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戒指 发表于 2019-2-17 23:29:17

福清市志1988版: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二章 地貌

第二章 地  貌
第一节 地 势
福清系东南丘陵中闽浙丘陵的组成部分,平均高度海拔100米左右。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海拔较高,分布着低山、丘陵,以县境上的山岭较为高峻。一般主峰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都在400米左右。从北面经西北逶迤到西面,成一个凹向东南的大弧形排列,包围了中部龙江、渔溪流域一带的小平原及沿海低地,这些山岭向县城方向逐渐降低,有的止于河畔,有的消失在10米左右的江滨小平原上。东南部的龙高半岛,地势徐缓,以低丘和沿海平原为主,东南端丘陵密结,一般高度在100米左右,最高也只有400米左右,低丘周围的沿海平原,高度仅10米左右。这样的地形,影响福清气候的变化和河流的流向,也影响土壤的分布。

第二节 地貌类型
按照地形特点,全县分为低山和丘陵、平原和谷地两大类型。
一、低山丘陵
福清山丘是戴云山系向东北方向延伸的支脉,山体多为中生代火山岩构成,久经外力作用,绝对高度都在海拔1000米以下,蔓延境内,构成错综复杂的地形骨干。按照延伸方向和分布情况,全县分为西北、西南、北境、东北、中部和东南6个部分。
(一)西北山丘
位于龙江上游之北,石塍溪以西,大致呈南北走向。
一都溪以西两支 一支蜿蜒于县境:福、永边境有丁(顶)岩山(海拔760.9米,“海拔”、“米”下略)、顶埔(945.9)、雪因(湮)仑(885.9)、隔头亭;福、莆边境有灯炉寨(753.3)、鼎坞(炉)寨(787.2)、祠堂山后(668.3)、提打(它)山(392)、寨山岭(寨山)(353.2)。另一支是:白石(下) (590.7)、新旗山(471.2)、尖尾山(665.5)、大部(窝)岭(774.8)、羊角寨(341.2)、龙凤山(557.2)、寨尾山(737.2)、虎头老鼠尾(706.3)、凤头尖(905.5)、张公岩(660.4)、马鼻山(352.4)、溪西山(249.3)、红山(369.5)。
一都溪之东一支 自福、永边境的古崖(岩)山尾(1000.3)始,往南有笔架山(743.3)、犁壁寨山(473.9)、龟湖山(880.7)、孩儿尖(868)、鸡笼山(306)、坪洋寨(611.6)、双喜寨(510.3)、狮头山(884.3)、大(过)山尾(789.1)、芹寿山(223.9)。
石塍溪之西的一支 北起珠仑,向南伸展有:天竹岭(705.2)、虎头山(191)、红岩(703.6)、凤冠山(844.4)、齐云山(975)、太城山(437.4)、石竹山(534.2)。
西北山丘幅员广大,群峰屹峙,林木茂翠。主峰古崖山尾海拔1000.3米,为县内最高峰。
(二)西南山丘
成西北——东南走向。
绵亘于福、莆边境的一支 白鹤尖(758.6)、尖山(896.2)、虎鼻尾(狮口尾)(819.8)、乌寨尖(乌石寨尖)(661.4)、鲤鱼山(596)、笔架山(556.1)、魁山(331.3)、草堂山(272.7)、犁头山(溪)(157.8)、翁山(131)。
往东的一支 倒垄山(208.9)、五里山(391.2)、后面山(251.6)、寨山(273.2)、瑞峰山(408.1)、弥勒山(676.8)、鲤鱼尾(449.1)、狮公山(732.5)、羊头山(763.4)、鲤鱼山(658.5)、笔架山(593.8)、大帽山(963)、双桧(髻)山(771.9)、鸡窝山(679)、龙潭山(728.1)、井里山(729.1)、寨山(483)、六门山(483.3)、石竹山(453)、城里坡(596.4)、乌暗坑(623.8)、寨山(548.8)、鸡姆山(348.3)。
主峰大帽山海拔963米。
(三)北境山丘
