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3 14:56:44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六篇服务业/第五章商贸业管理

第五章 商贸业管理
第一节 商贸机构一、 商业局 (总公司)
(一) 内设机构
1989 年, 商业局内设人事、 秘书、 保卫、 教育、 财务、 业务、 审计股, 编制 19 人; 下辖 30 个独立核算企业, 其中: 百货公司 3 家, 五交化公司 7 家, 糖酒公司 7 家, 饮服公司 13 家, 职工 1887 人 (其中在岗 873 人)。
1993 年, 撤消商业局, 成立商业总公司, 由行政机关单位转为事业编制国有企业化管理单位, 内设办公室、 资财部、 开发部、 综合部、 贸易部、 购物商场。
1995 年, 内设办公室、 资财部、 证券部、 食品贸易部、 购物中心。
1998 年, 下辖 10 家国有企业以及商业贸易公司 (集体企业), 有干部职工 1906 人, 离退休 806 人, 遗属供养 160 人。
2005 年, 商业总公司编制 19 人, 下辖东门百货有限公司、 路维斯贸易有限公司、 融纺贸易有限公司、银港机动车贸易有限公司等 4 家参股企业。
(二) 下属企业
市百货公司 1989—1997 年, 公司年均营业额 4000 万元, 年均上交国家税利 300 多万元。 1999 年,批发部 2 家, 以家电批发为主; 零售门市部 3 家, 干部职工 258 人, 经营百货类、 针纺织品类、 文化用品、家电等 500 多种, 年销售额 1509 万元, 上交国家税利 59.4 万元。 2000 年 10 月, 改制为市东门百货有限公司, 国家参股 30%, 国有职工遣散安置。
市糖酒公司 1989 年, 有批发部 1 家、 仓库 2 座、 零售商店 8 家, 主要经营糖酒、 罐头等, 年营业额2839.31 万元, 干部职工 198 人。 2000 年, 营业额 253.2 万元, 干部职工 63 人。 2001 年, 改制为市路维斯贸易有限公司, 国家参股 30%, 国有职工遣散安置。
市纺织品批发公司 1994 年, 从百货公司纺织品批发部分离出来, 营业额 3210.9 万元, 有批发部1 家、仓库 1 座、 门市部 5 家, 干部职工 115 人。 2000 年, 营业额 1861.3 万元, 干部职工 70 人。 2001 年 7 月,改制为市融纺贸易有限公司、 市银港机动车贸易有限公司, 国家参股 30%, 国有职工遣散安置。
市医药公司 1989 年, 独立核算单位 12 个, 年营业额 1224.07 万元, 上交国家税利 51.97 万元, 职工216 人。 2001 年, 独立核算单位 21 个。 融城龙山仓库设有中药、 药品、 中成药 3 个经营部; 医药商店 11个, 其中龙田、 宏路、 渔溪、 东张、 高山、 三山、 海口各设 1 个经营部; 年营业额 8248.4 万元, 干部职工328 人; 7 月, 改制为市华春医药有限公司, 国家控股 50.5%。 2002 年, 营业额 8187.2 万元, 上缴利润63.4 万元, 上缴国家税利 236.68 万元, 职工 318 人。 2003 年, 药品市场放开, 公司经营性亏损。 2005 年 6月, 华春医药公司国家股全部转让出售。
市食品公司 1989 年, 营业额 2412.89 万元, 上缴国家税利 45.54 万元, 干部职工 315 人; 下属单位19 个, 其中融城食品购销站 1 个, 基层乡镇食品收购站 18 个。 2000 年, 营业额 5280 万元, 上缴国家税利305.2 万元。 2001 年, 改制为华裕食品有限公司, 国家控股 60%, 干部职工遣散安置。 2002 年, 国有股全部转让。
市五交化公司 1989 年, 设有批发部 3 家、 仓库 2 座、 零售门市部 6 家, 干部职工 128 人; 1996 年,经营亏损, 公司撤销, 干部职工分流商业系统内各专业公司。
市华侨友谊供应公司 1989 年, 华侨物资商品供应减少, 公司转向主营彩电。 1993 年, 采取 “薄利多售” 办法, 彩电售量额超过 1.1 亿元; 库房面积 3000 平方米, 其中营业面积 2000 平方米, 设有 2 家批发部、 3 家门市部, 有干部职工 123 人。 2000 年, 公司转让撤消, 职工遣散安置。
市饮服公司 1989 年, 下属单位有旅社、 饭店、 冰厂、 照相馆等 12 家, 干部职工 156 人, 营业额354.55 万元, 上交国家税利 9.98 万元, 此后营业额逐年减少。 1999 年, 主要靠场地租赁收入; 2000 年, 公司撤消, 资产转让出售, 职工遣散安置。
