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2-21 14:47:03

福清市建设志: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四节 灾害

第四节 灾 害
一、旱灾
福清雨量比较充沛,但干旱却经常发生,俗有“十年九旱”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一)降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秋、冬两季少雨,一年中约8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其中3——6月的降雨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而7——9月,多晴热天气,雨日少。年降雨量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多雨区的降雨量比少雨区将近多一倍。
(二)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严重不足
福清地形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倾斜,河床比降大,源流短,大部分溪流匆促注入大海。龙高半岛几乎没有溪流,且凸出部多为红土台地,地下水蕴藏量极少,水资源紧缺。共和国成立40多年来,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减轻了旱灾的威胁。但是,在中水和枯水年份,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水要求,即使是丰水年,沿海地区仍然缺水。
(三)森林覆盖率低
近20多年来,由于森林资源锐减,涵养水源能力差,水土流失面积广,旱涝频率有所增加。
全市约有2/3的地区经常出现旱灾,沿海地区灾情尤甚,由于沿海森林覆盖差,沙土多,蒸发量大,夏季一个月无雨就成灾。干旱因旱情大小,分为小旱、旱、大旱、特旱;受旱季节不同,又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

春旱:指开春到梅雨之前的干旱,约为2月11日——4月30日之间。中部平原地区出现春旱的年平均次数约为0.5——0.6次,沿海地区约为0.7——0.8次。民国37年(1948年),春旱空前严重,早期达156天,东阁、杞店、南厝等地自冬至春未下过透雨,河床干涸,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早稻绝收。仅高山、平化、东瀚3个乡就饿死345人。1959年9月29日至翌年3月19日,(看福清FQLOOK.CN)173天未下过透雨,全县有40万亩农作物因春旱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夏旱:5月1日至8月31日,福清处于副热带高压脊线南侧控制下,晴热无雨,气温高,蒸发大,又正当农作物需水最多的季节,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中部平原及沿海地区出现夏旱的年平均次数约为0.8——1.1次。民国32年(1943年),从春至夏,三个月未见滴雨,禾苗逾期未插,秋季作物无收。旱情之严重。为百年来所未见。1949年以来,夏旱较严重的有1951年、1956年、1963年、1979年、1983年和1986年,受旱面积均达20——30多万亩。夏旱不仅影响着甘薯、花生和早稻的生长。而且威胁着秋季作物的播种,对农业生产为害极大。
秋旱:9月1日至10月31日之间出现的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素有“秋旱绝粮”之说。1949年以来,发生过3次较为严重的秋旱。一次是1954年6月底开始干旱,8月中旬旱情暂时解除。不久又旱,持续至翌年春季,有1.6万亩早稻、1.3万亩甘薯绝收,全县粮食减产1.9万吨;最严重的一次是1986年,先发生夏旱,紧接着又是秋旱,7——9月降雨量仅157.5毫米,比历史上同时期平均降雨量减少2/3,至10月下旬,旱情才解除。全县除东张水库外,许多中小型水库以及池塘、沟渠几乎全部干涸,受旱作物近30万亩,有2.28万亩晚稻、300亩中稻绝收。
冬旱:11月1日至翌年2月10日之间出现的干旱。冬旱往往是秋旱的继续,所以早期较长。1962年秋冬连旱,早期自lO月15日持续至翌年1月3日,有1.8万多亩冬种作物无法播种。已种下的作物也半数受旱,全县受旱面积达6.2万亩。1967年,冬旱更为严重,自秋至冬持续200多天。秋粮减产5.4万吨,冬季只播下大小麦12.5万亩,比上一年减少4万亩。农民缺粮情况严重,沿海地区每月人均口粮仅7.5公斤,低的只有6.25公斤。
根据1960——1979年资料,全县城关、龙田、高山、东皋、前洋等5个地区统计,共出现干旱220次,其中大早95次、特旱44次。
二、水灾
福清水灾多出现在沿海平原地区,乃因多数溪流自西北向东南流人海港,上、中游陡,下游平缓,两岸弯曲,河宽不一。沿海大潮时又常遇东北风,促使涨潮猛升,退潮迟落。如遇暴雨,溪河水位骤涨,又受海潮顶托,(看福清FQLOOK.CN)洪水流速缓慢,水闸排泄不及,则大水泛滥,下游两岸受淹。有时遇强度大的暴雨,地势较低的田野也易受涝害。
严重的水灾多为梅雨和台风雨两种所造成。梅雨洪水为害范围广阔,特别是雨季强盛的年份,暴雨一场接一场,洪峰一次接一次,淹没农田,毁环作物,威胁水库及堤防安全,交通运输也常受洪水破坏。在7——9月台风活动期,由于台风影响带来的暴雨酿成灾害,再遇上洪潮顶托,灾情尤为严重。
城关地区1960——1985年的25年间出现暴雨114次,其中大暴雨占27次,特大暴雨只出现过2次,年平均出现暴雨4.6次、大暴雨1.1次。有47%的暴雨出现在梅雨季(5——6月),37%出现在台风雷阵雨季(7—9月)。每年6—8月是暴雨成涝的主要时段,6月份出现暴雨的机率最高,年平均1.3次,8月次之j年平均1.1次,10月至次年3月很少出现暴雨。年暴雨日数在全县(市)各地的分布趋势与年降雨量基本一致。

