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娃 发表于 2018-9-23 12:35:11

财富不及马云,创造马云无法超越的成就,一己之力造就一座城



在中国,如今最出名的商人非马云莫属,许多人总是说马云改变了时代,他的电商平台给了无数人创富的机会,当然也让无数人失去了饭碗。
其实关于马云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过,正所谓人无完人。不过在中国却有一个商人,堪称是完人,颇有上古遗风。在现在的华人企业家中,以后能一直被流传下去的,邵逸夫算一位,李嘉诚算一位,郭鹤年、霍英东等人也能算,当然还有一个福建人不能忘记,这个人就是林文镜。
2012年印尼首富林绍良去世之后,林文镜就成为了福建的首富。有人在网上作了一首诗概括了林文镜的前半生。七岁离乡赴南洋,十七养家跑单帮。食品纺织早涉猎,地产航运入多行。矿山船队他自有,最大面粉水泥厂。个人资产几十亿,林氏财团震南洋。
林文镜于1928 年3 月19 日出生在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7 岁时离开家乡赴南洋与父母亲团聚。17 岁时父亲去世,他被迫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
到20世纪60 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林文镜的个人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林文镜与林绍良两人是同乡,有是至交好友。1987年林绍良委托林文镜回祖国考察,林文镜是当时的考察团的团长。正是这一次的行为,造就了福清市。林文镜被当地人誉为一个人造福了一座城。
在1987年之前,华侨多以捐款捐物的形式帮助家乡,而中国华侨帮助家乡功能的转变就发生在1987年,发生在福清,带头人就是林文镜。
在那一次故乡之行即将结束时,林文镜在福清县干部大会上发言,他说:“输血富不了家乡,我要变输血为造血,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
林文镜说过,第一次创业是为了养家,第二次创业是为了家乡的建设。



1987年,福清县属于全省穷县之一,位列全省64个县中的第58位。福清缺淡水,地贫,风大,靠农业致富难度大,而工业招商又因为基础设施薄弱而举步维艰。
从回乡考察的那一天开始,林文镜将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当作自己这一辈子最神圣的事业,他将南洋事业交给他人打理,置海外众多个人发财机会于不顾,毅然回到家乡,与乡亲们一起艰苦奋斗。当时林文镜在南洋已经是巨富,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是他毅然放弃了这一切。
海外朋友知道林文镜打算在家乡干一番事业之后,也苦劝他只捐钱别扛事,更不要签什么合同,以免万一失败,损害名声。他的亲人更是心急如焚,担心林文镜一旦投入到这份不靠谱的苦差事,林氏庞大的海外产业就将因其无暇打理而萎缩甚至败落。
他一边紧锣密鼓地投资建立福清市融侨工业区,发展和完善各种招商引资必须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一边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找哥们,会朋友,说服争取企业家们到福清跟他干。



为了吸引台商将产业转移过来,林文镜甚至开起了担保的模式,也就是亏了算我的,赚钱了大家一起分。1990年底,冠捷电子终于成立起来,生产基地位于林文镜兴建的福清市融侨工业区,投产时只有2000多万美元,但运转起来时已经接近1亿美元。而这些投资里,相当一部分都是林文镜“垫资”和“入股”的。
林文镜把福清市融侨工业区搞了起来,也让福清的工业上到一个台阶,更改变福清在外界尤其是台湾企业界的形象,一个贫穷的小城开始成为一些企业家眼中可以投资兴业发大财的地方。
而林文镜也乘胜扩大战果,除融侨工业区之外,他还推动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华侨投资工业集中区——元洪工业集中区,以及全国第一个侨资创办的台湾中小企业投资区——洪宽工业区。
1992年,福清市的工业总产值突破5亿美元,林文镜实现了1987年许下的“天方夜谭”。



5年之后,不仅顺利地实现当初的承诺,建成产值5亿美元的工业区,到2000年,工业产值便突破了50亿美元。而如今,这个当年经济实力排名福建第58位的小县城,已经跃升到第2位,年工业产值突破700多亿元人 民币。1990年福清正式撤县建市。
林文镜估计,目前世界上的华侨中至少有1万亿美元的闲散资金,如能把这笔巨大的游资吸引到祖国建设急需用钱的大项目上,让这些新侨们在建设家乡的同时,又实现自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这会让新侨与家乡的感情更为密切。也正因此,林文镜身体力行,在他的引领下,已有300多亿美元投入了江阴海港、西部开发和三峡水利建设中去。
林文镜如今已经89岁的高龄,不过他依然对家乡的建设充满了热情。林文镜如今的财富可能已经比不上许家印、马云等人,但是他为了祖国做出的一起贡献,依然让他超越了一个普通商人的身份,值得被历史铭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财富不及马云,创造马云无法超越的成就,一己之力造就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