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发表于 2019-2-18 11:13:54

福清市志(1989-2005版):概括

概 括
       福清雅称玉融, 简称融, 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省沿海中部, 闽江口经济圈南翼, 海峡西岸核心区。 1990年 12 月 26 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1991 年 5 月 5 日正式挂牌成立, 为省会福州市辖滨海侨乡县级市,与长乐、 闽侯、 永泰、 莆田等县 (市) 毗连, 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
       全境由大陆、 半岛、 岛屿三部分组成, 境内丘陵分布广泛, 成为全境地形的主体; 西北部多低山、 丘陵, 东南部以台地、 低山为主; 龙高、 江阴半岛楔入福清湾和兴化湾之中, 港湾岛屿众多。 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形成河流自西向东或自北向南流入海港。 总面积 2430 平方公里, 其中: 陆地面积 1518.24 平方公里 (山地 679.93 平方公里、 耕地 283.7 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 911.52 平方公里 (浅海滩涂 613.27 平方公里)。 海岸线绵亘曲折, 长 348 公里, 占全省的 13%。 兴化湾、 福清湾南北拱卫, 水深港阔, 是天然良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艰难的经济生活条件, 使福清人远涉重洋, 旅居海外, 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人数众多。2005 年旅居海外乡亲 78 万多人, 占境内人口的 2/3, 为福建省乃至全国著名侨乡。
       福清属南亚热带气候, 有短暂冬季,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暖热湿润。
       2002 年, 辖 1 个街道、 20 个镇、 28 个社区、 441 个村。 2005 年 12 月, 进行镇街区划调整, 辖 7 个街道、 17 个镇, 32 个社区、 442 个村。 人口 121 万多人。


       福清山海资源丰富, 人民群众具有 “耕海牧鱼” 的优良传统, 养蛏、 种蛤、 培殖海蛎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 对虾、 淡鳗、 商品鱼养殖迅速发展, 从福清湾延伸到兴化湾, 许多乡镇养殖规模超过 15 万公顶,涌现出许多专业户、 专业村, 产、 运、 销和加工、 出口一派红火。 1995 年各类养鳗场 356 家面积 52.23 万平方米, 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鳗养殖和加工出口基地。 农村畜牧业由零星户散养发展到专业户联合体生产,建立起包括瘦肉型猪、 禽蛋、 名优水果、 蔬菜、 花卉盆景、 鳗鱼、 甲鱼、 对虾、 贝藻类、 淡水鱼网箱养鱼等十大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 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种植业与林牧渔业比例从 1978 年的 79:21变为 1998 年的 25:75。 1998 年, 粮食总产量 38.71 万吨; 水产品总产量 18.62 万吨, 位居全省第二位, 出口淡水鳗鱼占日本市场需求量的 20%; 生猪存栏数 52.78 万头, 年供应香港瘦肉型猪 2.5 万头, 占全省配额的70%以上; 养禽专业户 809 户, 每年供应市场禽类 700 万只, 蛋品近 5 万吨, 海口、 渔溪、 龙田囊括全省“四大家禽名镇” 之三个镇; 水果总产量 4.77 万吨, 蔬菜总产量 35.76 万吨。 一个以山海资源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传统种养业为基础, 以 “两高一优” (高产、 高效、 优质) 农业为龙头, 带动农林牧副渔各业联动、 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形成。 2005 年, 农业总产值 66.40 亿元, 是 1990 年的 2.6 倍, 粮食总产量 24.05 万吨, 肉类总产量 10.75 万吨, 蔬菜总产量 40.55 万吨, 水产品总产量 25.38 万吨。
       发挥侨、 港、 台优势, 把发展外向型乡镇企业作为主攻方向, 出现乡镇、 村、 联户、 个体、 外资兴办的五轮驱动, 种植业、 养殖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贸服务业六业齐上的发展格局。 1989 年,全县有乡镇企业 1.39 万家, 总收入 7.41 亿元。 20 世纪 90 年代起, 结合小城镇建设, 加快乡镇工业企业规模化、 集团化、 外向化步伐, 形成食品饮料、 服装鞋革、 机械电子、 建筑建材、 纸品包装等五大主导产业,烤鳗、 沙滩鞋、 塑胶管材成为全省最大出口生产基地。 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和拳头产品, 数十种产品获得国家、 部、 省表彰。 至 2005 年, 全市乡镇企业 2.86 万家, 总产值 494.41 亿元; 年产值 500 万元以上规模企业 370 家, 总体规模位居福州市第一、 全省第三。