1956年9月24日,城关降水达283.6毫米,凌晨2——4时,就降雨160毫米。夜间山洪暴发,茶亭、渔溪、海口、城关地区大部分低地被淹没,全县有7万多亩农作物受灾,2938间房屋倒塌,死亡3人,受伤28人,冲毁海堤2条、小(二)型水库2座及涵洞、溪坝等水利设施174处。1973年6月1日,山洪暴发,江阴古山底水库垮坝,东张大金山水库大坝崩溃到底。1974年6月21.——22日,全县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城关地区两天内降雨275.1毫米。暴雨中心的高山镇降雨量达758.1毫米,最大降雨量1小时达83.5毫米,镇建成区及周围洼地全部受淹,(看福清FQLOOK.CN)离镇1公里多的坑下笼小(二)型水库,水位即将漫顶,溢洪道末端被冲毁。1983年春至夏,接连3个月阴雨连绵,总降雨量达851毫米,春季作物几乎绝收;6月16——19日,又连下暴雨,日降雨量达125.9毫米,给农作物及水利设施、民房等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三、风灾
福清沿海地区大风日数多,平原和内陆次之,山区较少。在台风出现时段,也带来了雨水。因此,广大农民在大旱之年,久早望云霓,祈雨盼台风。1960——1990年,有近百次台风影响福清,其中严重的有23次。每年平均3——4次,最早影响本县的台风出现在5月份,最迟影响的台风出现在11月份。
影响福清的台风,大部分出现在6——9月间,8月份出现最频繁,其次为7、9月份。5——6月份台风往往向南海西行,或在广东中、西部登陆;7月份开始,台风路径渐向北移,常在广东东部或福建省登陆;10月份,大多台风在海上就转向。在珠江口至福州之间登陆的台风,影响福清的次数最多。
台风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受台风影响时,沿海风力均在8级以上,最大可达12级以上。有时中部平原地区的风力也可达12级以上,西北山区因山峰屏障,风力受阻,影响较小。1960年第八号台风。来势猛,风力大,降水多。城关地区瞬间最大风速达34米/秒。
8月7——12日;降雨369.4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37.2毫米。山洪暴发,加上海潮顶托,城关小桥街道顿成泽国。全县14万多亩农作物受淹,8000多亩良田被冲毁,水利设施被冲坏1040处;海堤决口崩溃244处,房屋倒塌690间,部分损坏10404间。1969年9月下旬,适值农历八月中秋大潮,11号台风正面袭击本县。全县大小海堤163条,总长182公里中,被冲毁134处,总长72公里。1985年第四号台风,于6月22——27日影响福清。城关定时风速最大每秒15米,瞬间极大风速8级以上,降雨116.7毫米。

