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2-21 15:28:59

福清市志1988版:卷十二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规划

卷十二 城乡建设
福清自设县之始,就在融城建县署。之后,朝代几经更迭,但县署驻地不变。1988年,县城——融城镇常住人口47652人,交通方便,工商业繁荣,文教卫生体育设施较齐全,是福清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唐、宋之后,一些集镇也相继兴起。至民国34年(1945年),全县设有玉融(即城关镇,现称融城镇)、海口、龙田、高山、渔溪、东张等6个镇。1984年,又在福厦公路沿线上的宏路,建立宏路镇。这些集镇总占地面积虽不及10平方公里,但已拥有占全县总人数10%以上的人口。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快了城乡建设的速度。共和国成立前的城区,7街36巷,泥路狭窄,坎坷不平。30多年来,经过几次整治,路面铺上混凝土或块石,光洁平坦。1980年后,新建长680米东门街,并扩建小桥街,道旁遍植绿树。

城区居民也改善了居住条件,新建住宅面积大幅度增加,建筑结构亦有很大变化,楼房林立,高大敞亮。各集镇、乡村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自1979~1986年的8年间,除群众自筹资金建房外,全县基建投资达1.27亿元,为“文化大革命”10年间基建投资额的6倍。1988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6850万元,为“文化大革命”10年间总投资的3倍多;全县私人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68.8万平方米;各个集体单位亦大量新建住房,城乡面貌逐步改观。

随着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筑队伍亦日益壮大。1988年全县拥有建筑工程公司28个(其中县直属3个建筑安装企业,乡、镇20个,其他5个),土石方工程公司21个,总计从事建筑业的职工达10万人。同时,建筑机械设备也日益增多,从而提高建筑能力和建筑质量,并加快了城乡建设的速度。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88年,全县28个建筑公司共完成产值6273.75万元,加上土石方公司,全县建筑业年收入达2.41亿元。建筑设计、施工水平不断提高,1981~1986年,有76个项目创优良工程。建筑者足迹遍及八闽及晋、鄂、赣、蒙、疆等26个省市,还有4人赴非洲塞拉里昂支援建设。

第一章 规划
第一节 县城总体规划
1960年2月25日,福清县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制订县城规划方案,对于工业区、居住区、文教区及街道分布等都作出规划。同时,对城区基建管理工作也作出六条暂行规定,要求基建单位必须切实遵照规划要求,合理使用土地,并须办理申报批准手续。但后来由于没有严格监督执行,逐渐流于形式。

1977年12月,福清县成立县城规划领导小组,福建省和莆田地区建设委员会组成一支20人的城市规划工作队,协助福清县开展县城规划的试点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编制出福清县城远期规划总图和说明书。1979年,又组织力量对1977年的总体规划图进行修改。1982年7月初,由省建委城建局主持,在莆田地区、福清县委领导下,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79届)的12位学生和3位教师来融协助,再次编制福清县城总体规划,并于1984年2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总体布局

确定县城性质为轻工业和加工业为主的侨乡城镇。

(一)生活居住用地

旧城区和新发展的城市用地均为生活居住用地。小桥街一带为县城的商业中心区;在生活居住用地内分布一些没有“三废”污染的工业及一些货运量小的仓库。

(二)工业用地

东片工业区 分布于酒厂一带,根据风向,对城区没有什么污染。包括:酒厂、油厂、酱油厂、粮食加工厂、印染厂、粉丝厂、木器厂等。东片的北部为基本无污染的加工工业区。

钢铁、建材工业片 分布在钢铁厂一带,对城区无污染。且靠近公路,交通方便。包括钢铁厂、石板材厂、鞋革厂、制杆厂。

糖厂和无污染工业备用地 糖厂东边一带为较平缓的山坡地,近公路,交通方便。与城区隔江相望,职工上下班方便,是较理想的无污染工业备用地。

(三)对外交通用地

西门外公交公司、拖拉机修配厂及其西部农地,作为长途汽车站用地。原长途汽车站改为公交车站。龙江南岸的龙江桥头一带,处于过境公路边上,又有龙江大桥与城区沟通,进出城都很便捷,在此处设一停车场。

