实行档案微机滚动管理; 成立 8 支 “职工贴心人服务队”, 建立大病重病职工助医制度。
2000 年, 建立低保线以下职工档案, 将困难职工帮扶列为工会第一责任人职责, 形成以三定帮困、 结对帮困、 助学帮困、 助医帮困等制度为主体的职工帮困救助长效工作机制。
2001—2004 年, 在全市开展春风送暖、 春风送岗、 春风和金秋助学系列活动。
2005 年, 全市筹集慰问帮扶资金 500 多万元 (市财政拨补 125 万元), 为 20 名患重病职工提供每人300元医疗帮困, 为 67 名低保家庭职工子女提供每人 400 元助学帮困; 全市 “三定” 帮困 461 户, 其中由市总工会落实资金帮困 259 户, 结对帮困 194 人 (对), 助学帮困 127 人次, 医疗救助 167 人次; 教育、 供电、供销、 粮食等部门落实职工帮困基金 32 个, 资金总额 854.5 万元。
就业 1989—1991 年, 福清开始征收失业保险金, 主要对象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 失业待业人员, 按国家计划指标进行少量安置。
1992—1999 年, 成立再就业服务站, 启动工会协助政府促进再就业工作; 接待下岗人员 850 人, 实际登记 1441 人, 帮助再就业 396 人。
2003 年, 协调市城管、 交警等部门, 腾出和创造再就业岗位 798 个, 安置下岗职工 577 人; 与市劳动部门在江阴工业区联合举办 5 次就业洽谈。
2004—2005 年, 在 21 个镇街以挂靠社会保障所形式设立农民工就业服务站, 形成市总工会和镇街工会二级工会职业中介网络; 全市农民工就业服务站为 8000 多人次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 发布 1500 多条招聘信息, 接受 7000 多人次求职登记, 推荐 1400 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再就业, 介绍成功 865 人, 成功率 62%。
(六) 职工之家
1990 年 9 月, 在全县产业系统、 基层工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1998 年, 市邮电局职工之家被全国总工会授予 “模范职工之家”; 福清一中、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 供电总公司、 自来水公司、 福清医院、 福清侨中、 农行、 地税局等 8 个工会被省总工会授予 “模范职工之家”;海口邮政支局、 宏路地税分局工会获全国 “五一” 劳动奖状, 自来水公司、 城区供电所工会获省 “五一”劳动奖状, 市烟草公司等 21 个单位获 “福州市先进职工之家” 称号。
2003 年 9 月, 邮政、 电信、 移动通信 3 家工会, 获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称号。
2005 年, 建成合格职工之家 385 个, 合格率 85.6%, 建成合格职工小家 589 个。
(七) 劳模工作
1989 年, 评选福建省 “五一” 劳动奖章获得者 2 人, 评选福州市劳模 10 人。
1994 年 12 月 27 日, 成立市劳模协会。 落实劳模待遇, 为电力总站和公路分局 2 名劳模办理 “农转非”, 组织 2 名劳模晋京,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95 年, 召开劳模咨询会, 为部分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出谋献策。
1998 年, 组织部分劳模外出考察。
2000 年, 改进劳模评选方式, 采用自下而上、 层层推荐, “打擂台” 方式公平评选。
2001—2004 年, 结合劳模表彰, 在福清电视台、 《福清时报》 开设专栏和专版进行宣传, 在全市营造尊重劳模、 学习劳模、 弘扬劳模精神氛围。
至 2005 年, 获全国劳模 1 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 人、 省部级劳动模范 34 人 (次)、 省五一劳动奖章35 人 (次)、 福州市级劳动模范 155 人 (次)。

第二节 共青团福清市 (县) 委员会一、 组织机构
1989 年, 团县委编制 8 人, 内设组织部、 宣传部、 城工部、 办公室; 全县有 21 个乡镇团委、 2 个农场团委、 13 个中学团委、 3 个县直团委、 47 个团总支部、 1037 个团支部, 30978 名团员。
1991 年 5 月, 团县委改称团市委。
1992 年 7 月, 团市委增设市元洪青少年宫。
1997 年, 核定行政编制 9 人, 其中书记 1 人、 副书记 2 人, 内设机构不变。
2005 年, 团市委编制 8 人 (其中: 工勤事业编制 1 人); 增设福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市有 21 个镇 (街) 团委、 2 个农场团委、 27 个中学团委、 2 个市直团委、 53 个团总支部、 874 个团支部, 21284 名团员。
二、 代表大会
团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1990 年 11 月, 召开县第十四次团员代表大会, 正式代表 317 人, 会议议题为“坚持改革开放, 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投身两个文明建设”; 会议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团县委, 委员 21 人、 常委 6 人、 副书记 1 人、 书记 1 人。
团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1993 年 11 月, 召开市第十五次团员代表大会, 正式代表 212 人, 会议议题为“团结奋进, 创新求实, 为福清的改革建设事业贡献青春”; 会议选举产生第十五届团市委, 委员 21 人、 常委 5 人、 副书记 2 人。
团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1996 年 11 月, 召开市第十六次团员代表大会, 正式代表 207 人, 会议议题为“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福清跨世纪宏伟蓝图建功立业”; 会议选举产生第十六届团市委, 委员 27人、 常委 7 人、 副书记 2 人、 书记 1 人。
团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1999 年 11 月, 召开市第十七次团员代表大会, 正式代表 220 人, 会议议题为“创造新业绩, 为实现福清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贡献青春和力量”; 会议选举产生第十七届团市委, 委员 31人、 常委 9 人、 副书记 2 人、 书记 1 人。
团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2002 年 10 月, 召开市第十八次团员代表大会, 正式代表 214 人, 会议议题为“在福清新一轮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共青团工作新篇章”; 会议选举产生第十八届团市委, 委员 31 人、常委 7 人、 副书记 2 人、 书记 1 人。
三、 主要活动
(一) 思想教育
1989 年, 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 革命传统和 “两史一情” 教育; 组织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 开展党团基层知识竞赛、 “跟着团旗向前进” 登山活动、 “团员奉献周” 活动、 “理想?人生” 主题教育、 “伟大的党光荣的共青团” 主题教育活动。
1989—1993 年, 开展 “消灭瘫痪团支部” 活动。
1991 年, 全市 200 多个团支部参加社教活动, 举办 132 期培训班, 参训青年 5 万多人; 开展 “中学生十八岁成人仪式” “迈好青春门, 走好成人路” “公民道德我先行” 等成人意识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 依托革命老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组织开展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 “党旗下的青春之歌” 等爱
国爱乡教育活动。
1994—1996 年, 开展 “创建合格农村团支部” 活动, 整顿 37 个后进农村团支部, 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
1996 年, 开展 “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系列教育活动。
1997 年, 开展 “喜迎香港回归” “迎回归?迈向新世纪” 系列活动; 开展创建红旗团支部和评选十大样板团组织活动。
2000—2002 年, 建立团市委网站、 “青少年之窗” 宣传栏; 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 “三级联创” 活动,推广 《福清市共青团支部工作手册》, 在南岭镇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 在城区和龙田镇开辟两个青春广场。
2003 年, 组织 “福清要发展, 我该怎么做” 各界青年 “思源思进” 大讨论活动; 开展 “千里百村玉融行·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活动; 建立基层团建分类指导和量化评估体系。
2005 年, 开展以 “永远跟党走, 作为在海西” 为主题, “五项竞赛” 为载体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 新建 “三资” 企业、 乡镇企业、 私立学校团组织 200 多个; 实行团干部岗位职务培训, 举办 “基层团队干部培训班” “暑期团队干部夏令营” 等培训活动 20 多期, 培训 2400 多人次; 建立海口岑兜青年中心; 全市镇 (街) 团干配备率 100%, 村团支部书记配备率 98%。
