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2-22 16:59:38

福清市建设志:第七章 侨台外资建设 / 第一节 捐资建设

第七章 侨台外资建设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福清县大办三资企业。先后创建了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洪宽工业村、元载工业村、福耀工业村等。1995年,全市共有三资企业513家,总投资达23.05亿美元。
第一节 捐资建设
离乡背井的旅外乡亲,在侨居地念念不忘故土家园。他们艰苦创业,稍有盈余便慷慨解囊,资助家乡建设公益事业。1952——1958年,捐资330万元;1959——1966年,捐资240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仍有乡侨捐资赠物在家乡兴办各项事业;1979——1995年,捐资家乡各项事业建设达9亿多元,已到位资金达6亿元。
一、建学校
侨办学校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时里美侨胞创办隆中初等小学,民国14年(1925年)改为里美小学。宣统三年(1911年)渔溪侨胞创办渔溪第六区第一小学,民国5年(1916年)改为私立梧瑞小学。
民国时期,华侨兴办了融侨中学、虞阳初级中学、西园小学、梧岗小学、陶民小学、培元小学等,至1949年,侨胞捐资办学金额有9.78万元。
共和国成立后,1950——1978年,华侨捐资总额315.03万元。侨办侨助学校有较大的发展,有华侨中学。江兜华侨中学、瞻阳华侨中学、昌檀中学、江阴中学等,有金印、南山、前亭、阳下等130多所小学。1979年后,随着侨务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侨胞办学的热情更加高涨,竞相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贡献力量。1979——1988年的10年间,侨胞捐资达4255.38万元,是1950——1978年29年中总捐资额的13.5倍。有106个侨胞和华侨团体荣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捐资办学金牌67面和银牌39面,72位侨胞得到福州市人民政府表彰。
“八五”时期,侨胞办学积极性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侨胞捐资达7820万元。其中1995年为2100万元,有33所中小学,共建有教学楼、科技楼、文体楼、办公楼、宿舍楼以及膳厅等,计36幢,总面积达45626平方米。
元洪师范
是以爱国爱乡的侨胞名字命名的省直属的教育基地。(看福清FQLOOK.CN)1986年春季由著名旅外融籍侨领林绍良、林文镜捐资创办。校园占地面积215亩,建筑面积达25310平方米。教学楼、音乐楼、实验楼与5幢教工宿舍楼、3幢学生楼以及膳食厅等错落有致;健身馆和标准化400米体育场以及篮、排、羽毛球场铺陈有序;喷泉假山等因势而设;校园内玉桂花飘香,三角梅浓郁,绿化覆盖面积达90%,一座花园式的校园已基本成雏形。9年来,已为福州地区各县(市)输送了1956名合格小学教师。
省侨兴轻工学校
由侨胞陈子兴于1980年9月捐资320万元创办。1989年后,又捐资兴建学校图书馆和体育中心。至1995年,学校占地380多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电影院、体育中心,师生宿舍等建筑群,设有电工电气、物理、化学、微生物、食品工艺、会计等专业;语音室、计算机房配有先进教学设备。在校学生3000多人,15年来已向社会输送3000多名中等专业人才,已跃居“国家级重点中专”的行列。
福清第一中学侨建楼房
1988年以来,侨胞捐资计670多万元,兴建了元洪楼(学生宿台)、学善楼(图书馆)、功荣明大楼(办公楼)和融侨教学大搂。1995年,为纪念辛亥革命老人郑慨辰创办文光中学(福清一中前身)的功绩,由港胞魏可英和林学甫献建慨尘亭。上书一副对联为“学,甫有成就;可,英才勃发”.
元洪楼系由侨胞林绍良、林文镜捐资130万元,于1991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3830平方米,为7层框架结构,一层为可容千人的学生餐厅,面积900平方米,2——6层为学生宿舍,共79间。可供800名学生住宿。
水泥地面,钢窗。内墙中级粉刷,外墙为丙基酸喷饰。
该楼由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由福清市来宝建筑公司承建。
图书馆,亦称学善楼,为侨胞林学善独资55万元兴建。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为5层框架结构,计14间,一层为阅览厅,二、三层为借书室,四层为书库,五层为展览室。各层地面为水磨石,(看福清FQLOOK.CN)内墙高级刷白,外墙部分为白色丙基酸喷饰,部分饰以棕色条形瓷砖。门窗为铝台金,设旋转形楼梯。由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福清市来宝建筑公司承建,1989年3月竣工。

