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戒指 发表于 2019-2-17 23:27:13

福清市志1988版: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卷二 自然地理
福清境内丘陵分布广泛,成为全境地形的主体。由于古代地质升沉变化,形成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的大自然倾斜面。长乐——南澳大断裂带大致通过城关至渔溪一线斜贯中部,控制福清地貌发育。西北部属戴云山脉向东蜿蜒的支脉,多低山、丘陵,由中生界火山岩和花岗岩组成。大部分山峰在500米以上,有的在800米以上,与永泰、闽侯交界处的古崖山尾为全县最高峰,海拔1000.3米。断层地貌发育,大雾山为典型的断块山。山间谷地有洪积——冲积平原,宏路、一都的面积较大。东南部以台地、低山为主,仅城关——海口、江镜、渔溪为冲积——海积平原,其上有波状的浅丘群分布。龙高、江阴半岛楔入福清湾和兴化湾之中,海岸具有沙泥滩的回升侵蚀漏斗型低丘、台地岩岸,曲折破碎,港湾岛屿众多。
境内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或自北向南流入海港,源流短促。大小河流近百条,总长280公里。主要河流有龙江、凤迹溪、迳江、一都溪和大坝溪。龙江为福清最长河流,全长62公里,流域面积538平方公里,由西向东流经融城、海口镇,于海口注入福清湾。
福清属南亚热带,有短暂冬季,暖热湿润。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20摄氏度之间,1月平均气温10.8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28.2摄氏度,积温6532摄氏度。年日照2025小时。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10月至翌年2月月降水量少于30~50毫米,秋冬旱明显。年均相对湿度在75~80%之间。
年降雨量丰沛,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蒸发量大。经常发生旱灾,有“十年九旱”之称。沿海地带大风日数多,中部平原和内陆山区大风日数较少,且多出现在台风影响的时段。台风侵袭时常有大风暴雨,既带来灾害,也带来较多的雨水,缓解旱情。
东仔叶腊石矿区探明范围面积1.5平方公里,储量1600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顶宅——乌寨尖有银矿。
第一章 地  质
第一节 地壳运动
福清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本区发生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在中国造山史上称作燕山运动),造成广泛的火山岩喷发和花岗岩侵入地质。这次运动,不但确定福清今天的地质基础和矿藏分布,同时也形成地貌轮廓和流水的趋势。与此同时,福清县东南海面上还发生一次东北北——西南南方向的巨大断层作用,在断层线以西的断块升为陆地,以东的断块降为深海,从此陆海有了明显的界限。新生代的第三纪,地球发生最后一次的地壳运动(在中国造山史上称作喜马拉雅运动)。第四纪,受世界性冰河期的影响,引起陆海一系列的升降运动,升降的幅度常是前一次比后一次来得大,升降的趋向总是陆地逐渐上升。在最近的地质年代里,陆地还曾下降过一次,而在下降之后接着又是上升。本世纪福清的地体就是处在这个上升阶段之中。海口镇下洲、牛宅一带,原被海水包围,现离海边1.5~2.5公里;龙田镇境,唐时三面绕水,现只东北面近海,这些是陆地上升的证据。陆地虽趋上升,但上升的高度还未达到最后一次陆地下降前的高度。福清县地质史上,除了火山岩浆和陆海升降的活动外,还由于长期外力的作用,在山坡、河谷、小平原和一些沿海地带,还堆积了许多第四纪和现代冲积层,因此地体表层既广泛地分布着火成岩系,又成片地分布着近代冲积物。

第二节 地层分布
福清县地层发育不全,所出露的全为中生代晚侏罗——早白垩系火山岩,滨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根据火山岩岩性、岩相、层序及上下接触等特征,划分有晚侏罗系的长林组、南园组、小溪组及早白垩系的石帽山群等共10个岩性段。第四系划分有更新统的丹阳组、龙海组及全新统长乐组等5个地层单位。
长林组以正常沉积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凝灰质含砾砂岩、晶屑凝灰岩,层厚大于650米。
