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女士 发表于 2018-9-23 12:12:57

何积杜:播种田野绿色的希望


外表看,这是一间平常的农家院落,进入其中,你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墙壁上挂着几十面奖牌,地面上堆满大包小包的种子,忙碌的主人热情地接待前来选购良种或咨询种植技术的农户。这里就是我市第一家民办科研机构,它的创办者是有“蔬菜育种大王”美誉的何积杜。
70岁的何积杜毕生致力于培育良种,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田野绿色的希望,谱写了一个“现代菜农”的精彩人生。
第一个砸掉“铁饭碗”的菜农
何积杜是港头镇占阳村人,他的祖父和父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种菜“好把式”,受家庭影响,何积杜从小就对蔬菜育种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要在种菜技艺上超越祖父辈,闯出一片新天地。
1967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5岁的何积杜辞去三山镇兽医站站长职务回乡当农民,成为我市第一个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国家干部。
当时村里的土地仍然是集体所有,何积杜找大队干部商量,请求划给他几亩地做良种试验田。大队干部很支持这位有理想有志气热心农业科技的小伙子,划给他3亩地作试验田。何积杜当即把平时节俭下来的钱到福州种子公司买来了花菜、甘蓝、白菜等十几种蔬菜良种用于研究,由此奠定了他一生的“务农”志向。
何积杜毕业于福州农校,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为了尽快掌握蔬菜育种科技知识,成为蔬菜育种的行家里手,他不辞辛苦,多次上省城,到福建农学院拜师求教。福建农学院园艺系主任张谷曼教授被他的行为深深打动了,对他进行悉心指导。何积杜从张教授家里带回一大捆有关蔬菜育种方面的书籍,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养分。从选种、播种到灌溉、施肥、用药,每个环节他都认真揣摩和操作。为了观察、记录育种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细节,他常常会一整天、一整夜都在温室里度过,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为乡亲们培育出第一批蔬菜良种。
1979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村全面实行土地承包制。敢为人先的何积杜追逐时代浪潮,成立了生产蔬菜以及蔬菜种子的个体蔬菜良种场,并与全村100多家农户签订了蔬菜育种产销协议,在占阳村建立起我市第一个蔬菜育种专业村,利用科技知识带领菜农闯荡市场。全村蔬菜育种面积由原先的3分地扩大为200亩。何积杜的工作越来越繁忙。他一方面要搞科技攻关培育良种,指导村民种菜育种,另一方面还要与福州市种子公司、郊区蔬菜种子公司等单位落实适销对路的产品。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村民种植的蔬菜良种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种植良种的积极性高涨。
1989年,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加快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广大菜农科技致富,何积杜再立潮头,创办了我市第一家民办科研机构--福清市占阳蔬菜育种研究所。此后,他以发展的眼光建设研究所,把研究所打造成为面向市场、服务“三农”、深受农民欢迎的集蔬菜良种研究、技术服务、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该研究所先后培育成功占阳早萝卜、80天花菜、占阳秋甘蓝等蔬菜良种,并荣获福清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994年被省科委评为“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单位”,2008被评为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痴迷育种的“科技狂人”
从事蔬菜育种几十年,何积杜在花菜育种上投入的心血最多。
福州花菜一度曾畅销蔬菜市场,被菜农称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在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花球松、不耐运、抗性差,福州花菜逐渐被花球紧密、耐运高产的温州和闽南花菜取代,市民“菜篮子”里福州花菜越来越少。
为扭转福州花菜滑坡的局面,丰富市民“菜篮子”, 何积杜北上温州、南下闽南考察,博取众长,引回大量品种。经过反复筛选,精心育种,自交选育出矮脚、园叶等几个花菜优良品种。在1993-1995年间生产4000公斤,推广面积16万余亩,最高年份年产花菜种子量占全国需要量的1/5,从而重振了福州花菜品种的品牌影响力,有效缓解了菜篮子“秋淡”需求紧缺现象。1992年,福清市占阳蔬菜育种研究所被农业部及福建省列入花菜育种基地。
