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粿爷爷 发表于 2018-9-23 12:17:42

薛建波的“爱心仓库”

几乎每天,他都在各村的街巷之间奔走,向困难群众捐赠生活用品;他从16岁开始献爱心,至今已经坚持了17年。他就是福清市龙田镇上薛村村民薛建波。

农历正月十八,上薛村敬老院。村里的500多名老人早早等候在这里,迎接薛建波和他的“爱心皮卡车”。
村民林宝财说,薛建波送来的大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很实用。果然,薛建波拉来了一车的生活用品。老人们各取所需,如果没有领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告知薛建波,他当即登记造册,日后再送上门。
龙田镇老体协的林康桐说,他已经连续几天陪着薛建波分别给本镇后面村、后林村、八陈村和唐沁村的五保户、低保户送去生活必需品,粗略估算,这一周,薛建波送出了大约2万元的慰问品和钱款。
赠送活动结束后,记者随薛建波前往他家。进门就看到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放着煤气炉、毛巾、牙膏、棉被、大米、食用油、牛奶等,如同小型超市,这就是薛建波的“爱心仓库”。他笑着说:“每次订货,对方都以为我是开超市的,这样也好,价格可以便宜点。”
在薛家,我们遇见了他的好友郑明文。郑明文说,10多年来,薛建波一边创业一边不忘做善事,其实有时他手头也不宽裕。“去年他欠了我6万元,本约定10月前还款,没想到中秋节前夕,他打来电话,问能不能把还款时间延迟,因为想捐些钱给低保户和困难户。他做善事我支持!第二天,我陪着他到东庭村、光辉村、积库村等6个村,把6万元钱分到五保户和困难户手中。”
据了解,仅这两年,薛建波就投入约30万元,资助全市近60个村的300多个贫困家庭。

因家境贫寒,薛建波16岁辍学。每天凌晨,他起床和父母一起做糕饼,6点不到,他就骑车载着刚出炉的糕饼,游走于各乡村街巷叫卖。
第一次出门叫卖糕饼的情景,薛建波记忆犹新:那天,他骑着父亲的破旧自行车,载着100多公斤重的糕饼到隔壁的南山村叫卖。一路下来,满身尘土、一身汗水,糕饼却一个也没卖出去,他犯愁了,感到很无助。此时,一位依姆来到面前,给他带路,帮他推销。老人给予他的关爱和温暖,至今难忘。
从那时起,助人的种子在薛建波的心里悄悄萌芽了。他时常带着水果或是日常用品,看望村里的困难老人。见到老人的笑容,他心中涌起的那种快乐难以言表。
20岁那年,薛建波学厨出师,开始承接乡村婚丧嫁娶的宴席生意。他的厨艺没有多精湛,却因诚信和善良很快就在这一行里出了名。龙田镇老体协的施孟兴告诉记者,薛建波第一次承接宴席生意,由于没有经验,提前十几天就向东家报了价。谁知道开席当天海产品的价格比报价时高出不少。如果这单生意继续做,酒席每桌要倒贴近100元,不做,就要失信于客户。很多朋友都劝薛建波向东家提价,或者干脆不接了,他却认为信用是用钱换不来的,结果这单生意亏了6000多元。由于诚实守信,薛建波的生意日益红火,只要他报了价,客户很少还价。
日子好过了,薛建波觉得这都源于乡亲们对他的支持。于是他更加努力地回报社会,捐助对象从老人扩大到低保户等困难家庭,捐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甚至登记造册,根据受赠人的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9年,薛建波在自己家中建起“爱心仓库”,不断批量购买热水瓶、手电筒、煤气炉、电磁炉等生活用品,开始了他每日行善的历程。

采访过程中,薛建波的手机响起,原来是一名残障人员打来的。“人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对残障人员更应该关心和爱护。”薛建波说。
薛建波的手机里,保存着80多个残障人员的联系方式,他能及时了解到这些人的困难和需要,为他们送去慰问款和急需品。龙田东庭村敬老会的张水发会长告诉记者,对这些残障人员,薛建波不仅从物质上接济他们,有空还会找他们聊天,嘘寒问暖。久而久之,这些残障人员都把薛建波当成了好朋友、知心人。
“不是要捐很多钱才叫做慈善,有心人人都可以做慈善!”薛建波坚持17年的爱心行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乡亲们的敬重。市、镇、村老龄委和老体协都分别给薛建波送来锦旗和牌匾,对他的善举给予肯定。在薛建波的带动和影响下,上薛村形成了尊老、爱老、扶危助困的良好风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薛建波的“爱心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