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19-2-18 17:31:24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 人口 / 第三章 人口结构

第三章   人口结构
第一节 民族构成
福清县主要为汉族居住地。1964年7月,第二次人口普查,汉族为565798人,占总人口99.94%;少数民族仅36人(回族17人、苗族1人、壮族3人、满族1人、畲族12人、其他民族2人)。
1982年7月,第三次人口普查,汉族903127人,占总人口99.87%,比1964年增加337329人,增长59.62%,平均每年增长3.31%;少数民族527人(蒙古族1人、回族11人、藏族15人、苗族6人、壮族32人、满族5人、侗族1人、瑶族76人、畲族362人、土家族2人、黎族2人、高山族2人、纳西族1人、京族38人、其他民族6人),其中瑶族占总人口0.01%,畲族占总人口0.04%。畲族比1964年增加350人,增长2916.67%,平均每年增长162.04%。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汉族1036973人,比1982年增加133872人,各少数民族7086人(畲族5000人、回族1186人、彝族9人、壮族135人、土家族45人、水族8人、苗族60人、藏族5人、满族23人、傈傈族1人、蒙古族2人、侗族24人、白族4人、布依族23人、瑶族13人、毛南族1人、羌族1人、傣族5人、朝鲜族2人、纳西族2人、黎族3人、京族12人、高山族1人、仫佬族1人、其他族2人),比1982年增加5927人。
第二节 性别构成
福清人口历来是男性多于女性。民国时期,由于人们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或是贫苦群众为生活所迫,溺、弃女婴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男女人口比例差距悬殊。民国23~37年(1934~1948年)的16年间,年均男性多于女性约2~3万人。民国23年,男性为177425人,女性为145166人,男性多于女性32259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22.2。民国29年,男性195476人,女性168897人,男性多于女性26579人,性别比为115.7。民国37年,男性176046人,女性155334人,男性多于女性20712人,性别比为113.3。
共和国成立后,男女人口比例差距逐步缩小。50年代,年均男性多于女性约1.1~2.8万人。1952年,男性216304人,女性200903人,男性多于女性15401人,性别比为107.7。60年代,年均男性多于女性约1~2万人。1964年,男性293985人,女性273844人,男性多于女性20141人,性别比为107.4。70年代,年均男性多于女性约2~2.7万人。1972年,男性371078人,女性349724人,男性多于女性21354人,性别比为106.1。
1982年,男性462408人,占总人口51.1%,女性441854人,占总人口48.9%;男性多于女性20576人,性别比为104.7。1988年,男性527028人,占总人口51.5%;女性496665人,占总人口48.5%;男性多于女性30363人,性别比为106.1。是年低于全国性别比(110~115),近于世界性别比(103~106)。1992年,男性558914人,占总人口51.5%;女性525818人,占总人口48.5%。
第三节 年龄构成
民国时期,平均寿命只有35岁,造成青少年人口比重大。民国33年(1944年)与民国35年,17岁以下人口总量超过人口总数的1/3,分别占37.68%和38.65%。
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出现三次生育高峰,人口增长快,致使14岁以下人口迅速上升,1964年达到总人口的44.96%,1982年占38.41%。1950年后,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增长,1985年为64.83岁(男61.32岁,女68.34岁)。比民国时期增长29岁,从而老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1982年,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60182人,占总人口6.65%,65岁以上人口38203人,占总人口4.23%。人口平均年龄构成开始由青年型向成年型过渡,总抚养系数43.9%,劳动适龄人口的抚养负担较轻,但与1964年的65岁以上人口16075人比,增加22128人,与总人口的比率亦上升1.6%。1992年,60岁及以上人口107533人,占总人口9.91%;65岁以上人口73811人,占总人口3.69%。

第四节 职业构成

民国时期,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4%左右。
民国32(1943年)35、36年人口职业状况表

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全面发展,职业构成起了很大变化。1950年后,职工人数逐年增加,1957年为8520人,至1964年增至11657人,增长36.8%。1978年职工人数达到22488人,比1964年又增长12.9%。

1979年改革开放后,福清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小农自然经济向比较开放式的农工商联合体发展,职业构成起变化更大。1980年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化速度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崛起,劳动力结构起了很大的变化。

第五节 文化构成
民国32年(1943年),全县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大学(大专以上,下同)240人,高中(含中专,下同)977人,初中3409人,小学22252人,私塾26311人(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下同),共53689人,占总人口数的17.69%;不识字247497人,占82.31%;民国36年,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大学384人,高中1254人,初中3609人,小学24450人,私塾25267人,以上受教育人数占9.66%,比民国32年下降8.03%;不识字242090人,占90.34%,比民国32年上升8.03%。

1958年在青(14~25岁)壮(26~40岁)年446157人中,受大学教育的386人,高中1819人,初中4619人,高小73906人,扫除文盲47141人,受教育人数占28.66%。劳动适龄人口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1964年人口普查,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大学1003人,高中8338人,初中23867人,小学137394人,受过小学以上教育人数占44.50%;初识字29221人,不识字183618人,文盲半文盲人数占55.5%。1982年人口普查,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大学3361人,高中38419人,初中101837人,小学296175人;受过小学以上教育占57.15%,比民国36年的9.66%上升47.49%,比1964年上升22.65%;文盲半文盲329633人,占42.85%,比民国36年的90.34%下降47.49%,比1964年下降12.65%。每千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大学为3.72人,高中为42.51人,初中为112.62人,小学为321.53人。

1990年人口普查,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大学本科1880人,大学专科4778人,中专9163人,高中46653人,初中181120人,小学485111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68976人。每千人拥有的文化程度人口数:大学本科1.8人,大学专科4.58人,中专8.78人,高中44.68人,初中173.48人,小学464.64人,12周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42.25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三 人口 / 第三章 人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