市食品厂 1989 年, 主要生产糕点类, 营业额 249.83 万元, 利润 16.79 万元, 上交国家税利 10.76 万元, 干部职工 129 人。 1999 年, 食品厂亏损停产; 2000 年, 机构撤消, 资产拍卖转让, 职工遣散安置。
市商业贸易公司 属福清商业局下属集体企业。 1989 年, 有独立核算单位 75 个, 年营业额 1879.95 万元, 实现利润 11.07 万元, 上交国家税利 36.74 万元, 职工 486 人, 经营百货、 综合类品种 3000 多种。
2000 年, 被市国清贸易公司兼并, 国有职工遣散安置。
市文化用品批发中心 1995 年, 从市百货公司批发部分离出来, 营业额 105.12 万元, 干部职工 20 人。
2000 年, 机构撤消, 资产拍卖转让, 职工遣散安置。
市家电批发有限公司 1996 年, 从市五交化公司分离出来, 销售额 405.7 万元, 上交国家税利 9.53 万元, 干部职工 86 人。 2001 年, 公司撤消, 财产转让。
市蔬菜副食品供应有限公司 1996 年, 从市糖酒公司分离出来, 干部职工 52 人, 下属蔬菜市场 1 座,营业额 71.14 万元, 利润 4.02 万元, 上交国家税利 9.2 万元。 2001 年, 机构撤消, 财产转让, 职工遣散安置。
二、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总社)
(一) 内设机构
1989 年 1 月, 福清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辖 5 家公司、 18 家基层社、 4 家厂站, 代管 11 家合作总店; 10月, 核定事业编制 64 人, 设理事会、 监事会正副主任 5 人, 内设办公室、 人事教育科、 保卫科、 业务科、财计科、 基层工作科、 生产科、 审计科、 检察监察科、 驻榕采购调拨站。
1993 年, 改称福清市供销合作总社, 为集体所有制合作商业, 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市社机关由单一行政管理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 仍代行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 内设办公室、 人事部、财务部、 保卫监察室、 贸易部、 驻榕采购调拨站, 核定事业编制 39 人, 其中主任 1 人、 副主任 3 人。
2005 年, 设办公室及人事保卫、 财务审计、 业务基层、 社有资产管理 4 科; 人员编制由 37 人减至 25人 (只出不进); 领导职数正科 1 人、 副科 3 人。
(二) 下属企业
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主营化肥、 农药、 农膜、 农械、 中小农具。 1989 年, 经营网点 3 个, 占地面积8329.8 平方米, 资金占用 824.91 万元, 自有资金 157.66 万元; 在岗人员 152 人, 商品购进总额 2528.06 万元,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 2808.96 万元。 2002 年 4 月, 企业改制, 79 名干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 发放安置费174.39 万元, 缴给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31 位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 31 万元, 年发放 9 名遗属供养对象救济金 1.61 万元。 2005 年, 经营网点 4 个, 占地面积 6111.58 平方米, 资产总额 1884.8 万元, 所有者权益1512.16 万元; 在岗人员 7 人, 军转干部 3 人; 商品购进总额 1344 万元,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 1410 万元。
