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2 16:34:31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四篇工业/第一章企业所有制

第十四篇 工 业
1989 年, 全县 5339 家工业企业进入转换经营机制、 调整经营结构的改革开放时期, 许多企业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落实多种经营责任制; 全县工业总产值 8.38 亿元, 从业人员 3.44 万人。
1992 年, “融侨” 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清工业逐渐移位工业园区, 向集聚发展靠拢。 海外乡亲纷纷在祖籍地兴办工业村, 带动广大乡亲脱贫致富。 龙田、 镜洋、 上迳、 渔溪等镇政府整合土地,开辟工业小区, 引进 “三资” 企业, 兴办乡镇企业。 至 2002 年, 全市形成以 “两区” (融侨开发区、 元洪投资区) “一岛” (江阴半岛) 为龙头, 以福厦、 福北、 大真公路沿线为走廊, 以各工业村、 乡镇 (街)工业园区为辐射点的多层次、 全方位、 宽领域工业发展格局, 初步形成电子、 塑胶、 食品、 机械、 汽车玻璃、 医药六大支柱行业; 培育出 50 多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307 家规模以上企业; 全市工业总产值418.15 亿元, 其中规模企业产值 253.57 亿元, 规模以下企业产值 164.58 亿元。
2005 年, 全市工业总产值 576.95 亿元, 其中: 规模企业产值 510.84 亿元, 规模企业从业人员 8.87 万人, 规模以下企业产值 66.11 亿元; 有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29 家, 13 家企业分别在新加坡、 美国等国以及中国上海、 香港等地上市。

第一章 企业所有制
第一节 国有企业1989 年, 全县有 38 家国有企业, 职工 6855 人, 总产值 22364.9 万元 (按当年价计算, 下同),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 83897.6 万元的 26.65%。 其中: 省属企业 4 家, 产值 5935.9 万元; 福州市属企业 3 家, 产值2187.5 万元; 县属企业 31 家, 产值 14241.5 万元。 县成立扭亏增盈工作领导小组, 扭亏 2 家, 亏损额下降为 42 万元; 县经委所属 15 家国有企业有 8 家实现利润比增 20%, 19 种主要工业产品减产 11 种。
1991 年, 全市开展 “质量·品种·效益年” 活动, 出台搞好国企 30 条措施, 实现总产值 22411 万元。 全市国有企业缩减为 34 家。 其中: 省属企业 4 家, 产值 6259 万元; 福州市属企业 2 家, 产值 3729 万元; 县属企业 28 家, 产值 12423 万元。
1992 年, 市政府制定 《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市属国有工厂调整重组方案》, 根据市场需求, 分类指导, 扶优汰劣, 推进产业、 产品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福清糖厂停产, 迁址镜洋工业区开发管桩新产品; 福清罐头厂移交侨商经营。 全市国有企业缩减为 29 家, 总产值 25953 万元。 其中: 省属企业 2 家, 产值 12922 万元; 福州市属企业 1 家, 产值 761 万元; 县属企业 26 家, 产值 12270 万元。
1993 年, 国有工业企业深化劳动、 人事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定额计件工资制。 合成氨厂试行国有民营, 第一食品厂嫁接外资; 全市国有企业缩减为 23 家, 总产值 41807.1 万元, 职工 4715 人。
1994 年, 国企啤酒厂扩建年产规模达万吨和电力总站一起入列全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300 强, 跻身省、市明星企业行列, 第二食品厂停产关闭; 全市国有企业缩减为 19 家, 固定资产 12196.2 万元, 资本金10686.2 万元, 职工 4165 人, 总产值 49076.2 万元。
1995 年, 有 26 家国有工业企业, 总产值 37788.2 万元, 占全市当年工业总产值 1228799.7 万元的3.075%。
1996—1998 年, 造纸厂、 机械厂、 汽车运输公司、 轻工机械厂、 钢铁厂、 印刷厂、 啤酒厂、 木器厂改组为股份制。 1998 年, 有规模以上 (年产值超 500 万元, 下同) 国有企业 6 家, 职工 1231 人, 产值 6619.4万元。
2000 年, 有电力公司、 自来水公司等 4 家国有企业, 职工 429 人, 总产值 4399.9 万元。 国资参股企业闽龙机械公司和广达机械公司合并, 水泥制品公司引进民资改组为股份制, 合成氨厂关闭。 至此, 国有资本依法有序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 通过转让国有股权, 得以盘活变现。
2001—2003 年, 4 家国有企业有 3 家亏损, 产值分别为 3914.3 万元、 2991.9 万元、 3195.5 万元。
2005 年, 4 家国有企业有 1 家亏损, 总产值 9763.3 万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5108476.1 万元的 0.19%;固定资产 7078.2 万元, 职工 626 人。