(二) 服务经济建设
1989—1993 年, 以 “走进创业者” 为主题, 开展青工 “岗位练兵、 技术比武” 活动, “五小” 智慧杯竞赛活动。
1989—2005 年, 先后开展 “福清市十大杰出青年” “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 “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十大杰出青年岗位标兵” 系列评选活动。 其中, 2003 年 4 月授予何华龙、 林莉、 林航、 林心淦、 钟兆星、施忠旗、 夏金、 翁箭锋、 黄贞武、 薛佳茵 10 位同志首届 “福清市十大杰出青年” 称号。
1991—2002 年, 围绕 “科技兴农” 和 “星火计划”, 实施农村青年科技 “播火计划”, 开展 “服务万村行动” “百户扶贫” 号户联动、 “创汇能手” “脱贫致富能手” 和乡镇企业岗位练兵活动; 举办农田管理基本知识、 果树栽培技术、 鳗鱼养殖技术培训 650 多期, 举办扫盲班 75 期, 培训农村青年 5.75 万人次, 开辟青少年科技示范基地 3.33 万平方米。
1995—1996 年, 开展 “全市青年岗位能手技术技能现场比武大赛”。
1999—2002 年, 实施 “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 开展文艺进工厂、 赠保险、 青工培训, 开通 “福清市青工就业指南网”, 组织志愿者服务第三届福清 “世联会”、 招商会、 交易会。
2003 年, 实施 “共青团城乡互动百千万工程”。
2004—2005 年, 以 “爱我玉融, 创业海峡西岸” 为主题, 推进 “青春玉融·青年创业行动”, 开展 “共青团服务港口建设年” 行动, 举办 “青年素质与青年成才” 职业生涯规划、 SYB 创业展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培训农村网络信息员 136 人。
(三) 青年文明活动
1989—2002 年, 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市政建设、 重点工程、 环境保护、 抢险救灾、 “畅通工程”、 殡葬改革、 计划生育等工作; 开展 “学雷锋、 学赖宁、 学先进” “学雷锋统一行动日” “为重点工程作贡献,为先行工程献青春” “三下乡” “扶贫济困送温暖” “讲文明树新风” 活动。
1994 年, 在公安、 建委、 邮电等系列评选表彰 11 个市级 “青年文明号”; 推行 “服务卡”, 开展 “信用建设示范活动” “文明创业诚信青春” 创建青年文明系列活动, “号手联动” “职业文明我先行” “青春、文明、 创业” 主题活动和 “爱祖国、 爱福清、 爱中华、 见行动” 以及 “青年文明号岗位创优示范月” 活动。
1999—2005 年, 以 “保护母亲河” 为主题, 开展植绿护绿行动, 组织 “让千年古邑亮起来” “绿化福厦线” 千名青年统一行动、 “青年志愿者城市文明统一行动日” 活动; 全市造青年林 153.3 万多平方米,建 “保护母亲河” 青年林基地 3.33 万平方米, 创建青年绿化工程 25 个; 实施 “希望工程”, 组织开展 “希望工程呼唤爱心” 募捐、 “希望工程爱心储蓄” “千家企业建千校” 活动; 募捐 270 多万元, 救助 1500 多名贫困儿童, 建立南岭马斜希望小学、 大山中银希望小学、 海头小学、 江阴北郭师东希望小学和城头彭洋小学、 一都学区等希望书库。
2003—2005 年, 开展 “弘扬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社会, 真诚帮助他人, 共享文明阳光” 志愿服务活动,注册志愿者 1 万人; 开展 “青春玉融?志愿服务乡村行” “青春玉融?志愿服务社区行” “青年同心, 重建家园” 青年志愿者抗灾救灾活动。
2005 年, 全市共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3 家、 省级 15 家、 福州市级 22 家、 福清市级 50 家。
(四) 青年文化活动
1989—1991 年, 举办首届市十大青年歌手大赛、 青少年科技世界大观园、 趣味知识大游园等青少年文化活动。
1992 年, 成立市元洪青少年宫, 完善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开设书法、 国画、 声乐等 15 类培训科目, 至 2005 年培训青少年 1.2 万多人次。
1992—1998 年, 开展 “五四” 青年联欢晚会、 青年革命歌曲卡拉 OK 大奖赛、 “万众一心盼奥运” 系列活动, 举办 “青春献九七” 大型歌舞晚会、 “飞扬的青春” 十大杰出青年岗位标兵颁奖文艺晚会以及各种音乐会、 朗诵会、 迎新晚会、 文艺联欢、 文体比赛等青少年文化园活动。
1999—2005 年, 着力推进 “青春玉融?青年文化行动”, 组织开展 “奔向 2000” 福清青少年火炬环城跑、 “青春颂” 纪念五四运动 80 周年文艺晚会、 “春潮在望” 纪念建团 80 周年大型广场歌会、 “世纪风采” 大型游园等青少年文化活动; 举办 7 届乡村青年文化节、 3 届青少年 3 人篮球赛和 5 人足球赛、 青少
年现场书画赛、 青少年十佳歌手赛等活动。
(五) 少年先锋队活动
1989 年, 全县少先队员 18.1 万人, 聘请辅导员 3284 人。 1989—1993 年, 在少先队中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学雷锋、 学赖宁、 学先进” “做党的好孩子” 征文比赛等活动, 组织各种夏令营及社会实践活动。
1994 年, 成立少先队福清市工作委员会。 1994—1999 年, 实施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 开展少年儿童 “五自” (自学、 自理、 自护、 自强、 自律) 学习实践、 “手拉手” 互助、 “雏鹰奖章” 达标争章、“讲文明、 树新风、 争当文明小市民” “百花园” 文化艺术活动和 “启明星” 科技活动。
2000—2003 年, 贯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 “新世纪我能行” 少先队体验教育社会实践、 福清市少年儿童读书、 “你我手拉手?成长心连心”亲子活动、 “城乡和谐?少年手拉手” 主题等活动, “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歌唱 (组合) 比赛。
2004 年, 开展首届福清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和十佳少先队员评选。
2005 年, 全市有 43 个少先队大队, 少先队员 123763 人, 聘请 2287 名辅导员。

第三节 市 (县) 妇女联合会一、 组织机构
市 (县) 妇联 1989 年, 县妇联内设办公室、 组织联络部、 宣传部、 儿童少年工作部; 非常设机构有:市农村妇女 “双学双比” 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城镇妇女 “巾帼建功” 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1991 年 5 月, 县妇联改称市妇联。
1995 年, 增设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简称 “市妇儿工委”) 办公室。
1997 年 1 月, 内设办公室、 组宣部、 儿童少年工作部、 城乡工作部 (加挂权益部牌子), 核定行政编制9 人, 其中主席 1 人、 副主席 2 人, 工勤人员事业编制 3 人。
2005 年 4 月, 内设办公室、 组宣部、 儿童工作部 (加挂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妇女发展部 (加挂权益部牌子); 行政编制 7 人, 其中主席 1 人、 副主席 2 人, 工勤人员事业编制 1 人。
乡镇 (街) 妇联 1989 年, 全县有 21 个乡镇妇联、 5 个农林场妇联。
2005 年, 全市有 21 个镇街妇联、 5 个农林场妇联、 31 个社区妇联, 438 个村妇代会。
二、 代表大会
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 1993 年 3 月 7—9 日, 召开市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 正式代表 385 人, 会议议题为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为福清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顶起半边天”; 会议选举产生市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 委员 31 人、 常委 7 人、 副主席 2 人、 主席 1 人。
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1998 年 3 月 2—3 日, 召开市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正式代表 230 人, 会议议题为 “振奋精神, 开拓进取, 扎实奋进, 努力开创全市妇女工作新局面”; 会议选举产生市妇联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 委员 28 人、 常委 6 人、 副主席 2 人、 主席 1 人。
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 2005 年 1 月 19—20 日, 召开市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 正式代表 230 人, 会议议题为 “奋发有为展风采, 与时俱进创佳绩, 团结带领全市妇女为加快发展福清区域经济而努力奋斗”;会议选举产生市妇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 委员 31 人、 常委 7 人、 副主席 2 人、 主席 1 人。
三、 主要活动
(一) “双学双比” 活动
1989 年, 成立 “双学双比” 领导小组, 发动广大农村妇女参加 “双学双比 (学文化、 学技术, 比成绩、比贡献)” 竞赛活动, 引导农村妇女奔小康。