市土产日杂公司 主营茶叶、 柴炭、 烟丝、 陶瓷日杂、 烟花爆竹等土特产品及废旧物资回收。 1989 年,经营网点 12 个, 烟丝加工厂 1 家, 占地面积 5000 平方米, 资金占用 87.2 万元, 自有资金 28 万元; 在岗人员 101 人; 商品购进总额 469 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502.5 万元。 1994 年,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烟花爆竹、废旧物资回收停止经营。 2003 年 6 月, 公司改制, 15 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 发放补偿金 33.16 万元, 缴给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59 名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 59 万元, 年发放遗属供养对象 9 人救济金 2 万元, 年上缴离休人员 2 人医疗统筹金 1.5 万元。 2005 年, 经营网点 21 个, 占地面积 2005 平方米, 在岗人员 58 人, 资产总额 414.6 万元, 所有者权益 151.9 万元; 商品购进总额 352 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401 万元。
市果品食杂公司 主营副食品、 干鲜果、 干菜、 调味品。 1989 年, 经营网点 6 个, 渔溪和新厝桂圆收购加工站各 1 家, 占地面积 4276.05 平方米, 资金占用 194.39 万元, 自有资金 61.30 万元; 在岗人员 79 人;商品购进总额 437.2 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559.85 万元。 实行定额管理、 五定一包和租赁经营。 1991 年 5 月,改称市果品食杂公司; 1993 年, 干鲜果、 干菜类商品停止经营。 2003 年, 缴给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33 名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 33 万元, 年上缴离休人员 4 人医疗统筹金 3 万元, 年发放遗属供养对象 3 人救济金0.8 万元。 2005 年, 经营网点 6 个, 占地面积 2120.78 平方米, 资产总额 153.17 万元, 所有者权益 127.23万元; 在岗人员 54 人; 商品购进总额 137.2 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139.9 万元。
市贸易公司 主营工业品、 副食品、 粮食、 饲料。 1989 年, 经营网点 1 个, 占地面积 2500 平方米, 资金占用 27.29 万元, 自有资金 28.24 万元; 在岗人员 68 人; 商品购进总额 595 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640 万元。
实行定额管理、 经营承包责任制。 2003 年 5 月, 企业改制, 32 名干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 发放安置费 77.63万元; 缴给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23 位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 23 万元; 年发放 2 名遗属供养对象救济金 0.35 万元。 2005 年, 经营网点 3 个, 占地面积 2733.23 平方米, 资产总额 53.60 万元, 所有者权益 60.12 万元; 在岗人员 9 人; 商品购进总额 393 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444 万元, 利润总额 6.85 万元, 税金 7.45 万元。
市交电批发公司 1993 年 6 月成立, 人员 8 人, 主营交电。 1998 年, 注册资金增至 437.7 万元。 2002年, 发展 9 家海尔电器连锁专卖店、 1 座东南电器广场、 1 个售后服务中心、 1 个家电配送中心; 员工110人 (其中正式职工 2 人), 资产总额 761.69 万元, 所有者权益 443.74 万元; 商品购进总额 3169.28 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3314.1 万元, 利润总额 12.83 万元, 税金 6.87 万元。 2003 年, 实施企业改制, 1 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 发给安置费 0.16 万元, 1 名职工调离, 企业清盘后注销。
市融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1995 年 12 月成立, 注册资金 20 万元, 主营报废汽车及废旧物资回收, 员工 10 人。 1996—1998 年 2 月, 收购报废车辆 376 辆, 销售额 30.66 万元。 1998 年 3 月—2001 年 5 月, 收购报废车辆 1360 辆, 盈利 16.04 万元。 2004 年 5 月, 公司倒闭。
