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2-22 16:18:33

福清市志1988版:卷十三 乡镇企业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一节 生产管理
乡镇企业自创办以来,始终是自找原料、自筹生产和自谋销路。1975年,面对买方市场,企业生产按照“供——产——销”的程序进行。

1980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市场商品日益增多。1982年,国家确定国民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凡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允许企业自产自销。1983年,企业讲究产品质量,了解市场情况,以产品销售为第一位,经营活动出现“销——供——产”的新情况。企业原来的采购人员又兼推销与了解市场供销的信息。

一、技术装备

1982年以前,乡镇企业基本上处于设备简陋、生产简单的状况。1982年后,开始投资基建,扩大再生产。1984年,进入智力开发,重视技术,培训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其后通过生产咨询、专项科研、转让技术、引进设备、专家指导等措施,促使乡镇企业生产的发展。

1986年,永生服装厂向上海聘请服装工艺师3人,指导设计、生产,增加品种花色,提高产品档次,产出服装从内销转向外销,进入国际市场,年产值从200万元递增到1000多万元。

1987年,耀华玻璃厂,从芬兰引进烘弯夹层玻璃生产线,并邀请芬兰专家来厂指导、培训。还由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派出12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组,帮助维修。

1988年,乡镇企业仅智力投资1项达30多万元,用于挖潜更新资金就有350多万元。是年,开发引进的新产品有无烟无纸低微型电光炮、甲兑素、砂炮、1631洗涤活性剂、保安器、电子元件,还有塑料弹性空心牙签获得专利权。从1985~1988年,乡镇企业聘用科技人员和熟练技工达1200多人。

全县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从1980年2258万元,至1985年增为4845万元,增长1倍多,1988年达1.02亿元。县内已出现现代化设计的厂房,精、大、稀机床和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配套等设施。


注:以乡、村二级工业企业,1988年实际拥有列入。

二、横向联合

1980年,社队企业之间开始横向联合办厂。是年,有6家联办企业,从业人员共120人,年产值39万元。1984年,改为乡镇企业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联合体不断出现。1986年,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后,联合形式更为多样,从原来接受城市工业扩散加工,进到组建企业实体,有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联合办厂。1988年,有乡村联合企业162个,从业人员3211人。其中,与国营企业联合的2个,与城镇集体企业联合的144个,与“三资”企业联合的7个,乡镇企业之间联合的7个,与其他企业联合的2个。按联合的形式,属于资金联合的有14户,属于技术、产销联合的有148户。是年,仅横向联合项目达24项。龙田镇龙东皮革厂与上海3516厂开展横向联合,引进皮革生产线一条及资金300万元,年创产值332万元。

1988年,星桥电感元件厂与福日电视机厂经济技术联合,自我配套,扩大生产规模,共创办5个分厂,建成冲件单间和胶带厂等。福清多福制衣厂,与省外贸部门协作,成为省出口服装生产定点厂,年产值达1098万元。

三、工业产值

乡镇企业采取“以销定产”的方针,生产适销的商品。镜洋乡叶腊石粉厂,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进行加工,获得不断发展。渔溪镇的乡村企业,善于利用工厂边角料,生产各种小商品应市。龙田镇、音西乡的茶厂,利用本省的茉莉花,为省外加工精制茶。城头乡星桥电感元件厂,依靠科技协作,生产新型的电感元件。龙田镇的农用塑料厂,生产价廉物美、深受农民喜爱的塑料直式粪桶。全县各机砖厂、纺织厂、缝纫厂、食品制造厂等,俱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业。

乡办、村办两级工业企业,1988年工业产值1.4亿元。其中有,400万元的造纸等4个行业,700万元的建材等4个行业,2000万元的食品、电子等2个行业。在具体企业中,已涌现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的星桥电感元件厂和龙田精制茶厂2户;200万元以上的周店鞋帽厂、海口龙江塑料厂、龙田第一毛线厂、赤坑塑料厂、渔溪双挡饲料厂、高山融林塑料厂、阳下洪宽纸厂等10户;100万元以上的有一都造纸厂、上张饲料厂、龙东皮革厂、后面农塑厂、江阴化工厂、鸿兴羽绒厂、海口石料场、海口塑料厂、东张茶厂、三山陶瓷厂等18户。


