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5 10:32:58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二十一篇人民生活/第三章生活

第三章 生活质量
第一节 宽 裕 型一、 民间储蓄
在经历消除贫困、 解决温饱问题之后, 1989 年, 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 888.79 元, 比上年增长 35.5%;城镇职工年均工资收入 1576.75 元, 比上年增长 12.61%。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逐年上升, 1989 年为2.85 亿元, 年末人口 103.14 万人, 人均储蓄 276 元; 1993 年为 12.26 亿元, 年末人口 110.05 万人, 人均储蓄 1122 元; 1995 年为 27.98 亿元, 年末人口 114.22 万人, 人均储蓄 2449 元; 1998 年为 69.83 亿元, 年末人口 117.92 万人, 人均储蓄 5922 元; 2000 年为 74.77 亿元, 年末人口 119.57 万人, 人均 6253 元; 2003 年为 149.07 亿元, 年末人口 120.51 万人, 人均 1.24 万元。 2005 年为 242.98 亿元, 年末人口 121.49 万人, 人均储蓄 2 万元;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是 1989 年的 72.46 倍, 是 2000 年的 3.2 倍。
抽样调查, 1989 年末农村居民人均手存现金 321.5 元, 1990 年末为 138.41 元, 1993 年末为 734.32 元,1995 年末为 1461.47 元, 1996 年末为 1588.49 元, 1998 年末为 773.44 元, 2000 年末为 833.32 元, 2003 年末为 440.33 元, 2005 年末为 1006.55 元; 989 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粮食储存 155.51 公斤, 1990 年末为 138.41公斤, 1993 年末为 116.93 公斤, 1995 年末为 130.77 公斤, 1996 年末为 222.07 公斤; 1998 年末为 127.15公斤, 2000 年末为 74.21 公斤, 2003 年末为 52.49 公斤, 2005 年末为 63.86 公斤。
抽样调查, 1996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手存现金 693.87 元, 1998 年末为 1037.04 元 (月均 86.42 元), 2000年为 898.08 元 (月均 74.84 元), 2003 年末为 12253.32 元 (月均 1021.11 元), 2005 年末为 15801.2 元。

二、 食品消费
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逐渐转向质的提高。 1989 年, 城乡居民吃饭问题虽然基本解决, 但只能吃饱, 吃鱼肉就算改善生活。 农村居民主食用粮人均支出 231.95 公斤, 消费蔬菜 49.03 公斤、 食用油 3.72 公斤、 猪肉 5.87 公斤、 牛羊肉 0.21 公斤、 家禽 2.16 公斤、 鲜蛋 1.99 公斤、 鱼虾 4.3 公斤;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360.67元, 占生活消费支出 629.55 元的 57.29%。
1990—1993 年, 居民在食品消费中以主食、 油脂、 牛羊肉等高脂肪、 高热量为主; 但食品结构逐步发生变化, 粮食数量减少, 营养水平持平。 如 1993 年农村居民主食用粮人均支出 174.64 公斤, 比 1989 年降低 24.71%, 消费蔬菜 43.24 公斤、 食用油 8.17 公斤、 豆制品 13.78 公斤、 猪肉 8.62 公斤、 牛羊肉 0.24 公斤、 家禽 3.08 公斤、 鲜蛋 2.21 公斤、 鱼虾 7.66 公斤,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367.04 元。