1996—2000 年, 以扶贫帮困为主题开展 “五个一” 活动 (即: 一个经济发达的乡 (镇) 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乡 (镇) 结对子, 一个富裕村帮助一个贫困村, 一个 “双学双比”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扶持一个贫困地区建立生产技术指导基地, 一个 “三八” 红旗手或先进女能手与一个贫困妇女开展 ‘一帮一’ 活动,
每 1 个乡 (镇) 抓 1 个联系点)。
2001—2005 年, 以 “世纪牵手” 为主题开展 “三个百” 活动 (即: 百名农业专家与女能手牵手, 百名女能手与贫困妇女牵手, 百个女科技小组常年为农村妇女服务)。
(二) “巾帼” 建功活动
1989 年起, 开展 “巾帼成才行动” “巾帼创业行动” 为载体的 “巾帼建功” 竞赛活动; 组织农村妇女参加 “千万农家女, 百项新技术” 竞赛活动, 实施 “科技致富工程”; 请农业专家每年举办 5 期高新技术培训班, 推广农村高新实用技术, 帮助农村妇女科技致富。
1997 年 3 月, 开展创建 “巾帼文明示范岗” 活动 (后改名为 “巾帼文明岗”), 由十大窗口行业逐步向党政机关、 科教文卫单位和各类新经济组织中拓展。
2002 年, 以港头镇妇联为试点组建 “中华巾帼志愿者” 队伍, 为居民提供多种义务服务。
2003 年起, 市妇联每逢周末组织基层 “妇干” “巾帼志愿者”、 医务人员、 各行业技术人员走进社区,宣传科学、 法律、 文明, 拒绝邪教、 毒品, 开展义诊、 义务维修家电、 义务家教、 上门订报、 赠送购书优惠卡等服务。
至 2005 年, 各镇街妇联均成立巾帼志愿者队伍; 拥有省级 “巾帼文明示范岗” 9 个、 福州市级 “巾帼文明示范岗” 36 个、 福清市级 “巾帼文明示范岗” 54 个。
(三) 文明家庭活动
1997 年, 成立 “五好文明家庭” 创建活动协调小组, “五好家庭” 条件加入社区服务、 环境保护内容;举办 “迎香港回归祖国统一” 读书和 “年轻妈妈读书” 评比, 评选 “好婆媳” “模范夫妻”。
1998 年, 把创建 “五好文明家庭” 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文明安全小区结合起来, 开展 “居室美化、 阳台绿化、 社区文明化” 活动; 发动社会为宁德地区贫困渔民捐献衣被 8300 件。
1999 年, 举办 “世纪之交集体婚礼” “爱心奉献” “情暖万家” 活动。
2000 年, 制定 《福清市实施< “五好文明家庭” 创建活动管理办法>细则》, 规范创建活动内容; 开展领导干部家属争当 “廉内助” 活动; 在全市开展 “写给世纪父母” 家庭读书活动; 开展 “拒绝邪教, 倡导科学文明” 万户家庭签名承诺活动和 “不让毒品进我家” 签名宣传活动。
2003 年, 开展 “美德在农家” 活动。
2004—2005 年, 在城区开展创建 “学习型家庭” “文明楼栋” 活动。
至 2005 年底, 全市各级 “五好文明家庭” (“五好家庭”) 3 万多户。
(四)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1989 年, 开展 “1·48” 妇女维权周咨询活动, 发放宣传材料, 展出案例宣传画, 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求助; 组织实施 “三优 (优生、 优育、 优教) 工程” 和 “春蕾计划”, 资助贫困女童接受义务教育, 推动 《九十年代福清市儿童发展纲要》 实施。
1994 年, 组织部分家庭参加福州市 “家家学法” 知识竞赛, 推动家庭学法、 护法和守法。
1999 年, 开展创 “百佳妇代会” 活动, 组织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12 月, 成立妇女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 (简称 “维权中心”)、 福清维权分中心, 21 个镇街设立妇女维权站, 每个镇街均有 1 名妇女陪审员; 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市妇联设立妇女援助站。
2001 年, 制订 “《福清市妇联系统干部 2001-2005 年教育培训规划》, 开展创建 “学习型” 妇女组织、争当 “学习型” 妇联干部活动; 新 《婚姻法》 颁布后, 会同司法行政部门联办妇女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利用广播、 电视、 报纸等媒介, 对侵害妇女案件公开曝光, 有近 30 例典型案件在 《福清时报》、 福清电视台上进行追踪报道。
2002 年, 制订 《福清市家庭教育工作 “十五” 计划》; 5 月, 举行 《福清市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 活动启动仪式, 发出 《争做合格 “小公民”》 倡议书。
2003 年 2 月, 建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 解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2004 年, 以关注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主题, 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进学校、 社区、 家庭、 公共场所, 引导儿童自主参与道德实践, 建立 2 个小公民道德建设基地。
2005 年, 福清市人大、 市人民法院联合组建人民陪审员队伍, 有女性人民陪审员 17 人, 其中妇联干部担任陪审员 4 人。
1998—2005 年, 举办各类培训班 83 期, 受训妇女 4832 人 (次) , 有 7452 名农村妇女参加 “农函大” “农广校” 学习; 举办妇女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 7 期, 培训乡镇 (街) 以上基层妇女干部 778 人;实施法律援助 20 件, 其中人身损害赔偿 2 件、 家庭暴力 3 件、 离婚案件 10 件、 财产权益 3 件、 劳动
权益 2 件。
至 2005 年, 累计接受社会捐款 360 多万元, 结对资助 6000 多名贫困女童入学和继续学业。
(五) 实施妇女儿童纲要
2002 年, 实施 《福清市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 年)》 和 《福清市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 年)》。
至 2005 年, 全市城镇单位从业总人数 15.46 万人, 其中女性 7.41 万人, 占 47.93%; 农林牧渔业、 采掘业、 建筑业女职工比重下降, 其他行业女性从业人数快速增长; 各类女专业技术人员 0.55 万人, 比 2000年增长 5%, 电子等高新技术行业女性就业人数大幅增加。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从 2000 年 27%上升至2005 年 48%。 21 个镇、 街道领导班子中, 至少有 1 名女干部, 女干部配备率达 100%; 市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中女性占 21.6%和 15.1%; 女干部中, 有处级干部 3 人, 科级干部 91 人, 占相同级别领导干部总数 8%和 9.6%; 行政干部 2286 人, 其中女行政干部 276 人, 占 12%。 学前 3 年幼儿入园率 99.92%, 小学生辍学率 0.002%, 其中女生分别为 99.79%和 0.001%; 小学升初中升学率 97.8%; 盲、 聋哑、 弱智 3 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97.18%; 成人妇女识字率 99.4%。 每年有万名女职工接受学习与培训, 有数万名农村妇女接受农村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78.94%, 产前检查率 99.08%,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9.08%, 住院分娩率 99.38%; 孕产妇死亡率 10 万分之 18.49, 人口出生率降至 9.22‰, 自然增长率降至4.64‰;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

第四节 市 (县) 归国华侨联合会一、 组织机构
1989 年, 县 “侨联” 核定编制 5 人, 其中: 主席 1 人、 专职副主席 2 人。
1991 年 5 月, 改县侨联为市侨联。
1997 年 4 月, 核定行政编制 6 人、 事业编制 2 人, 在岗 5 人, 其中: 主席 1 人、 专职副主席 2 人。
2005 年 4 月, 核定编制 8 人, 在岗 6 人, 其中: 主席 1 人、 专职副主席 2 人; 市侨联拥有下属机构: 镇(街) 侨联分会 19 个, 侨中侨联分会 1 个, 镇侨联联络组 2 个 (一都、 南岭), 村 (居) 侨联小组 224 个。
二、 代表大会
市第七次归侨、 侨眷代表大会 1993 年 6 月, 召开市第七次归侨、 侨眷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市侨联第七届委员会, 主席 1 人、 副主席 4 人, 秘书长由 1 名副主席兼任。
市第八次归侨、 侨眷代表大会 1998 年 9 月 21 日, 召开市第八次归侨、 侨眷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 300人, 选举产生市侨联第八届委员会, 主席 1 人、 副主席 4 人, 秘书长由 1 名副主席兼任, 聘任名誉主席 4 人。
市第九次归侨、 侨眷代表大会 2005 年 3 月 28 日, 召开市第九次归侨、 侨眷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 238人, 特邀和列席人员 122 人, 选举产生市侨联第九届委员会, 委员 99 人、 常委 29 人、 主席 1 人、 副主席 5人, 秘书长由 1 名副主席兼任, 聘任荣誉主席 2 人、 名誉主席 31 人。
三、 主要活动
(一) 海外联谊
1989 年起, 市 (县) 侨联采取 “走出去、 请进来” 的方式, 与海外社团、 侨胞和港澳同胞开展联谊。
