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滑粉表哥 发表于 2018-9-23 11:45:44

一代名中医俞慎初:福清市海口人的骄傲!



青年俞慎初
俞慎初(1915-2002),男,福建福清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专题研究咨询专家,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福建中医药》编委会副主委,台北中医药研究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协会及美国国际传记学院协会顾问。曾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60余篇,撰写专着20余部,其中《中国医学简史》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中国药学史纲》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三等奖,《俞慎初论医集》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二等奖;医着亦有《虫类药物临床应用》、《闽台医林人物志》等书。曾先后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省优秀人民教师、省名老中医、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在海内外中医界享有盛誉。
俞老出身中医世家,早年从秦伯未习医。193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业学校。曾任《现代医药》月刊主编、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41年上海诚明文学院毕业。建国后,历任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福建中医学院医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农工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从事临床、教学、科研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兼通妇、儿科、中医药学、医史学。曾先后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省优秀人民教师、省名老中医、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中医药专家称号,.1991年国务院为表彰他对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所作的突出贡献,特颁发荣誉证书。在海内外中医界享有盛誉。


俞慎初办的中医杂志
俞慎初,是当代中医临床学家、医史学家、福建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他于1915年11月23日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里美村。其父俞介庵为当时邑之名医,精于内妇儿科,享有盛誉。俞慎初完成初中学业后,便随父研习中医,白天在福清城关裕济中药铺抄方临证;夜间则攻读《内经》《伤寒论》等岐黄经典。1931年春,在其父支持下,时年16岁的俞慎初只身赴当时中国文化经济最繁荣、中西方思想激烈碰撞、中医名师荟萃的上海,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名医秦伯未门下。
导师秦伯未精通诸家医典、尤重《内经》钻研,担任《中医指导录》主编。他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常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勉励学生,并向学生传输爱国爱民思想,支持后学对开展中医科学化、规范化研究,宣传中医悠久历史,注重对医学史的考据。这对俞慎初后来的发展树立了楷模。俞慎初还跟随导师在上海南北广益中医院坐堂应诊,学习临床技能,增长见识,懂得了许多为医为人和悬壶济世的道理。同时,学而致用,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表了《黄疸病理之研究》《精神魂魄之研究》等10余篇文章。
1933年9月,俞慎初毕业后返乡,在福清城关裕济药店、福余药行等坐堂行医,业余担任《中医指导录》《中医世界》《医界春秋》《光华医药杂志》《中医科学》《文医相刊》《国医砥柱月刊》《医药卫生月刊》等刊物特约编辑和特约撰稿员。经过磨炼使他的中医术日益成熟,医疗经验更加丰富,行医名气渐盛,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诊馀锁谈录》《胃病证治之研讨》《脚气概论》《糖尿病证治概论》等。
行医实践加深了俞慎初对我国中医学的热爱与执着,并愿意为它的发展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1933年,俞慎初加入福清国医学社。1934年2月9日,在福清县国医公会第一届监执委选举大会上,他与父亲一道当选为执行委员。1937年2月26日,福清县国医公会举行第二届监执委改选大会,俞慎初及父亲再次当选为执行委员。为进一步团结地方中医师力量,整合与发展医疗队伍,搜集老中医经验、整理中医文献、及时反映全国各地中医现状,俞慎初经反复思量后,与其父商量,决定成立中医学社。为此,他们四处奔走,联合乡里贤达、热爱中医人士,集资创办了“现代医药学社”,并创办了《现代医药》(月刊),担任主编。他在该刊发刊宣言中开宗明义:“以积极行动,唤起整个国医药界之自觉与努力,并以过去之经验,作前进之南针。”“盖学术以理论经验,相辅而成,有经验而无理论,则经验何从实现,有理论而无经验,则理论等于空谈,故欲研究及整理吾国医药,必于二者加之意焉”.又写道“因本社同人鉴于国医药前途之危机,本大无畏之精神,发行月刊,努力宣传,以资号召。”《现代医药》聘焦易堂、陈立夫、谢利恒、陆渊雷、秦伯未、黄竹斋等14人为社董,张赞臣、时逸人、周小农、钱今阳、张泽霖等30余人为特约撰稿员。杂志发行后,周小农、秦伯未、钱增同、宋大仁、宋爱人、陈存仁、时逸人、温敬修等名家都给该刊投稿,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中医刊物。
俞慎初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是一位中医,但不排斥西医西药。早年,他在家乡加入神州国医学社时,通过阅读该社办的《神州医学报》就接触到西医学知识,并产生新鲜感。在他发表的论文中也很详细地介绍了有些疾病的中西生理、病理,并采用的中西医并举的诊疗方法。在他创办的《现代医药》杂志上不仅刊载大量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诊治经验的论文,还积极介绍近代西方医学知识,促进西医在闽省传播。比如,该刊设置了“医药学说”栏目,倡导用中医经典理论解释生理、病理现象和疾病的诊疗,融汇西医学注释中医理论,或在中医诊疗基础上吸纳西医经验,体现了当时中医人对传统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革新的探索和尝试。可惜的是,该刊自1933年创刊,到1937年8月因抗战爆发,经费缺乏而停刊,共出版23期。
由于俞慎初身体力行,传承与发展中医药,绝不退缩地弘扬中医,1934年,年仅19岁的他就受聘为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1940年应上海名医时逸人的邀请,俞慎初担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教授、教务主任,兼任《复兴中医》杂志助理编辑、秘书主任,时年26岁。在上海他从事医学教育工作一直到1943年。此后,俞慎初自沪返回福清,把教育之风也带回家乡。在家乡创办了“私立福清高级职业学校”(后更名“文光中学”,解放后并入“福清一中”),先后担任校董及第二任校长等职,为家乡桑梓教育贡献了力量。在办学之余,他仍致力于中医诊疗。1943年至1949年,先后出任福清县中医师公会理事长、中医学会会长、福建省中医联合会理事等职。1946年参加民国政府“考试院”组织的全国中医师考试,俞慎初名列全国第28名。
新中国成立后,俞慎初到卫生部主办的北京中医进修学校进修。1953年受聘于福建中医进修学校任教学工作,1956年被任命为该校教务主任,并兼任福建省中医药学术研究委员会常委和《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1958年福建中医学院成立后,曾先后承担医史、医经、各家学说及中药等教学工作,并任医史教研室主任。反“右”运动中被错误地打成“右派”,身心蒙受巨大的打击。然而,即使“文革”期间被关在牛棚改造的日子,他依然对中医药保持着一颗火热的心,直至“右派”身份被平反。为了将“文革”期间被眈搁的时间补回来,他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从事教学、临床、科研工作,撰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与着作,其中《中国医学简史》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中国药学史纲》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三等奖,《俞慎初论医集》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二等奖。
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俞慎初,先后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人民教师、省名老中医、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中医药专家称号。1991年国务院为表彰他对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所作的突出贡献,特颁发荣誉证书。此外,在学术领域他还兼任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编委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福建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省医史学会、陈修园学术研究会名誉主委,《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委,福建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医学科评审组成员,福建科技史研究会顾问,台北中医药研究会顾问等职,在海内外中医界享有盛誉。
2002年2月8日,一代名中医俞慎初去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代名中医俞慎初:福清市海口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