功荣明楼,由旅日侨胞王建铭、刘友荣、林文明合资1500万日元于1994年8月建成。楼高4层,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大小房间共37间,两侧构建两幢高耸的钟楼,正面门柱包嵌不锈钢,为一座设计巧妙、装璜富丽的办公大楼。
融侨教学楼
由侨胞林绍良、林文镜捐资330万元人民币兴建,1994年5月奠基,1995年1月竣工,建筑面积4850平方米,高4层,有大、中。小教室28问,办公室12间。
福清华侨中学
于1956年7月,在福清华侨子女补习学校的基础上创办。1955——1978年,由华侨捐资35 25万元人民币,建有向阳楼、东风楼、食堂、膳厅、宿舍搂等,建筑面积3787平方米。1979年后,侨胞蔡云辉先生先后捐款300万元,兴建教学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和师生宿舍共8幢,计建筑面积16951平方米。1988年,高山镇西江村侨胞林先生捐建电教楼一座,1470平方米,并赠送电教设备一套,此外,旅居港澳的400多名校友,在香港设立“福清华侨中学旅港校友奖教奖学基金会”,共捐集基金32万元港币,(看福清FQLOOK.CN)另外还捐赠价值12万元的旅行车和其他教学设备,至1995年,校园面积85亩,建筑面积计2.54万平方米。
1995年全校师生员工3000多人,学生中归侨、侨眷占40%左右,各种教学仪器2300多件、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所有教室都装有投影仪、扩音器、快速录音机和高能摄影机等。
虞阳中学
1981——1987年,侨胞陆续捐款200万元,建造教学楼、科学楼、礼堂、图书馆和宿舍楼等,1995年,校园面积140亩,建筑总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华侨捐建的为1 36万平方米)。
东瀚中学
新校舍1989年,旅日侨胞林同春捐资300多万元人民币兴建新校舍。校园依山而建,由11幢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

姚世雄中学
1989年10月,由宏路镇金印村侨胞姚先生捐资300多万元兴建。校园占地50亩。已建成拥有24间教室的教学大楼l幢以及教工宿舍楼、大型膳厅和其他附属设施等,建筑面积4500多平方米。
良镇中学
由侨胞何良镇、何开云父子于1986年12月创办。位于镜洋镇渡兰村西霄自然村。何开云先后捐款200多万元,兴建教学办公综合楼、教师宿舍搂、学生宿舍楼、实验图书综合楼、学生膳厅、灯光球场、田径场等。校园总面积30682平方米,建筑面积7352平方米。没20个初中教学班,教职工90人,学生近1000人。1991年起还设立了“开云奖学金”.
三山中学侨建楼房
自1985——1996年初,由旅日侨胞王建铭独资300万元人民币,分一、二、三期。捐建包括崇兴综合楼、崇兴礼堂、科教楼、崇兴宿舍大楼等系列工程,计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
福清实验小学侨建楼房
1988年。由侨胞林先生捐资55万元港币建幼儿教学搂一幢,建筑面积1540平方米:为3层框架结构,地面均为水磨石,外墙以丙基酸喷饰。由福清设计所设计,福清来宝建筑公司承建。

1995年4月6日,由侨胞林先生和郭先生四兄弟分别捐资140万元和115万元人民币兴建的少儿科技楼和文体活动中心楼竣工。(看福清FQLOOK.CN)少儿科技楼内有大礼堂和电脑、语音、实验、多功能放映、书库、展览、美术、书法等专用室,建筑面积2431.2平方米;文体活动中心楼内有体育场和武术练功、桌球、乒乓球、音乐、舞蹈等专用室,建筑面积1777.56平方米。
西园小学
1984年,华侨张先生、郭先生募集24万元人民币,建一幢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873平方米。1992年9月,侨胞吴先生捐资78万港元兴建的幼儿综合楼——宝筠楼竣工。该楼设计独特,款式别致,占地虽小,但雅致美观,楼高6层,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