至 2005 年, 侨联系统共接待或协助接待回乡观光、 旅游、 考察的海外侨胞、 港澳同胞近 8 万人次, 主要有: 参加 “甲子灯会”、 印尼工商考察团、 第 31 回旅日福建同乡恳亲大会、 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秘书处考察团、 闽江调水动工庆典、 第三届福州十邑同乡大会、 福清置县 1300 周年庆典、 福清建市 10 周年庆典、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代表大会的海外乡亲。
(二) 维护侨益
1989—2005 年, 市 (县) 侨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国家有关维护侨益的法律、 法规, 做好侨界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 受理侨户来信 900 多件次, 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龙山公园部分土地被占用、 成龙步行街侨房拆迁、 驻英国某侨眷催讨欠款被殴打等涉及华侨权益事件。
(三) 参政议政
1989 年起, 市 (县) 侨联向各级政协推荐侨界委员, 组织侨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就涉及侨益和其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撰写提案。 至 2005 年, 侨界政协委员提交提案计 129 件, 其中 《认真做好贫侨户生活最低保障费落实工作》 《增加农业收入, 确保我市粮油稳产增产》 《加强农村基金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市贫侨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维护新移民合法权益, 妥善办理新移民眷属出国手续的建议》 《增加福清至东张公交线路班车的建议》 《关于市内设立停车场的建议》 《如何稳住我市侨资企业的现状》《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若干建议》 《加强侨捐空置校产管理的建议》 等提案被市委、 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采
纳。
(四) 扶贫助困
1989 年起, 市 (县) 侨联充分为侨户排忧解难办实事, 每年春节慰问重点贫难归侨, 贫难归侨去世补助 500 元丧葬金, 解决 143 名贫难侨纳入当地低保; 10 月成立 “福清市贫侨福利基金”, 至 2005 年受济助23212 人。
2002 年, 向省民政厅、 省侨联、 省 “福彩” 中心上报 3 名贫侨特困生, 使 3 名学生各获得助学金3000 元。
2004 年 4 月, 向 “魏可英助学奖学金” 推荐 8 名贫困大中专生, 使每名学生各获得 3000 元奖助学金。
(五) 招商引资
1989—2005 年, 配合有关部门引进 “三资” 企业 964 家, 引进资金 27.02 亿美元; 引导侨胞、 港澳同胞捐资兴办各类公益事业累计达 15 亿元人民币; 设立 “王贤霖基金” 和 “贫侨福利基金”, 受资助 2.32 万人, 发放人民币约 140 万元。

第五节 市 (县) 台湾同胞联谊会一、 组织机构
市 (县) 台湾同胞联谊会 1989 年, 县台湾同胞联谊会设理事会会长 1 人、 副会长 1 人、 理事 7 人。
1991 年 5 月, 县台湾同胞联谊会改称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1998 年 8 月 13—14 日, 召开市第三次台湾同胞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 72 人, 选举产生市台胞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 会长 1 人、 副会长 2 人、 理事 6 人。
2003 年 6 月 28—29 日, 召开市第四次台湾同胞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 69 人, 选举产生市台胞联谊会第四届理事会, 会长 1 人、 副会长 3 人、 理事 6 人。
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 (简称 “台属联”) 市 “台属联” 为福清区域内 12 万多旅台定居台胞亲属民间团体组织。 1988 年 6 月 13 日, 召开县第四次台属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第四届台属联谊会, 理事长 1 人、 副理事长 2 人、 理事 16 人。 后每 5 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 进行换届选举。
2003 年 10 月, 更名为市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 设理事长 1 人、 副理事长 2 人、 常务理事 7 人、 理事21 人。
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1996 年 10 月, 设福州市台协会福清联络处, 发展 56 家会员企业。 2003 年12 月 16 日, 成立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 发展会员 92 家。 1996—2005 年, 组织政府与企业座谈会、 协调会40 场, 受理企业投诉求助 148 件。
二、 主要活动
(一) 服务台胞
1989—1998 年, 每年春节, 组织人员到鳏、 寡、 老、 弱、 病、 残以及生活困难的台胞家中慰问, 送去困难补助款, 累计发放慰问金和补助款 2.8 万元; 帮助台胞寻找失散多年亲人 20 多人, 其中寻找到在台亲人 13 人; 为台胞办理赴台定居、 探亲、 探病和涉台婚姻等各种手续 1800 多人次, 其中获准涉台结婚 150多对; 为 130 多家台资企业办理签注手续 500 多人次, 办理延期手续 200 多人次; 协助台胞解决家庭纠纷、房屋拆迁理赔等各类纠纷 10 多起。
1999—2005 年, 向生活困难的台胞发放补助款 5.5 万多元; 为 105 位赴台定居、 78 位探亲探病台胞,办理手续; 为台胞子女办理升学证明 11 件, 更改籍贯、 姓名、 出生等证明 21 件; 协助调解台胞借款、 婚姻、 住房纠纷等 10 多件; 帮助来融投资、 旅游、 探亲台胞补办丢失的证件 10 多件; 寻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 5 人; 解决台资企业搬迁及商住楼违章拆除等问题 3 起。
(二) 参政议政
1989—1998 年, 担任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的台胞, 围绕党委、 政府大政方针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调查研究, 提出提案 12 件; 到南青屿台轮停泊点调研, 提出扩建码头, 加强海关、 边防、 外贸等单位协作配合的建议; 开展 “给海外乡亲写 1 封信, 打 1 次电话” 活动。
1999—2005 年, 提交提案 38 件、 大会发言 4 件, 其中: 1 件提案被全国政协作为重点提案, 2 件提案被福州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6 件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组织担任政协委员的台胞到晋江、 南安、 同安等地闽台农业合作实验基地和福清台属、 台贸企业、 融台农业合作实验区参观考察, 就 “优化台商投资
软环境” “涉台婚姻” 等课题开展调研, 许多意见被采纳; 参加市委、 市政府年度中心工作征求意见会,参加政府行风评议会, 就廉政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招商引资工作, 提出建设和意见。
(三) 引资建设
1989—1998 年, 引进台资企业 130 多家; 台胞捐资兴办教育、 修桥铺路、 兴修水利、 安装照明电和自来水等公益事业 262 项, 金额 720 多万元。
1999—2005 年, 招引台属客商投资 500 万元, 兴办降解塑料制品厂; 招引台湾物流专家、 企业家创办 “上海环众物流咨询公司”, 并为侨兴轻工学校捐赠建校资金 50 万元; 为一都东山村小学牵线, 接受台资企业冠捷电子厂捐赠建校资金 30 万元; 引进台胞遗产 200 多万元, 分别捐献福清三中、 东营村建教学楼和敬老院。
(四) 交往联谊
1989—1998 年, 每年元旦、 春节, 向台湾及海外台胞知名人士寄送贺年卡 1500 多张、 《玉融乡音》2000 份, 以及纪念品、 画册和画报等; 接待回乡探亲、 考察、 投资台胞 9530 人次, 接待经香港往台湾探亲、 奔丧、 探病的台胞 4750 人次、 赴台定居的台胞 75 人; 组织人员多次到台北福清同乡会参加联谊活动。
1999—2005 年, 每年节假日, 邮寄贺卡 470 多张, 并通过电话问候驻台乡亲; 利用台胞往返海峡两岸机会, 赠送 《玉融乡音》 600 多份; 鼓励台胞来融观光旅游, 投资兴业, 累计接待返乡探亲、 商务考察、 投资咨询、 文化交流等台胞 120 人次。

第六节 市 (县) 残疾人联合会一、 组织机构
1989 年 4 月 11 日, 成立县残疾人联合会筹备小组, 从县光荣院、 福利院抽调 3 名工作人员, 筹建福清县 “残联”; 成立县残疾人 “三项” 康复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全县小儿麻痹症矫治、 聋幼儿语言训练、白内障复明三项康复工作。 是年, 全县 21 个乡镇全部成立残疾人协会。
1990 年 2 月 17 日, 县 “残联” 核定事业编制 3 人, 由民政局代管; 7 月增加事业编制 2 人。
1991 年 5 月, 县 “残联” 改称市 “残联”。
1994 年 8 月 1 日, 成立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站, 为股级事业单位, 与市 “残联” 合署办公, 实行“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