南园组分3个岩性段,自下而上顺序:第一段为中酸性火山爆发相岩层,主要岩性有英安质熔结凝灰岩、英安岩、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层厚大于380米;第二段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有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夹流纹斑岩、晶屑熔结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层厚大于1080米;第三段为一套偏中酸性火山碎屑熔岩,主要岩性有流纹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英安岩夹流纹岩,层厚达到1750米。
小溪组为一套陆相盆地的沉积、火山碎屑沉积——火山喷发岩系,也分上、下2个岩性段,下段为粉砂岩、砂砾岩、凝灰质砂砾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层厚大于865米;上段为英安岩、熔结凝灰岩、英安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层厚达到1732米。
石帽山群是指在南园组、小溪组之上的一套红色火山岩系,分为2个组4个岩性段。
下组为一完整的沉积——中酸性火山喷发旋回,有时形成单独的火山盆地,下段的主要岩性有砾岩、凝灰质砾岩、砂岩,层厚110~912米;上段的主要岩性有英安岩、安山岩,层厚104~1709米。上组也是个完整的沉积——酸性或偏碱性火山喷发旋回,下段的主要岩性有凝灰质砾岩、花岗质砾岩、英安岩,层厚51~592米;上段主要岩性有流纹斑岩、安山玄武岩、钾长流纹岩,层厚大于1176米。
以上10个岩性段,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北部、东北部和中部丘陵,构成中、低山地。同时侵入岩也有广泛的分布,燕山早期侵入岩以酸性、中酸性花岗岩为主,也有少量的中性花岗岩;燕山晚期以酸性、富碱超酸性花岗岩类为主,也有少量基性——中酸性花岗岩类。侵入岩主要分布于龙高半岛和江阴半岛。
在两类岩石基底之上于低凹处滨海地区和山间盆地沉积了新生代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沉积物厚度一般在50米以下,滨海地区较厚,山间盆地较薄。
更新统残积层,自下而上分为3个带:一是碎石角砾残积带,层厚1~10米;二是高岭土残积带,层厚3~40米,由高岭土及石英砂粒组成;三是砖红色含砂粘土带,层厚3~5米,其本由粘土组成。这一地层主要分布在龙高半岛。
上更新统龙海组的冲洪积层,其岩性为泥质砂砾卵石夹粘质砂土、粘质砂土、粘土,一般层厚6~35米,主要分布在镜洋、阳下、海口、渔溪等地。
全新统长乐组的海积层,其岩性为淤泥、粉砂质淤泥、砂质粘土、砂砾卵石、泥煤等,层厚7~68米;在海湾、背风岸带为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层中夹有泻湖沼泽相的泥煤层,层厚1~3米。
长乐组的冲洪积层,小面积零星出露在山间盆地及平原的山前地带,上部为含砾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层厚1~3米;下部为松散砂砾层,层厚4~7米。
长乐组的风积层,分布在一些岛屿和半岛的迎风岸带,岩性为黄色、黄白色细砂、粉砂,含少量长石及云母碎片,层厚2~20米。
福清县东部和西南部两个深井钻探水文地质情况:
龙田二村地震地下水观测站深井钻探CK2孔,0~4.68米更新统残积层,岩性为黑色砂质粘土(耕植土)、砖红色粘质砂土、砖红色粘土、浅白色和浅黄色砂质粘土;4.68~24.63米为浅黄色全风化细中粒花岗岩,长石全风化成高岭土;24.63~40.24米为半风化中粒花岗岩,长石和黑色矿物绝大部分已风化;40.24~238.70米为灰白色新鲜坚硬的中粒花岗岩,斑状结构。
新厝江兜华侨中学地震地下水观测站深井钻探ZK1孔,0~5.26米更新统残积层,岩性为土层、中细砂和少量风化残积物,松散易碎;5.26~6.24米逐步过渡为风化基岩;6.24~45.50米为青灰、深绿灰色熔结凝灰岩,块状构造;45.50~57.55米为浅灰、青灰色黝帘石化闪长玢岩,斑状结构;57.55~86.26米为灰色熔结凝灰岩,块状构造;86.26~109.57米为黝帘石化闪长玢岩,斑状结构;109.57~120.05米为灰色熔结凝灰岩,块状构造。

第三节 地质构造
福清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武夷山隆起折带的东南部,与南岭纬向构造带相接,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由于大面积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和燕山期各类侵入岩,仅在局部地段出露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类,因而反映在构造特征上,褶皱构造仅形成宽缓的隆起和凹陷;断裂破碎极为发育。动力变质现象也相当普遍。