市供销社振兴贸易公司 主营五金、 交通器材、 家电、 日用百货。 1989 年, 在岗人员 20 人, 商品销售总额 629.6 万元, 利润总额 13.28 万元, 税金 6.25 万元。 1992 年 9 月, 实行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 投标承包目标管理责任制, 年核定帐面利润 1.2 万元, 上缴市社管理费 0.5 万元。 1997年, 仓库发生火灾后偷税漏税, 被税务部门查处罚税后倒闭。
基层供销社 1989 年, 县供销社有音西、 宏路、 阳下、 海口、 城头、 龙田、 江镜、 港头、 三山、 高山、东瀚、 渔溪、 上迳、 新厝、 江阴、 东张、 镜洋、 一都等 18 家基层供销社, 在岗人员 2833 人, 资金占用2923.85 万元, 自有资金 1948.22 万元。 2000 年, 在岗人员 1652 人, 资产总额 5889.12 万元, 所有者权益3478.33 万元。 2001—2003 年, 18 家基层供销社实施企业改制, 变卖部分资产, 安置解除劳动关系人员。
2005 年, 有 18 家基层供销社 (含 2 家托管基层供销社), 在岗人员 118 人, 其中失业返岗人员 104 人, 资产总额 11903.12 万元, 所有者权益 6958.23 万元。
合作总店 (商店) 1989 年, 有高山、 龙田、 海口、 南厝、 宏路、 渔溪、 琯口、 港头、 城头、 桥尾、东张 11 家合作商店。 商店属集体所有制性质, 主营农村商业和服务业, 由各属地基层供销社代管, 商品购销没有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财务没有纳入供销社统计与核算。 1991 年 7 月, 11 家合作商店改称合作总店,体制不变, 仍由基层供销社代管, 人员 143 人, 资产 314.2 万元。 1992 年起, 农村商业全面开放, 个体商业激增, 龙田、 南厝、 宏路、 琯口、 港头、 桥尾、 高山、 东张等 9 家合作总店逐年退出农村市场, 或解体还原为个体商业户, 114 位人员自行安置遣散。 2005 年, 有渔溪、 海口、 城头 3 家合作总店, 人员 29 人,资产 104.3 万元。
代购代销店 1989 年, 18 家基层供销社分设代购代销店 80 家, 代购代销员 84 人。 1990 年, 政府鼓励个体户参与农村商业正当竞争, 基层供销社垄断农村商业市场被彻底打破, 代购代销店逐年自行申领个体营业执照, 到 2001 年福清没有代购代销店。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驻榕采购调拨站 县供销社驻外机构, 县社派驻管理人员 5 人, 22 家企业常驻采购人员 25 人, 站址租赁在福州市台江区。 2001 年, 供销社企业改制, 采购业务锐减。 2002 年 4 月, 采购业务由各企业自行开展, 管理人员撤回市社。
市供销社印刷厂 注册资金 16 万元, 人员 16 人, 主营印刷业。 1992 年 7 月起, 实行两轮全奖全赔经营承包责任制, 年均核定产值 25 万元, 承包费 3.5 万元~0.8 万元。 2003 年企业改制, 7 位人员按安置标准解除劳动关系。 2004 年 7 月, 印刷厂所有设备评估折价卖断给租赁经营者。 2005 年 12 月, 厂房被鉴定为危房, 终止租赁, 企业清盘后注销。
市供销合作总社磷肥厂 1989 年, 占地面积 1.33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1899 平方米, 资金占用 29 万元, 自有资金 25.35 万元; 在岗人员 24 人, 利润总额 3.3 万元。 1994 年 10 月, 以 15 万元购买宏路街两开间店面, 面积 135 平方米, 店面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 年收入 3.6 万元。 2001 年 9 月, 企业改制, 17 名干部职工发放安置费 40.38 万元。