第二节 集体企业1989 年, 全县集体企业 610 家, 总产值 21198.5 万元, 产品覆盖食品、 塑料制品、 服装皮革加工、 汽配等行业。 其中, 县属企业 45 家, 产值 6970.9 万元; 镇属企业 4 家, 产值 111.1 万元; 乡办企业 98 家,产值 6965.2 万元; 村办企业 463 家, 产值 7151.3 万元。
1990 年, 集体企业减至 548 家, 总产值 24700.2 万元。 其中: 县属企业 44 家, 产值 9144.5 万元; 镇属企业 7 家, 产值 142 万元; 乡办企业 100 家, 产值 5804.7 万元; 村办企业 397 家, 产值 9609 万元。
1991—1993 年, 基本上没有再兴办乡镇以上集体企业, 原有的部分集体企业经过改革, 成为个体民营企业或联营企业, 集体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逐年减少。 1991 年, 乡镇以上集体企业 155家, 总产值 20722 万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142580 万元的 14.53%, 下降为 1993 年乡镇以上集体企业 125
家, 总产值 27131.2 万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461051.4 万元的 5.88%, 下降 8.65 个百分点。
1994 年, 推行政企分开、 劳动合同制, 部分国营企业下放, 私营企业嫁接外资, 乡镇以上集体企业增至 154 家, 产值增至 41806.5 万元, 比 1989 年增长 1.97 倍; 固定资产 13064.6 万元, 资本金 11910 万元,职工 8764 人; 二轻皮塑厂生产的牛津背包获轻工部出口创汇银质奖; 村办集体企业 416 家, 产值 50594.6万元, 比 1989 年增长 6.07 倍。
1995 年, 乡镇以上集体企业 192 家, 产值 42630.9 万元; 村办集体企业 448 家, 产值 57995 万元。
1996 年, 乡镇以上集体企业减至 151 家, 产值 59315.3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7487.3 万元。 其中: 市属企业 30 家, 产值 14569.4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2812.9 万元; 乡镇属企业 121 家, 产值 44745.9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4674.4 万元; 村办集体企业 469 家, 产值 105308 万元。
1997 年, 随着工业体制改革, 部分国有企业改为集体企业。 全市乡镇以上集体企业 122 家, 产值38190.8 亿元。 其中: 省属集体企业 4 家, 产值 642.8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66.1 万元; 市属集体企业 31 家,产值 9615.6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1936.5 万元; 镇属集体企业 87 家, 产值 27932.4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7872.4 万元; 村办集体企业 493 家, 产值 215242 万元。
1998 年, 规模以上集体企业 13 家, 产值 23914.6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6103.9 万元。
2000 年, 集体工业企业 426 家, 产值 30.78 亿元, 其中: 规模以上集体企业 9 家, 职工 966 人, 产值19151.9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3967.6 万元。 8 月, 二轻铁工厂 (主要产品为保险柜、 铁质公文橱) 亏损停产关闭, 该厂址进行房地产开发。
2001 年, 制定 《二轻集体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改制亏损、 小型企业。 全市有规模以上集体企业 10 家(其中亏损 2 家), 产值 28929.7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37431 万元。
2002—2004 年, 规模以上集体企业产值分别为 46380.2 万元、 51085.7 万元、 33490.8 万元。
至 2005 年, 二轻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有: 凯凯合成革有限公司、 良友箱柜有限公司、 冠荣纸箱包装有限公司、 龙泰机械有限公司 4 家; 实行企业拍卖一次性安置职工的有: 二轻供销公司、 铁工厂、 江阴综合厂、 红旗铁器厂、 缝纫皮件厂、 工艺美术厂 6 家; 二轻工贸总公司和无线电厂依法破产; 闽运公司兼并
市集体企业交通运输公司。 有规模以上集体企业 5 家, 产值 15483 万元, 出口交货值 1493.4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2014.3 万元, 职工 498 人。

