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2 17:20:13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四篇工业/第四章工业管理

第四章 工业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市经济贸易局 1989—1996 年, 福清县 (市) 经济委员会编制 25 人, 内设办公室、 企管财审科、 技术开发科、 人事教育科、 安全科, 统管全市工业企业, 管辖范围覆盖工业、 交通、 邮电、 电力、 盐业等;1997 年, 编制 30 人, 内设办公室、 企管财审科、 规划技改开发科、 人事教育科、 安全科。
2002 年, 撤消经济委员会、 财贸办公室, 组建福清市经济贸易局; 经济技术协作、 对口支援和水电管理职能划归经贸局; 机关行政编制 14 人, 党委机关事业编制 2 人, 工勤事业编制 2 人, 派驻纪检监察人员机关事业编制 1 人。
2005 年, 核定机关行政编制 20 人, 内设办公室、 政工科 (人武部)、 企业改革与管理科、 财贸运行市场流通科、 协作与联络科 (对口支援办)。
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前身是福清县第二轻工业局。 1997 年, 撤局改建福清市二轻工业总公司, 为二轻集体企业主管部门, 与二轻集体工业联社合署办公, 实行 “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 行政编制 6 人, 事业编制 4 人; 内设办公室、 资财科、 企业指导科。
2005 年, 二轻工业总公司更名为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内设办公室、 资财审计科、 企业指导科, 编制16 人。
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987 年 4 月, 由融籍华侨与县政府联手创办融侨开发区, 成立融侨工业开发中心指挥部, 主要负责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1991 年, 设立融侨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定为副处级, 行政编制 20 人。
1992 年, 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更名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不变。
2002 年 8 月, 增设开发区党工委, 与管委会合署办公; 管委会下设办公室、 财政局、 国土规划建设局、党群工作部、 劳动人事局、 经济贸易发展局, 定编 30 人, 其中行政编制 20 人, 机关事业编制 10 人。 2005年机构不变。
福州市元洪投资区管理委员会 1991 年 10 月, 成立福清市元洪投资区指挥部, 负责协调投资区前期技术论证、 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引资服务工作, 接受业主委托, 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下设办公室, 工作人员从各单位抽调。
2002 年 7 月, 更名为福州市元洪投资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增设综合处、 招商服务处、 开发建设处,人员编制 18 人。
2005 年 10 月, 中共福州市委、 福州市政府委托福清市管理元洪投资区, 办公室改为福州市元洪投资区管理委员会, 负责协调管理服务、 招商和开发建设工作; 受福州市授权, 行使项目审批权, 需上报省一级的项目, 实施全过程无偿代办服务。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2001 年 4 月 14 日, 成立福州市工业区 (江阴) 开发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工业区前期筹建工作。
2002 年 4 月, 成立办公室, 归市经贸委管理, 核定机关事业编制 18 人, 工勤人员事业编制 2 人。
2003 年 5 月, 办公室改为福州市政府派出机构, 行使综合管理职能。
2005 年 8 月,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内设机构、 人员编制、 领导职数不变。 江阴工业集中区实行二块牌子、 一套人马管理体制。

第二节 安全管理1989 年, 推广县糖厂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首次将安全生产与经济奖罚挂钩, 建立责任制。 工交系统组织安全生产、 消防大检查 10 次, 整改隐患 20 多条, 举办特殊工种培训 4 期, 402 人参加中、 上层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受教育 1.74 万人次。
1990—1994 年, 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开展 “创安” 合格班组、 “安全生产月” 活动。 1991 年, 开始建立工业生产旬 (日) 报、 月分析、 季调度制度, 取消企业生产计划指标, 考核企业经营实绩必须做到安全与效益并重。
1995 年起, 工业园区实行责任制, 确立区内企业法人代表或企业负责人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总责。
1997 年起, 工业园区所有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联系点, 通过联系点了解全区企业安全生产动向; 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 “冬季百日防火” 活动, 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 坚持每年重大节日、 活动开展检查和重大恶性事故预防检查, 通过 “日常巡查、 专项检查、 举报专查、 重点排查” 等形式开展大检查、 大整治。
2000 年, 全市工交系统安全隐患整改经省、 地市安检组验收达标。
2001 年, 市政府设立创安工作领导小组, 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 逐个企业落实专业安全技术人员; 举办 “安保” 两期, 特训 120 人次, 检查 6 次, 签发整改通知书 23 份。
2002 年, 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对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单位以及隐患企业实行跟踪监督。
2004—2005 年, 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 开展消防 “三合一” 专项整治、 职业病防治以及消防专用水管整治、 整改; 全市工业企业无重大事故, 企业执证生产申报甲证 53 家, 换新证 48 家, 申报乙证 70 家, 换新证 69 家。