一、新华夏构造体系
新华夏系构造在福清发育甚为强烈,为一项主干构造。它控制着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喷发和燕山期各类侵入岩的分布。
(一)褶皱——火山岩的隆起和凹陷带
长乐——福清隆起带 北起长乐西埔,向南西至福清音西马山的黄塘,断续出露一条以长林组为轴部、两翼为南园组的背斜,即黄塘背斜,在背斜的西北翼出现一条火山喷发带,新厝乡凤迹古火山机体即在其中。凤迹古火山机体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古火山机体,火山活动时代为早白垩系中晚期(距今7430万年),火山喷发物波及面积达30平方公里以上。隆起带的西南端宏路、棉亭岭、江阴半岛等地,火山岩及侵入岩都出现动力变质现象。动力变质岩宽几公里至10余公里。
平潭——东瀚凹陷带 这一凹陷带由于动力变质作用强烈,岩层产状大都是变质后的片理,且第四系堆积物甚为发育。
(二)断裂
新华夏系断裂在福清县极为发育,每个断裂带都由若干条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的。
1、长乐——笏石断裂带 这条断裂带为北北东向,在长乐一带宽约4公里,向南逐渐变宽,至渔溪、棉亭岭附近宽达14公里。通过南岭、阳下、镜洋、宏路、城关、音西、龙田西部、江镜西部、江阴、上迳、渔溪和新厝等乡镇。自西北往东南有7条断裂。
真武殿断裂 为逆断层,走向北东25~30度。倾向东南,倾角50~70度,具有压扭特点。
宏路断裂 位于真武殿断裂之东,两者几乎平行。倾向东南,倾角50~70度。
玉田断裂 位于宏路断裂北段东侧,由长乐经玉田至福清阳下作坊,长23公里。断裂走向北东20~30度,倾向北西,倾角60~70度。
马头崎断裂 自宏路南山经渔溪西南的马头崎至莆田江口东北边的东源,长20公里。走向北东25度,倾向东南,倾角60度。
福清断裂 北起连江县川石岛,经福州琅岐岛,长乐的潭头、北山古槐西南、竹田,福清的阳下梨庄、城关北、音西小南洋、上迳、渔溪潭边、新厝棉亭岭、下底山到漆林峰头入海,长达百余公里,为长乐——笏石断裂带中主要断裂。走向北东25度,倾向南东,倾角50~60度。
九龙山断裂 自小南洋经上迳油塘、塔山至渔溪东九龙山,长14公里。倾向南东,倾角60度。
高岭断裂 自海口东峤,经安民,龙田大牛山、南西亭,穿过江阴半岛入海,长28公里。走向北东25度,倾向南东,倾角70~80度。
2、平原(平潭)——高山断裂带
东洛岛——三山断裂 北起长乐东洛岛,向西南经乌猪岛、平潭的屿头岛、福清城头的吉钓岛至三山。走向北东30度,倾向北西,倾角70~80度。
平原——高山断裂 自平潭北部平原经海潭海峡至高山、沙埔和东瀚西北部。走向北东40度,倾向北西,倾角60~80度。
二、东西向构造体系
莆田——东瀚断裂 自莆田的黄石、北高向东经兴化湾至福清东瀚中南部,有陈庄至海亮断裂、大文笼断裂、下海断裂、环青断裂。
新县——东张断裂带 自莆田东北部的新县至福清的东张,其中道桥断裂长约11公里。走向东西,倾向北,倾角60~80度。
三、旋扭构造体系
旋扭构造体系,其一是南阳帚状构造,分布于长乐南部延伸至福清的阳下北部、南岭全部、海口和城头北部,为弧形帚状构造。向北东收敛,向西南撒开,自西北往东南有新田断裂、高东坑断裂、南厝断裂、上垄断裂、门头楼断裂和南阳断裂。其二是泗洋帚状构造,位于莆田泗洋村东,延至福清东张的金芝、双溪一带。

第四节 矿藏
已发现的矿苗,有铁(铁矿)、含硫的黄铁矿、银、铜、锰、铀、泥炭、铝土、石棉、石英、云母、绿泥石、叶腊石、耐火粘土、莹石、石墨和石灰岩等。
一、金属
(一)铁矿
分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铁砂等几种。其中铁砂储量最多,赤铁砂质量高。
赤铁矿 主要在海口镇岑兜东面。矿体成脉状分布,含矿系数达25~30%。储量较大。
磁铁矿 主要在江阴南曹西南。矿体成脉状,分布在门前山的细粒花岗岩中,含矿系数45%。储量多,埋藏浅,有开采价值。
褐铁矿 主要在高山镇南盛。矿体产于花岗岩中,成脉状、树枝状、浸染状分布,质不很纯,含矿系数仅20%。面积小,储量少。
(二)铁砂
全县储量在32万吨以上,遍布在沿海各地的海滩上。主要集中在4个地区:
江阴岛东南及其附近岛屿,尤以赤厝到东宵一段分布最多,含矿系数为45~55%,储量较多。其他如小麦屿、牛屿等地也有,但含量变化悬殊,一般为10%,最高为30%,甚至达60%,最低的仅6~9%。
