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女士 发表于 2018-9-23 11:37:02

余红惠

余红惠,男,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龟山乡。他7丧父,8岁丧母,9岁流落福州,为闽剧新乐班主陈肯肯收留,入班学戏。16岁出师,初演三笑奇缘,扮唐伯虎,以其声、色、艺三绝而一鸣惊人,轰动榕城,成为新乐天台柱。
1933年,余红惠来到福清,进吓渠班,首演<紫金鞭>,继演<三笑奇缘>、<雌雄玉鹤>,再露锋芒,福清观众无不叫绝。从此余红惠的名字童叟皆知,家喻户晓。抗战期间,福清戏景逐趋没落,余不得不改为评话生涯,四处流浪,艰难度日。抗战胜利后,余又回福清,重操旧业。
1952年,余红惠加入福清县和平剧团,改编导演了<白梨花>、<彩霞楼>等传统剧目,深受群众欢迎。1954年,余红惠又和赵时昌一起口述整理了<炼印>、<浪子卷席>、<牧羊人>、<取象胆>和<双盘答>等传统剧目,参加福建省地方戏传统剧目汇演,得到好评。其中<炼印>一剧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剧目,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这是第一部上银幕的闽剧。
余红惠天资聪颖,又勤劳苦练,基本功相当牢固。他工小生,尤长老生行当。小生戏中扮演唐伯虎、何文秀、杨国显、潘必正、蔺相如等角色,其眼神、科步、扇工无一不精,凝、惊、喜、怒,尤为传神;老生戏中扮演邱玉在民、海文龙、陈若霖等角色,怒于形,愤于色,痛于心,神态瞬息万变,令人拍手叫绝。余的唱工也十分娴熟,字正腔圆,高山流水,迂回曲折,令人神往。道白刚劲有力,声韵铿锵。其“连珠白”尤为叫绝,他人莫及,三五百字,一气呵成,势如奔马,一泻千里,令人赞叹不已。
余红惠凭他高超的表演艺术和高度的事业心,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爱戴,先后被选为人民代表,委任为艺术委员会主任,福清县闽剧团副团长。
1963年4月,余红惠率团前往永泰演出,因病逝世,享年50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红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