根据规划,城区内各项建设的布局、定点和选址,都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所有单位和居民的建设活动,都必须服从城区规划安排。

二、规划实施

自1983~1987年上半年近5年间,福清县认真实施了规划。1987年5月19日,福州市建委组织20多人的检查组在福清县城进行为期两天的检查工作。肯定了实施规划的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自1983~1986年的3年中,人口由3.8万人增至4.43万人;用地由1.83平方公里,扩展到4平方公里;建6条道路(小桥街、东门街、学前街、北大路、利桥路、江滨路)及融宏公路;自来水供水从日均1000吨增至日均3500吨;引进侨资5500万元,建成清华糖厂、华侨罐头厂、侨兴轻工学校、华侨影剧院、西园小学教学楼、华侨中学教学楼、福清医院内外科和中医大楼、元洪师范、龙华中学、冠源鞋革厂、瑞亭小学等10多个项目。突破了城镇规模。原规划1985年人口为4万人,而1985年现状人口已达4.35万人;用地规模,原规划期末(2000年)为4平方公里,而1985年县城建成区就已达4平方公里。再者,规划用地功能不协调;绿地人均仅2平方米,体育用地人均仅0.4平方米,生活居住用地人均超过19平方米;尤其私人建房零乱,土地利用率低,多建造独立式住宅,浪费土地。

三、管理措施

健全管理机构 县人民政府由一名副县长分管城建工作,县建设局由一位副局长具体负责。局内设城建股,配备专业规划和管理人员16人。自1979~1988年,福清县人民政府连续发出《关于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的通告》等5个文件,分别对民房建设、城镇绿化和文物保护等作具体规定。1984年,设立城建宣传专栏,并翻印《什么是违章建筑》等有关文件,广泛深入开展宣传,使广大群众明了规划的重要性,同时使群众有章可循。

严格审批房屋建设 自1987年始,凡民房建设,企事业单位建房,均以建设规划为准绳,按规定申请,经县建设局同有关部门会审,发给《土地使用证》和《建筑许可证》后才能施工。

加强城建监督 1984年成立城市管理监察中队,严格监督县城规划的实施。至1988年,共依法拆除违章建筑房舍20多幢,并把许多违章建筑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节 村镇建设规划
一、规划制订

1983年,福清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建设局)成立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全县村镇建设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管理工作。1984~1985年初,各乡镇(除融城镇外)相继成立村镇建设办公室。

为了编制好村镇规划,1984年6月,在海口镇举办第一期村镇规划培训班;10月,在高山镇举办第二期培训班。两期共培训规划人员110多人。

1984年8月,县村镇建设办公室开始测绘乡镇建成区和几个侨村的地形图,并由乡镇人民政府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测绘主要自然村地形图。至1985年底,全县共完成19个乡镇(音西乡并入县城规划)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及397个行政村的两图(现状图、规划图)一书(规划说明书)的编制工作。测区面积达276平方公里,测绘图纸1381张,投入6.11万多个工日,花费资金约20万元。各乡、镇、村的两图一书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在参加省、市村镇规划方案评比中,阳下乡溪头村、高山镇建设规划荣获省规划方案竞赛三等奖;港头乡港头村、海口镇牛宅村建设规划获得市规划方案竞赛三等奖。

二、规划实施

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分别于1986~1987年经县人民政府、县建设局批准实施。1987年,县建设局根据发展的需要,协助调整江镜乡和渔溪镇的总体规划并制订部分小区详细规划。1988年,协助调整海口、高山、龙田、东张、宏路、上迳等乡镇的总体规划。

在村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各集镇、村庄都制订具体的建设规划,对村镇的经济、社会、人口等发展规模,生产、生活、环境等功能布局以及村镇中的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设、道路绿化、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各项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和周密安排,做到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协调发展、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各村镇规划制订后,即实行逐步改造,严格控制建设区域,尽量少占地或不占耕地。有的村镇虽然还没有形成总体规划,但新建住宅亦开始按初步规划有秩序地兴建。

1988年1月,县建设局颁发加强各村镇建设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民建的审批手续,并健全各乡镇人民政府的村镇建设办公室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变过去无审批、乱建房的现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十二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