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3 14:48:09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六篇服务业/第四章餐宿服务业

第四章 餐宿服务业
第一节 餐 饮 业1989 年, 国营饮食业渐趋弱势, 剩下 11 家全部租赁给个体私营企业经营, 其中: 有糖烟酒公司创办的振兴酒家, 食品公司创办的肉味芬菜馆, 水产公司创办的海味馆, 副食品公司创办的百乐酒厅, 华福公司创办的华福酒家。 集体所有制饮食业剩下 17 家, 其中: 供销社主管的剩下 12 家, 员工 40 人; 个体有证饮
食业增到 475 家, 员工 950 人。 全县饮食业零售额 641 万元, 其中个体私营饮食业零售额 460 万元, 占71.7%。
1992 年, 个体私营经营的中西餐、 快餐、 酒吧、 排档等迅速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打进餐饮业, 市场竞争激烈。 供销系统饮食网点效益下滑, 多数转为个体承包私营。 全市个体有证饮食业 621 家, 员工 1775人。
1995 年, 挂靠国有企业饮食业网点 4 个, 员工 185 人; 挂靠集体企业饮食业网点增到 88 个, 员工1386 人, 其中: 高山供销社与日资合办的 “弘商大酒楼” 开业; “三资” 餐饮企业网点 13 家, 员工 628人; 个体私营联营饮食业网点 3139 个, 员工 10733 人。 全市饮食业零售额 10864.5 万元, 其中中型以上“三资” 餐饮业销售收入 1185.2 万元。
1996 年起, 一批集吃、 住、 会务、 娱乐为一体的宾馆酒店崛起, 融侨、 海洋、 多福、 金鹰、 卓越、 阳光、 长城大酒店相续开业, 挂靠国营、 集体企业饮食业网点逐渐退出。 居民饮食档次不断提高, 地方特色菜肴与川、 粤、 湘、 台等菜系相互交融, 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 是年, 餐饮企业网点 130 个, 员工 2485人; 快餐企业网点 22 个, 员工 135 人; 个体私营联营饮食业网点 3041 个, 员工 6989 人。
1998 年, 全市个体私营联营饮食业网点 2251 个, 员工 8436 人, 产值 49742 万元。
2000 年, 饮食业网点 15648 个, 员工 31317 人, 零售总额 54728 万元。 其中, 个体私营联营饮食业网点 2200 个, 员工 9903 人, 产值 91037 万元。
2001 年起, 餐饮消费导向越来越贴近城乡居民, 重庆火锅城、 内蒙古小肥羊馆、 台湾永和店、 “肯德基” “麦当劳” 等连锁店落户福清, 西南、 西北风味餐饮纷纷登陆, 日本料理、 韩国料理亦紧随跟上; 由港资或台资企业开设的各式休闲餐厅如上岛咖啡、 名典咖啡厅随处可见。 餐饮需求市场形成了 “大众化为
主, 高中低兼顾, 多方位发展” 格局。 全市餐饮业零售总额 60490 万元。
2003 年, 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 14 家, 员工 1898 人, 营业总收入 7.92 亿元 (其中: 私营企业 2 家, 员工 100 人, 营业收入 880.1 万元; 港澳台投资企业 5 家, 员工 1093 人, 营业收入 3877.7 万元; 外商投资企业 2 家, 员工 120 人, 营业收入 1978.3 万元), 限额以下餐饮业 2688 家, 员工 10967 人, 营业收入 70046万元。
2005 年, 限额以上餐饮业 8 家, 营业收入 5489.2 万元。 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 1 家 670.2 万元, 约占12%; 股份有限公司 1 家 278.8 万元, 约占 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 家 1332.1 万元, 约占 24%; 1 家外商投资企业 1253.4 万元, 约占 23%; 私营企业 4 家 1954.7 万元, 约占 36%。 私营企业、 “三资” 企业成为支撑餐饮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限额以下餐饮业 3475 家, 员工 16776 人, 营业收入 86658.6 万元。 餐饮市场消费从原来价格选择为主向价格、 品位、 氛围、 服务和品牌文化等方向转变, 选择性和理性化消费特点明显增强; 顾客从原来求饱的单一需求, 发展为特色餐饮、 休闲餐饮、 便捷餐饮的多种需求; 假日市场消费、婚庆消费、 旅游业经济和会展经济成为福清餐饮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市餐饮业零售总额 78279 万元。 据对全市餐饮企业 2005 年春节、 五一、 国庆黄金周统计, 黄金周营业收入高于平时日均营业收入的 3 倍。