高山镇和东瀚乡沿海,主要集中在北游、安峰、北坑、沃口、可门、青屿、西叶、牛头和泽岐等处。一般成岛状或混合状分布于污泥细沙中,含矿系数约40~45%,其中沃口储量最多,还含有5.8%的钨矿,很有价值。
龙田镇东营沿海。矿体蕴藏于成混合体的淤泥和石英砂中。
城头的吉钓岛东侧和港西附近的海滩上,以吉钓岛为主,含矿系数25%。
(三)含硫的黄铁矿
城头以北的卢院轮船坑山。矿床成脉状和浸染状,含矿系数15%,矿体面积较大,储量较多,可供中型开采。
三山南倪一带矿体在石英斑岩中。成浸染状分布,并含有黄铜矿,含矿系数10%。
一都的罗汉山,零星分布于大面积的花岗岩和石英斑岩之中,范围较大,但含矿系数仅10%,也有黄铜矿共生。
渔溪回头山和勒斜山一带。矿区附近还有绢云母片岩和绿泥片岩。
(四)锰矿
分布于龙田、江阴等地。分为硬锰矿和软锰矿两种。
硬锰矿 发现于龙田上苍。成脉状分布于石英斑岩中,含矿系数25~30%。此外江阴岛的潘厝亦有此矿,呈脉状生长在石英斑岩中,外露地面部分多成大块滚石状,含矿系数在60~70%左右,分布面积约800平方米,储量较多。
软锰矿 发现于江镜南华。矿体成结核状、蜂窝状结构,附近多属风化后的残积物。在江阴上田也有发现,位于西塔山和火石山上。矿体成脉状分布于石英斑岩和变质岩系中。其中产于火石山的品位不高,含矿系数仅19%,储量也不多。而产于西塔山的品位高,含矿达50%,富于开采价值。
(五)铜
铜矿的情报点有三山南倪的黄铜矿。
(六)铝土矿
矿点分布在高山镇院西村吴山。围岩为辉长岩,有上下两层铝土矿,含三氧化铝32.02~53.81%,硫化铝11.21~11.80%。估计储量0.75万吨。
(七)银矿
地质勘查,顶宅——乌寨尖有银矿。下溪底银矿为全省最大银矿。
此外,在新厝凤迹发现有银矿,东张、宏路、渔溪一带还发现黄金重砂异常。
二、非金属
泥炭 多为第四纪堆积层所覆盖,距地面1米左右,厚达1~2米,储量约在10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龙高半岛上,海口地区也有。
分布在高山、东瀚一带的,占全县总储量的80%。主要在坑柄、大壤、大莲东、牛头、后郑、横坑、院后等7处。其中后郑的储量居第一,炭质较好,炭化程度高,可供燃料用。
分布于龙田一带的泥炭,约占全县总储量的19%。在龙田东南的泥炭,上盖有亚粘土,炭层厚1米多,储量较多,仅次于高山后郑,质量中等。在东营北面的泥炭,成杂形分布,面积达1600平方米,质量很好,储量不少,可供燃料用。在上薛的泥炭,炭化不强,比重达1.17左右,可作为颗粒肥料的原料。
海口泥炭,主要分布在牛宅西南,有灰白色亚粘土覆盖,炭层厚1米,炭化较高,比重1左右,个别是0.7,是很好的燃料。
石料 主要有闪长玢岩、辉长岩及花岗岩类。产于海口云际、东瀚海亮和高山镇等地,80年代大量出口创汇。
石棉 发现于沙埔乡江南村西部地区。矿体分布在花岗岩之中,形成角闪状石棉,含矿系数16%左右,纤维较短,最长约15厘米,性脆,质量不纯。
石墨 情报点在上迳乡东北1.5~2公里处。为炭质页岩变质的产物——石墨千枚岩,矿石为黑色或灰黑色,硬度小,有滑感,略污手。
石灰岩 情报点在音西乡霞楼村东和渔溪镇回头村一带。
云母 情报点分布在江阴南部赤厝与东峰海边,海口、岑兜村、高山镇、东瀚东京山、三山钟厝村、江镜下和洋村和港头南郑村。
耐火粘土 矿点分布在两个地方:一是三山乡沁前、北林和坑边等地。这里的粘土含三氧化铝35%,耐火度为摄氏1600度,60年代和70年代曾有开采。70年代以来,三山乡建有耐火砖厂,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二是新厝乡过桥山双屿村。70年代就有开采。
莹石 情报点在高山镇一带。
叶腊石 矿床分布在镜洋乡波兰村东仔。矿床形成的地质年代为晚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约距今1.3亿年),此段的凝灰岩,处于较强烈的新华夏系的构造断裂带中,受热液交替作用形成的。矿区出露有火山角砾岩、次生石英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和辉绿岩等。矿床由5个大小不等的矿体组成,最大者长236米,平均宽31.7米;最小者长30米,宽2.5米。矿体出露地表延深最大100米左右。Ⅲ级品含三氧化铝26.1%、二氧化硅66.26%、三氧化二铁1.75%,灼减量5.2%,耐火度为摄氏1650度。经闽东南地质大队勘探,并由联合国自然资源勘察循环基金组织实地考察证实,蕴藏量达1600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居全国之首。
此外,于宏路、安民和上迳的蟹屿村发现有高岭土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市志1988版: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