1996 年,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 175.3 公斤, 比 1989 年降低 32.32%, 消费蔬菜 13.11 公斤、 豆制品1.65 公斤、 猪肉 6.65 公斤、 牛羊肉 0.05 公斤、 食糖 2.88 公斤、 鲜蛋 1.98 公斤、 卷烟 21.46 盒、 水果 7.74公斤; 食品消费支出 675.38 元, 占生活消费支出 1401.92 元的 48.18%。 城镇居民年均消费粮食 99.6 公斤,消费蔬菜 64.8 公斤、 食用油 6.36 公斤、 豆制品 13.78 公斤、 猪肉 20.4 公斤、 牛羊肉 1.92 公斤、 家禽 3.72公斤、 鲜蛋 9.6 公斤、 鱼虾 18 公斤; 食品消费支出 2189.76 元 (月均 182.48 元), 占生活消费支出 4262.64元 (月均 355.22 元) 的 51.37%。
1998 年, 农村居民主食用粮人均支出 189.48 公斤, 消费蔬菜 72.2 公斤、 食用油 3.14 公斤、 猪肉 8.53公斤、 牛羊肉 0.61 公斤、 家禽 4.96 公斤、 鲜蛋 2.71 公斤、 鱼虾 22 公斤;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1232.96 元,占生活消费支出 2495.32 元的 49.41%。 城镇居民主食用粮人均支出 51.6 公斤, 消费蔬菜 75.6 公斤、 食用油4.32 公斤、 猪肉 19.2 公斤、 牛羊肉 2.4 公斤、 家禽 6 公斤、 鲜蛋 10.8 公斤、 鱼虾 40.8 公斤;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2697.72 (月均 224.81 元) 元, 占生活消费支出 6121.68 元 (月均 510.14 元) 的 44.07%。
若根据国际通用的恩格尔系数指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 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 50%-59%为温饱, 在 40%-49%为小康, 在 30%-39%为富裕。 是年, 福清城镇、 农村居民生活已达小康标准。
2000 年 , 食 品 消 费 开 始 注 重 营 养 与 保 健 。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消 费 主 粮 168.89 公 斤 , 比 1998 年 下 降10.87%; 猪牛羊肉类消费 14.97 公斤, 下降 32.93%; 水产品等高蛋白、 低脂肪、 低热量食品消费上升, 人均消费干鲜瓜果 27.33 公斤、 水产品 24.79 公斤, 分别比 1998 年增长 15.85%、 12.68%。 城镇中, 野生植物和地瓜成为市场上抢手货, 外来品种西兰花、 西芹、 荷兰豆受市民欢迎; 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899.32 元 (月均 241.61 元), 占生活消费支出 7953.36 元 (月均 662.78 元) 的 36.45%。
2001—2005 年, 高脂肪食物减少, “生猛海鲜” “黑色食品”、 绿色食品上座。 2005 年, 农村居民在外用餐人均支出 74.89 元, 比 2003 年 24.79 元增长 2.02 倍, 在外用餐支出占食品支出比重由 2003 年 3.9%上升为 4.35%; 城镇居民在外用餐人均支出 362.74 元, 比 2003 年 28.22 元增长 11.85 倍, 在外用餐支出占食品支出比重由 2003 年 0.96%上升为 9.39%; 由于在外饮食增加, 2005 年粮食消费比重减小, 购买量由2003 年 91.92 公斤下降至 83.42 公斤。 是年, 农村居民主食用粮人均支出 135.54 公斤, 消费蔬菜 72.2 公斤、食用油 3.14 公斤、 猪肉 8.53 公斤、 牛羊肉 0.61 公斤、 家禽 4.96 公斤、 鲜蛋 2.71 公斤、 鱼虾 22 公斤;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1232.96 元。 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3860.19 元, 恩格尔系数为 43.44%比 2003 年恩格尔系数 42.66%上升 0.78 个百分点。