大致呈东西走向,延至东北面后,改成西北——东南走向。
始自狮头岩(293.8),向东南延伸 有五龙(子)岩(535.7)、虎尾山(382.5)、塔子尾(364.9);折向东北 有大(尖)尖山(509)、黄晶岭(528.8);后向东南伸展 有雷打石(516.2)、假青岩(398.3)、青炎山(518.1)、乌石山 (418.8)、王母山(586.6)。
主峰王母山海拔586.6米。
以上山丘,既是福清与闽侯、长乐的界山,也是河流的分水岭。相思岭和石湖岭分别为福清与闽侯、长乐的主要通道。
北部石塍溪以东、涧溪之西 较高的山丘尚有:石山(466.8)、北箭(占)山(193)、马头岭(441.8)、沙帽山(479.2)、金鸡山(366.1)、大坪山(415.1)、北坪山(445.6)、寨山(237)、坑头山(222.7)等。
(四)东北山丘
分布在龙江下游之北、涧溪以东。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从西往东排列顺序:
第一支 草堆山(238.2)、大山(314)、天下山(317.1)、人山(389.5)、在(寨)门里(307.7)、金座(苍)山(343.1)、九莱坞(韭菜垄)(135.6)、十排山(285.3)、火挡(墩)尾山(181.5)、玉屏山(191.6)、复船山(118.7)。
第二支 崩山(616.4)、大山母(605.4)、虎头山(461.1)、天尾山(463.3)、大山坪(492.4)、马头企(崎)(567.4)、七层营(547.4)、七层岩(447)、四角坪(363.6)、尖山(334.6)、加走坪(215.7)、笔架山(282.6)、岩山(116.3)、东岳(皋)山(177.9)。
第三支 旗山(583.4)、七层仔尾(477.3)、水口顺(泉嘴顶)(569)、西鸡贵(西起坝)(468.3)、东鸡贵(444)、七星堆(478.9)、新山(453.4)、猪母兽(宿)(262.5)、风山(307.9)。
第四支 青天帽(431.8)、旗台尾(317.8)、旗山(264.8)、狮头山(235.2)、大帽山(326.5)、鸡公山(215.9)。
主峰崩山海拔616.4米。
(五)中部山丘
位于龙江中游之南,延至江阴半岛,分布零散,高度不高,由北向西或西南方向伸展。
福厦公路之西一支 雷公石(218)、通(过)山(361)、龙壁岭(406.8)、山坑山(114.8)、后洋山(398.7)、虎暗(巷)山(174.8)、 罗汉山 (716.9)、笔架山(411.5)、堰(熨)斗山(450.9)、佛座山(491.7)、起龙(九)山(172.5)、东际山(232.6)、太山(445.7)、刘岭西(137.3)、球岭(127.4)、牛老(头)崎(301.7)、虎尾山(犁斜山)(333.7)、石牌后(兜)(117.6)、凤凰山(175.5)。
福厦公路之东 第一支大山母(东岭山)(216)、犁壁山(254.4)、尖石山(223.1)、尖尾山 (166.9)、龙角山(237.3);第二支 为过溪山(254.1)、五马山(345.6)、打石坑(182.8)、虎头山(152)、旗路山(239.8)、南山顶(123.6)、莉苑山(195.3)、清皇岭(131.5)、燕(烟)墩山(153.6);第三支 为钟山(184.4)、炎(烟)寨山(123.9)、长高山(234.1)、寨山(195.6)、虎头山(178.3)、大母山(295.7)、牛头山(九使岭)(319.4)、大山平(大牛山)(254.5)、猪母山(127.5)、第一山(273.4)、笠子山(145.9)、鲤鱼山(93.8)、马头山(115.8)、海头山(103.5)、鼎财(脐)山(103.6)。
江阴半岛上分布 犁头舌山(犁头山)(183.5)、鼎脐山(113)、章鱼山(164.5)、古(鼓)山(249.7)、大山(崎岭)(368)、双髻山(429.1)、七包(阜)山(222)、铁坑山(272.8)、鹤顶山(174)、马鞍寨山(181.7)、石凳(椅)石桌(155.8)、天马山(围底山)(131.4)、金凤(峰)寨(109)。