       实施 “以侨引台, 以台促侨, 联合开发” 战略, 连片开发三大工业区, 创造了令人瞩目的 “福清速度”和 “福清效益”。 2005 年, 融侨开发区内有欧美、 东南亚等 20 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港地区的 340 多家 “三资”企业, 实现工业产值 403 亿元, 占全市工业总量的 69.72%; 元洪投资区依托松下港一类口岸优势, 打造粮油饲料食品城, 集聚企业 85 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 30 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 29.5 亿元; 江阴工业集中区着重发展大型临海工业和港口营运枢纽, 有 49 家企业投产或动建, 总投资 200 多亿元, 实现工业产值 20 多亿元。 以福厦、 大真、 福北公路为轴线的各镇 (街) 工业小区 (村) 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 涌现洪宽、 元载、 福耀、 友精四个省级工业村, 初步构筑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福清由 “地瓜” 大县跃居为 “工业” 大市。 10 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22 家企业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155 家企业通过ISO9000 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 多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级、 省级名牌。 “福耀玻璃” 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挡风玻璃专业生产企业, “永超鞋革” 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滩鞋加工出口企业, “亚通塑胶” 是建设部认定的首家塑胶管道产业化生产基地, “龙威水产” 是全国最大的章鱼加工出口企业, “康宏股份” 是全省最大的豆油加工企业, 冠捷 (捷联) 电子、 福耀玻璃、 太平洋塑胶、 南方铝业、 永德信磁带等 7 家企业跻身全国 “三资” 企业 500 强。
       经济的发展, 给商贸业带来一派繁荣。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按照 “大市场、 大流通、 大贸易”的要求, 加快市场建设步伐, 商贸业迅速发展; 并随着计划经济的被突破, 福清一扫往昔市场的单调与萧条, 私营 (个体) 商业发展迅速, 海产、 土产、 鞋、 服装等产品声誉鹊起, 科技、 信息、 人才、 劳动力、金融、 房地产等市场不断拓展, 形成各种行业全方位覆盖, 城乡之间多层次、 纵深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社会消费逐步升级, 呈现向大卖场、 星级酒店、 高档消费发展的趋势。 1998 年, 全市建成各类专业、 综合批发市场 52 座, 零售、 饮食业网点 1.6 万家, 从业人员 5 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01 亿元。 2005 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85 亿元, 比 1988 年 3.21 亿元增长22.63 倍。 其中: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39.64 亿元,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36.21 亿元; 批发零售业零售额 62.27 亿元, 餐饮业零售额 9.86 亿元, 其他行业零售额 3.72 亿元。
       1989 年后, 福清财政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1993 年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达到 1.75 亿元。 随后连续登上几个大台阶。 1997 年成为全省第二个财政收入超 5 亿元的县 (市), 进入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 (市) 行列。 1998 年达到 6.12 亿元, 比 1978 年 5719 万元增加 62.2 倍。 2005 年财政收入 23.22 亿元, 比 1998 年增加近 4 倍。 财力的增加, 有力地支持和促进全市经济、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 交通、 邮电、 水利、 电力、 城乡建设等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20 世纪末, 全市形成以国道福厦公路和省道大真公路为骨干, 以融城、 下垄为中心的三经三纬公路网。 南北三经线是: 常思岭——桥尾 (福厦线), 玉田 (长乐) ——小山东, 南岭——江阴; 东西三纬线是: 吉风 (莆田) ——港西, 岭脚——龙田, 渔溪——镜头宫。 至 2005 年, 共有公路 1557.93 公里, 路网密度达 0.52 公里/平方公里, 其中: 高速公路 42.81 公里、 国道 45.6 公里、 省道 134.1 公里、 县道 176.02 公里, 乡道 500 公里、 村道 659.4 公里; 21 个镇 (街) 全部通水泥路或沥青路, 80%的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实现绝大部分镇中心到达市区仅半个小时的经济圈。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海外乡亲筹资 65.5 万美元, 从日本引进容量为 2500 门的程控电话交换设备, 为全县 (市) 通讯自动化奠定基础。 1994 年, 21 个镇 (街) 全面开通程控电话。 1995 年, 全市实现电话程控化, 装机容量 8.12 万门; 建成无线寻呼、 移动电话、 数字微波通讯、 光缆通讯网络, 可与世界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 400 多座城市开展电信联系。 2001 年, 跃居全国邮电业务收入百强县 (市)。 2005 年, 133个村 (社区) 获全国 “移动电话明星村” 称号; 交换机总容量 37.78 万门, 城乡电话用户 (含小灵通)44.82 万户, 计算机互联网用户 3.44 万户; 邮电业务总量 7.6 亿元, 电话普及率 92%。