虞阳小学
由侨胞郏先生独资捐建。1994年7门4日动工,1995年8月25日竣工,同年9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占地23.8亩,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

实验幼儿园
由华侨任先生捐资21.78万元,于1989年建成一幢5层大楼,建筑面积1897平方米。
二、办医院
福清侨胞兴办卫生事业始于民国37年(1948年)是年创办虞船医院,50——60年代,由侨胞资助的有高山医院东张医院,海口医院、龙田医院、瑁口医院、下曹医院,桥尾医院和坂顶、古泽、前华、南厝、东阁等保健站。
1978年后,侨胞更加热心兴办卫生事业。林氏集团兴建福清医院内,外、中医科及门诊部4幢大楼;许多乡侨还捐建后叶医院、洪宽医院、裕达医院、西江保健院、院西保健院,扩建虞阳医院、东张医院、高山医院及新厝、琯口、江阴、三山、桥尾等卫生院,赠送救护车辆、医疗器械和各种药品,全县31家医疗单位,(看福清FQLOOK.CN)受到侨胞捐助的有17家。1978——1995年,乡侨捐资兴办卫生事业的金额达2883万元。
福清医院
是福清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公办医院。由于侨胞林氏集团对家乡医疗事业的关心,慨然捐资,于1982年建成一幢4层半的外科大楼。建筑面积6294平方米,造价76万元;1984年建成一幢建筑面积为4720平方米的5层内科大楼,投资64万元;1986年又建成一幢5层中医大楼,造价78万元,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1991年12月,林氏集团又捐资于中医大楼前西侧建“元洪门诊楼”,造价260.43万元,系6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042平方米。

虞阳医院
民国37年(1948年)10月,华侨杨奇源等人联合地方人士筹集干谷2500公斤,在渔溪镇租用民房办起“福清华侨莆田圣路加合组医院”.
1950年,改名力福清私立虞阳医院。同年,华侨汇回500美元,补充一些医疗设备。1953年,侨胞捐资6.3万元,建第一幢新楼,建筑面移821平方米。1959年,侨胞又捐资3.5万元,建内科病房,建筑面积558平方米。1960年,新加坡华侨郭可模三兄弟捐资9.75万元,建一幢1200平方米的外科、产科大楼1964年,侨胞捐资6.5万元,建2座宿舍楼,建筑面积928平方米。
1980——1988年,侨胞邱文椿先生等人及福华理事会先后捐资计人民币118.6万元,建造院舍面积8500平方米。
1994年后,50多名侨胞认捐120多万元,为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和添置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1995年,全院占地40.5亩,建筑总面积14289平方米。