市供销合作总社东张生资站 主营竹木柴炭、 中小农具和驻军部分战备物资。 1989 年, 经营网点 7 个,占地面积 1.74 万平方米, 资金占用 45.9 万元, 自有资金 27.8 万元; 在岗人员 33 人; 商品购进总额 38.6 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42.3 万元, 帐面亏损 4.8 万元。 是年起, 主要收购、 加工竹木类中小农具, 兼营部分农副产品。 1993 年起, 以出租场地为主。 1996 年, 划交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管理。 2000 年, 经营网点 2 个,占地面积 1.33 万平方米, 资产总额 48.7 万元, 所有者权益 22.3 万元; 在岗人员 9 人, 年收入 7 万元, 税金0.5 万元。 2001 年 9 月, 企业改制, 9 个干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 发放安置费 20.46 万元, 缴给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31 位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 35.97 万元。
市供销社招待所 1991 年 5 月成立, 注册资金 161.3 万元, 人员 7 人, 主营旅馆、 饮食服务。 1992 年8 月, 实行全奖全赔经营承包责任制, 3 年核定承包费 13.27 万元。 1995 年 8 月, 承包责任期结束, 企业清算注销, 人员由市社机关收回, 场所租赁至 2000 年 6 月由市政府征用后拆除。
三、 粮食局
1989 年, 福清粮食局下辖 18 家粮站, 拥有县面粉厂、 配合饲料厂、 粮油机械厂, 海口、 龙田、 东张、镜洋粮油加工厂和高山油厂等国营粮食加工厂。
1993 年, 撤销粮食局, 成立粮食经济开发总公司, 下属 18 家粮站全部更名为××粮食经济开发公司。
1997 年, 保留粮食局, 核定行政编制 7 人, 其中副科级 1 人。 内设综合科、 储运科、 行业管理科。
1998 年 11 月, 组建 “粮食经济开发总公司”; 1999 年初, 改为 “粮食收储公司”。
2000 年, 成立粮食机构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2001 年, 成立粮食购销公司、 棋山国家粮食储备仓库、 军粮供应站; 对龙田粮食经济开发公司、 龙田粮油加工厂、 市面粉厂进行股份制改革, 国有资产退出, 鼓励职工以工龄置换股权。
2003 年 6 月, 市粮油贸易公司、 市饲料工业公司职工置换身份下岗分流。
2005 年, 国营粮食企业全民所有制职工 106 人, 占 2000 年在册人员 1019 人的 10.4%。
四、 物资公司
1989 年, 物资公司机构调整、 政企分设, 行使物资经营和物资管理双重职能; 内设办公室、 人秘股、财计股, 下属县生资公司、 再生资源部、 金属公司、 化工仓库和机电门市部; 有职工 60 人、 干部 14 人。
1993 年 12 月 23 日, 改为市物资总公司, 内设办公室、 财计部、 开发部, 下设福清市金属材料公司、建筑材料公司、 机电设备公司、 化轻公司、 物资开发公司、 再生资源利用中心, 人员总数 80 人。 总公司和下属专业公司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主要经营钢材、 水泥、 机器设备、 有机化工产品、 玻璃、 建筑装饰材料、 电线电缆、 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和报废汽车回收业与拆解业、 民爆器材等。

1998 年 11 月, 成立市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 其职能为行业管理、 服务、 协调和监督; 核定事业编制 5人, 财政拨付经费。 2001 年 12 月, 人员总数 71 人。 2002 年, 实行干部聘用制。
2005 年, 在职人员 54 人 (其中干部 12 人、 职工 42 人), 离退休 30 人。 核定编制 9 人, 设总经理 1人、 副总经理 2 人。
五、 烟草专卖局
1989 年, 隶属福州烟草分公司管辖, 具有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企业法人资格。 2004 年 6 月, 更名为福建省烟草公司福州分公司福清营销部, 资产上划到福州分公司, 为分公司下设非法人机构。 2005 年, 员工130 人, 下设办公室、 财务室、 客户服务中心、 专卖办; 客户服务中心下辖卷烟配送中转站和融城、 渔溪、龙田、 高山客户服务部; 专卖办下辖稽查大队和融城、 渔溪、 龙田、 高山 4 个专卖管理所。