(六)东南山丘
位于龙高半岛,断续延伸,大都成东北——西南走向。山丘沙石裸露,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分布在龙田镇 有刘塘山(97.2)、毛山(114.7)、金山(141.1);
三山镇 有后洋山(150.6)、安顶山(115)、韩瑶山(106.8);
东瀚镇 有大壤山(297.2)、上坑顶山(101)、金木山(126)、东京山(385.2)、狮山 (136.5)、天马山(221)、羊角山(152.7)、洋顶山(西来寺山)(194.1)、牛山 (162.7)、石马山(104.3)、 山尾(152.6)、大王山(171.7)、鸡冠山(142.6)、凤凰山(132.2)。寨山(146.6)、金鸡山(154.2);
沙埔镇 有楼仔下山(129.1)、鲤鱼山(114)、大园山(108.9)。
主峰东京山海拔385.2米。东南山丘虽然海拔不高,但因突起在海岸边,也显得高峻。
二、平原谷地
福清丘陵广阔,河流短小又多独流入海,因此平原和山间谷地面积狭小,分布零散。总面积仅4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26%。平原多由河流冲积和海水淤积作用而成,也有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一般地表低平,微波起伏,绝对高度在10米左右。山间谷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河流沿岸,由河流冲积而成。一般地表向中间倾斜,绝对高度也只有10米左右。
(一)平原
龙田平原 位于龙高半岛中北部,跨龙田、江镜和港头3镇。东西滨海,分别与东壁岛、江阴半岛相望;北界为长高山、牛头山、大山平、第一山;南障三山、占阳等地的山丘。南北最长距离17公里,东西最宽13公里,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为福清第一大平原。
平原上微丘起伏,东北有金山、毛山、福庐山等山丘,地势北部较高,逐渐向东部及西南海面倾斜,平均高度近10米。
地表上层较薄,土质以风化和侵蚀后的火成岩残余物为主,疏松多沙,属侵蚀风化平原,是福清耐旱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其间河流短小,主要有东北的上苍河和西南的化南河。著名的大湖洋与江镜洋分布在东北部与西南部。两个洋为海积滩地,已围垦成东阁农场和江镜农场。
城关平原 位于龙江中、下游。西起真武殿,东至龙江口,南自长高山、五马山、过溪山,北到乌石山、青炎山、塔子尾、金鸡山、虎尾山、北坪山。东西最长距离17公里,南北最宽10公里,面积110多平方公里,为县内第二大平原。
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龙江横贯其中,河道纵横交错,为县内主要稻谷区。
由于山丘分割,城关平原又分为里美、音西、北西亭3个小平原,分布在融城的东、西、北三向。
东部以里美为中心称里美平原(即里美洋)。东起东皋山,西迄复船山,北自金座山,南至长高山,面积40多平方公里。中有龙江下游横贯,北有融海公路横穿。
西部以音西为主称音西平原(即音埔洋)。东始玉屏山,西止石竹山,北起寨山,南到龙角山,面积50多平方公里。龙江干流横贯中部,福厦公路纵穿西部,与东西方向的融宏公路交汇于宏路。(转自看福清APP)
北部以北西亭为主的称北西亭平原。东起乌石山、大山、天下山、人山,西止金鸡山、纱帽山,北自青炎山、塔子尾,南到玉屏山、寨山,面积近20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大北溪(涧溪)自东北经过东部流向西南,虎溪(芦溪)自西北经西部流向东南,金鸡山在小平原中部。
