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22 16:09:35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二篇渔业/第四章水产品加工

第四章 水产品加工经营
第一节 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历史悠久。 古代, 渔民用盐渍腌制鱼虾干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渔区渔获物部分卖给鱼行 (鱼霸), 少量加工鱼干。 民间沿用 “一把刀一把盐” 加工方法, 加工小杂鱼和带鱼、 墨鱼、 鱿鱼等, 腌制、 盐干、 熟干 3 种传统方法, 仍然是福清水产品加工主要手段。 1989—2005 年, 引进国外先进设
备、 技术, 开发新产品, 进行深度加工。
一、 加工企业
1992—1994 年, 全市水产品加工业共投入 6.3 亿元资金, 其中创办烤鳗厂 10 家。
1995 年, 福清进一步发挥台、 侨优势, 引进外资、 设备、 人才、 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 以烤鳗加工为龙头, 带动多种水产品加工业发展。
1997 年, 全市上规模、 上档次、 上水平水产品加工企业 15 家, 产品覆盖烤鳗、 花蛤、 文蛤、 螺旋藻、章鱼、 虾等 10 多种品种。
进入 21 世纪, 福清对虾加工业迅速崛起, 与烤鳗业并驾齐驱, 成为全市水产品加工业新支柱产业。
2003—2004 年总投资 3 亿多元, 新增对虾加工企业 5 家, 年产值达 12 亿元。
2005 年, 水产品加工产量 92490 吨, 产值 28.6 亿元, 全市上规模、 上档次、 上水平水产品加工企业 35家, 加工产品以烤鳗、 对虾、 贝类、 藻类为主, 产品 90%出口日本、 美国、 韩国及欧洲各国。
二、 保 鲜
1989 年之前, 福清渔民船上渔获物保贮多以盐渍为主。 在海上保鲜期限为 3-4 天, 保存鱼类质量较好; 之后, 陆上水产品采用冷贮保鲜技术。
1989 年后, 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 随之出现冷库建设热潮。
1998 年, 建成水产冷库 45 座, 冷藏能力 1 万吨/次, 冻结 370 吨/日, 制冰 127 吨/日。
2005 年, 冷库增加到 59 座, 冷藏能力 10620 吨/次, 冻结 770 吨/日, 制冰 148 吨/日。 全市冷冻水产品41995 吨, 产值 43045 万元。
三、 腌 制
1989 年之前, 福清水产品以腌干加工为主, 将渔获物用食盐腌制于楻 (桶)、 缸或腌鱼池中, 腌制时间视品种与季节而定, 腌渍完成后取出晒干或运销各地。 特色加工产品有咸海水鳗、 咸带鱼、 咸鳓鱼、 咸三角鱼等。 沿海各地均有生产, 其加工流程如下: 原料→洗涤→剖割→腌渍→脱盐→晒干→包装。 随着制冰
业发展, 冰冻保鲜增多, 腌制品减少。
1990—2005 年, 福清基本不再生产腌制鱼类产品。
四、 干 制
(一) 紫菜加工
1989 年, 全市有紫菜加工厂 6 家, 拥有日本全自动生产线 8 条、 江苏启东半自动生产线 5 条, 年加工紫菜饼 27 吨, 产值 63 万元。
2001 年, 海兴公司 “坛紫菜” 获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2005 年, 全市大小紫菜加工厂 30 多家, 年加工紫菜 1200 吨, 产值 3600 万元, 产品主要有圆形菜饼、方形菜饼、 烤熟菜片和袋装调味冲泡等系列。
(二) 烤 鳗
烤鳗原料为鳗鲡, 主要品种有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 烤鳗生产工艺流程是: 活鳗→进厂→吊水→选别→剖鳗→清洗→白烧→过蒸机→蒲烧→冷冻→包装→冷存。
1989 年, 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利用国外烤鳗加工设备 (1984 年引进), 在宏路外贸冷冻厂建立全国第一条烤鳗生产线, 年产烤鳗 100 多吨, 产值近 1000 万元, 产品主要出口日本。
1990 年, 福清开始从日本、 德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引进烤鳗生产线。
1994 年, 烤鳗厂 10 家, 产量 6795 吨, 产值 15.1 亿元。
2001 年, 烤鳗厂发展为 13 家 15 条生产线, 产量 22604 吨, 产值 15.4 亿元, 出口创汇 1.93 亿美元。 福清烤鳗产量约占全国 45%, 占日本市场份额 38%, 为全国最大烤鳗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2002—2005 年, 受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影响, 药残问题成为制约烤鳗业发展瓶颈。
2005 年, 烤鳗产量减少到 10191 吨, 产值 10.6 亿元, 出口创汇 1.25 亿美元。
(三) 贝类净化
1998 年, 隆裕公司从龙海县和三山大扁垦区购买鲜活花蛤和文蛤, 开始贝类净化小包装加工, 出口美国近 100 吨。
2005 年, 有贝类净化加工 2 家, 产量 3012 吨, 产值 6873 万元。
(四) 章鱼烧
1996 年, 福清龙威公司开发、 选用章鱼与调味品、 蔬菜调合经烤制而成, 产品全部出口日本。
2005 年, 东威公司也从事章鱼烧加工出口日本。
(五) 熟干品
以新鲜小型鱼、 贝、 虾等为原料经炊煮熟后进行干燥的制品, 如熟蛏干、 蛎干、 虾仁等是福清传统优质特色产品。
五、 冷 冻
有大冻片、 小冻片、 冷冻小包装、 条冻 4 种。 大冻片有 10、 15、 20 公斤规格冻盘, 优点是理鱼快、 易脱盘; 但是结冻时间长, 保存时间短, 解冻难, 损耗率高。 1989 年后, 为适应市场需要, 对高中档小型水产品, 加工成 0.5、 1、 2.5 公斤小冻片规格冻品, 常见有冻鱿鱼、 冻对虾、 冻梭子蟹、 冻带鱼、 冻大黄鱼、冻鲳鱼、 冻罗非鱼等。
2005 年, 全市冷冻加工水产品 38455 吨 (其中小包装 9170 吨), 产值 112903 万元。
(一) 对 虾
20 世纪 80-90 年代, 对虾加工落后, 多数由冷冻厂直接冷冻, 少量去壳加工成虾仁后上市。
2001 年, 龙威公司和谊华公司两家企业加工对虾, 年产量数百吨。
2003 年上半年, 龙威公司优化股东组成结构, 投资创办福清市东威水产实业有限公司; 东威公司坐落于龙田工业区, 占地面积 6.13 万平方米 (92 亩), 拥有 1.12 万平方米标准化加工厂房, 建有 5000 吨冷库 1座。 年产对虾 7000 吨, 产值 2.8 亿元。 下半年, 朝辉公司投产。
2004 年, 谊华公司、 华盛公司新厂相继投产, 加工原料主要来源于广东、 广西等地南美白对虾,加工品种有凤尾虾、 蝴蝶虾、 面包虾等数十种系列产品, 产品主要出口美国、 加拿大、 日本、 韩国、英国等。
2005 年, 全市拥有对虾加工企业 5 家 28 条生产线, 年产量 2.1 万吨 (占全省 90%以上), 产值 8.6 亿元, 出口创汇近 1 亿美元。
(二) 罗非鱼
20 世纪 90 年代福清才出现罗非鱼加工, 主要厂家有福铭公司和谊华公司, 主要产品有条冻罗非鱼和罗非鱼片。 条冻罗非鱼生产工艺流程: 活鱼→进厂→选别→去血→去鳞片→去内脏→清洗→冷冻→包装→冷存; 罗非鱼片生产工艺流程: 活鱼→进厂→选别→去血→去鳞片→去内脏→清洗→切片→冷冻→包装→
冷存。
2005 年, 加工罗非鱼 1900 吨, 产值 3562 万元。