注:①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②1985年以前,按大类行业进行统计。

第二节 销售
乡镇企业商品流通领域,主要依靠供销人员携带产品样品、说明书、合同,上门到用户单位推销产品,通过巩固老主顾,发展新主顾,扩大销售网络。1981年后,各乡镇增设门市部、服务部等网点,拓宽产品销路。需要向外销售的食品、饮料、加工的农副产品等,采取组织联销的办法,打通销路。1988年后,重视产品宣传,推销新产品。福清金神化工公司生产的无磷洗衣粉,通过电视广告,产品日益畅销。融星日用化工厂,生产的金墨、银墨、特效油墨加剂,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把新产品具有不拉毛、不掉粉、不堆墨的特点广泛宣传,得到用户的信任,并获得北京中国印刷公司的支持,产品推销各大中城市。每年参加各种产品展销会、交流会等,大量推销。出口产品,绝大部分通过外贸部门组织外销。

乡镇企业总收入,1980年仅6400万元,至1985年增为2.56亿元,1988年再增为46.05亿元。分行业情况,工业企业始终占居第一位,建筑企业第二位,商业、交通运输业居第三位。

1988年,乡镇企业销售及服务收入,按地区分布,近亿元的有龙田镇,4000~5000万元的有海口等3个乡镇,2000~3000万元的有渔溪等10个乡镇,不及400万元的仅一都、南岭2个乡。


注:①服务及其他企业,含于商业企业中;②乡镇企业,含联户、个体户在内。


第三节 管理体制
一、劳动不计报酬

1958年,人民公社实行公社一级所有制,公社企业的经营项目、人员安排、资金调动,均集中在公社管委会,工厂生产经营、依靠行政命令,社员“吃饭不要钱”,劳动不计报酬。

二、评工记分,统一结算,回队分配

1960年,实行公社、大队两级管理,大队企业利润同农业收入进行统一分配。1962年,公社体制调整为三级核算,实行在厂劳动,评工记分,统一结算,回队分配的办法。企业利润,除提留部分作扩大再生产外,其余返回生产队。

三、按件计资或工资加奖励

1961年以后,乡镇企业比照二轻系统制度,对工业企业,采取“定额管理,按件计资”,对交通服务企业,采取固定工资加奖励等办法。企业实现的利润,大部留作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一部分上交人民公社。

四、经济承包责任制

1982年,开始经济承包责任制试点,只限以厂长、经理为主的集体承包,承包期一年。

1983年,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由集体承包(厂长负责,重奖重罚)、小组合股承包或个人承包,但都以内部职工为限。承包期仍为一年,无递增比例。

1985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标,经济指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建立内部职工担保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承包期扩为1~3年,有适当递增比例。

五、股份制和租赁制

1988年,推行股份制,促使企业所有人员更为关心企业。仍采取公开投标,延长承包期,完善承包指标,实行产值、收入、税金、上交利润、质量、安全、企业折旧、提留再生产资金等全面考核指标。对小型、微利企业,采取租赁制,增强企业管理意识。对亏损企业,采取拍卖,一次解决。承包期增为3~5年,有递增比例;对生产周期比较长的,采取长期承包,使企业稳步增长。

第四节 财务管理
一、投资管理

1984年,乡镇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改变原来只靠社队投资和银行贷款,出现群策群力、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主要措施是,企业内部集资,对出资的职工,付给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以资带劳,招收新职工,要求每人带入企业一定的资金;向社会集资,由办厂人转向亲友筹集资金;发动农民向企业投资入股,年终享受企业盈利分红;工资储蓄,企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经征得职工同意,缓发工资,或以工资充作储蓄金;由联户办企业,以后发展为股份制企业;与城市工商企业合资联营等;个别企业(江阴电子厂)经批准发行定额债券。由于集资方式多样,搞活了经济,企业对投资管理方面,设有专人、专户负责管理。信誉高的企业,还得到银行、信用社的支持,给予定期的贷款。