四、冰雹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六月,降大冰雹。明崇祯五年(1632年)三月,降大冰雹,农作物损收。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六月,龙田一带下阵雹,形状大小如冰糖。
民国8年(1919年)4月,一天午后,海口地区下雹。雹粒大如拇指,大豆受损失。
1976年4月18日零时左右,龙田、港头、江镜、三山、新厝、渔溪、上迳、江阴等公社的部分地区遭冰雹袭击。冰雹大者如鸡蛋,小者似蚕豆,个别有砖头大。冰雹持续降落20分钟方息。下雹前后风力达lO级以上,并伴有大雷阵雨。雹区民房屋顶被砸坏,瓦片被风刮走,小麦受摧折后脱粒,受灾严重g/J,.麦颗粒无收。花生、大豆、蔬菜等也受到很大损失。龙田驻军营房倒塌一座,压死1人,19人受伤。停泊在三山公社大扁岛附近的渔船被风打翻7艘。港头公社北山村受灾更为严重。
1981年2月14日凌晨2时,一都、镜洋、阳下、音西4个公社的45个自然村先后受到冰雹袭击。冰雹来势猛,颗粒最大的重75公斤。1466间民房瓦片被砸坏。8111亩油菜、5810亩麦子和3075亩蚕豆受灾,其中1410亩油菜绝收。
1983年4月11日夜11时,一都、东张、镜洋、宏路、音西、城关、(看福清FQLOOK.CN)海口、城头等8个乡镇的局部地区降冰雹。雹粒大小如蚕豆、豌豆。部分房屋和农作物受损失。雹过后降大雨,由于事先采取防范措施,而且降雹密度稀,时间短,没有造成大灾害。
1984年3月19日夜ll时左右,海口、南岭一带下冰雹,伴有大风大雨,历时10分钟。雹粒大小如花生仁。
1985年2月7日下午4时,高山镇北部响雷,随即降冰雹,历时2——3分钟,雹粒大小如樟脑丸,落地不到5分钟即融化,部分房屋瓦片被砸坏。
五、地震
福清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地震,民国以前史料记载的地震有6次,都是由于省外、县外发生较强烈地震而波及的。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正月初一日,福州发生地震,福清地震有声。
民国7年(1918年)2月13日,震中位于广东省南澳,震级7.25级,震中烈度lO度,镜洋、瑁口村有一家房屋墙倒一角,其余地方厨具震动。
民国24年4月21日清晨6时许,发生地震,震中位于台湾省台中和新竹之间,震级7级。
民国26年6月28日下午1时25分,光贤里石椅村(现新厝镇桥尾村)的一家住屋被震动倒塌一问;融城、渔溪、宏路、一都、碹121、龙田、高山等地门环、床铺、屋瓦等震动作响;江阴岛高岭村房屋格格作响,窗门被掀开,缸水摇晃有声,有一堵墙上部震塌。震中位予莆田兴化湾,震级4.75级,震中烈度为6度。
民国36年9月27日凌晨l时04分,房屋微波动,震中位于台湾省宜兰东海中,震级7.5级。
民国38年2月3 El凌晨2时许,家具被震动摔在地上。震中位于台湾省花莲县附近,震级5.1级。
1972——1988年的17年间,共发生小震19次,分别于1972年4月5日、8月20日,1975年3月4日、10月27日,1978年7月23日、8月10日,1980年6月13日、7月13日,1981年3月10日,1982年7月19日,1983年1月30日,1984年6月28日,1985年6月15日。1986年1月14日、3月25日、5月4日、11月15日,1987年3月20日,1988年10月31日。最大震级为4.0级,其中3次是外地地震波及的,没有发生灾害性影响。
1989年6月20日13时35分,在江阴岛北部发生3.8级地震,震中位于高岭断裂中段。
同年9月2日12时30分,在江阴岛壁头角南海中发生2.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岭断裂末端。
同年12月30日6时17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17公里处,发生1.6级地震。
1990年发生地震3次:2月21日21时44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17公里处,(看福清FQLOOK.CN)发生1.1级地震;9月1日0时8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9公里处,发生1.5级地震;9月1日18时2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4里处,发生0.9级地震。
1991年发生地震5次:2月1日10时12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26公里处,发生1.5级地震;2月24日9时47分在沙埔镇江下村西北海中,发生2.2级地震;3月6日5时42分,在三山镇韩瑶村西北海中,发生2.3级地震;5月31日6时21分,在渔溪镇上郑村,发生1.7级地震,震中位于福清断裂中段;8月24日13时32分,在东瀚镇西北海中,发生2.2级地震。
1992年发生3次地震:8月23日8时42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26公里处,发生1.4级地震;9月11日7时51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26公里处,发生1.4级地震;9月11日7时51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9公里处,发生0.9级地震;10月19日13时28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9公里处。发生1.2级地震。
1993年3月21日8时37分,在江阴镇里下底水库西南部发生1.9级地震,震中位于高岭断裂末端。
1994年2月18日14时45分,在江镜农场西南海中,发生2.1级地震。
1995年4月4日16时15分,距东张水库地震台52公里处,发生2.1级地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建设志: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四节 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