高山医院
1954年冬,由高山镇旅外侨胞筹建,1956年8月竣工,1987年,侨胞林先生捐资37万元,修建住院部275l平方米。全院建筑面积计7267平方米。
东张医院
1957年5月,侨胞周维帧、倪朝珠、汤学奇和陈承顺等输捐港币30万元,筹建东张医院。1958年8月1日。建成院舍838平方米。1962年,侨胞陈氏兄弟又捐资4万元,建一幢2层门诊楼,建筑面积432平方米。
1981年,侨胞陈承铭、陈承顺兄弟又捐资16万元,建宿舍偻一座,面移1900平方米。(看福清FQLOOK.CN)1984年,陈氏兄弟又捐资美化医院环境,兴建杨梅公西和铭顺鱼池假山。1986年,侨胞柳金灶捐赠人民币4.2万元,扩建门诊楼250平方米。全院占地20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海口医院
原为海口卫生所,1959年改为海口医院。1960年。华侨林先生等捐赠港币30万元,建成一幢新院舍,1963年改为侨办医院,1979年后,侨胞先后捐资47万元建造院舍。全院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
龙田医院
1985年,龙田侨胞施先生捐输10万日元和22万港元,修建住院楼2000平方米。
乡镇卫生院
1982——1988年,渔溪、上迳、江镜、新厝、江兜、琯口、后叶、西江、洪宽等卫生院,分别由侨胞捐资建造院舍,计投资123万元,总建筑面积为8465方米。
三、修桥铺路
(一)道路
民国20年(1931年)华侨林民文捐资修建苏}}j至渔溪I.5公里石路。民国24年(1935年),侨胞戴祥滋独资改建县城吉云路。共和国成立后,旅外侨胞更踊跃为家乡修桥铺路而慷慨解囊。
1965年新厝乡风迹村侨胞捐资1万多元。修建内恩迹毛东方红水库的公路,全长7公里。
1983年,海口镇侨胞捐建方块石街道o.5公里。高山镇侨胞捐建长1公里的方块石街道。
1980—1984年,海口镇牛宅村侨胞林先生捐资9.5万元,修建自牛宅至海口,长3公里、宽4.5米的方块石路面;新厝乡侨胞集资17.97万元修建新厝、江兜。双屿之间的自然村路,总长3.4公里;东张镇和城头乡侨胞分别捐资修建东张镇街道块石路面400米、城头乡街道块石路面500米。
1984年,松潭村侨胞周先生将母丧所收赙仪折台人民币1.28万无悉数汇交家乡,建造一条“念慈路”,用方打铺成,长320米,宽2.5米,其中包括4、石桥2座、涵洞17个。
据14个乡镇统计,1956——1984年。华侨共捐资146.9万元。计修筑乡镇道路2.4公
里、行政村道路46 8公里,自然村道路35 3公里。
1987年,沙埔乡下洋村侨胞魏先生捐资3万元,修建村道;高山镇西江村侨胞林先生捐资7万元修建村道5000米。
1988年,海口镇牛宅村侨胞林先生捐资20万元修建海口至县城的公路;宏路镇金印村侨胞姚先生捐款2I.2万元,修建水泥路面的村道3条;高山镇洋门村侨胞陈先生捐资2万元,修村路3公里;(看福清FQLOOK.CN)东张镇道桥村侨胞赖先生捐资4.3万元,建造一条“克志路”,长700米;港头乡后卓村侨胞薛先生捐资10万元,修建自三山乡至陈库村公路l条,长6公里。同年,海口华侨两位林先生捐资250万元,改建由前屿至海口长10公里路段,要求达3级公路标准,于1990年完成 为表彰华侨爱国热忱。把这一条路段改名为元华路。旅外乡亲郭先生叔侄2人,捐资65万元,于渔溪镇联华村修建1条长3250米,宽6.5米的水泥路,于1992年9月竣工,为纪念其先人,定名为桂钟路,1995年,侨胞叉投资7000万元,扩建元华路,扩建后的路基宽度控制线为56米,其中水泥路面宽36米。
(二)桥梁
民国25年(1936年)冬,侨胞戴祥滋捐资5000多银元,在县城北门可洛溪上建造可洛桥。全长58米,宽2.45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956年,渔溪镇侨丰村华侨林先生,独资捐建陈白桥,位于后郑至香城公路的后郑溪上,长22.8米,宽4.1米,4个桥孔,钢筋混凝土结构。另一华侨林先生捐建一座位于下坝溪上石拱桥,长宽均为5米。
1980年5月,阳下乡后垄村侨胞吴先生捐输港币11万元,在通往阳下的村道上建一座长45.4米、宽5米的4孔打拱桥。

1985年底,凤迹村翁先生捐资5万元,在下盘溪上建一个两孔、跨径20米、宽5米、长55.9米的石拱桥,使东村与西村之间变为通途。
1989年10月18日,倪松大桥举行建成庆典。该桥由旅外侨胞周先生兄弟资助。福清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集资兴建。桥长75米,宽4.5米,总造价38.66万元。建成后,方便了龙江两岸的倪埔、松潭村的交通。尤其使倪埔村人民解除了千百年来渡江耕作之苦。