第二节 商业管理1989 年, 福清商业局下属国有企业推行经理 (厂长) 目标责任制, 实行 “核定基数, 确保上缴, 超利分成, 欠收扣赔” 制度, 各批发、 零售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2 年, 商业局改为商业总公司, 由行政机关单位转为事业编制国有企业化管理单位, 财政不再拨款; 总公司与其下属公司、 厂, 都是企业法人, 均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1998 年, 国有商业企业改革以 “放小” 为主, 拍卖转让为主, 探索股权式管理国有资产新路子; 采取公司制改造、 拍卖转让、 兼并重组、 股份合作或停业解散等形式, 实行一企一策; 商业总公司与下属企业关系由行政隶属改变为以产权为纽带的纵向控股、 持股产权关系; 商业总公司实行事业编制, 企业管理,
自收自支; 总公司干部员工均按企业化管理, 实行聘任制, 允许和下属企业双向流动, 竞争上岗。 总公司管理职责转为制定商业发展规划, 开展行业政策调研、 市场预测等。
2000 年, 围绕 “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科学管理” 方针对国企体制进行改革: 全面实施产权结构重组, 吸纳企业职工与社会自然人投资入股, 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企业; 建立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理层职权制度。 至 2001 年底, 2 家改为国有控股企业 (医药公司改为华春医药有限公司、 食品公司
改为华裕食品有限公司), 4 家改为国有参股企业 (百货批发公司改为东门百货有限公司、 糖酒公司改为路维斯贸易有限公司、 纺织品批发公司改为融纺贸易有限公司和银港机动车贸易有限公司), 其余 5 家国企(华侨友谊供应公司、 家电批发有限公司、 糖酒公司、 蔬菜副食品供应有限公司、 饮食服务公司、 食品厂)和 1 家集体企业 (商业贸易公司) 退出竞争领域, 职工下岗遣散。 商业总公司变现收回国有资金 1208 万元, 持股和营运存量资产 1907 万元, 接收债权 502 万元, 解除债务 5931 万元。
2001 年, 企业改制全面铺开。 实施产权改革, 职工按工龄置换股权, 职工持股后, 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被拍卖、 兼并或解散企业的职工, 采取一次性遣散安置, 安置费从企业资产转让费中支付。 商业系统11 家国企和 1 家集体企业改制后, 商业系统安置职工、 离退休和遗属 2872 人, 支付安置费 4604 万元。
2002 年, 华裕食品有限公司整体受让国有股和原食品公司资产及债权债务, 国有股退出。
2005 年, 华春医药有限公司公开拍卖转让国有股。 至年底, 市商业总公司所属 12 家企业剩东门百货、路维斯贸易、 融纺贸易和银港机动车贸易等 4 家参股有限公司。

第三节 供销管理1989—1995 年 6 月, 供销系统实施门点承包为主、 租赁经营为辅体制改革, 化肥、 农药、 石油、 煤炭等专营或主营重要生产资料经营网点 (含仓库), 实行 “定额管理”, 即定人员、 定资金、 定销售 (批发额)、 定费用、 定价格、 定进货渠道、 定质量、 定销售地域、 定损耗, 销超奖多损赔; 生活资料经营实行“五定一包”,即定人员、 定资金、 定销售、 定费用、 定主营范围, 包上缴利润, 由经营人员自行开展购销业务; 生活资料经营网点中批发部、 货栈、 农副产品采购站, 实行 “超利分成”, 即核定资金和利润, 按一定比例在企业与承包者之间实行增利分成、 亏损分摊; 饮食、 加工、 服务等行业及边、 小、 微、 亏村级服务网点, 实行“租赁”,即将经营网点设施租给职工, 不给资金或少给有息资金; 没有经营网点安置或职工本人不参与本企业经营承
包, 实行 “自谋职业”, 即酌情提供少许有息资金, 核缴利润, 让其参与社会竞争。
1995 年 7 月—2001 年 6 月, 全面实行职工全员合同制, 减员增效; 企业领导干部由任命制改为选聘制, 签订主任 (经理) 任期目标责任状; 供销系统所属 574 个消费品经营网点全部放开, 实行三年一轮以资财承包为主、 以租赁承包为辅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所有干部职工与企业一把手签订 《劳动合同书》;
提倡民间投资, 逐年收回柜组经营生活资料资金共 2403.19 万元 (其中撤销担保 417 万元); 企业内部资金实行抵押有息借贷使用, 经营责任期结束时, 职工一次性还清全部借款本息, 不得以商品抵还; 职工参与承包按 1000 元∕人缴交风险抵押金, 向外租赁按月租金收抵押金。
2001 年, 供销系统所属企业实施改制, 变卖企业资财予以安置, 除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网点外, 多数经营消费品网点落实租赁经营 (9 月, 磷肥厂、 东张生资站改制, 职工一次性安置后解除劳动关系)。 面对“好又多” “东百” 等多个超市、 商场进驻福清, 供销系统盯住农村市场, 发动企业与职工投入 386 万元对