附 录:
水产品加工辅助业助剂添加剂加工 水产品助剂和添加剂生产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主要产品是琼胶。 琼胶是从红藻中提纯的藻胶, 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医药和生物工程等许多领域。 江阴和沙埔各有 1 家冷冻厂, 用末水紫菜或紫菜加工下脚料做原料提取琼胶。 琼胶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碱处理→水浸泡→酸处理→漂白→提胶→过滤→冷凝→冻结→融化离心脱水→干燥→粉碎→过筛→检验→包装。
1997 年, 琼胶产量 40 吨, 产值 75 万元。
1998 年, 停止琼胶加工生产。
螺旋藻制品加工 以纯螺旋藻干粉为原料制成的螺旋藻胶囊、 片剂是一种较为理想保健食品。 1995 年,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首家在福清加工生产螺旋藻制品, 产量 150 吨, 产值 1200 万元。 2005 年, 全市螺旋藻产量 580 吨, 产值 3400 万元。
鱼饲料加工 福清传统养鱼使用天然小杂鱼饵料、 青饲料以及麸糠、 花生饼、 豆饼等初级加工饲料。
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
1989 年, 共有饲料厂 11 家 (其中: 对虾饲料厂 10 家), 年加工饲料 2283 吨。
20 世纪 90 年代初, 随着对虾养殖业萧条, 饲料加工萎缩。 1993 年, 加工饲料仅 980 吨, 产值 150 万元。
1994 年, 随着养殖业兴起, 鳗鱼配合饲料加工出现高峰, 饲料产量 12200 吨, 产值 10500 万元。
1996 年, 为养鳗业发展鼎盛时期, 饲料产量达 39659 吨, 产值 28013 万元; 之后, 养鳗业逐步下滑,2000 年饲料产量下降到 25035 吨, 产值 15179 万元。
2001 年, 养鳗业进入新一轮发展, 饲料加工业再度兴起。 天马饲料公司, 年产量 2 万多吨, 产值 1.6亿元。
2005 年, 饲料加工企业 24 家, 产量 44553 吨, 产值 3 亿多元。