1996 年 9 月 15 日, 市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站定为市残疾人联合会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股级); 核定事业编制 3 人 (国家干部)。
1996 年 11 月 25 日, 市 “残联” 机关事业编制 5 人, 人员待遇和管理办法参照党政机关规定执行。
2000 年 9 月, 成立市盲人协会、 市聋人协会、 市肢残人协会、 市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和市 “残联” 法律援助站。
2001 年, 市 “残联” 机构由原副科级调整为正科级, 机构与编制不变。 2005 年机构延续。
二、 代表大会
第一次残联代表大会 1989 年 7 月 12—13 日, 召开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出席会议代表63 人, 列席代表 27 人, 特邀代表 5 人; 成立福清县残疾人联合会, 选举产生县第一届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 副主席、 委员 13 人, 推选县 “残联” 常务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1 人、 副理事长 1 人。
第二次残联代表大会 1994 年 9 月 12—14 日, 召开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出席会议代表98 人, 其中残疾人代表 49 人, 特邀代表 8 人, 列席代表 23 人; 选举产生市第二届 “残联” 主席团委员 26人, 主席团主席、 副主席 7 人, 委员 18 人, 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1 人。
第三次残联代表大会 1999 年 12 月 29—30 日, 召开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 出席会议代表98 人, 特邀代表 40 人, 其中残疾人 62 人; 选举产生市第三届 “残联” 主席团委员 29 人, 推举产生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1 人。
三、 主要活动
(一) 残疾人康复
1989 年 7 月, 成立福清县残疾人三项康复领导小组。 是年, 融城、 音西、 阳下、 宏路 4 个乡镇 48 名小儿麻痹症患者集中县医院义诊; 首批为 7 名患者施行肢体矫治手术获成功; 县医院开设儿麻肢体矫治手术专用病房 1 间 9 张床位, 规定每周五为儿麻后遗症患者义务门诊。
1990 年, 县医院颁布儿麻肢体矫治、 白内障复明手术 7 项减免规定; 实行儿麻矫治术 35 例、 白内障复明术 581 例, 脱盲率 96%。
1992 年, 下发 《福清市残联关于我市 92 年儿麻矫治术实施方案》 通知。 拨补经费 1.73 万元, 实行白内障复明术。
1993 年, 市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在市医院挂牌设立, 投入康复手术医疗费用补贴 1.8 万元。
1994 年, 组织市医院骨科和眼科医生深入各镇乡检查摸底, 实施白内障复明术 158 例, 投入儿麻肢体矫治术医疗费补助 1.79 万元。
1995 年, 开展特需人群补服碘油丸 1.3 万人, 低视力康复达国家标准。
1997 年, 组织市医院骨科专家深入三山、 海口镇, 进行随访咨询; 让 2.06 万名新婚育龄妇女、 孕妇和婴幼儿补服碘油丸; 136 名患者摘除白内障, 植入人工晶体, 恢复光明。
2000 年, 拨款 2.5 万元, 减免部分白内障复明术医疗费。
2001 年, 拨款 5 万元施行白内障复明术 312 例, 免费为 13 名贫特困肢体残疾人装备假肢, 供应助听器、 矫形器 48 件。
2002 年, 拨款 3.34 万元用于贫困家庭白内障复明手术, 脑瘫儿童训练 7 人, 儿麻肢体矫治术 4 人, 假肢装备 11 人, 矫形器配备 18 件。
2003 年, 投入困难补贴费 8.5 万元, 施行白内障复明术 600 例; 设立眼科低视力门诊 1 家, 定点眼镜店 1 家; 安装矫形器 18 例。
2004 年, 补贴 2 万元施行儿麻矫治术 6 例, 安装假肢 10 人; 供应用品用具 360 件, 发放轮椅车 5 辆,拐杖 15 副, 安装矫形器 18 例; 配辅助用具 400 件, 系统功能训练 12 人。
2005 年, 市财政拨 4.38 万元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现复明手术 30 例; 补贴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手术费3.42 万元; 低视力配备助视器 25 人, 安装假肢 18 例, 儿麻肢体矫治术 3 例; 供应用品用具 360 件。
(二) 残疾人就业
1989 年 7 月—1992 年 12 月, 全市 (县) 有福利厂场 39 家, 其中残联办福利厂 2 家, 安置残疾人就业523 人, 占生产人员总数 53.4%, 开始逐步转福利救济型为劳动福利型。
1993 年 3 月, 制定 《福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残疾人实行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 是年, 全市有福利企业46 家, 安排残疾人就业 660 人; 残联创办福利企业 4 家, 安排残疾人就业 33 人, 年产值 250 万元, 创利润25 万元; 残疾人个体开业、 摆摊等自谋职业大量增加, 出现一批残疾人企业家。
1994 年, 成立市残疾人就业服务站, 制定 《福清市人民政府推行按 1.6%比例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办法》。 机关、 企事业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核定 275 个单位, 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1.05 万元;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 35 人, 集中安置 28 人就业, 帮助 58 名残疾人个体开业和自己择业。
1995 年, 开展残疾人状况普查, 全市有劳动能力残疾人 1.59 万人, 已从事劳动就业 1.22 万人, 就业率76.5%。 其中, 城镇就业率 88.2%, 207 个单位征收就业保障金 10.25 万元, 向福利企业和社会用工单位推荐残疾人就业 51 人。
1996 年, 安排残疾人就业 26 人, 征收就业保障金 11.2 万元; 创办福利企业 2 家, 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 335 人。
1997 年, 残疾人就业在 “三资” 企业推开, 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 25 人, 征收就业保障金 37 万元, 集中安置 65 人, 职业技能培训 330 人。
1998 年, 残疾人就业向镇乡延伸, 宏路、 音西、 三山、 高山、 海口镇分别举办种植、 养殖业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 参训 350 人; 分散安排就业 49 人, 集中安排 11 人, 征收就业保障金 47.5 万元; 选送 3 名残疾人学习推拿按摩技术。
1999 年, 宏路、 龙田、 融城镇 (街) 创办 4 家盲人按摩院, 安排盲人就业 8 人; 征收就业保障金 42.8万元, 分散安排就业 14 人, 集中安排就业 20 人, 个体就业 114 人; 沙埔、 三山、 港头、 音西、 城头、 江阴镇, 分别举办 6 期适合农村残疾人就业的种植业、 养殖业劳动技能培训, 参训 373 人。
2000 年, 税务、 工商部门落实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 减免税收; 城头、 东瀚、 港头、 一都、 江镜镇,举办 5 期残疾人技能培训班, 培训 377 人; 收缴就业保障金 37 万元, 个体就业和分散就业 137 人; 选送 4名盲人到省、 福州市培训按摩技术。
2001 年, 发放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 40 万元, 征收就业保障金 43 万元; 集中和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 52人, 帮助 27 人个体从业, 培训残疾人 372 人; 选送 8 名盲人参加省盲人按摩技术免费培训。
2002 年, 征收就业保障金 30 万元, 推荐集中就业 48 人, 分散就业 77 人; 在 7 个镇举办 7 期残疾人适用技术培训, 参训 370 名残疾人; 选送 2 位盲人和 4 位肢体残疾人到福州免费培训按摩、 家电维修技术。
2003 年, 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举办技能培训班, 培训残疾人 230 人; 征收就业保障金 36 万元; 向福利企业推荐就业 54 人, 自主分散就业 107 人; 由残疾人自选项目和拜师学艺 31 人, 市残联补助拜师学艺培训费 3 万元; 选送 3 名盲人到福州培训按摩技术。
2004 年, 征收就业保障金 38 万元; 残疾人劳动就业登记 117 人, 向福利企业推荐就业 68 人, 向企事业单位推荐就业 49 人, 扶持自主分散就业 126 人; 对拜师学艺残疾人每人发放 800 元~1500 元补助费。
2005 年 5 月, 开展各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就业供需见面会, 50 多家台资、 “三资” 企业录用残疾人 40人。 是年, 把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工作纳入政府行为, 制定 《福清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暂行办法的通知》, 规定全市所有机关、 企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市地税局代征代收; 推荐福利企业就业 87 人,