同年8月,福清县人民政府制定《引进侨资优惠办法》共8条,对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来县投资兴办各种企事业和开发性生产,在税收、用地、运输费用、申请开业、办理劳务出口等手续方面,均给予优惠或优先办理。对引进侨资、先进技术设备、“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以及介绍劳务出口等方面积极牵线搭桥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金;根据引进项目规模,使用单位可优先安排引进有功人员的子女或亲属1~3名为合同工等。

二、固定资产管理

50年代,社队企业固定资产较为简陋。60年代,固定资产设备有所改善,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积累及历年提取的折旧进行更新改造。社队农业企业和支农的集体工业,得到国家扶持资金的援助,逐步改善生产设备。1980年以后,特别是1985年后大量投建,有了大项的固定资产购置,主要来自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以招股集资为主,引进资金为次,并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及主管部门下拨资金等,得以迅速发展。至1988年末,全县乡村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1.03亿元。其中,乡办企业0.56亿元,村办企业0.46亿元。分行业有,农业企业0.27亿元(其中,村办企业0.17亿元),工业企业1.01亿元(其中,村办仅14万元)。乡镇固定资产,建立统一的管理卡片,采取单项折旧法,一年可提折旧基金1000万元,用于更新改造。1988年,新投资固定资产共41项,其中新建28项、扩建7项、技改6项,投资总额2189万元,年终完成投资额1844万元。

三、流动资金管理

乡村企业家底较薄,至1988年底,自有流动资金共3730万元。其中,乡办1752万元,村办197万元。按行业分类,农业企业585万元,工业企业2078万元,建筑企业743万元,其他企业324万元。企业拥有流动资金为储备、生产、成品、结算等各项资金所必需,不足时只有向银行贷款。1988年,银行贷款总额达3876万元,年付利息385万元。年末占用流动资金4863万元,其中乡办企业4002万元、村办企业861万元。

四、专用基金管理

乡镇企业专用基金主要有三大项。(一)更新发展基金,来自固定资产的折旧,一年约有1000万元,用在固定资产重置更新,改变以往陈旧状态;(二)福利基金,按职工工资总额,提取7.5%的基金,用在职工医药费及生活特殊困难补助,一年约有600万元,集体企业的职工福利,基本上得到改善;(三)奖励金,从企业利润留成中提取,奖给超额劳动和有贡献的职工。以产量、质量、利润作为考核标准,激励职工积极性。

五、利润分配

乡镇企业利润呈现逐年增长,1979年纯利润649万元,1980年为737万元,1984年增为1591万元,1985年再增为1723万元,至1988年达5365万元。

企业利润分配,1985年以前,曾出现用于消费及职工福利过多,用于企业积累方面偏少。1986年11月,贯彻国家经委和农牧渔业部《关于乡镇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若干意见》,对税收利润留给企业部分应不少于60%;企业和净利润,应大部分用于增加发展基金,少部分用于增加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是年,福清乡村两级企业纯利润为2098万元,其中上交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利润共991万元,企业留利共1107万元。企业留利中,用作扩大再生产基金810万元,用于集体福利基金117万元,用于教育事业费32万元。

第五节 管理机构
乡镇企业户多、面广,行政管理机构成立较晚。1950年,实行按地区管理,委托当地基层供销社代管农村个体手工业。

1955年12月,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成立,改由该社管理。1959年4月,县工业局成立,手工业联合社并入工业局,改由该局管理。

1961年9月,恢复县手工业联合社,乡镇企业及手工业组织,仍归联合社管理,并成立企业供销公司,帮助推销产品。1966年以后,处在“文化大革命”10年期间,机构变动频繁,管理松弛。

1978年7月,县人民公社企业局成立。从此,才全面管理社队企业。1980年12月,改称福清县社队企业管理局。1984年5月,改称福清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局内编制11人。全县21个乡镇政府,均设有乡镇企业办公室,对所属企业进行人事、财务等全面考核管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十三 乡镇企业 / 第四章 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