第三节 私营企业1989 年, 全县有农村个体私营企业 3317 家, 年产值 5920.2 万元; 农村合作私营企业 1189 家, 年产值10377 万元。 这些企业全部集中在村或村以下农户家庭, 少数个体私营企业为取得合法身份而挂靠乡镇,主要从事鞋帽、 服装、 五金、 工艺美术、 印刷、 家具、 造纸、 火柴、 食品、 茶叶等生产。
1990—1992 年, 村以下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由 1035 家增至 3000 家, 产值由 2392 万元增至 9560 万元,年均增长 99.91%, 个体独资成为农民走致富之路的首选; 村以下农村合作私营企业由 3635 家减至 1100家, 产值由 5903 万元增至 13500 万元, 年均增长 42.90%。
1993 年, 全市有村以下个体私营或合作私营企业 4982 家, 总产值 97318.3 万元。 首次发展乡以上私营企业 2 家, 职工 50 人, 总产值 116.8 万元。
1994—1996 年, 乡以上私营企业产值由 1189.3 万元增至 1374.2 万元; 村及村以下私营企业由 2482 家增至 4929 家, 产值由 17.45 亿元增至 37.58 亿元。
1997 年, 有乡以上私营企业 4 家, 职工 156 人, 完成产值 1305 万元, 完成出口交货总值 200 万元; 村及村以下农村个体私营企业 3316 家, 产值 214008 万元; 农村合作私营企业 3473 家, 产值 331487 万元。
1998 年, 有城镇个体私营企业 492 家, 产值 56365 万元; 农村个体私营企业 5687 家, 产值 781470 万元。 出现规模以上私营独资企业 1 家, 产值 958.2 万元; 私营合伙企业 1 家, 产值 652.7 万元。
2000 年, 个体私营企业 4239 家, 产值 389133 万元; 合作私营企业 1875 家, 产值 704777.4 万元。
2003 年, 私营企业发展升温,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51 家, 实现产值 20.49 亿元, 职工 5371 人。 至此,私营个体工业超过集体工业, 确立福清工业第二创收大户地位。
2005 年, 规模以上私营个体工业企业 64 家, 产值 20.7 亿元, 出口交货值 57411 万元。

第四节 联营企业1992 年, 福清出现首家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产值 1030 万元。
1993 年, 联营企业 4 家, 职工 539 人, 产值 3137.2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667.6 万元, 资本金 844 万元。
其中持有国有资本 107.1 万元、 法人资本 735.2 万元、 个人资本 17 万元。
1994—1996 年, 联营企业产值由 3212.5 万元减至 1385 万元。
1997 年, 联营企业 3 家, 产值 4074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1368.8 万元。
1998 年, 规模以上联营企业 3 家。 其中: 国有联营企业 1 家, 产值 37939.3 万元;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2 家, 产值 2539.4 万元。
2000 年, 联营企业 4 家, 完成产值 48007.1 万元。 其中: 规模以上国有联营企业 1 家, 职工 644 人,产值 43440.3 万元;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2 家, 职工 192 人, 产值 3866.8 万元, 出口交货值 1834.2 万元。
2001 年, 规模以上国有联营企业 1 家, 产值 42812.9 万元;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2 家, 产值 3712.1 万元, 出口交货值 2038.4 万元。
2002—2004 年, 规模以上联营企业产值分别为 51517.7 万元、 60168.5 万元、 68303.3 万元, 年均增长15.14%。
2005 年, 规模以上联营企业 3 家, 完成产值 84964.4 万元。 其中: 规模以上国有联营企业 1 家, 职工624 人, 产值 80347.8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33168.3 万元, 持有国有资本 2910.8 万元、 法人资本 11083.8 万元;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2 家, 职工 159 人, 产值 4965.1 万元, 出口交货值 989.7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870.5 万元, 持有国有资本 300 万元、 集体资本 411 万元、 法人资本 180.5 万元。