       为了发挥东张水库最大效能, 打通水文经济发展瓶颈。 1992 年初, 在东张水库以西一都溪, 实施凿山引水工程, 总投资 2300 万元, 年均补充水源 5000 万立方米, 主要解决融侨开发区和元洪投资区工业用水问题。 然而, 一都溪引水工程建成, 还不能满足全市工农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1994 年 12 月, 全国县级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闽江调水工程启动, 总投资近 5.40 亿元, 2003 年 11 月全线竣工通水,设计年调水量 4.5 亿立方米, 约再造 3 座东张水库, 可灌溉耕地 258.24 平方公里 (38.74 万亩), 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76%; 104 万人口受益。 闽江调水工程建成, 彻底改变福清水资源严重匮乏历史, 对推动全市经济、 社会的持续、 快速、 协调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1995 年, 筹集资金 5000 多万元, 建设溪头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 为洪宽工业村提供电力; 建设 35 千伏江镜变电站, 解决江镜地区用电紧张状况; 升级 110 千伏镜洋变电站, 为镜洋工业区和东张地区提供电源; 增容宏路、 周店 2 个 110 千伏变电站, 改造卡脖子配网。 1996 年起, 在全市范围内投资兴建输变电工程和配网改造, 实现市级电力调度自动化、 实用化、 电力 “三为”、 农村电气化达标。 2002 年, 实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工程, 至 2003 年完成农网改造 20 个镇 443 个村 35.30 万户, 总投资 2.9 亿元, 受益人口 119.48 万人。 2005 年, 城乡电网结构日趋完善, 拥有 220 千伏变电站 2 座, 主变 2 台, 容量 36 万千伏安; 110 千伏变电站 11 座, 主变 13 台, 容量 42.55 万千伏安; 35 千伏变电站 6 座, 主变 11 台, 容量6.67 万千伏安; 35 千伏~110 千伏输电线路 21 条 280.32 公里, 10 千伏配网线路 1733 公里, 0.4 千伏低压线路 3527 公里, 为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电提供坚强可靠的电网。
       1991—1995 年, 实施城市旧区改造, 拆迁面积 33.68 万平方米, 新建建筑面积 113.71 万平方米, 改造后的田墘路、 后埔街、 西大街、 渔市街等面貌焕然一新; 扩建改建街巷道路 23 条 43.22 公里, 新增城市道路面积 49.48 万平方米, 实现城区道路硬化; 新建扩建 6 座农贸市场、 4 座停车场 (棋山、 龙塘、 西门、 龙山); 添置一批环卫设施, 开通城区公交线路 8 条。 新区建设快速推进, 国际商展中心、 电力大厦、 金融广场等一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福融商业中心、 环球商业中心、 元洪新村、 江滨广场、 江滨花园、 海洋大厦、隆辉商厦等商业住宅群颇具规模。 城市建成区面积从 2000 年 14 平方公里扩大到 2005 年 22 平方公里, 建成区人口由 10 万人增到 23 万人, 城镇化水平从 35%提高到 46%。 2005 年, 新增绿化面积 3.33 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 32.2%, 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 4.45 平方米; 开通城区公交线路 14 条, 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 297 辆, 出租汽车 620 辆;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 100%, 日供水能力 10 万吨。 稳步推进镇村建设, 1999 年完成 20 个镇区 438 个中心村总体规划编制, 拆迁旧房 50.57 万平方米, 改建新建 136.5 万平方米, 建成村镇住宅小区 83 个, 镇容村貌大为改观, 2005 年, 荣获 “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 (市)” “全国绿化先进县(市)” 称号。


       素有 “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 之称的福清, 历来文教昌明。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 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教育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 形成学前教育、 普通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农村扫盲教育、 特殊教育等门类齐全的大教育网络。 抓好 “两基” 工作, 推进素质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学质量, 村镇最好的环境是校园, 最好的建筑物也多在校园。 1989 年, 各中心幼儿园基本实现学前两年教育, 被评为 “福建省幼儿教育先进县”。 1995 年, “两基” 验收合格, 提前 3 年实现 “两基” 工作目标, 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实现 “两基” 达标的百万人口大县, 获 “福建省实施义务教育先进市” 称号。 1997 年, 通过验收, 被国家 “教委” 授予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市” 称号。 1998 年, 被国家教育部授予 “全国 ‘两基’ 工作先进市” 称号, 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 99.42%。 2004 年, 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005 年, 拥有各类学校 501 所, 其中: 大专院校 2 所、 中专 2 所、 技工学校 1 所、普通中学 71 所、 职业中学 11 所、 小学 413 所、 特殊教育学校 1 所; 在校学生 203174 人, 占总人口的16.72%; 专任教师 11083 人。
