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侠的“来喜园”及其《来喜园记》
郑侠的著作《西塘集》卷三第一篇是《来喜园记》,记述了他第一次被贬广东英州(今英德)期间,修建“来喜园”及其园内的情景。“来喜园”位于英州大庆山麓,朱塘水边,距英州仅一二里,是迄今所知英德历史上最早的一处第宅园林,修建于宋熙宁八至九年(1075—1076年)。郑侠为了纪念“来喜园”,约在10年后的元丰八年(1085年),特地写下一篇《来喜园记》。此前的元丰五年(1082年),他还在《望阙台记》中,用不少笔墨描写园内的“三轩”——北望轩、东望轩、思古轩。郑侠(1041—1119年),字介夫,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熙宁二年(1069年),擢光州司法参军。翌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诸多弊端,被贬为京城安上门监门。熙宁六年(1073年),中原大旱,饥民流离失所。郑侠于次年画成《流民图》,连同《论新法进流民图疏》奏本,假称紧急边报,发马递送银台司,呈给宋神宗。不久,王安石去位,吕惠卿执宰,郑侠因得罪吕惠卿被放逐英州。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郑侠被赦,回到福清,后经苏轼等人推荐,起用为泉州教授。绍圣元年(1094年),宰相章惇罗列文彦博等33人罪状,郑侠受到牵连,再次被贬英州。郑侠在英州多有惠政,深受百姓赞颂。他们在会英书院内为他建造了“郑公祠”;还把他连同礼部尚书唐介、参知政事洪皓并称为“英德三贤”,在龙山书院内建造“三贤祠”;英德官府专门为郑侠立传,并收入《英德县志》。郑侠第一次被贬英州期间的元祐九年(1086年),在南山留下珍贵的题刻及两首诗刻,至今保存完好。郑侠两次被贬英州,第一次是熙宁七年至元祐元年(1074—1086年),第二次是绍圣元年至元符三年(1094—1100年)。前后历经18年之久。他第一次到英州时,被安排住在快要倒塌的房子,但他并没有嫌弃和沮丧。英州百姓听说郑侠到来,“无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后来,郑侠在百姓帮助下,对破房子进行了修葺,并把它命名为“来喜园”。此间,他与士大夫吟诗作赋,并教经授徒,培养了不少英才,还留下众多诗篇佳作。他离开英州时,将“来喜园”捐出百姓,将其改建为“应龙祠”。郑侠在《来喜园记》一文这样描述:“来喜园”者,大庆居士之家园也。居士既卜大庆山之居而宅之。左右前后皆阒地数丈,茀厥荒翳,被之疎茂。亦既累年,而有桑千株,竹、柏、花、果,其数又倍。是为数洞,以架红薇、金沙、史君、木鳖、栝蒌、木瓜之类,旁近又植枸杞、甘菊、五加、百合之属。蔬有畦,药有陇,芰有沼,藕有渠。筑台伸望阙之心,开轩慰思亲之意。有“惠淑堂”以训内,“孚尹堂”以训外。于亭有“尚友”者”,轩有“思古”者,榻有“迎党”者,径有“步月”者。而来吾庐者,必从容园林之间,或竟日而去,无不喜者。若乃春荣夏繁,秋爽冬素,雨露柯条,风霜质干,东翎西翰,声音颜色靡不欣欣然。居士于是叹曰:“草木禽鸟,于道尚然,而况于人乎?”故其园以“来喜”为名。居士其姓郑,其名侠,福州福清人也。元丰八年腊月记。这篇300多字的精悍散文,文笔精炼,看似描写园中植物及建筑小品,却寄托着无限情思,读起来感人肺腑。该卷第二篇《望阙台记》,算是《来喜园记》的补充和深化,字里行间,思君、思亲、思古之情愈加迫切,蕴含着郑侠更为深刻的为官、为人哲理。郑侠这样描写:“望阙台者,有所思之作也……为人臣者,不择地而安之,忠之至也。是以北望京国三千余里,而东望其亲之庭亦若是,与身居辇下膝前同。大庆之麓,朱塘之漘,有庐焉。稍可以避风雨,则以为舍止之至足,无所愿乎!高明之甍者也。蔬糗浆醨苟可以待饥渴,则以为食饮之至足,无所愿乎!食前方丈者也。夏葛冬苎,苟可以待寒暑,则以为裳衣之至足,无所愿乎!锦绮文绣者也。大瓠之尊、小瓠之勺、瓦盏木箸、竹床石坐、蒲苇之蓆、断砖之枕,则以为皿用之至足,无所愿乎!金贝牙玉、珊瑚琥珀者也……”郑侠笔锋一转,继而写道:“然长思者三焉:君也、亲也,古人也。乃筑土为台,三级而高十尺,命之曰“望阙之台”。作茅屋三间于上,而朝夕居焉。总而名之曰“茅堂”。堂为轩,北曰北望之轩,北望者,君所在也。东曰“东望之轩”,东望云者,亲所在也。西曰“思古”之轩,思古云者,思见有道君子如古人众多之意也。或者曰:子非忘忧乐者欤?何其多思乎。忘忧乐,非人也。夫忧其可忧,而乐其可乐。此人之义性也。特世人乃以忧忧乐以乐,乐忧乐非其所可乐,忧非其所可忧,此其沦胥而愚,终莫之悟,死而后悔者也……”文中,郑侠表达了不求闻达,但求无愧于心,以及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感人至深。郑侠在“来喜园”内,筑了3层共3米多高的土台,名为“望厥台”,台底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再在最上层建茅屋3间,名为“茅堂”,郑侠就居住在这里。他以“茅堂”为轩,开三轩慰思亲,分别是“北望轩”,云以思君;“东望轩”,云以思亲;西曰“思古轩”,追想古贤人。此时的郑侠虽已官场失意,却仍以君、亲、贤为念,其忠诚之心、旷达之志,经天纬地,日月可鉴。郑侠注重养生之道。他以“望阙台”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搞起立体种植。既有百合、甘菊等草本,也有木鳖、史君等藤本;既有枸杞、五加等灌木,也有桑、竹、柏、木瓜等乔木,还有林间湿地的金沙等蕨类植物。此外,池里种菱角,渠里栽莲藕,畦上种蔬菜,垄上种草药……水上土里、架上地下,均得到充分利用。偌大的“来喜园”好似一个生机勃勃的植物园,一年四季,百花盛开、瓜果不断;又宛如小巧玲珑的私家园林,亭、台、轩、堂等合理搭配,巧夺天工,相得益彰。郑侠种植的这些植物,不但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能美化环境、陶冶性情,而且有较强的食用价值、医疗价值,对生活、疗病起到辅助作用。从《来喜园记》的记述可知,郑侠生活简朴,用具基本是农家所用之瓢、瓦、盏、筷、床、席、凳等等。“来喜园”由郑侠亲自设计、修建,不但体现自己的生活格调,更彰显他的处事哲学。因园内较大,凡是到他居处者,都要经过屋前一个通道。如此一来,各种植物及建筑小品便一览无余。他常对来访者说,在园内如在美景之中,使人忘却忧愁,没有一个不是欢喜而去、欢喜而归——这或许就是郑侠以“来喜”命名园林的原因吧!
[*]来源:福清侨乡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