扶持分散就业 66 人, 跟师学艺 28 人; 举办 11 期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班, 培训残疾人 1600 人; 选送 8 名盲人培训按摩技术; 全市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率 85%, 征收保障金 170 万元。
(三) 维护残疾人权益
1989 年 7 月, 成立福清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是年, 为小儿麻后遗症矫治术、 白内障复明、 聋幼儿听力语言训练和残疾人事业筹集资金, 收有奖募捐和社会捐赠款 4 万多元。
1990 年 9 月, 开展 “每人捐赠一元钱、 扶残作奉献” 活动, 收捐款 26 万多元; 1995 年 4 月, 再次发文推动此项活动, 收捐赠款 68.6 万元。
199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颁发, 市政府派出专车连续 3 天在全市巡回宣传, 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 宣传部、 民政局、 司法局等 12 个单位联合下发宣传贯彻通知; 市财政下拨专项经费 9020 元, 市民政局赠 12 床棉被, 教育局抽调 2 名教师, 开 办福清市特 殊教育班 , 受训聋幼儿 11
人。
1992 年 5 月 17 日, 为法定每年全国性助残日。 市残联在街心公园组织福利企业产品展销, 残疾人为群众修理自行车、 理发; 市医院举行防残治残咨询; 邀请省残疾人自强报告团作 “自立自强、 奉献社会” 演讲报告。
1995 年, 贯彻实施 《残疾人教育条例》, 开展残疾少年、 儿童入学调查, 全市 7~15 周岁残疾少年、 儿童 3023 人, 入学占 79.65%; 市政府拨款 180 万元征地创办 “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 规定凡进入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由所在镇乡每人每学年补助助学金 500 元~1000 元; 拨出 5 万元资金扶持私营企业创办“福清市霞安聋哑学校”。
1996 年, 召开第一次全市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 表彰 12 个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和 10 位先进个人。
2000 年 10 月, 成立市残疾人法律援助站。
2003—2005 年, 协调解决 32 位残疾人涉及工程款被截留、 遭遗弃、 被殴打、 离婚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权等纠纷。
2005 年, 市取缔 “三车” 非法营运, 一些从事残疾车营运谋生的残疾人生活受到影响, 交警大队在融城、 音西镇安置 30 多位残疾人担任交通协管员、 停车场管理员; 其余由民政局安置就业或领取最低生活救助; 全市残疾儿童、 少年和残疾人家庭儿童入学率达 91.3%。

第七节 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一、 组织机构
1992 年 7 月, 成立福清市关心下一代协会, 设顾问 13 人、 主席 1 人、 副主席 7 人 (其中常务副主席 2人)、 委员 16 人。
1994 年, 改名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简称 “关工委”, 下同), 设顾问 14 人、 主任 1 人、 副主任 7 人(其中常务副主任 2 人)、 委员 19 人、 秘书长 (退休老同志兼) 1 人、 副秘书长 (退休老同志兼) 1 人; “关工委” 基层组织有 22 个, 成员 270 人。
1997 年 4 月, 关工委办公室挂靠市委老干部局, 为股级单位, 核定事业编制 2 人 (人员待遇和管理办法参照党政机关有关规定执行); 8 月, 设顾问 12 人、 主任 1 人、 副主任 8 人 (其中常务副主任 3 人)、 秘书长 (兼)1 人、 副秘书长 (兼) 3 人, 办公室主任 (退休老同志兼) 1 人、 委员 16 人。
1999 年, 设顾问 19 人、 主任 1 人、 副主任 7 人 (其中常务副主任 4 人)、 秘书长 (兼) 1 人、 副秘书长(兼) 6 人、 委员 19 人, 下设办公室及宣传、 科技、 学校、 财务 4 科 (办公室主任和 4 个科长由老同志兼任)。
2002 年, 关工委办公室挂靠市委老干部局, 核定事业编制 2 人。
2004 年, 关工委机关事业编制 2 人。
2005 年, 市 “关工委” 下设办公室及宣传教育、 法制教育、 科技教育、 学校教育 4 科, 核定办公室机关事业编制 2 人, 办公室挂靠市委老干部局; 12 月, 设顾问 10 人、 主任 1 人、 常务副主任 5 人、 副主任 16 人、 秘书长 1 人 (在职副科级干部)、 副秘书长 1 人、 (老同志兼任), 全市 “关工委” 基层组织 489 个, 志愿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成员 5798 人, 其中: 离休干部 180 人、 退休干部 1357 人。
二、 主要活动
(一) 思想教育
1992 年, 开展法律进校园、 进农村活动, 对青少年进行宪法、 刑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法制宣传教育, 到学校作法制教育报告, 通过以案释法, 帮助青少年学生学法、 知法、 守法、 用法。
1994 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以 “祖国在我心中” 为主题, 举办报告会, 组织参观“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 展览, 举办 “辉煌的 50 年” 歌咏比赛 。
1996 年, 以 “回顾长征历程, 争做四有新人” 为主题, 组织学校师生观看 《长征》 电影, 举办 “长征组歌” 歌咏比赛, 讲长征故事。
1997 年, 以 “争创一流业绩, 迎接香港回归” 为主题, 组织编写宣讲材料, 开展巡回报告活动, 配合有关部门举办 “迎回归百米长卷少儿书画表演”、 演讲比赛、 征文比赛。
2002 年, 贯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倡导学生从我做起、 从小做起、 从平时小事做起, 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在家做一个好孩子, 在社会做一个合格小公民。
2003 年, 以 “喜看家乡新面貌” 为主题, 组织青少年参加绘画展评、 演讲比赛、 调查访问。
2004—2005 年, 组织青少年到天生林艺德育基地体验生活, 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 做好事; 组织青少年参与治理母亲河活动; 配合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 “平安福清” 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青少年参加公判大会, 观看禁毒展览, 参观法制教育馆; 结合社区、 校园文化建设, 开辟法制教育园地, 举办法律知识
竞赛; 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为契机, 组织编写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报告材料, 对青少年进行 “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教育。
(二) 帮扶活动
1992 年, 帮助引导失足青少年迷途识返, 重新做人; 在小范围内发动捐资, 扶持特困家庭学生上学。
1997 年, 帮扶对象扩大到失足、 失学、 失业、 失管青少年, 全市共成立 378 个帮扶小组, 参与帮扶的老同志有 2750 人, 成立 50 个扶贫助困、 助学基金会, 基金额 1036 万元。
2000 年, 把孤儿、 残疾青少年、 外来工子女等列入帮扶对象。
2005 年, 把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 “两劳” 释解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 辍学学生和社会闲散的未成年人做为关爱、 帮扶重点对象; 建立健全帮扶对象档案, 制定帮扶计划, 结成帮扶对子, 落实帮扶措施。
至 2005 年, 帮教失足青少年 438 人次; 扶持贫困学生就学 5606 人次, 扶助资金 448.7 万元。

第八节 市 (县)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一、 组织机构
1989 年 12 月, 恢复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 为正科级机构, 核定事业编制 2 人; 17 日, 召开第三次文艺界代表大会 (时当作第一次代表大会), 产生委员 34 人, 有文学、 戏剧、 民间文学、 美术、 书法、摄影、 音乐舞蹈、 曲艺、 影评协会等 9 个协会作为团体会员。
1993 年, 补增市文联委员 8 人。
1997 年 10 月 12 日, 增加行政事业编制 2 人。
2005 年, 核定编制 4 人, 设主席 1 人 (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 驻会副主席 1 人; 属下有文学、 戏剧、 曲艺、 民间文艺、 音乐舞蹈、 美术、 书法、 摄影、 收藏等 9 个协会, 会员 1000 多人。
二、 代表大会
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 1989 年 12 月 17 日, 县第三次文艺界代表大会在融城召开, 86 名代表参加; 大会制定并通过文联章程, 选举产生文联委员 34 人。