第二节 旅 馆 业1989 年, 全县有旅店 151 家、 职工 346 人。 城区内旅社有福清旅社、 华侨大厦、 龙江大厦、 融城旅社、华福宾馆以及粮食局、 商业局办的招待所等 68 家, 职工 146 人, 房内没有电视、 电话、 单独卫生间, 不提供洗漱用品; 固定床位不足千个。 21 个乡镇有旅店 83 家, 职工 200 名。 接待过夜的外国人 68 人次、 1075人∕天数, 华侨 70 人次、 445 人∕天数, 港澳同胞 235 人次、 2528 人∕天数, 台湾同胞 841 人次、 14388人∕天数。
1992 年, 全市有旅店业 197 家, 员工 488 人 (城区 86 家, 员工 245 人; 镇乡 111 家, 员工 243 人)。
1993 年, 营业收入 1801 万元。 结合旧城改造, 引进侨资 1600 万元, 建成海洋大酒店, 高 23 层, 建筑面积 1.6 万平方米, 内装 2 部电梯, 1997 年投入使用。
1996 年, 拆除华福宾馆, 建成长城大酒店, 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 配有电梯、 中央空调, 设有餐饮部、 宴会厅、 客房部、 美容美发、 KTV 等服务项目。
1997 年, 拆除文化馆, 建成阳光大酒店, 楼高 16 层, 营业面积 1.5 万平方米, 设有餐厅、 客房、 桑拿、 夜总会等休闲娱乐服务设施; 建成三松酒店, 营业面积 3200 平方米, 设有餐饮、 娱乐、 桑拿健身等服务; 在融城西区建成拥有 136 间标准房, 内设中央空调、 国际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集餐饮、 桑拿、 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多福大酒店; 建成拥有 16 层高、 178 间标准房、 3000 平方米绿地、 89 个泊车位以及餐厅、 夜总会、 桑拿、 会议室等设施的金鹰大酒店; 建成占地面积 3.3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2 万多平方米, 拥有贵宾套房、 花园套房、 标准客房共 185 间以及中、 西、 韩、 日餐厅, 设有健身房、 桑拿浴、 按摩室、 英式台球、 室外网球等娱乐项目的四星级融侨大酒店。
1998 年, 全市旅馆业收入 147 万元。 其中: 接待过夜的外国人 2658 人次、 9822 人∕天数, 华侨 153人次、 1220 人∕天数, 港澳同胞 889 人次、 2162 人∕天数, 台湾同胞 2767 人次、 8628 人∕天数。
2000 年, 全市旅馆业收入 3026.5 万元。 其中: 接待过夜的外国人 3546 人次、 10978 人∕天数, 华侨182 人次、 467 人∕天数, 港澳同胞 939 人次、 2372 人∕天数, 台湾同胞 5840 人次、 14470 人∕天数。
2005 年, 星级酒店 9 家, 营业收入 11872.9 万元。 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 2 家, 从业人员 417 人, 营业收入 2556.7 万元, 约占 21.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5 家, 从业人员 1064 人, 营业收入 7733.3 万元, 约占65.1%; 私营企业 2 家, 从业人员 178 人, 营业收入 1582.9 万元, 约占 13.3%。 住宿业以港澳台商投资占的份额最大。

第三节 服 务 业一、 照 相
1989 年, 照相馆 80 家, 分布在城区以及各乡镇, 从业人员 215 人。 其中城区 33 家, 从业人员89 人;乡镇 47 家, 从业人员 123 人。 供销社服务网点 5 个, 以城区大众照相馆规模最大, 其次有美中美、 英姿、玉融、 艺光、 融光等私营照相馆, 能印制彩色照片, 承接各乡镇照相馆彩照加工业务。
1990 年, 照相馆 81 家, 从业人员 212 人。 其中: 城区 31 家, 从业人员 88 人; 乡镇 50 家, 从业人员124 人。