       科技事业发展迅速, 尤其是 1994 年开展 “科技兴融” 活动, 确立实施 “科技兴市” 战略, 推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3.4%, 使福清跻身全国农业强县 (市)。 1995 年, 特种水产综合技术开发列入国家科委 “九五” 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 掀起特优新品种引进与新技术推广高潮, 1997 年获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市)” 称号, 1998 年成为首批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 全市拥有 20 多个自然科学学会 (协会),建立 10 多个科技示范镇, 民办科技机构近 20 家; 形成以市科委、 科协为中枢, 镇街科协为骨干, 村科普小组为桥梁, 专业技术研究会为依托, 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三级科技普及网络。 至 2005 年, 共实施星火计划 684 项, 其中: 国家级 16 项, 省级 42 项, 福州市级 54 项, 福清市级 522 项; 总投资 16.08 亿元, 年增产值 96.70 亿元, 新增税利 15.30 亿元; 开发的新产品中, 有 16 种产品获部级和省、 福州市级优秀新产品奖, 有 25 家企业的 36 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 有 25 家企业取得 ISO9000 系列质量体系认证; 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 401 项, 其中: 获部、 省级奖励 27 项, 福州市级奖励 47 项, 福清市级奖励 325 项。 这些成果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取得经济效益。
       民间文化源远流长。 古老的闽剧是福清传播甚广、 群众百看不厌的传统剧种, 评剧、 亻尺 唱是福清特有的说唱艺术, 木偶戏、 十番民乐队深受民众欢迎, 中原传统文化活动项目保留持久, 民间文艺队伍遍及城乡各个角落, 每年国庆、 元旦、 春节、 元宵、 中秋等传统重大节日, 都举行舞龙、 舞狮、 蚌舞、 高跷、行舟等文化活动, 极大地满足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每年举办民间职业剧团展演, 年演出 2 万多场次。至 1992 年, 县闽剧团 3 次应邀赴新加坡演出, 受到海外乡亲热烈欢迎。 1993 年创办 《福清时报》, 1998 年市华侨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 “全国二级公共图书馆”, 2001 年福清获 “福建省文化先进市” 称号。2005 年, 21 个镇 (街) 建有文化中心 7 个、 文化站 14 个, 各种俱乐部、 文化室 481 个; 组织民间铜管乐队 72 队, 舞龙、 狮舞队 46 队, 民间职业闽剧团 48 个, 民间木偶剧团 29 个。
       民间体育运动活跃。 1989 年、 1993 年、 1997 年, 福清蝉联第三、 四、 五批全国田径之乡称号之后, 逐渐由竞技体育向全民健身为基础的群众性体育转变, 每年举行一届全民健身节系列活动, 1998 年被省体委确定为 “田径后备人才基地”。 田径、 排球、 篮球、 围棋、 象棋、 信鸽等单项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 农民、职工、 青少年等体育团体蓬勃发展, 从幼儿运动会到中老年健身操舞比赛, 从农民篮球比赛到社区乒乓球、门球比赛, 从中小学生运动会到职工拔河比赛, 每年参赛 (演) 1 万多人次, 吸引观众 5 万多人次。 学生体育达标率从 1999 年 93.41%升至 2005 年 98.2%。 至 2005 年, 累计向上级输送 303 名体育运动员, 其中 6人代表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全市拥有体育健身路径 72 条, 篮球场 749 个, 200 米~300 米跑道运动场102 个, 400 米跑道运动场 15 个, 游泳池 12 个; 拥有龙山公园、 体育公园、 五马山公园等一批休闲锻炼公共场所。