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 1998 年 1 月 9 日, 市第四次文艺界代表大会在融城召开, 125 名代表参加; 大会选举产生荣誉主席 7 人、 常务委员 23 人; 宣读中共福清市委、 福清市政府 《关于表彰 1990—1997 年文艺创作优秀工作者的决定》, 并对 96 位获奖作者进行颁奖。
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 2003 年 3 月, 第五次文艺界代表大会在融城召开; 大会选举产生文联委员 51人; 修改并通过文联章程, 取消设置文联荣誉主席、 常务委员。
三、 主要活动
(详见第三十二篇中的 《文学艺术》)

第九节 市 (县) 计划生育协会一、 组织机构
1988 年 4 月, 县计划生育协会成立; 随后成立乡镇 (街) 计划生育协会 21 个, 各配专职干部编制 1 人。
1991 年 5 月, 县计划生育协会改为市计划生育协会。
1992 年, 成立 “三资” 企业计划生育协会。 是年起, 百人以上员工的企业相继建立计生协会。
1997 年 8 月, 核定事业编制 3 人, 其中专职副会长 1 人, 兼任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1999 年 10 月, 21 个乡镇 (街) 计划生育协会皆配常务副会长 1 人, 全市 471 个村 (居) 先后成立计划生育协会。
至 2005 年, 21 个镇 (街)、 470 个村 (居) 建立会员小组 6257 个, 发展协会会员 126848 人。 市、 镇(街) 两级共有计生专职人员 221 人, 其中大学本科 29 人、 大学专科 67 人、 中专 78 人; 村 (居) 计划生育管理员 1094 人, 其中大学专科以上 18 人、 高中或中专 675 人。
二、 主要活动
(详见第五篇中的 《计划生育》)

第十节 市 (县) 科学技术协会一、 组织机构
(一) 市科学技术协会
1989-1992 年 3 月, 与科学技术委员会合署办公, 两个牌子一套人马。 1992 年 4 月, 市科协独立建制,核定事业编制 7 人。 1998 年 5 月, 21 个乡镇 (街道) 科协举行换届选举, 选举产生乡镇 (街道) 科协主席、 副主席、 秘书 58 人, 平均年龄 38.5 岁, 大中专以上学历占 91%。
2000 年, 442 个村 (居) 建立村科普小组, 成员 3521 人, 有 86 个村创建科普示范村, 116 个村成立各种技术服务站、 队, 从业人员 732 人; 全市社团重新登记市级学 (协) 会 17 个, 涉及水电、 农学、 林业、金属、 水产、 花卉、 医学等行业, 会员 2386 人。
2003 年, 乡镇 (街道) 科协举行换届选举, 选举产生乡镇 (街道) 科协主席、 副主席、 秘书 58 人。
2005 年, 市 “科协” 下设组织宣传部、 学会部, 核定事业编制 7 人; 21 个镇街都有科学技术协会, 并配备专 (兼) 职秘书 1 人; 全市自然科学各类学会、 协会共有 20 个, 会员 2300 多人。
(二) 专业学 (协) 会
1979 年后, 相继成立农科、 工科、 医科、 理科、 自然科学、 厂矿科协等学 (协) 会 32 个, 拥有会员3322 人。 2000 年, 全市社团重新登记市级学 (协) 会 17 个, 会员 2386 人。 涉及水电、 农学、 林业、 金属、 水产、 花卉、 医学等行业; 汇聚各行业的主要技术人员, 并以普及和推广高新实用技术为主,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科技攻关、 学术交流和科技咨询、 科技培训、 科技宣传等活动。
市药学会 至 2005 年有会员 190 人, 其中 76 名会员加入中国药学会或福建省药学会。 举办各类学术讲座 7 场, 编印 《药物相互作用》, 与药监局联合开办从药人员岗位培训 8 期、 继续教育 3 期和验收养护员培训 4 期; 开办 GSP 认证培训 11 期; 发放 《药品管理法》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3000 多本,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0 问》 等宣传材料 2000 多份。
市医学会 至 2005 年有会员近 400 人。 学会组织会员和其他医学科技工作者学习业务, 开展多渠道、多种形式医学科普宣传、 健康教育活动; 承担继续教育、 医学咨询、 会诊服务, 科技成果推荐、 鉴定和优秀论文评审; 承办政府委托的门诊部、 诊所评审等多项任务; 反映医学科技工作者呼声, 依法维护医师权
益。 1999—2005 年发表论文400 余篇。
市中医学会 每 4 年举行一次学术交流会。 至2005 年先后出版 《福清县民间中草药单验方续编》 《名老中医翁充辉临床经验集锦》 《陈祥呈医疗经验集》 《壶山林作建医案全集》 《陈啸山妇科经验》; 举办 2期中药培训班, 培训合格 97 人。
市护理学会 至 2005 年有会员 240 人。 每月举办一次护理学术讲座, 听课人数 21202 人 (次); 举办“护理理论提高班” “整体护理暨急救护理学习班” “护理理论培训班” “等级医院评审, 护理规范标准学习班” “护理管理暨等级医院评审学习班” “护理文件书写” “医院管理年、 护理规范标准学习班” 等,听课人数 50963 人 (次)。
市气象学会 至 2005 年, 每年利用 “3·23” 世界气象日普及气象知识; 分别建有体育公园、 少年宫、街心公园以及福清侨中、 一中等 6 所中小学科普宣传栏。
市水利水电学会 其中: 1991 年 5 月, 《塔桥水电站高自应力水泥压力管》 获省水电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 年 5 月, 《福清市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基础工作报告》 获省水电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至 2005 年, 组织会员撰写 42 篇论文, 其中 19 篇发表在国家、 省级刊物上。
市畜牧兽医学会 至 2005 年, 举办技术培训、 讲座研讨 20 余次, 受训 3000 人 (次); 编辑 《福清畜牧兽医通讯》, 宣传畜牧业政策法规, 传送生产技术、 疫情动态、 市场分析预测等信息。
市花卉盆景协会 至 2005 年, 有会员 482 人, 单位 (企业) 会员 9 个。 举办花卉盆景展览暨选送盆景参加福州、 省、 全国展 27 次 1.13 万盆, 获各级各等奖状、 奖牌 310 余件; 举行花卉栽培和制作盆景经验交流会、 研讨会、 演示会 13 场; 编写发行 《福清花卉盆景》 25 期。
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简称农技协) 2004 年 11 月, 评为福建省 “十佳”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至 2005年, 有会员 192 人; 下设农业、 水产、 畜牧兽医、 果树、 综合 (包括林业、 蔬菜、 食用菌、 农机) 5 个专业组; 有科兴兽药经营部、 “三黄鸡” 种鸡场经济实体。
市技术监督协会 1999 年, 承接企业产品标准咨询服务 398 家 (次), 接受企业产品标准审定 98 家(场), 指导 224 家企业完成新旧标准的替代和修订工作, 免费为 521 家企业检索、 查询、 代购产品标准资料和文本; 为企业办理商品条码注册 98 家。 2000 年, 指导 183 家企业通过 ISO9000 认证, 24 家企业通过ISO14000 认证: 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9 期, 撰写各类学术论文 28 篇。 至 2005 年有团体会员 35 个, 个人会员 85 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 8 人、 工程师 28 人。

二、 代表大会
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 1992 年 4 月, 召开市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代表 208 人; 选举产生主席 1 人、 副主席 4 人、 常委 16 人、 委员 40 人; 9 月, 增补副主席 (兼常委) 1 人。
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 1997 年 10 月, 召开市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代表 190 人; 选举产生主席 1 人、 副主席 4 人、 常委 15 人、 委员 51 人。
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 2003 年 8 月, 召开市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代表 251 人; 选举产生主席 1 人、 副主席 6 人 (其中专职 2 人, 兼职 4 人)、 常委 21 人、 委员 64 人。 会后增补常委 1 人、 委员 1人。
拾遗补缺:
1987 年 1 月, 县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出席大会代表 215 人。 选举产生主席 1 人(科委主任兼)、副主席 3 人、 秘书长 1 人、 副秘书长 2 人、 常委 16 人、 委员 59 人; 会后增补副主席 1 人。
三、 主要活动
(详见第三十一篇中的 《科学技术》)

第十一节 市 (县) 老龄工作委员会一、 组织机构
市镇老龄委 1990 年 11 月, 核定福清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制。
1991 年 4 月, 福清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以下简称 “老龄委”) 成立, 设主任 1 人 (市委分管副书记兼)、常务副主任 1 人 (市委组织部长兼)、 专职副主任 1 人;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专职副主任兼)。
1992 年, 成立 21 个镇 (街) 老龄委, 主任由镇乡党委分管副书记兼, 常务副主任由退居二线的原镇乡领导担任。
1997 年 4 月, 市老龄委取消办公室机构; 核定事业编制 2 人。