海口镇牛宅村旅外乡贤林先生捐资1200万,于海口镇塔下至青屿之间建一座大桥,总长654米、宽12米,其中主车道9米,两边行人道各宽1.5米,由福建省炎通规划设计院设计,福建省第二公路公司施工。(看福清FQLOOK.CN)1992年5月动工,1994年12月建成。这条大桥的建成,把福清元洪投资区与龙高半岛连接起来,并成为江阴下垄码头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为表彰林先生爱国爱乡的热忱,以其父名讳,定名为元载大桥。综自1984——1995年,侨胞捐建各级道路和桥梁,共耗资约3000多万元。
四、兴办文化福利事业
侨胞兴办文化福利事业始于50年代。渔溪镇侨胞首先兴建渔溪影剧院。并在虞阳中学开辟体育场。此外,华侨还捐资兴建里美、下里、沙埔、南门(港头乡)礼堂。
1961——1966年,侨胞捐建牛宅、玉塘、下里、梧岗、里美、金印等村的影剧院。
1981年6月,由侨胞捐资兴建的全县最大的福清华侨影剧院落成。至1992年,侨胞捐建县华侨图书馆、华侨电视台、老干部活动中心、元洪青少年宫、渔溪文化中心、蒜岭科技文化中,山、高山文化中心、海口文化中心以及蒜岭、洪宽、江兜、北林、苏珏j、后洋、前华、前卫、玉誊、谢塘、莆头、新楼、宏路、西江、瞻阳、芦华等10多鹰影剧院或戏剧舞台,大大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同时,许多乡村旅外乡亲,先后捐资在家乡兴建敬老院。据融城、渔溪、上迳、新厝、宏路、阳下、东张、镜洋、龙田、港头、江镜,高lJl、沙埔,城头等15个乡镇统计,有24个村由侨胞兴建敬老院,计捐款1870万元,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
此外,侨胞先后捐资为东张镇、牛圪村、溪头村、蒜岭村、镜洋乡东升村、宏路镇南峰村等建立自来水厂,总投资为247.7万元。同时,高山镇西江、北琏、前乇、门头。洋门等村,渔溪镇前亭村,宏路镇金印村、南峰村、周店村,海口镇牛宅村,阳下镇溪头村,新厝镇蒜岭村,镜洋乡东升村,港头乡后叶村,上迳乡梧冈付等地侨胞,分别捐资为家乡装上电灯,计人民币182万元。


华侨图书馆1988年5月,由印尼泗水玉融公会捐款65万元,建造4层图书馆一幢,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170平方米。元洪青少年宫位于城区北环路,由海内外乡亲联台捐建,于1992年落成。(看福清FQLOOK.CN)建筑面积2153平方米,宫内设多功能厅、电脑操作室、培训中心、影视厅,卡拉OK演唱厅、阅览厅以及琴,棋、书、画、生物标本观赏、天文气象观测等活动室。老干部活动中心位于城区北环路,由侨胞林学善先生捐资110万元港币兴建,占地为2211平方米,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388平方米,外墙系丙基酸喷涂,地面为水磨行,内设有昔拉OK厅。舞厅。棋牌室、乒乓球室、桌球室等。渔溪文化中心原名渔溪文化站。1980年后,利用侨资兴建一个多用游艺场,面积2200平方米,有1320个观众席。1987年,侨胞捐资24万元,兴建文化中心主楼,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港头敬老院占地5.6亩,由院民楼、食堂和沿街店面3部分组成。院民楼是一座2层半带圆形的建筑,第一层和第二层各有8间卧室,1个卫生间,一个活动大厅,第三层有4间卧室、1个卫生间。由印尼侨胞捐资20万元港币,镇社会福利基金投入40万元建成。1995年12月17日,16位老人住进了院民楼。其中年龄最大91岁,最小65岁。五、兴建公用堂馆1962年,侨胞捐资86万元,兴建福清侨联大厦。1981年后,随着侨务政策的贯彻落实,福清县各乡镇侨胞踊跃捐输,先后在渔溪、上迢、新厝、东张、镜洋、融城、宏路、龙田、港头、江镜、高山、三山、东瀚、沙埔、海口等乡镇以及江兜村修建侨联大厦,总投资6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为纪念祖籍福涛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兴建了林则徐纪念祠。福清侨联大厦位于福清市人民政府西侧,由旅外侨胞于1962年底捐资86万元建成。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由福建省第六建筑公司承建,1965年竣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建设志:第七章 侨台外资建设 / 第一节 捐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