经营设施进行大规模装修、 改造, 同时引进海尔等企业经营理念, 因地制宜开办电器广场、 连锁专营店、便利店、 专卖店、 自选商场、 小超市 58 家, 开放性、 开架直销型经营网点 62 家, 年均消费品销售额 9537万元。 是年, 音西供销合作社资不抵债, 职工一次性安置后解除劳动关系。
2002—2005 年, 供销系统企业实施行政管理人员定编制、 定职责、 定岗位、 包工资费用和领导干部定指标、 定奖惩、 年终兑现管理措施。
至 2005 年 12 月, 供销系统 27 家企业 1478 个干部职工领取一次性安置补偿费 (累计 3057.35 万元) 后解除劳动关系, 支付 1858 个离退休人员、 5.12 人员 (指 1950 年 5 月 12 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员, 下同)、遗属供养人员、 领取生活费人员费用, 缴纳 1300 个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 注销 6 家企业, 托管2 家基层社, 仅余 127 名干部职工, 农药继续实行专营。

第四节 粮油管理1989 年, 粮油经营实行 “双轨制” (平价与议价并存)。 平价经营实行 “四统一” (统一收购、 统一销售、 统一调拨、 统一库存), 议价粮油实行企业自主经营。 粮食系统各经营网点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集体所有制单位豆制品厂、 面制品厂实行委托加工、 独立核算、 按劳取酬。
1991 年, 国营粮店逐步退出供应市场, 粮食部门实施减员增效、 下岗分流、 资产重组。
1992 年, 国家取消对粮油流通各项补贴, 市取消粮油定购任务, 全面放开粮油经营与收购价格。 12 月26 日撤消市粮食局, 成立市粮食经济开发总公司, 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 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公司不再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暂时保留粮食局印章, 对居民粮籍进行管理。 粮食系统 18 家粮
站和粮油贸易公司、 粮油饲料工业公司改组成 20 家子公司和 1 家国家粮食储备库直属库, 经营范围扩展到粮油食品及其他商品采购、 批发、 经营, 参与房地产及各种实业开发, 开展进出口贸易。 高山油厂、 龙田粮油厂改为股份制企业。
1997 年 12 月, 重新恢复市粮食局, 归财贸办公室管理, 为副科级机构, 行政编制 7 人, 主管粮油商品流通和粮油储备, 保障军队粮油供给, 帮助政府做好居民、 灾区、 水库移民区及贫困、 缺粮地区粮油供应。
2000 年, 成立粮食机构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对全市粮食系统 29 家企业、 1042 名干部职工、 426 名离退休人员以及各企业固定资产、 企业债权债务进行摸底, 确定粮食企业改革模式: 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政策性单位, 保留市国家粮食储备、 粮食购销公司、 市军粮供应站; 实行产权制度改革, 对龙田粮食经济开
发公司、 龙田粮油加工厂、 市面粉厂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 国有资产全部推出, 鼓励职工以工龄置换股权,建立企业法人治理机构; 对经营困难、 无发展前景企业, 实行量化资产, 一次性遣散安置职工。
2001 年 6 月, 福清面粉厂、 配合饲料厂、 粮油机械厂, 海口、 东张、 镜洋粮油加工厂等 6 家国营企业,资产量化, 全员下岗分流。
2004 年, 粮油购销市场化, 粮油价格由市场决定。
2005 年, 全市 18 家粮站停止购销活动。

第五节 建材与能源管理1989 年, 县物资局政企分设、 机构调整, 组建金属、 化建、 机电 3 个组, 各自有仓库、 门市、 车辆,实行购、 销、 储、 运一条龙管理, 单独核算。