2001 年 5 月, 老龄工作改为市政府主管, 恢复办公室机构, 挂靠市民政局, 设办公室主任 1 人 (民政局局长兼)、 专职副主任 1 人。
2005 年, 市镇老龄委机构、 编制不变。
村 (居) 老人会 20 世纪 80 年代,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 基层村 (居) 先后自发成立老人会 (或名老人幸福会、 红白理事会) 等老年人互助性群众组织, 并在全县基层蓬勃发展。 1993 年老人会达 439 个, 1998 年发展到 447 个, 2005 年发展到 449 个, 占全市 468 个村 (居) 的 96%, 入会会员18.33 万人, 占 50 岁以上老人的 72%。
二、 主要活动
设施建设 1992 年, 兴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1 座, 建筑面积 2388 平方米, 为离退休老干部提供活动场所, 后逐步开放, 为社会老人提供服务。
2001 年 4 月, 建立民营夕阳红托老所 1 所, 托老床位 103 张; 2002 年 4 月, 建立民营老年医院 1 所,病床及托老床位 90 张。 是年, 兴建市老体协活动大楼, 建筑面积 1100 平方米; 又修建市老年大学教学场所, 面积 650 多平方米。
至 2005 年底, 全市建立老年活动中心 263 座, 利用旧场所作为老年活动室有 603 间; 建立敬老院 19所。 是年, 有 405 张床位, 236 位孤寡老人入住。
老年福利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有条件的村 (居) 划拨部分店面、 场地或山地、 果园供基层老年组织经营, 其收入作为老年福利或老年活动经费。 如融城街道 21 个村 (居) 分别采取划拨店面、 场所出租、 桌椅出租、 开展娱乐活动经营、 市场管理等形式创收, 年收益 40.43 万元。 部分经济条件好的村 (居) 为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或生活补贴。 如音西镇音西村 2005 年从村建材市场年租金中拨出 260 万元, 发放养老金,老农民每月 200 元, 老党员每月 220 元, 老生产队长每月 240 元, 村两委老干部每人每月 360 元~430 元。
2005 年, 全市 117 个基层村 (居) 有老年互助基金总额 1324 万元; 老年创收基地 249 个, 年创收总额 330万元; 发放养老金或生活补贴 6855 人, 总额 485 万元。
老年教育 1992 年 9 月, 市老年大学创办, 校舍 150 平方米, 学员 70 人, 开设音乐、 保健、 花卉等 3门课程; 2000 年, 学员 400 人, 开设音乐、 保健、 花卉、 烹调、 摄影、 书法、 太极拳、 交谊舞、 民族舞蹈、电脑、 政治、 绘画、 诗词欣赏等 13 门课程; 2002 年, 被评为福州市五区八县老年教育示范校; 2003 年,学员 445 人, 删去保健、 书法、 太极拳、 交谊舞 4 门课程, 增设舞蹈、 西医保健、 中医保健、 美容、 英语、文学语言、 家电维修、 电子琴等 8 门课程; 2005 年, 校舍 650 平方米、 学员 546 人, 开设政治、 知识、 技能、 活动等 4 个系列 21 门课程: 音乐甲班、 音乐乙班、 西医保健、 中医保健、 舞蹈甲班、 舞蹈乙班、 英语甲班、 英语乙班、 电脑、 心理学、 剪纸艺术、 政治、 烹调、 摄影、 书法、 历史知识、 民族舞蹈、 国画、 太极拳、 电子琴、 民乐, 有 27 个班级。
1993 年起, 各镇乡陆续挂牌创办老年学校。 融城街道老年学校每期学员 180 多人, 至 2005 年开办 24期; 2005 年, 21 所镇级老年学校有学员 3515 人, 97 所村级老年学校有学员 4578 人。 初步形成市、 镇、 村三级老年教育网络。
老年体育 1985 年 5 月, 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创立。 至 2005 年, 全市有基层老体协分会 450 个、 会员67060 人, 辅导站 443 个、 辅导员 1575 人; 老年活动场所有: 门球场 85 座 (其中带雨篷的全天候球场 16座), 气排球场 67 座, 地掷球场 35 座, 柔力球场 27 座; 老年体育项目有: 北京秧歌、 52 式太极功夫扇、激灵圈、 门球、 气排球、 地掷球、 柔力球、 泰迪球、 太极拳剑、 桥牌、 象棋等 10 多项; 基层老年人共组织门球队 162 队, 气排球队 106 队, 柔力球队 53 队, 常年性开展竞赛交流; 门球、 泰迪球、 激灵圈、 太极拳剑、 柔力球、 52 式太极功夫扇等 6 个项目在老年人省赛、 国赛中多次夺冠。
社会优待 1989 年, 对遗弃、 虐待, 不赡养老年人以及侵害老年人权益等行为, 各基层老年人协会有针对性地宣传 《老年法》, 开展调解工作; 1997 年, 调解涉老纠纷案件 1931 起, 调解成功 1760 起; 2001年, 向老龄部门申诉 493 起, 调解解决 471 起。
1998 年 11 月, 市政府制定 《关于离休干部和 70 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优待措施》, 规定: 离休干部和高龄老人凭证免费进国有公园、 风景区、 纪念馆、 名胜古迹参观; 凭证白天免费进电影院看电影; 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 凭证免费进市区各收费厕所用厕; 各医院实施挂号、 诊疗、 检验、 取药等优先服务。
1999 年起, 百岁以上寿星由市财政发给每月营养补贴费 100 元, 至 2005 年, 发放 290 个百岁老人营养补贴费 34.8 万元; 办理高龄老人免费乘车证 2.54 万本。
敬老活动 1990 年起, 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确定为老年节, 其间, 全市各镇村、 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系列活动, 召开各种总结表彰会、 座谈会、 祝寿会、 联欢会, 组织慰问高龄、 特困老人, 组织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
2005 年, 全市召开庆祝老年节大会 67 场; 表彰老龄先进集体 18 个, 先进个人 246 个; 为 3770 名高龄老人祝寿, 发放祝寿礼品 12.62 万元, 组织慰问特困老人 1236 人, 发放慰问金 5.86 万元, 发放老年节礼物2.21 万份 27.68 万元; 组织老年门球赛 68 场、 参赛 1869 人, 气排球赛 41 场、 参赛 973 人, 老年人登山 6场、 参加 2493 人, 老年文艺表演 37 场、 参加 4041 人; 老年人在省内及本市旅游 2233 人。

第十二节 市 (县) 个体劳动者协会一、 机 构
1989 年, 县 “个体协” 设会长 1 人、 副会长 1 人、 理事 23 人。
1992 年 4 月, 召开市 “个体协” 第三次代表大会, 举行换届选举, 与会代表 120 人, 选举产生会长 2人、 副会长 1 人、 理事 25 人。
2002 年 7 月, 召开市 “个体协” 第四次代表大会, 举行换届选举, 与会代表 129 人, 选举产生会长 1人、 副会长 2 人、 理事 29 人。 内设组织宣传部、 宣传联络部、 经营指导部和办公室。 下辖融城、 龙田、 高山、 三山、 海口、 镜洋、 宏路、 渔溪、 江阴等 9 个分会和 143 个行业小组。
2005 年, 内设机构与下辖分会行业小组延续。
拾遗补缺:
1983 年 10 月, 首届福清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简称县 “个体协”) 召开成立大会, 与会代表 118 人, 选举产生会长 1 人、 副会长 2 人、 理事 21 人。
1988 年 3 月, 召开县 “个体协” 第二次代表大会, 举行换届选举, 与会代表 142 人, 选举产生会长 1人、 副会长 1 人、 理事 23 人。
二、 主要活动
自身教育 1989—1995 年, 在会员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每年组织举办 2 期普法培训班。
1996 年, 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评选 “诚信个体工商户” 和 “光彩之星” 活动, 提高会员思想素质。
1997 年, 开展个体户、 私营企业 “商品质量保证信得过经营户” “百城万店无假货” 活动。
1998 年, 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 向会员分发 3.6 万册 《健康教育手册》、 8000 多份测验试卷。
2001-2005 年, 开展 “四五” 法制宣传活动。
发展经济 1997 年 11 月, 组织 4 家企业参加在泉州举办的福建省第二届 “个私” 企业名优产品博览会, 其中福清市君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里美工艺玩具厂获 “荣誉证书”。
1998—2002 年, 多次组织私营企业参加福州市在成都、 重庆、 沈阳、 哈尔滨、 南昌、 昆明等地举办的特优商品展销会、 招商会。
服务社会 1989 年, 发动会员捐赠钱物 20 多万元, 资助长江、 松花江流域水灾灾民; 并筹得善款11753.2 元, 前往城头乡 4 个自然村 29 户 “3·2” 海难家庭进行慰问。
1990—1996 年, 每年 3 月 15 日都举行纪念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开展系列义诊、 义修便民服务。
1997 年, 组织选手参加省 “个协” 首届 “光彩杯” 发型化妆大赛, 获三等奖 2 项, 优秀奖 1 项.
1998 年, 发动千名会员捐赠人民币 1.3 万元和 600 多件衣物, 慰问政和县水灾灾民。
2000 年, 募集捐款 50820 元, 开展为西部地区捐建 “光彩水窑” 活动。
2001—2005 年, 万宁超市、 “1+1” 美容美发店、 海美玩具有限公司评为福清市 “青年文明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第二十六篇民主党派 群团组织/第二群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