       医疗卫生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建立市、 镇、 村三级医疗网络, 全面推进健康工程。 从 1989 年卫生检测与计划免疫接种得到普及, 法定传染病得到控制, 常见病多发病治愈有效率 92%, 从只开展阑尾、 疝气切除以及大隐静脉结扎术等手术, 到 2005 年能开展五脏六腑各类修补、 切除手术, 手术甲级率 95.5%, 在骨科、 泌尿外科、 肿瘤科、 颅脑外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免疫风湿专业、 CT 诊断、 MRI 诊断、 介入超声诊断与治疗、 CR 成像技术、 核医学科 (甲状腺疾病治疗)、 血液透析技术等方面走在全省县级市前列,逐步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疗队伍。 2005 年, 全市配有 X 光机、 B 超、 CT、 核磁共振扫描机、 3 万元以上大中型医疗设备 200 多台; 拥有医院、 卫生院 38 所, 妇幼保健院 1 所, 医疗床位 2693 张,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2329 人; 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现村卫生所 100%覆盖, 以污染源治理、 饮水源保护、 烟尘控制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 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 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80%, 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市区建成烟尘控制覆盖率为 100%, 建成噪声达标区面积 10 平方公里, 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福清山川形胜, 风景秀美。 至 2005 年, 拥有国家级灵石山森林公园,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雕凿的弥勒石佛造像, 国家 4A 级旅游风景区、 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石竹山风景区, 人们寻觅已久的中国南少寺遗址所在地南少林风景区, 日本黄檗宗祖庭黄檗寺所在地黄檗山风景区; 还有国家级旅游生态示范点天生林艺度假村, 唐代建造的天宝陂, 宋代建造的龙江桥, 明代建造的瑞云塔、 黄阁重纶坊等一批名胜古迹, 独具魅力, 令人流连忘返。


       2004 年, 提前 16 年实现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 1989-2005 年, 人民群众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可支配收入增加, 1995 年, 城镇职工年均工资 5929 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866.25 元, 分别比 1989 年增加 3.3 倍、 3.36 倍; 2005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028 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368.59 元, 分别比1996 年增长 1.1 倍、 86.65%。 消费结构、 方式趋向合理, 城镇和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 由 1988 年 51.8%、 52.76 降至 2005 年 43.43%、 42.85%, 分别下降 8.37%和 9.91%。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从以粮食为主的粗放型消费方式向以讲究营养、 风味、 疗效、 方便等集约型的方式转变, 农村居民的食品主食消费比重下降, 副食品特别是动物类和水产品类食品消费明显提高;主食粮食比重下降, 细粮比重提高, 居民对动物类 (肉、 禽、 蛋) 和水产品类 (鱼、 虾) 食品消费量大幅增加。 衣着消费由单调、 低档向多样、 中高档方向转变, 由求好转向求新、 求美, 讲究舒适、 大方; 个性化服饰占有较大的市场, 追求名牌服装成为时尚。 1989 年, 电风扇、 缝纫机、 收录机、 洗衣机、 电冰箱、彩电、 固定电话等耐用消费品在城镇居民中基本普及, 农民家庭自行车、 缝纫机、 钟表、 收音机拥有量基本饱和; 新型家用电器迅速增长, 至 2005 年, 平均每百户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拥有量分别为彩电 188 台与 124 台、 电冰箱 104 台与 71 台、 洗衣机 106 台与 17 台, 空调 126 台与 10 台、 热水器 112 台与87 台。 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质量也有较大提高, 1989 年,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14.62 平方米, 2005 年增加到 68.5 平方米, 增长 3.6 倍; 1989 年, 城镇职工住房是公房, 许多居民一家五六口人都住单间平房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单元房, 多是 “火柴盒” 式, 每间不过 12-13 平方米, 2005 年, 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05 平方米, 使用面积 29.36 平方米, 住房内配套设施齐全, 都有自来水、 厕所、 浴室、 液化石油气等。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05 年, 从古城融城到沿海村镇, 每天都在展示着自己的新姿, 看看眼前的繁荣, 再看看那些尚未改造的狭窄巷道, 使人顿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沧桑感。 福清人民在奋勇拼搏中, 也在铺展着自己现代化的生活美景。 一座座造型新颖的民居拔地而起, 你可相信, 这一座座别墅式的楼房里, 住的正是祖祖辈辈跟泥土打交道的农民后代。 住得宽敞, 用要高档, 吃讲营养, 穿比漂亮, 改革开放给福清人民带来比任何时期都要多得多的好处与实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9-2005版):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