三、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数量不断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数量从 1989 年 1.5 台、 2000年 17 台, 增长到 2003 年 30 台; 冰箱数量从 1989 年 0 台、 1998 年 21 台, 增长到 2005 年 71 台; 摩托车数量从 1989 年 1.5 辆、 2000 年 58 辆, 增长到 2005 年 84 辆; 彩色电视机数量从 1989 年 7 台、 1998 年 111台, 增长到 2005 年 124 台。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数量从 1996 年 88 台、 2000 年 96 台, 增长到2005 年 106 台; 冰箱数量从 1996 年 95 台, 增长到 2005 年 104 台; 摩托车数量从 1996 年 28 辆、 2000 年38 辆, 增长到 2005 年 74 辆; 彩色电视机数量从 1996 年 118 台、 2000 年 166 台, 增长到 2005 年 188 台。
空调器从 2000 年 58 台, 增长到 2005 年 126 台。 一些新型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家庭, 居民消费向学习型、 享用型消费产品转移。 移动电话、 电脑和家用汽车逐步成为 21 世纪初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 “新三件”。
至 2005 年末, 全市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移动电话、 电脑和家用汽车分别为 166 部、 104 台和 8 辆, 新兴耐用消费品增长迅猛, 居民家庭耐用品比 1989 年初有显著增加。 组合家具、 自行车等耐用消费品逐步饱和,黑白电视机、 收录机、 组合音响等逐渐被淘汰, 2001 年起, 不再是居民消费重点。


四、 住房状况
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1989 年前, 城镇职工住房 80%以上是单位安排, 住公房, 缴纳房租, 许多居民一家五六口人挤住在平房单间, 使用公共厕所。 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单元房, 多是 “火柴盒式”, 每房不过十二三平方米; 卫生间狭小光线不好, 没有防渗漏隔层; 厨房五六平方米, 只能容下饭桌和简单锅盆碗碟, 没有排烟管道。
1990 年, 政府和单位增加住房建设投资, 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市场, 鼓励市民拆旧重建, 城镇住房紧张情况有所缓解。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 21.20 平方米、 生产用房面积 1.74 平方米, 人均砖木结构生活用房 13.47 平方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生活用房 5.09 平方米。
1996 年, 市统计局首次对城区 60 户 235 人住房条件进行调查, 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 38.33 平方米。 其中: 拥有 14 平方米以上住房的 58 户 229 人, 10 平方米~14 平方米住房的 2 户 6 人; 属自有房的 49 户 196人, 公房的 9 户 29 人, 租赁私房的 2 户 10 人; 独用自来水的 56 户 224 人, 公用自来水的 3 户 8 人, 无自来水的 1 户 3 人; 有浴室厕所 49 户 199 人, 有厕所无浴室 3 户 13 人, 公用卫生设备 4 户 11 人, 无卫生设备 4 户 12 人; 属家庭单栋配套楼房 24 户, 单元式配套楼房 22 户 (其中, 二居室 2 户、 三居室 17 户、 四居室及以上 3 户), 普通楼房 13 户, 其他住宅 1 户。 建房子多考虑能居住, 够居住, 一般不考虑室内装修,外墙涂铺简单, 常裸露砖头。 人均购房支出 132.48 元。 对农村 70 户 318 人住房条件进行调查, 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 31.05 平方米, 其中: 人均砖木结构生活用房 4.61 平方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生活用房 17.26 平方米。
1998 年起, 实施住房制度改革 (如货币化分房, 安居工程建设, 住房消费贷款), 对启动住房消费市场, 改善居住条件起到积极作用。 城镇居民有了住房消费商品化观念, 城镇居民实现从租房到购房的跨跃,住房消费成为明显的消费亮点。 是年, 对城区 60 户 225 人住房条件进行调查: 拥有 14 平方米以上住房的