1992 年, 照相馆 112 家, 从业人员 235 人 (城区 48 家, 员工 126 人; 镇乡 64 家, 员工 109 人); 除城关大众照相馆由职工承包经营外, 其他都已转为个体经营; 海口、 龙田、 高山、 渔溪、 东张镇都能全自动冲印彩照。
1993 年起, 日本产彩色全自动照相机在福清普及, 许多照相馆引进快速冲印设备, 30 分钟内可取; 开始兼营婚庆丧葬摄像业务, 每场收取费用 300 元左右。
2000 年起, 照相业务竞争激烈, 各照相馆纷纷推出特约外拍、 彩车迎亲、 婚纱摄影、 光盘刻录、 MTV制作等一条龙服务, 每场收取费用 3000 元~1 万元; 采用日本产数码彩色全自动照相机照相。
2005 年, 各照相馆除延续上年的经营业务外, 兼营进口照相器材、 相机出租业务。
二、 理 发
1989 年, 理发店 355 家, 从业人员 1007 人。 其中: 城区 134 家, 从业人员 304 人; 乡镇 221 家, 从业人员 703 人。 国营、 集体理发店承包到职工个人经营, 供销社系统有 2 家基层社理发店。 理发店服务对象多为男性, 价格 2 元, 发型单一, 基本上是 “小平头” 和 “一边倒”; 女士有特点的是卷发, 烫发工具是“电帽”, 易损伤发质。
1992 年, 理发店 295 家, 从业人员 632 人 (城区 113 家, 员工 287 人; 镇乡 182 家, 员工 345 人), 全市理发店全部转为个体经营。
1993 年起, 发廊 (屋) 很快遍布街头巷尾, 除常规的理发、 洗发、 烫发、 染发外, 增加纹眉、 洗脸、做面膜、 修指甲、 头面部按摩等美容服务, 女性发式造型价格在 50 元~100 元不等, 甚至高达数百元。
2000 年起, 店堂设施高档, 装饰豪华舒适, 一般店堂配有电视、 音响、 空调以及焗油机、 离子喷雾机等设备。
2005 年, 美发美容逐渐取代发廊, 经营业务增添婚宴化妆、 皮肤保养等, 理发师、 美容师被有文化、懂技术、 有修养的年轻人取代。
三、 洗 浴
福清洗浴行业起步较晚、 发展较快。 1995 年, 随着外来人口增多和 “三资企业” 引进, 建成多福大酒店; 1997 年, 先后建成阳光大酒店、 三松酒店、 金鹰大酒店、 融侨大酒店, 全市出现桑拿浴服务业 5 家。
服务项目由单一洗澡, 扩大为洗澡、 搓背、 挖耳、 足浴、 按摩等一条龙服务, 洗浴价格 30—50 元之间。
2000 年起, 增加卓越大酒店、 海洋大酒店、 成龙大酒店 3 家。 期间, 有多家洗浴店管理不善停止营业。
2005 年, 9 家大酒店洗浴业亏损 93.51 万元。
四、 中 介
福清中介业起步于 90 年代中期。 1996 年, 旧城改造, 先后拆迁重建向高街、 较场埔路、 后山顶、 玉斗园、 小桥街、 一拂路、 东门路、 向阳路、 江滨路, 大批商住楼崛起吸引商家和周边群众自发租赁店面, 注册申办中介组织。 是年, 新成立房地产中介机构 13 家, 从业人员 37 人。 随着房地产升温, 无证经营者
(时称 “黑中介”) 不断介入, 套骗中介费案时有发生。 1998 年后, 外来人口涌入福清寻求职业, 中介组织转向务工推介, 每介绍成功一人赚取 30 元~100 元中介费, 介绍项目包括打扫卫生、 雇佣保姆等, 但没形成规模市场。 2000 年起, 许多中介组织兼营出国留学、 婚姻介绍。 2005 年, 全市信息咨询服务业收入 74.2万元。
五、 日用品修理
1989 年, 日用品修理业 760 家, 多由私人小摊经营, 从业人员 992 人。 其中: 城区 106 家, 从业人员139 人; 乡镇 654 家, 从业人员 853 人。 以补鞋, 修配钥匙, 修理钟表、 自行车、 铝制炊具为主。
20 世纪 90 年代起, 修理业向家电、 摩托车、 汽车发展。 1992 年, 工商注册修理企业 924 家, 从业人员 987 人。 其中: 分布在城区 458 家, 从业人员 486 人; 分布在乡镇农村 466 家, 从业人员 501 人。
1995 年起, 许多商店对高档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 冰箱、 洗衣机等实行保修制度, 开设维修服务部或专店, 培训维修技术人员, 应约上门服务。
2005 年, 有大小维修网点近万个, 经营范围小到拉链、 打火机、 台灯、 高压锅等日用小百货, 大到电脑、 钢琴、 汽车、 中央空调等大型机电产品; 技术含量低的修理店逐渐被淘汰, 或萎缩到店租低廉的小巷角落, 或摆个小摊经营; 以高新技术产品为服务对象的维修服务业发展迅速, 大多由经营与修理一条龙服
务的店铺经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六篇服务业/第四章餐宿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