第三节 技术管理1989—1993 年, 全市 (县) 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 68 项, 总投资 3948.6 万元。 技改措施: 引进外资改造老企业, 改进原生产工艺、 配方, 添加新设备, 成立技术情报站。 1991 年, 组织岗位技能适应性培训4716 人次; 1992 年, 开展 “一品一项” 技改活动; 1993 年, 啤酒厂等 4 家国有企业投资技改、 开发新项目, 啤酒厂进入福州百强工业企业, 管桩厂名列省科技开发重点项目, 印刷厂、 造纸厂产、 销、 税、 利比增 “两位数”。
1995—1999 年, 市工业企业拓展与外界技术交流空间, 以合作开发或买进专利等形式, 实施科技兴厂。
1997 年, 市工交企业获得福州市 8 项科技进步奖。
2000 年, 技改 12 项, 其中福州市重点项目 8 项, 总投资 3.392 亿元; 2001 年技改 6 项, 总投资12.8 亿元。
2004 年, 在工业园区内扶持高新技术创新企业, 有 14 家企业获得 “高新技术企业” 称号, 230 个项目申报各种专利; 全市技改 23 项, 总投资 23.86 亿元。
2005 年, 28 家工业企业采取 61 项节能技改措施, 投入 1790 万元; 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 41 项, 重点扶持食品、 塑胶、 机械、 化工、 水产、 玻璃、 电子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研发, 推进 “科技兴市”战略实施。

第四节 质量管理1989 年, 福清工业产品质量检查制度主要为 “三检” (个人检、 小组检、 厂检), “三不” (不合标准不入仓、 不合格不出厂、 不合质量不付工资), 注重产品设计、 工艺准备、 制造、 设备维修、 销后服务等环节。
1990—1995 年, 组织开展 “定位、 定员、 定责” “质量、 品种、 效益年” “质量管理年” “质量否定权” 等活动。 矿泉啤酒、 “水仙牌” 竹凉席多次获各类优质产品博览会金奖, 市机械厂、 铁工厂获评福州地区物价、 质量、 计量信得过单位; 有 13 个单位 17 个项目实现创优争先。
1998 年, 提出 “质量立市” 发展战略。 33 家企业通过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 7 家企业产品评为省名牌产品, 4 家企业产品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5 家企业商标评为福州市著名商标, “福耀” 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4 年, 开展 “百城百店无假货” “青年文明号” 一条街和 “3·15” 活动, 全年未发现重大质量问题, 治理 “餐桌污染” 和建设 “食品放心工程” 均以高分通过省、 福州市考评, 有 8 家企业成为省级副食品基地。
2005 年, 倡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奖、 产品质量奖评选活动。 工业园区内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 97家; 评为省级名牌产品 15 家、 中国名牌 1 家, 获得 “驰名商标” 1 家、 “著名商标” 3 家, 获得国家免检产品 1 家; 全市 17 家企业成为福州市副食品基地。

第五节 经营管理1989 年, 成立由县经委、 财政局、 体改办、 科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扭亏增盈领导工作小组, 为企业增加出口创汇和市场竞争能力作出规划和指导。 实现销售利润 3100 万元, 销售收入利润率达 5.25%, 比增2.32%。
1990 年 12 月, 动员部署、 摸底测算、 论证改进承包方式、 规范承包合同, 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将工人工资同企业销售利润挂钩。
1991 年, 3 次出台搞好国企 30 条措施, 推进企业改革, 优化劳动组合。
1992 年,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定额计件工资制; 首次开展国企招商联营经营管理, 两次召开外引内联业务短训会; 实施以销定产方法引导企业扩充销售队伍, 实施销售定额包干责任制,企业自主生产经营决策, 不再下达指标, 只考核经营实绩。 市场销售走出国门。
1999 年, 在市辖 11 家国营企业推广厂务公开, 股份制企业向股东报告上年经营实绩, 提请审定上年利润分配方案与当年经营目标、 计划, 审计当年经营决策。
2000 年, 废除、 修改 11 份规范性文件, 取消 11 个审批事项, 落实 “扶优扶强” 优惠政策, 选荐 52 家企业在技改、 运营调度、 银企合作、 自营出口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2003 年起, 港区口岸查验单位, 普遍实行 5+2 工作制、 24 小时服务模式; 驻江阴海关监管科做到报关、 增税、 查验、 放行一条龙服务; 驻江阴福清边检站执勤业务二科和海事处坚持预报、 检查、 办证一站式服务, 加快通关速度, 改善通关环境。
2005 年, 建立乡镇工业小区, 融合融侨开发区优势, 加快出口加工区申报进度, 积极申办信息产业园、台湾农业园,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企业落地投产, 引导企业建立行业协会, 组织商品交易会, 组织适销对路产品进入中东、 东欧、 非洲、 拉美等国际市场; 鼓励优势企业到国外投资兴业, 畅通出口渠道, 开
辟新经济增长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四篇工业/第四章工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