51 户 188 人, 10 平方米~14 平方米住房的 9 户 37 人; 属自有房的 53 户 203 人, 公房的 3 户 8 人; 独用自来水的 56 户 212 人; 有浴室厕所 58 户 219 人; 属单栋配套楼房 23 户 99 人, 单元式配套楼房 33 户 111 人(其中, 一居室 1 户 3 人、 二居室 4 户 12 人、 三居室 26 户 88 人、 四居室及以上 2 户 8 人), 普通楼房 4 户15 人。 有空调设备 12 户 52 人。 是年,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 33.87 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房面积 35.32 平方米 (其中人均砖木结构房 3.31 平方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 24.62 平方米)。 城镇与农村居民住房分别是全国人均 24.57 平方米、 11.62 平方米的 1.38 倍、 3.04 倍。
2000 年, 自建房、 商品套房, 开始考虑住得宽敞、 舒心, 室内外装修装潢受重视。 一般自建房装修费用都占建房费用 30%以上, 采光、 通风得到改善。 单元式套房面积也逐渐变大, 大多是三房两厅两卫, 面积在 90 平方米~140 平方米之间, 不少户型是四房两厅两卫, 面积 160 平方米。 对城区 50 户 182 人住房条件进行调查, 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 23.04 平方米, 其中拥有 14 平方米以上住房的 33 户 113 人, 10 平方米~14 平方米住房的 13 户 50 人, 8 平方米~10 平方米的 4 户 19 人, 属自有房的 43 户 160 人, 公房的 6 户 20人, 独用自来水的 50 户 182 人, 有浴室厕所 49 户 180 人, 公用卫生设备 1 户 2 人, 属单栋配套楼房 9 户,单元式配套楼房 30 户 (其中, 二居室 4 户、 三居室 25 户、 四居室及以上 1 户), 普通楼房 11 户, 有自来水、 浴室、 厕所; 人均购房支出 244.44 元。 对农村 90 户 336 人住房条件进行调查, 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48.13 平方米, 其中: 人均砖木结构房 4.67 平方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 35.35 平方米、 其他结构房 7 平方米。
2001 年起, 室内设计日益人性化, 客厅落地推拉门, 塑钢窗户, 保温、 隔热和密闭性能好; 厨房设计有专门排烟道; 室内安装宽屏电视、 空调。 市民购买套房, 多选择环境好、 设施齐全、 交通便利住宅小区;复式楼、 花园小区、 特色别墅越来越多。
2003 年, 城区人均居住房建筑面积 36.87 平方米, 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 30.37 平方米; 商品房占 66%,私有房占 28%, 租赁房占 6%, 单栋住宅占 10%, 四居室占 4%, 三居室占 68%, 二居室占 14%, 一居室占2%, 平房占 2%。 农村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 64.89 平方米, 其中: 人均砖木结构房 9.28 平方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 50.06 平方米、 其他结构房 5.54 平方米。
2005 年, 对 100 户人口抽样调查显示, 城镇人均居住房建筑面积 39.05 平方米, 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29.36 平方米; 商品房占 72%, 私有房占 20%, 租赁房占 6%, 其他占 2%, 单栋住宅占 10%, 四居室占4%, 三居室占 70%, 二居室占 12%, 一居室占 2%, 平房占 2%; 全部住房有自来水、 厕所、 浴室、 液化石油气。 人均购房支出 285.71 元; 人均居住支出 801.17 元, 占生活费支出的 9.01%。 对 7 个村 70 户 245 人抽样调查显示,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房使用面积 68.50 平方米, 其中: 人均砖木结构房 6.84 平方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 60.22 平方米、 其他结构房 1.43 平方米, 农村居民居住点由集中向分散发展, 单家独院日益增多。