渔溪平原 分布在渔溪、迳江(六亩河)、苏溪三条河流的中、下游沿岸。位于县西南,即第一山以西,黄檗山、牛老崎之东,玻璃岭以南,凤凰山之北,东南与江阴半岛相对。东西最长11公里,南北最宽9公里,面积38多平方公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九龙山矗立于海滨。福厦公路纵贯中部。土壤肥沃,为县内主要稻谷区和龙眼产区。
五龙平原 位于县东部的大坝溪两岸。东靠猪母兽(窝),西接东皋山,北背七层岩,南临福清湾。东西最长7公里,南北最宽5公里,面积27多平方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五龙洋在其北部,围垦的海口农场在其南端。
(二)谷地
石塍溪谷地 位于县境北部。北起相思岭,南迄太城山,东自五子岩、北箭山,西止齐云山。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2.5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石塍溪纵贯其中,呈南北走向,为南北往来通道。
一都谷地 位于县境北部,一都溪沿岸。

第三节 海岸海湾
一、海岸
福清县海岸位于杭州湾以南。北接长乐县,从城头镇的港西起,向西延伸至龙江口;后转向东南,经万安、牛头尾,折向西北到柯屿;又向西南伸展,经壁头,折向西北到江阴海堤;再向西南延伸至萩芦溪口,紧与莆田县相连。海岸线全长348公里,为火成岩、花岗岩和流纹岩构成,属里亚斯型海岸。海岸线漫长曲折,龙高半岛南端尤为突出。多港湾,岸外岛屿星罗棋布,滩涂面积大,为海运、围垦及发展渔业、盐业、养殖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海湾
福清湾 位于龙高半岛东北面。因深入县境而得名。北自港西,南到泽朗,西连龙江,东接平潭县的屿头岛。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海域面积130平方公里,陆岸长约43公里。湾外宽内狭,港西和泽朗之间长13公里,而龙江口仅1.8公里。湾底外深内浅,东部水深34米,而龙江口水深仅6.5米。海域相对较平静,泥沙多,淤积较快。水域被四五个沙洲分隔,显得浅而狭小。湾内有130多个岛礁。口门屿头岛与吉钓岛之间为海口港进入福清湾后的主要出海航道。出航道后向东北可进入东列岛的西、南海域,向东经苦屿的西侧可进入海坛海峡。
高山湾 位于高山港之南,兴化湾之北,加址门水道为高山港与湾的分界处,宽约0.13公里。南部三角仔鼻与过屿之间宽约5.8公里,海域面积27平方公里。湾内大部分为干出泥滩,有车屿、小文关岛、刘礁等50多个岛礁。观音礁东侧的加址门水道为高山港与湾出入的主要航道。观音礁西侧宽仅40米,有许多礁石,不利航行。
兴化湾 位于江阴半岛之南,莆田县东面,为莆田、福清两县共有的海湾。海面广阔,大于福清湾,北部一半属于福清。江阴半岛南部至南日岛西南的南日水道,水域宽阔,水深10~28米。

第四节 半岛岛屿
福清原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112个,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8%。由于70年代以来沿海滩涂进行大面积围垦,改变了部分岛屿自然地理状况。江阴、大扁、文关、可门、青屿、柯屿等6个较大岛屿,或筑堤与大陆连接,或被围在垦区内。江阴变成半岛,其余亦不成为岛屿。
一、半岛
龙高半岛 位于县境东南,从龙田西北的长高山、大牛山起,向东南伸入福清湾和兴化湾之中。长约40公里,宽约20公里,面积400平方公里,为福建省最长的半岛。海岸线长323公里。半岛上有7个镇(高山、龙田、江镜、港头、三山、沙埔、东瀚)、2个华侨农场(江镜、东阁)。半岛地势和缓,低丘起伏,河流短小,土质多沙,适合甘薯和花生生长。1958年与修建东张水库的同时,半岛上挖掘了许多纵横交错的水渠,基本上解除干旱对半岛的威胁。