第五节 股份制企业随着 “国企” 改革逐步推进, 以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
1993 年, 福清改制 2 家股份制企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1 家; 资本金 11848.2 万元, 其中: 国有 780 万元、法人 5054.7 万元、 个人 3089.2 万元、 外商 2924.3 万元; 年总产值 22038.8 万元, 缴纳所得税 430 万元; 员工 774 人。 1994 年总产值 31102.6 万元; 1995 年总产值下降至 8817.7 万元。
1996 年, 增加 6 家外商控股企业, 全市 8 家股份制企业资本金 7082.4 万元; 总产值 20531.5 万元, 缴纳所得税 296.4 万元、 增值税 348.9 万元; 员工 1041 人。
1997 年, 市经委下发 《关于加强股份制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通知》, 并向企业派出国有股权代表参加董事会和监事会, 组建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公司, 联手规范联营、 股份合作制企业运作。 全市股份制企业 10家, 资本金 26160.5 万元, 其中: 国有 16852.7 万元、 集体 7517.1 万元、 外商 1790.7 万元; 年总产值 55485万元。
1998 年, 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 40 家。 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 39 家, 完成产值 373214.9 万元, 出口交货总值 138551.9 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 1 家, 完成产值 9134.1 万元。
1999 年, 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 45 家。 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 42 家, 完成产值 37.2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18.32 亿元; 股份有限公司 3 家, 完成产值 6.12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4.785 亿元。
2000 年, 国有工交企业全数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 全市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 49 家, 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 48 家, 完成产值 35.1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17.117 亿元; 股份有限公司 1 家, 完成产值 7025.5 万元。
2001—2003 年, 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由 57 家增至 96 家, 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由 56 家增至 94 家, 总产值由 38.964 亿元增至 44.842 亿元, 年均增长 7.28%, 出口交货总值由 17.74 亿元增至 24.756 亿元, 年均增长 18.13%; 股份有限公司由 1 家增至 2 家, 总产值由 6769.8 万元增至 98688.2 万元。
2005 年, 股份制工业企业 149 家, 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 138 家, 完成产值 80.678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32.95 亿元; 股份有限公司 11 家, 完成产值 29.68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1.73 亿元。 138 家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总计 21.67057 亿元, 其中: 国有 2734.2 万元、 集体 1714.3 万元、 法人 63713.7 万元、 个人 74820 万元、“港澳台” 47395.8 万元、 外商 26327.7 万元; 11 家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总计 14.06134 亿元, 其中国有 2000万元、 法人 74002.7 万元、 个人 19051.1 万元、 “港澳台” 38151.2 万元、 外商 7408.4 万元。 有 13 家批准上市。 其中: 1992 年 8 月, 永德信集团公司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 1993 年 6 月, 福耀玻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9 年 10 月, 冠捷电子有限公司在香港、 新加坡上市; 2000 年 1 月, 福建天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境内资本市场; 2000—2005 年, 福建福强精密印刷线路板有限公司、 福旺金属制品、 福清制药、 福建隆裕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齐翔食品有限公司、 福建缔邦实业有限公司、 元升轻工等在中国香港上市; 2005 年, 福建亚通塑胶有限公司与宇信电子在新加坡和美国上市。

第六节 “三资” 企业1989 年, 福清工业内联外引, 外商投资和 “港澳台” 投资企业崭露头角。 全县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 19 家, 总产值 2.373 亿元,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 8.389 亿元的 28.29%, 超过国营企业 1.64 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涉及制糖、 服装、 鞋帽、 机械、 家具、 食品、 电信设备等行业。
1990 年, 引进外资改造老企业, 全市有 “三资” 企业 22 家, 产值 3.69 亿元。 二轻无线电厂与港商合资建成和多福制衣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 662 万元, 其中外资 553 万元。
1993 年, 有外商投资企业 53 家、 港澳台投资企业 55 家, 总产值 26.95 亿元; 由 “国企” 参股“三资”企业有新亚食品有限公司、 新型建材公司等数十家。
1995 年, “三资” 企业增至 197 家, 产值 80.77 亿元。 “三资” 企业呈快速增长态势, 3 年年均增长99.85%。
1998 年, 规模以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21 家, 完成产值 30.36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21.76 亿元; “港澳台” 商独资经营企业 69 家, 完成产值 72.54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47.58 亿元; 港或澳、 台合作经营企业 1家, 完成产值 3150 万元; “港澳台” 合资经营企业 21 家, 完成产值 27.76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10.35 亿元;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0 家, 完成产值 8.32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3.29 亿元。
2000 年, “三资” 企业 191 家, 总产值 190.47 亿元。 其中: 规模以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29 家, 职工8815 人, 完成产值 29.7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23.77 亿元; “港澳台” 商独资经营企业 63 家, 职工 24594人, 完成产值 126.4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81.93 亿元; 港或澳、 台合作经营企业 1 家, 职工 150 人, 完成产值 3150 万元; “港澳台” 合资经营企业 25 家, 职工 6019 人, 完成产值 23.95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14.03亿元;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0 家, 职工 1975 人, 完成产值 8.49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2.57 亿元。
2001 年, 规模以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完成产值 23.6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10.08 亿元; “港澳台” 商独资经营企业完成产值 130.71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86.89 亿元; “港澳台” 合资经营企业完成产值 23.54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15.53 亿元;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完成产值 11.68 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1.83 亿元。
2002—2005 年, 规模以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由 32 家增至 55 家, 产值由 25.89 亿元增至 41.51 亿元, 年均增长 15.08%; “港澳台” 商独资经营企业由 65 家增至 77 家, 产值由 162.67 亿元增至 346.14 亿元, 年均增长 28.20%; “港澳台” 合资经营企业 28 家, 产值由 24.3 亿元增至 32.226 亿元, 年均增长 8.2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由 13 家增至 16 家, 产值由 15.22 亿元减至 12.91 亿元。
2005 年, 规模以上 “三资” 企业 182 家, 产值 466.63 亿元, 出口交货值 325.1 亿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四篇工业/第一章企业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