第二节 休 闲 型20 世纪 80 年代, 福清居民业余生活相对单调, 除了看电视、 上影剧院之外别无去处。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得以从繁杂的工作和家务中摆脱出来, 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1994 年, 城镇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从原来的48 小时减少到 44 小时; 1995 年, 实行双休日制度, 每周工作时间减为 40 小时。 居民有更多时间从事休息、 娱乐或交往活动。 除打麻将、 下棋、 打牌等, 越来越多的职工参加成人教育和自修、 夜大等学习活动,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一些新潮、 前卫娱乐休闲方式陆续登陆福清, 为居民娱乐生活提供多彩空间。
一、 歌舞桑拿
20 世纪 80 年代末, 福清掀起跳舞热, 一些单位和商家纷纷开歌舞厅, 人们通过舞会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一般会议和活动之后安排舞会, 一些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跳过舞的人担当教练, 也有请专业选手教。 单位舞厅免费, 对外开放舞厅收费 2 元~5 元, 市民跳舞普及速度很快。 舞种有三步、 四步、 恰恰等, 也有跳
国标舞, 跳舞时有音乐伴唱, 音乐多数是靠录音磁带播放, 且多数是播放李谷一、 董文华、 李双江等演唱的革命老歌。 跳舞成为时尚。 湖北、 四川以及东北三省等地歌女蜂拥福清, 福清夜总会盛况空前, 哄抬捧红歌女逐渐演化为男人间送花篮斗气, 甚至一掷千金, 消费群体主要为企业老板、 公司白领等高收入一族。歌女演唱时有阵容强大乐队伴奏。
20 世纪 90 年代初, 随着影碟机的普及, 新潮的 KTV 休闲方式兴起, 人们去歌舞厅唱歌的热情减退,逐渐转入在 KTV 包厢内自唱自乐, 这种兴致一直保持到 2005 年而热度不减。 KTV 包厢内包括果碟、 酒水消费一般每夜在 200 元~500 元之间。 许多 KTV 备有陪唱歌女, 陪唱费 100 元~200 元。 融城内较红火的
KTV 休闲场所有: 好世界、 梦幻、 阳光、 海洋、 卓越、 多福、 天上人间、 海阔天空等。
20 世纪 90 年代初, 福清第一家桑拿休闲中心在多福大酒店开张, 之后出现推拿店、 足浴店、 淋浴店,属于中高档消费, 先在高档酒店有, 后在社会上普及。 人们酒足饭饱之后, 就想以此缓解压力、 消除疲劳。
二、 美容健身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 烫发、 染发渐趋流行。 老年人把白发染成黑发, 以显年轻。 男青年有把黑发染成黄、 棕等色, 女青年开始烫头发, 原来小辫子变成长波浪, 后人学样纷纷效仿。 20 世纪 90 年代起, 护肤美容成为时尚, 有贴膜、 除皱、 祛斑、 保湿等内容。 随后, 做面部按摩、 做面膜等美容护理成为时尚女性增加个人靓丽指数最佳选择。 与此同时, 各种洗面奶、 洗面液相继登台亮相, 迎合女性爱美之心。 有些美容店还提供修眉、 美甲、 染发、 整形等服务。 有身份或有经济实力男士也加入美容者队伍, 男士美容主要以嫩肤、 祛痘和染发为主。 有些美容店推出会员卡, 定点定期定人做美容。 2000 年, 城区人均美容化妆品支出 46.2 元 (月均 3.85 元)、 美容服务费支出 38.16 元 (月均 3.18 元)。 2001 年, 人体彩绘上市, 有些前卫人士在自己身上添上神秘而美丽图案, 让肌肤变成最贴身的一件靓衫。
2002 年后, 随着社区健身点建设, 越来越多居民融入健身行列, 群众性健身活动迅速展开, 有健身舞、健身操等。 许多实用健身器材逐渐进入百姓家庭, 部分有经济实力人士, 通过办健身卡到健身中心锻炼身体。 一些肥胖者热衷于瘦身, 瘦身方法有药物减肥、 饮食减肥、 运动减肥 3 种。 初期瘦身以药物减肥为主,
药店纷纷将瘦身药、 减肥茶摆上显眼柜台推销; 后来, 人们普遍接受饮食减肥, 少吃饭、 不吃油腻、 多吃蔬菜水果。 2005 年, 城区人均美容化妆品支出 103.71 元、 美容服务费支出 26.38 元。 是年, 运动减肥兴起,一些健身房、 运动房纷纷推出, 通过运动既健身又达到减肥目的, 最受中年人欢迎。
三、 上网泡吧