近几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蔬菜杂交种子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一方面国外和台湾杂交蔬菜良种不断冲击大陆市场,另一方面农村劳力外出和部分向城市转移,土地抛荒现象十分严重,劳动力成本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再培育常规蔬菜种子,既没有市场又没有效益。何积杜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他减少常规留种面积,转向主攻杂交花菜育种研究。
花菜育种研究极为不易,而杂交花菜育种研究更是难上加难。仅引进亲本进行中试,就需要几年时间。这期间,若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所有的心血都白费。而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新种子是否有价值,最终还得接受市场的检验,若新品种不适应市场,只能作废。
敢想敢干的何积杜不畏困难险阻,他与福州市蔬菜研究所专家合作,向花菜杂交育种研制发起冲刺。他引进亲本进行生产研究,采用高科技育种技术,不断探找、中试,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攻克花菜育种的技术难关,培育成功表现抗性、抗病、适应性强和具高品质、丰产性的杂交花菜一代种子。该良种培育成功,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效扭转我国每年向国外进口种子的局面。
在外人和家人眼里,何积杜是个痴迷于蔬菜育种的“科技狂人”.几十年来他在育种方面投入大量的经费,仅仅大田生产蔬菜每亩投入就高达3000-4000元。他常年累月呆在乡下搞育种研究,除了开会或者科研上的事情,一年难得几次去福清或者福州,他常说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宿命。
带领菜农闯市场的专家
扎根农村45年,何积杜不仅自掏腰包自担风险,呕心沥血培育蔬菜良种,还满腔热情帮助农民科技致富,成为深受广大菜农爱戴的贴心农技专家。
三山镇魏庄村民魏昌财,原先靠种甘蔗、花生为生,收益不怎么好,家庭经济困难。何积杜传授他育种知识,将他发展成为蔬菜育种户,魏昌财年收入翻了好几番,很快地走上了富裕路。后来,魏昌财成为村里蔬菜生产基地的负责人兼技术指导员,村里也成为种菜育种的专业村。
港头镇新塘村王亦腾原是村里的困难户,经何积杜的帮助,他试种8分地占阳80天花菜,一季就获得3000元收入,种菜育种仅三年时间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何积杜的热心帮助指导下,龙高一带20多个村庄有几百位农民都掌握1-2种蔬菜育种技术,培养出20多位农民技术骨干,并通过他们辐射给广大的菜农。
近几年来,为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促进菜农增收,丰富城乡群众的“菜篮子”,何积杜除了自繁大量的蔬菜种子外,每年还不断从国内外引进各种蔬菜品种进行标种、筛选,面向社会推广,并利用挂钩专业户苗圃的方法,促进良性循环。几年来共引进40多种国内外优良品种,推广到周边20多个村庄和江镜农场等地,面积达2000亩以上。
为更好地传授蔬菜繁育知识,何积杜设立技术咨询门市部。他每天坚持接待各地赶来的菜农,为他们提供种植信息、市场分析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每年接受上门菜农咨询达2000人以上。此外,他还常深入田间地头察看,手把手地传授菜农育种技术,并举办技术员培训班,培养出70多名蔬菜种植和育种人才。
由于施用有机肥减少、年年重茬、土壤老化,近几年我市龙高半岛一带花生空壳以及地瓜病虫害严重。针对此现象,何积杜引进杂交玉米、西瓜、甜瓜等优良杂交种子,在龙高半岛周边地区年推广种植500亩,并引进多元混合肥,增加土壤肥力,使农户取得良好的种植效益。
这些年,何积杜多次荣获福州市、福清市“蔬菜工作先进工作者”、“十佳农民科技示范户”、“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并当选第八届福州市政协委员。2001年获评“福建省农村党员学科技用科技标兵”并授勋章一枚。
如今已年届70的何积杜依然老当益壮,孜孜不倦于良种研究。家人朋友多次劝他放弃,说搞了一辈子的育种,辛苦了一辈子,年纪大了也应该安享晚年,但何积杜钟爱自己的蔬菜育种事业,无法割舍对育种那份深深的热爱。他目前正在进行2个杂交花菜组合的中试,争取在2年内培育成功投放市场应用。同时,他还计划编写出版蔬菜品种介绍以及蔬菜栽培内容的书籍,把自己掌握的蔬菜育种知识经验传授给广大的农户。
何其杜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让千千万万的农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为了这一心愿,他将拼尽全力奋斗不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积杜:播种田野绿色的希望