江阴半岛 位于县境西南,兴化湾之北,曾名白屿、玉屿。南北长18.48公里,东西宽3.54公里,面积69.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4.98公里。原四面临海(北为上迳港,东为东港,西为西港,南为兴化湾),为福清县第一大岛,福建省第五大岛。1970年在岛西北端筑长600米、宽20米的海堤,与渔溪镇的后朋连接。1978年又在岛东北端的下垄村筑堤,与江镜的柯屿连接,柯屿又筑堤与墨山连接。因而只三面临海,成为半岛。设江阴镇。山丘南北纵贯,最高山峰双髻山海拔429.1米。西南部有江阴和新港2个盐场,下垄、下渚、新港、小麦、芝山等处设轮渡码头。
二、已与大陆连接的岛屿
大扁 位于海坛海峡西北部,原属平潭县,1956年划归福清县,现属三山镇管辖。面积4.8平方公里。上有2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原为岛,1977年在西北端筑528米长的牛头堤,接鳌头村;东南角筑2182米长的白鹤堤,接白鹤村。现西连垦区,只东面临海,取消岛名。地势北高南低,丘陵起伏不平,最高点海拔89米。汽车可通到牛头鼻,各自然村有机耕路通手扶拖拉机。
可门 位于东瀚镇的大丘正东,面积1.38平方公里。原为岛,1979年在岛西南岸筑长0.5公里的公路,经风屿接大丘。现以路为纽带,与大陆连接,取消岛名。
文关 位于东瀚镇的西安正面,面积1.73平方公里。原为岛,1980年在岛东北端筑堤,经鼠屿后向东接大陆,南端筑2.05公里长的堤接莲峰。现东与垦区相接,取消岛名。
青屿 位于沙浦镇的平林东北,面积1.46平方公里。原为岛屿,1963年在南湖村北面筑堤接太武,1965年在南湖村南端筑堤接平林村。现西与垦区相连,只三面临海,不划为岛屿。
柯屿 位于江镜镇的林厝西面,面积1.02平方公里。原为岛屿,1978年在岛的西南筑堤接江阴镇下垄村,东筑堤接墨山。现连垦区,仅南部一部分临海,不划为岛屿。
三、岛屿
吉钓岛 位于福清湾东北部,北距长乐县的松下0.52公里,东南与平潭县屿头岛遥对。成东北——西南走向。长2.07公里,宽0.36公里,面积0.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75公里。属城头镇管辖。相传,古时候渔霸独占海域,渔民于农历腊月三十,趁渔霸回家过年之机,急忙下海放钓,故称急钓,因谐音及人们心理关系,岛曾名吉兆,后逐步演变为吉钓。岛上最高点海拔46.6米,吉湾澳可停泊机帆船20多艘。松下水道为福清县东北海面主要交通门户。
东壁岛 位于福清湾南部,龙田镇的东营村之东,故称东壁。南北长3.88公里,东西宽0.68公里,面积2.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38公里。属龙田镇管辖。上有4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北部的九使山为最高点,海拔85.7米。东、北石岸陡峭。乌尾、山营、南尾前等水道通深水区。南距大陆4公里,涨潮船渡,落潮徒涉。
目屿 又名野马屿,位于兴化湾东部。长2.92公里,宽1.04公里。面积3.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08公里。属沙埔镇管辖。上有2个自然村。地形南、北低,中间高,中部最高点海拔106米。北距大陆1.5公里,有大小澳口36个。
小麦屿 位于兴化湾北部。东西长1.32公里,南北宽0.32公里,面积0.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6公里。属江阴镇管辖。原屿似麦穗而得名,由于长期海潮冲积,现呈三角形。地形低丘起伏。南、北澳可停泊40多艘船只。西距江阴半岛球尾4公里,靠轮渡与江阴半岛来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二章 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