1993 年后, 茶吧、 酒吧陆续挂牌开张, 凭借清爽环境与高档装修聚集人气, 生意十分红火。 2000 年起, 洋吧开始在融城街头出现, 如上岛咖啡、 青山咖啡、 名典咖啡、 伯爵咖啡等。 忙碌一天的人们, 找几个好友聊聊天、 联络一下感情, 酒吧、 茶吧为他们提供一个休闲场所。 包厢费一般每小时 10 元~15 元; 茶酒费另算, 价格比市面高 1 倍。 消费者可以畅饮畅吃, 还可以打牌、 听音乐, 特别是大热天人气更旺, 在里面可以免费享受空调带来的凉意。
网络技术出现和进步带来 “电子邮件” 和 “及时信息”, 使人们生活更便利。 1996 年, 福清互联网用户有 17 户, 互联网用户都是采用音频线路窄带接入上网。 2000 年, 开放 ADSL “网络快车” 宽带业务 (因特网接入业务); 至 2005 年,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总计 34383 户, 营业性网吧近千家。 网络就以其丰富资讯、 虚拟世界赢得人们青睐, 年轻人以上网冲浪为时尚。 网络游戏出现, 更加成为年轻人上网动力, 流行网络游戏有 CS。
2000 年起, QQ 聊天、 爱情之友网、 情网、 中国游戏中心、 联众世界、 聊天地带、 连连看、 鸡鸡碰、连环爆炸等活动方式逐渐取代 CS。 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后, 网民上网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和网站。 市民可以在网上购物和缴费, 在网上进行股票交易, 上网上银行。 上网对象不仅有年轻人, 中年人和老年人也
喜欢, 他们开始不会打字, 不能与人对话聊天, 只能在网上打牌玩游戏, 后来政府倡导学习上网, 教师、医生、 干部普遍懂得操作电脑, 老年人和妇女上网也越来越多。 学会上网后, 市民可以足不出户与人沟通聊天、 玩牌玩游戏, 和天南海北的人结成朋友, 可以网上购物、 缴费, 进行股票交易等, 网络成为福清人
生活重要内容。
四、 购车旅游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旅游热不断升温, 双休日的短途游, 黄金周的长线游, 各有所爱。 旅游对象已不限于工薪一族, 有居民、 学生, 也有富裕起来的农民, 涉及老、 中、 青、 幼各个层次。 20 世纪 90 年代后, 许多企业老板开始拥有自己轿车, 时多为普通桑塔纳车型。 后随着企业效益好转, 私家车档次不断升级, 甚至把高档车作为身份象征。 一般工薪阶层使用轿车, 多以经济实惠型为主, 价格在 10 万元~20 万元。
常见私车型有本田、 现代、 丰田、 别克、 奥迪、 马自达、 帕萨特、 宝马等 10 多种。 私家车数量上升使自驾游成为福清人追求时尚。 或一家老小出游, 或邀三四个朋友一起外出, 一路观赏景色, 沿途游玩景点。 出游目的地, 一般选择境内, 如石竹山、 黄檗寺、 南少林、 目屿岛、 东关寨、 大化山、 灵石森林公园等地;也有省内游, 一般选择鼓浪屿、 武夷山、 湄洲湾、 玉华洞、 太姥山等地。 往省外游的多数选择在 “五一”“十一” 黄金周期间, 或举家出行, 或单位工会组织出行, 费用交给旅行社, 由旅行社按游客要求的时间、线路、 景点全程代办吃住与参观, 多数游客选择乘坐飞机。 2005 年, 福清城镇居民参观游览人均支出 10.13元, 团体旅游人均支出 154.67 元; 农村居民出外旅游人均支出 1.02 元。 由于福清是著名侨乡, 改革开放后出境旅游持续高温, 2005 年达 43285 人。
五、 饲养宠物
20 世纪 80 年代始, 一些企业老板和养殖户, 为看家护宅饲养狼狗。 20 世纪 90 年代初, 个别居民觉得好玩就购买饲养哈巴狗和波丝猫等。 饲养宠物高潮是在 1996 年以后, 房地产业大发展, 居民住房宽敞, 有条件饲养象征富裕美丽的金龙鱼、 热带鱼、 金鱼和高档犬、 名贵猫。 饲养爱犬, 在宠物饲养中占到 80%以
上。 高档的有牧羊犬、 松狮犬、 沙皮犬、 卷毛犬、 斑点犬、 虎头犬、 贵妇犬等数十种。 饲养趋于人性化,不但在吃、 住方面待遇优越, 甚至对宠物的 “穿衣打扮” 颇费心思, 有的戴上帽子, 装扮成 “绅士”, 有的扎上小辫, 配上花衣, 呈现出 “女性” 靓丽。 有的儿女远离父母, 留下 “空巢老人”, 为了给老人消除孤寂而购宠物给老人饲养。 城区花园中、 街道树荫下每天都能看见遛狗的人, 虽然有些居民对养狗颇有微词,但许多人仍然把饲养宠物作为生活一部分。 除养狗外, 居民养鱼、 养猫、 养鸟的也不在少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二十一篇人民生活/第三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