1993 年 12 月, 市物资局改为物资总公司, 保留全民所有制、 事业性质、 企业化管理, 总公司和下属各专业公司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并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1994 年 1 月, 物资总公司改革 “国有民营” 经营体制, 实行 “两保五自主”, 即 “保税利、 保上交、 自主经营、 自筹资金、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 实行职工集体承包, 承包后国有性质不变、 隶属关系不变、 职工身份不变、 法人资格不变; 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设立监察室, 对公司及下属各专业公司及承包网点财务进行监督, 对所有承包人签定大宗业务合同予以审核, 合同公章由总公司统一掌管, 规定承包人员与公司所属职工均应依法经营、 照章纳税、 帐簿齐全、 参加集体活动。
至 1995 年上半年, 物资总公司主要承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管理职责, 宣传生产资料市场政策、 法规, 对已建立起来个体经营户和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审核、 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予以清理, 对各类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参训人员 95 人。
1999 年, 总公司下属 6 家专业公司 (金属材料公司、 建筑材料公司、 机电设备公司、 化轻公司、 物资开发公司、 再生资源利用中心), 人数由总公司根据业务量大小、 利润指标、 费用分摊和岗位技术特点确定; 剩余人员实行岗位休养, 按其基本工资 60%发放工资; 鼓励职工自谋职业; 吸收社会人员参股经营或
租赁承包。
2002—2003 年, 实行干部聘用制, 按照公开、 公正、 公平原则, 建立干部竞争和择优录用机制。
2005 年, 物资系统完成改制, 建立 “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现代企业制度。

第六节 专营管理1989 年, 凭证票定量供应的煤炭、 食糖等商品全部放开; 供销系统打破 “采购、 储存、 批发、 零售”经营模式, 实行承包责任制, 电话预约、 送货上门、 集中采购、 连锁经营、 开架直销等服务方式出现; 卷烟批发供应权收归烟草公司, 实行 “专控、 专管、 专卖” 和坐堂开票、 批发经营; 物资总公司主要经营关系国计民生、 基本建设重要物资, 有金属材料、 建筑材料、 机电产品、 化工原料、 农业机械、 再生利用材料等物资。
1989—1992 年 10 月, 农业生产资料商品由供销系统专营, 其他单位与个人均不得插手。 实行供应数量、 品种、 价格、 质量和供应时间 “五公开”, 张榜公告并接受政府和农民监督; 加强内部管理, 严格进货渠道, 把好农资商品质量关和供应价格 (部分优质肥仍由政府下达指标, 价格优惠); 对化肥供应执行不准截留商品 (指标)、 不准走后门、 不准购进伪劣化肥、 不准抬价出售 (当时有平议价两种价格)、 不准售给肥贩或外运, 确保供销社专营农资商品信誉。
1992 年, 农业生产资料商品由供销系统专营改为主营, 允许农业植保站、 土肥站、 农技推广站兼营化肥; 允许化肥生产厂家直接供应农民, 供销社对化肥市场调控能力弱化。 生活资料经营由供销系统各承包经营网点、 柜组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及市场动向自行决定商品购、 销、 存等业务。
1994 年 8 月, 国家规定农业生产资料化肥、 农药、 农膜等要有经营许可证才能经营, 福清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发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许可证 199 份; 查扣非法经营点 16 家, 商品 54.6 吨。
1998 年 11 月, 化肥经营体制实行自主购销、 适度竞争, 建立政府指导下市场价格机制和实行运输优惠价政策, 加强化肥流通管理以制止假冒伪劣化肥进入市场。
2000 年, 供销社医药批发权收归医药公司。
2002 年 10 月, 烟草公司成立物流发展部, 开辟 33 条线路, 负责所有零售户送货任务, 成立融城、 宏路、 龙田、 高山专销部, 负责客户服务; 2003 年, 成立 7 家乡镇卷烟零售连锁店; 2004 年, 连锁店由省烟草公司下属企业海晟实业公司接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六篇服务业/第五章商贸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