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娃 发表于 2018-9-23 11:40:06

叶向高虽长期在外为官,却未忘记家乡父老

叶向高虽然长期在外为官,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他在《云山社祠记》中说,在京时“多冠盖贵人,然念乡之父老愈甚……岁当荐饥,余惧乡之人不获遂其生,比闻稍登,未尝不色喜也,盖余不能一日忘乡之人”。叶向高还力所能及地为父老乡亲做好事、善事。
峡江改道
叶向高在《阳岐江改复旧路记》中说:“闽会城之南,有江达于海。其水自上流四郡千余里皆会于此,两山束之,故名峡江。怒涛激浪,急溜漩涡,险若瞿塘。自峡而上可二十余里,为阳岐江。”因其地势险恶,百姓出行多有不便。那时,闽省通往粤、赣、浙各有一条驿道。其中通往广东的称为“南驿道”,线路是:福州三山驿——台江——峡北铺——闽官大田驿——福清常思铺(今叫“相思岭”)。由于这条线路荆棘丛生、地势险要,野兽伤人、坠崖事件经常发生,成为过往百姓的心头大患。
叶向高担任首辅之后,反复权衡峡江改道事宜,致信福建右布政使陈志寰,提出了改道方案,得到福清乡绅林茂槐、王锡侯及兴化、泉州、漳州三府官绅及百姓的支持。而某些官僚、乡绅从私利出发,造谣叶向高之所以要改道,是想霸占大田驿修建坟墓,还又说叶向高的儿子叶成学是改道的主谋,企图阻止改道。即便如此,叶向高未改改道初衷。他的好友董应举也致信叶向高,提出改道意见。叶向高回复说,改道绝无占地修墓之意,“(改道)事成,是三郡一邑千万人之福,千百世之利。”福建巡按监察御史陆梦祖上任后,立即修建阳岐江渡口,得到了叶向高、福州知府俞政、按察使陈邦瞻、布政使丁继嗣的大力支持。历时半年,阳岐江渡口终于竣工。改道成功后,其线路是:仓前桥——侯官白鹭铺——阳岐渡口——闽县蒙山——闽官大田驿——福清常思铺、宏路铺、假面铺、渔溪驿——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广东潮州府,不但避开了峡江之险,还使路程缩短了近五分之一,“万口欢腾,歌谣载道”。峡江成功改道,叶向高发挥出应有作用,功不可没。
仓粮折色
万历年间,福清百姓向当地驻军——镇东卫缴交军粮时,经常受到兵痞的敲诈勒索。万历二十年(1592年),镇东卫守军开始实行“仓粮折色”,即不缴交军粮者可用缴纳银两代替。此举受到百姓的拥护,却因此引起兵痞的强烈反对。此时正在家中守制的叶向高获悉后,立即向福建巡抚赵参鲁交涉,“仓粮折色”才得以继续。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兵痞刁难百姓之事风波再起。叶向高及其儿子叶成学分别致信福建巡抚袁一骥,商讨“仓粮折色”之事。两年后,叶向高致信福建左布政使毕懋良,详述“仓粮折色”的好处及利害关系。叶向高的同榜好友佘梦鲤也帮助叶向高据理力争,如实向福建当局陈述利弊,终使“仓粮折色”不再变更。福清百姓每年因此省去了数千两银子。同时,毕懋良还采纳叶向高建议,下拨千余两银子购买粮食储备起来,解决了军粮亏欠的问题。如此以来,军民两便。叶向高也受到福清百姓的交口称赞。
(未完待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叶向高虽长期在外为官,却未忘记家乡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