第二节 水产品经营一、 经营市场
1989 年前, 渔行、 渔贩是水产品经营者, 高山、 龙田、 海口等地是水产品主要集散地, 渔区除坐商外,还有小摊小贩, 肩挑贩卖者。 人民政府曾取缔渔牙行。 水产品购销统一由国营水产供销公司负责, 实行统一收购, 按计划供应。 1989—2005 年, 水产品交易全部放开, 价格随行就市, 国营、 集体、 私营商贩通过市场自由竞争。

第三节 经营企业市水产供销公司 1989 年, 称县水产供销公司, 全民所有制供销企业; 1991 年 5 月, 更名为市水产供销公司, 各镇设有水产购销站、 水产冷冻厂。 1993 年, 继续实行横向经营、 内部承包; 2005 年, 职工 203人。
市渔业经营管理站 1989 年, 称县渔业经营管理站 (1979 年成立), 编制 3 人; 1991 年 5 月, 更名为市渔业经营管理站。 2005 年, 编制 2 人。

第四节 流通渠道1989 年以前, 水产品主要通过交易市场、 商贩进行流通, 流通渠道较为狭窄、 单一。
1995 年, 江镜镇恒昌水产养殖场两次向韩国出口鲈鱼 20 吨, 鲈鱼苗 40 万尾, 出口成交额 600 万元。
1997 年, 信芳食品有限公司派出 10 多个推销组, 将该厂试生产的烤鳗推销到全国 10 多个专营超市。
1998 年, 隆裕公司贝类净化小包装出口美国。
2000 年后, 贸旺公司通过南青屿台轮停泊点, 每年组织冰鲜经济鱼类 2000 多吨销往台湾, 对台贸易额超亿元。 融江公司、 理雄公司蛏、 蛤、 蛎、 贻贝等贝类产品运到福州水产批发市场销售, 年交易量达 14000吨。
2005 年, 全市鳗鱼、 罗非鱼、 鲈鱼、 真鲷、 美国红鱼、 烤鳗、 对虾等数十种水产鲜活及加工产品, 通过专业市场、 超市、 出口等渠道上市流通, 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日本、 美国、 韩国等国家和欧盟、 中国台湾等地, 初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依托, 以生鲜超市为基础, 以对外贸易为主导的水产品流通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版):第十二篇渔业/第四章水产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